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十几年教学工作的同时,对小说写作艺术与技巧,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本书共十章,对小说的文体特征与源流、类别、人物、环境、情节与结构、语言、艺术构思、风格与流派、现代小说技巧、短篇小说与微型小说,作了一些介绍和探讨。阐述注意通俗,举例注意典范,引文注有出处,便于读者查阅。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对高校中文系学生、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文学爱好者有所帮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说写作艺术与技巧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蒋晓兰 |
出版社 | 贵州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在十几年教学工作的同时,对小说写作艺术与技巧,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本书共十章,对小说的文体特征与源流、类别、人物、环境、情节与结构、语言、艺术构思、风格与流派、现代小说技巧、短篇小说与微型小说,作了一些介绍和探讨。阐述注意通俗,举例注意典范,引文注有出处,便于读者查阅。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对高校中文系学生、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文学爱好者有所帮助。 内容推荐 本书共十章,对小说的文体特征与源流、类别、人物、环境、情节与结构、语言、艺术构思、风格与流派、现代小说技巧、短篇小说与微型小说,作了一些介绍和探讨。阐述注意通俗,举例注意典范,引文注有出处,便于读者查阅。 目录 第一章 小说的含义、特点与源流 一、小说的含义 二、小说的特点 三、小说的源流 第二章 小说的类别 一、小说的分类 二、按篇幅长短划分的小说 三、按题材内容划分的小说 四、按文体样式划分的小说 五、其他 第三章 人物 一、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二、人物的形态 三、塑造典型人物 四、小说写人技巧例举(一) 五、小说写人技巧例举(二) 第四章 环境 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描写典型环境 三、风景画与风俗画 四、情景交融 五、物我谐调与物我反差 六、场面描写 第五章 情节与结构 一、情节 二、结构 三、情节与结构的技巧(一) 四、情节与结构的技巧(二) 第六章 小说的语言 一、小说语言的特征 二、叙述人语言 三、人物语言 第七章 小说的艺术构思 一、构思的含义 二、善于捕捉有意义的题材 三、激情:小说创作的动力 四、形象思维:小说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五、艺术虚构 六、灵感 七、构思贵在独创 第八章 小说的风格与流派 一、小说的风格 二、小说的流派(一) 三、小说的流派(二) 第九章 现代小说技巧 一、象征与荒诞、变形 二、艺术的抽象与淡化 三、时序颠倒与自由联想、内心独白 四、黑色幽默 第十章 短篇小说与微型小说 一、短篇小说的特征 二、短篇小说的写作 三、微型小说的特征 四、微型小说的写作 后记 试读章节 小说按篇幅长短划分,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将在第十章介绍,这里只介绍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 (一)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是一种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小说。少则十万字,多则数百万字,能够广阔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中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乃至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优秀的长篇小说常被誉为“时代史诗”、“历史画卷”、“社会的百科全书”,能给人以某一时代的整体印象,使人了解那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民情等。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表示从这一历史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①。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长篇小说的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这面镜子“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既反映了它的一切弱点,也反映了它的一切有力的方面。”②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采用意识流的手法高度概括了都柏林人的一代生活,具有时代及人类的总体意识,成为现代派文学的巨著。 长篇小说的人物众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主要人物往往是形象丰满的典型人物,次要人物的性格也较鲜明。《红楼梦》中的人物有几百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都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个性极其鲜明的不朽典型,围绕着他们的湘云、探春、迎春、惜春、李纨、贾母、贾政、王夫人、贾琏、薛蟠、妙玉、紫鹃、平儿、袭人、鸳鸯、晴雯、司棋、尤三姐、尤二姐、刘姥姥等也无不是个性鲜明而命运独特的活生生的人物。塑造这么多的人物形象。是中短篇小说难以胜任的。 情节复杂,结构宏大,主线、副线往往交错进行,除一正主题外,常有若干副主题,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令人眼花缭乱,也是长篇小说的突出特征。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拿破仑与库图佐夫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为主线,以别竺豪夫、包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大家族为副线,五条线索纵横交织,艺术手法自由洒脱、无拘无束,交替描写了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展现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既有“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也不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细腻纤柔,二者浑然一体,使整部作品成为史诗式的鸿篇巨制,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文豪的声誉。 长篇小说的写作,要求作者必须具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对社会、历史、人类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能够高度概括出时代的特征,用恢宏的结构方式和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尽可能完美地表现时代的精髓和人类的命运,塑造出动人心魄、引人深思的艺术典型。P28-29 序言 当我已暂别小说这个行道进入别的文化领域之后,接受了一个为此书写序的活儿。这使我梳理了一下自己关于“小说作法”的思路。 1979年我初涉小说创作,因有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①——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一文中提到“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使我没有将中国作者的此类书籍列入阅读范围。 几乎是同时,我又到了《花溪》做文学编辑。在和大批青年作者接触后,发现他们对“小说作法”有强烈的需求。我们的刊物就创办了一个“小说创作十二谈”的专栏,每期发表全国名作家关于小说创作的见解;之后我又向时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的崔道怡先生约写了一年的此类专栏,大受文学青年的欢迎。《花溪》也因为这些专栏而提高了文化品位。 在文学领域徜徉的20多年时间里,我注意到有几种人写的“小说作法”。一是作家写的,二是编辑写的,三是教授写的。它们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各有自己的读者群。此书属“教授”类,其特点是论述全面、逻辑严密、举例精典。 在一片土地上年复一年地精耕细作比当初开辟这片处女地更需要韧性和技巧。因而,这本书的写作并非易事——此类书籍已经出版得不少,要避免重复前人而另辟蹊径,是对作者功力的一大考验。从作者的经历中可看出她此书的写作并非一挥而就,乃多年在这个领域学习研究的心血结晶。它涉猎面广,有一定的见地,这种勤于积累、勤于思索、勤于写作的学风,在当下这个人们心绪普遍浮躁的时候,当予提倡。 2003年7月19日 后记 从1989年调入安顺师专中文系担任写作课的教学工作,至今已过去了十几个年头。在十几年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对小说写作艺术与技巧,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尤其是1995~1996年在北京大学访问学习期间,听了许多专家学者所开的选修课,并收集了大量的写作资料。而今,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将自己多年来对小说写作艺术与技巧的学习与研究所得整理成《小说写作艺术与技巧》献给读者,希望能对高校中文系学生、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文学爱好者有所帮助。 本书共十章,对小说的文体特征与源流、类别、人物、环境、情节与结构、语言、艺术构思、风格与流派、现代小说技巧、短篇小说与微型小说,作了一些介绍和探讨。阐述注意通俗,举例注意典范,引文注有出处,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大作,从中获益匪浅,在此谨表谢意! 本书得以出版,要感谢贵州民族出版社的领导及安顺市印刷厂厂长秦万祥先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责任编辑为此书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贵州教育学院袁昌文教授对书稿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夫君毛永康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很大的关怀与帮助,这里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学识浅薄,书中错误缺点、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蒋晓兰 2003年6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