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失业率已经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大学期间就开始自己的人生规划不仅十分有必要,更势在必行。而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几乎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的规划和指导大学生生活、未来职业方向的书籍。本丛书的出版将填补这一空白。
本丛书由多所大学在职辅导教师、学生工作者及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亲自执笔,完全避免了说教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大学生提供了最具实用价值的指导方案。同时,本丛书借鉴国外大学生生活指导与规划书籍的成熟理论,结合中国实际,选取大量真实案例,极具实用性和趣味性。旨在帮助大学生做出合理规划,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大三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很多学生正处于不知如何选择的尴尬境地。是继续考研、留学深造还是为直接就业做准备?大学生们在这些选择中举棋不定、颇费踌躇。本书从考研、留学和就业三个方面对大三学生所要进行的准备以及他们将会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提出极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条件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做出最优的选择。
社会实践:为成功求职加码
一份企业招聘过程的调查显示:在收到简历后,招聘者一般只是关注简历上的求职意向和所学专业或工作经历,而对于其他内容根本就无暇顾及。
在企业看来,招聘员工就是要为企业做事,正如科普林所说:“他们更关心你是否具有和职位相关的工作经历与能力。”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工作经历只是空白,唯一能证明你个人素养和能力的就是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
一方面,无论你的实践经历是否和应聘岗位直接相关,都可以传递给招聘者些许有价值的信息:
曾经勤工俭学?——独立性不错。
曾经参加多个社团?——人际交往能力应该不差。
曾经组织过学生活动?——这位同学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一定很出色。
另一方面,如果你很早就明确了就业目标,有意识的选择与可能从事的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和实习,那更会为你在职场竞争中增色不少!道理很简单:在用人单位看来,相近的实践经历能够让你尽快地融人工作环境,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舍你取谁呢?
在社会实践或实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信任,获得求职的内部信息进而谋得职位的大学生不乏其人。因此,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培养实际能力的同时,也要做一个善于收集就业信息、发现机遇的有心人!
最后,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毕业实习——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可以说,毕业实习是踏入社会的前奏,是就业实战前的预演,更是一次深入了解职业领域的真实情况并求证自己是否适合该项职业的难得经历。基于这一内容的重要性,将在就业篇的最后一章单独为大家介绍。
P244-245
为什么要写这套书?
(代总序)
原来以为女儿上了大学,除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外,做爸爸的我会相对轻松一点,毕竟18岁的她已经是成年人了。后来发现自己这个想法天真了一点,事与愿违。女儿去了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读大学,而我这个爸爸远在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第一学年下来,我担心的事及跟女儿发生的冲突比她高中四年加起来都多。怎么会呢?怎么不会呢?要操心的事实在太多了:孩子第一次长期生活在外,第一次有自己的独立预算,第一次有机会无需担心父母的约束去约会,第一次得病时没有父母在身边,第一次跟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相处……
过了大一就好了吗?哪里啊,大二要选专业;大三要考虑是就业还是进一步深造,要不要在国外学习以及暑期实习的安排;大四要准备考研、求职申请,还有毕业论文。虽然二十多年前我也读过大学,毕竟时代不同了,社会环境变了,大学文化也改版了,很多问题我这个老爸真的不懂。譬如,我告诉女儿本科专业对事业发展很重要,可是学长们告诉她“本科选专业不重要,本科是基础教育……”谁说得对呢?当然是学长对,我错。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我这个做爸爸的不懂还要操心,还要建议。且不说父母说的不对、不到点上,就算你说得很正确,态度很讨好,孩子也不一定听。想想看,读大学好不容易逃离了父母的管束,哪会让父母继续说三遭四呢!
怎么办?有的美国父母给我建议:送书给孩子。到美国的网上书店一查,辅导大学生的书真多,针对大学生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就有好几本书急于回答。而且,专家们的答案常常比父母的更全面;再说,孩子们更乐意倾听第三方的建议。于是,每当女儿离家去学校时,我都会在她的行李中塞上几本指导大学生活的书,让她有机会吸收他人的智慧,过好大学生活。
最近两年我常回国来教书,有机会了解到中国大学生的生活,发现他们与美国大学生一样面临着许多同样的问题:与室友相处、与师长相处、选课选专业、约会和失恋、个人财务预算、健康与安全、社团与实习、人生与职业规划等,虽然由于中美文化的不同而应对办法会有所不同。出版界的朋友告诉我,中国的书店里缺乏系统的、人性关怀的大学生活辅导丛书。同即将毕业和已经毕业的青年朋友们坐在一起聊天,他们也告诉我,他们真的希望过去四年能读到关于大学生活的辅导书,这样的话,大学生活就会非常不同:少些眼泪,多些欢笑;少些压抑,多些友爱;少些失望,多些成功。这些年轻朋友很想把自己的大学生活经验与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让人生只有一次的大学岁月充满理想,充满青春光彩。听到这些我就动了念头,想编写一套丛书,帮助大学生过得幸福、健康、成功!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蒲果泉院长在本科教育的管理上颇有见地,他一直想为中国的大学生们编写一套指导生活和学习的丛书。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就设计和编写了这套大学生活丛书。该丛书的设计吸收了美国大学生活指导丛书中的教育学成果,参考了中国各届人士对大学生活的建议,辑录了中国大学生活所产生的若干问题,文稿的执笔包括了身临其境的大学生和学生顾问。可以说,该丛书是对国内外大学生活研究成果的总结。当然,这个总结是不全面的。为求尽快地满足大学生和家长的迫切需要,我们匆忙成书,加之自身经验和知识的局限,该书的错误与偏颇之处在所难免。如果能够抛砖引玉,引起社会各届对大学生的心灵成长与人生规划的关注,吾意足矣。在此也恳请读者给予本丛书批评指正,以求再版时更上层楼。
王伯庆
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