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哲学史大纲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今中外,学贯中西的并不多见。胡适先生生于世传“汉学”的绩溪胡氏,禀有“汉学”的遗传性;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兼治文学哲学,于西洋哲学史也颇有心得。所以编中国古代哲学史,非其末属。哲学的定义本没有一定的。胡适在书中给哲学下的定义是——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目录

序………………………………………………………蔡元培(1)

再版自序………………………………………………………(1)

卷上·古代哲学史

第一篇 导言…………………………………………………(1)

第二篇 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共两章)

第一章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23)

第二章那时代的思潮……………………………………(29)

第三篇 老子…………………………………………………(32)

第四篇 孔子(共五章)

第一章孔子略传 ………………………………………(50)

第二章孔子的时代………………………………………(52)

第三章易…………………………………………………(57)

第四章正名主义…………………………………………(68)

第五章一以贯之…………………………………………(78)

第五篇 孔门弟子……………………………………………(93)

第六篇 墨子(共四章)

第一章墨子略传…………………………………………(110)

第二章墨子的哲学方法…………………………………(116)

第三章三表法……………………………………………(122)

第四章墨子的宗教………………………………………(126)

第七篇 杨朱…………………………………………………(134)

第八篇 别墨(共六章)

第一章墨辩与别墨………………………………………(141)

第二章墨辩论知识………………………………………(146)

第三章论辩………………………………………………(153)

第四章惠施………………………………………………(174)

第五章公孙龙及其他辩者………………………………(180)

第六章墨学结论…………………………………………(191)

第九篇 庄子(共两章)

第一章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194)

第二章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203)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共两章)

第一章大学与中庸………………………………………(215)

第二章孟子………………………………………………(222)

第十一篇 荀子(共三章)

第一章荀子………………………………………………(233)

第二章天与性……………………………………………(237)

第三章心理学与名学……………………………………(247)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学的终局(共三章)

第一章西历前三世纪之思潮……………………………(263)

第二章所谓法家…………………………………………(279)

第三章古代哲学之中绝…………………………………(296)

附录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307)

试读章节

(三)贯通上文说整理哲学史料之法,已说两种。校勘是书的本子上的整理,训诂是书的字义上的整理。没有校勘,我们定读误书;没有训诂,我们便不能懂得书的真意义。这两层虽极重要,但是作哲学史还须有第三层整理的方法。这第三层,可叫做“贯通”。贯通便是把每一部书的内容要旨融会贯串,寻出一个脉络条理,演成一家有头绪有条理的学说。宋儒注重贯通,汉学家注重校勘训诂。但是宋儒不明校勘训诂之学(朱子稍知之而不甚精),故流于空疏,流于臆说。清代的汉学家,最精校勘训诂,但多不肯做贯通的工夫,故流于支离碎琐。校勘训诂的工夫,到了孙诒让的《墨子间诂》,可谓最完备了(此书尚多缺点,此所云最完备,乃比较之辞耳)。但终不能贯通全书,述墨学的大旨。到章太炎方才于校勘训诂的诸子学之外,别出一种有条理系统的诸子学。太炎的《原道》、《原名》、《明见》、《原墨》、《订孔》、《原法》、《齐物论释》都属于贯通的一类。《原名》、《明见》、《齐物论释》三篇,更为空前的著作。今细看这三篇,所以能如此精到,正因太炎精于佛学,先有佛家的因明学、心理学、纯粹哲学,作为比较印证的材料,故能融会贯通,于墨翟、庄周、惠施、荀卿的学说里面寻出一个条理系统。于此可见整理哲学史料的第三步,必须于校勘训诂之外,还要有比较参考的哲学资料。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哲学去今太远,久成了绝学。当时发生那些学说的特别时势,特别原因,现在都没有了。当时讨论最激烈的问题,现在都不成问题了。当时通行的学术名词,现在也都失了原意了。但是别国的哲学史上,有时也曾发生那些问题,也曾用过那些名词,也曾产出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学说。我们有了这种比较参考的材料,往往能互相印证,互相发明。今举一个极显明的例。《墨子》的《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从鲁胜以后,几乎无人研究。到了近几十年之中,有些人懂得几何算学了,方才知道那几篇里有几何算学的道理。后来有些人懂得光学力学了,方才知道那几篇里又有光学力学的道理。后来有些人懂得印度的名学心理学了,方才知道这几篇里又有名学知识论的道理。到了今日,这几篇二千年没人过问的书,竞成中国古代的第一部奇书了!我做这部哲学史的最大奢望,在于把各家的哲学融会贯通,要使他们各成有头绪条理的学说。我所用的比较参证的材料,便是西洋的哲学。但是我虽用西洋哲学作参考资料,并不以为中国古代也有某种学说,便可以自夸自喜。做历史的人,千万不可存一毫主观的成见。须知东西的学术思想的互相印证,互相发明,至多不过可以见得人类的官能心理大概相同,故遇着大同小异的境地时势,便会产出大同小异的思想学派。东家所有,西家所无,只因为时势境地不同,西家未必不如东家,东家也不配夸炫于西家。何况东西所同有,谁也不配夸张自豪。故本书的主张,但以为我们若想贯通整理中国哲学史的史料,不可不借用别系的哲学,作一种解释演述的工具。此外别无他种穿凿附会、发扬国光、自己夸耀的心。

史料结论以上论哲学史料:先论史料为何,次论史料所以必须审定,次论审定的方法,次论整理史料的方法。前后差不多说了一万字。我的理想中,以为要做一部可靠的中国哲学史,必须要用这几条方法。第一步须搜集史料。第二步须审定史料的真假。第三步须把一切不可信的史料全行除去不用。第四步须把可靠的史料仔细整理一番:先把本子校勘完好,次把字句解释明白,最后又把各家的书贯串领会,使一家一家的学说,都成有条理有统系的哲学。做到这个地位,方才做到“述学”两个字。然后还须把各家的学说,笼统研究一番,依时代的先后,看他们传授的渊源,交互的影响,变迁的次序:这便叫做“明变”。然后研究各家学派兴废沿革变迁的原故:这便叫做“求因”。然后用完全中立的眼光,历史的观念,一一寻求各家学说的效果影响,再用这种种影响效果来批评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叫做“评判”。

这是我理想中的《中国哲学史》,我自己深知道当此初次尝试的时代,我这部书定有许多未能做到这个目的和未能谨守这些方法之处。所以我特地把这些做哲学史的方法详细写出。一来呢,我希望国中学者用这些方法来评判我的书;二来呢,我更希望将来的学者用这些方法来做一部更完备更精确的《中国哲学史》。P20-22

序言

一部哲学的书,在这个时代,居然能于两个月之内再版,这是我自己不曾梦想到的事。这种出乎意外的欢迎,使我心里欢喜感谢,自不消说得。

这部书的稿本是去年九月寄出付印的,到今年二月出版时,我自己的见解已有几处和这书不同了。近来承各地的朋友同我讨论这部书的内容,有几点我很佩服。我本想把这几处修正了然后再版。但是这时候各处需要这书的人很多,我又一时分不出工夫来做修正的事,所以只好暂时先把原版重印。这是我很抱歉的事。(有一两处已在正误表里改正。又关于墨辩的一部分,我很希望读者能参看《北京大学月刊》第三期里我的《<墨子·小取篇>新诂》一篇。)

我做这部书,对于过去的学者我最感谢的是:王怀祖、王伯申、俞荫甫、孙仲容四个人。对于近人,我最感谢章太炎先生。北京大学的同事里面,钱玄同、朱逖先两位先生对于这书都曾给我许多帮助。这书排印校稿的时候,我正奔丧回家去了,多亏得高一涵和张申府两位先生替我校对,我很感谢他们。

                 民国8年5月3日 胡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