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经有四年了。本书收录了2005年这次评选的十大人物及入围人物的主要事迹,书中配有大量获奖人物、主创人员的珍贵照片,具有珍藏价值及史料价值。 在十个奖杯后面,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获奖者,我们知道奖杯后面有上百个,上千个,上万个感动你我的人,有了这份感动,我们的日子就会滋润和温暖。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经有四年了。本书收录了2005年这次评选的十大人物及入围人物的主要事迹,敬一丹等主创人员经历感动、金庸等推委意见和网友意见选登。本书出版,彰显了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时代精神,弘扬了体现中国传统美德的良好社会风尚。书中配有大量获奖人物、主创人员的珍贵照片,具有珍藏价值及史料价值。 在十个奖杯后面,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获奖者,我们知道奖杯后面有上百个,上千个,上万个感动你我的人;我想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长着感动,这感动就像天上下的雨,就像人脸上的笑,有了这份感动,我们的日子就会滋润和温暖。
在感动之中,我们已经送别了2005年,在2005年生长的感动,今天收获了,在感动之中,拥抱着2006年。2006年的感动又在生长之中,我们希望在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的感动之中笑容更多,泪水更少,欣慰更多,担心更少,我们相信,会的。
这年春节,正值部队执行一项重大任务。大年初六,他不顾劝阻拖着病体参加常委会,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并主持制定作战方案。从二楼到四楼只有40多个台阶,他却走得非常艰难,大口喘气,直冒虚汗。身旁的同志要抬他回家休息,可他却大发脾气:“我的任务还没完成,你们想让我死不暝目吗?”
“是军人,倒也要倒在战位上。”杨业功语气坚定。
杨业功没有倒下。他时时刻刻牵挂着导弹部队的建设。就在他去世前的13天,基地某旅旅长陈楚华接到一个电话。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杨司令员从病房打来的!杨业功向他询问阵地建设情况,又在电话中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他一定要组织好即将到来的达标考核。
杨业功没有倒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背靠床头,一边输着液,一边用笔记本电脑写着述职报告,把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留给基地“班子”,把最后的眷念留给朝夕相处的战友:“……、病魔只能摧垮我的身体,摧不垮我的钢铁意志。一旦病好,我还要和战友们一起战斗在军事斗争准备的第一线……”
基地政委迟志江赶到医院,看着满脸汗珠与病魔搏斗的战友,热泪纵横。等杨业功缓过劲来,却只是微笑着说:“老迟,你看我啥时候能回部队呀?”
2004年6月9日,二炮领导前来看望。杨业功用尽力气所讲的全都是如何加强导弹部队的建设。如果他有最后的遗言,那就是:“为导弹事业献出这把骨头,我无怨无悔……”
杨业功走了。在最后时刻,他喊着“出发”这个微弱却坚定的口令走完了自己的辉煌人生。围在他身边的官兵无不泣不成声。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右手,用庄严的军礼为共和国将军送行。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