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力探讨了19世纪中叶法兰西文化的特点极其魅力之所在。在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今天,本书的这一探讨,无疑将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特色,尤其是法兰西文化的特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法兰西文化的魅力/全球文化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郭华榕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着力探讨了19世纪中叶法兰西文化的特点极其魅力之所在。在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今天,本书的这一探讨,无疑将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特色,尤其是法兰西文化的特色。 目录 序 引言 历史是“挂小说的钉子”?(1) “没有个性的诗,苍白无色”(2) 线条、色彩、光线与追求(3) “真正的征服,是对于 无知的征服”(3) 第一章 官方文艺古典主义的衰落 画布上的拿破仑三世(5) 《皇后欧仁妮及其宫中女官们》(6) 卡巴内尔的《爱神的诞生》(7) “画室内成长的军人”(8) 涂上五颜六色的帝国军威(9) 卡尔波受到的 谴责与宠爱(11) 巴黎——欧美音乐中心之一(12) 《拿破仑三世的赞歌》(13) 不幸的《弄臣》,走运的《茶花 女》(14) 《西西里晚祷》的意外成功(15) 《蓝色多瑙 河》“发源”于巴黎(15) 李斯特、肖邦的乐思与爱情(16) “帝国欢庆”与奥芬巴赫(17) “第二帝国的国王”(18) 《溜冰圆舞曲》、《永远或决不》(19) “皇室顾问”梅里美 (20) 皇后欧仁妮伤心落泪(22) 举足轻重的文艺评论 (22) 大卫及其晚辈们(24) 《泉》与人体之美(27) “安静为人体首要之美”(28) 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的冲突 (28) 沙龙音乐与戏剧(29) 第二章 浪漫主义文艺的延续 浪漫主义——新艺术的新感觉(31) 浪漫主义的冲击波(32) 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的狮子(34) “攻击现实,嘲笑未 来”(35) 科罗画中的朦胧美(37) 东方风格、宗教传说与 历史题材(37) 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39) 浪漫 主义——文学上的自由主义(39) 浪漫主义戏剧的滑铁卢(41) 雨果是人不是神(41) 雨果抨击政敌的才华(42)“我就是那最 后一名”(43) 巴黎的雨果博物馆(44) 女扮男装的乔治·桑(45) 最悲惨的一间阁楼里……(46) 乔治·桑参加1848年革命(47) 热情奔放的女作家(48) 乔治·桑与福楼拜的信札(48) 四分之一黑人血统的大仲马 (50) 《安东尼》假戏真做(51) “我们的心弦在颤抖”(52) “我这个法国最伟大的人物”(53) “作品被查禁了12年” (53) 大仲马与加里波蒂的友谊(54) 私生子与《茶花女》 (55) 声名显赫的父与子(56) 波德莱尔的曲折经历(58) “我对政变表示狂怒”(59) 复杂而矛盾的《恶之花》(60) 母亲怀里死去的作家(61) 科学院三次嫌弃的雕刻家(61) 凯旋门上的《马赛曲》(62) 人物雕刻与动物雕刻(64) 正 在消失的浪漫主义音乐家(65) 惧怕尸体与迷恋音乐(68) 伯辽兹——贝多芬的再生(69) 风靡巴黎的《迷娘》(70) 《浮士德》歌剧带来的荣誉(70) 《动物狂欢节》延期“举行”(72) 第三章 现实主义文艺的发展 “握笔征服世界的拿破仑”(74) 黑色咖啡“流成河”(76) 巴尔扎克“远征”俄罗斯(77) 略带寒酸的巴尔扎克博物馆 (77) 巴尔扎克的出国护照(78) 《红与黑》——19世纪 编年史(78) 斯汤达尔与拿破仑的不解之缘(79) 贝尔主 义:个人奋斗(80) 独到见解的《拿破仑一生》(80) “罕见 之人,我一生都爱他”(81) 巴黎社会底层的写真(82) “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83) “现实主义的无动于衷”(84) 《宝石犬,冬日的幻想》(84) 尚弗勒里与《现实主义文集》 (85) “艺术应该朴素、真实与独立”(85) 反抗包办婚姻 与《现实主义》杂志(86) “一切皆在愚蠢地竞争”(87) 《包法利夫人》的诞生(88) 高卢公鸡、宪章与公道(89) 爱玛找到的生活洞眼(89) 法国外省的风土人情(90) “肩披一块破布”(91) “随时找到改革的途径”(91) “艺 术必须高于个人情感”(92) 法国文学的“五人小组”(92) 文学界的著名兄弟俩(93) “应该看到人类的苦难”(94) 撰写小说如同医生治病(95) 《最后一课》的作者(96) 法 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97) 从屋顶观看攻打巴士底狱 (98) 死后错划的波拿巴主义者(99) “别再换国王,反正 都一样”(100) “冰箝,箝住了金丝雀的嘴”(102) 从卢浮 宫到枫丹白露(102) “最伟大的画家当然是我”(103) 库 尔贝的农妇裸体形象(104) 共和女神破门而入(105) “他身怀米开朗琪罗的力量”(107) “古诺先生,我师承于 您”(107) 比泽夫妇心目中的政治(108) 东望巴黎:火 光熊熊(109) 第四章 印象主义文艺的兴起 印象主义与“后代健康”(110) 《喧哗》周刊上的“印象主义” (111) 有争论的印象主义首领(113) “我画我所见的东 西”(113) 《枪决马克西米利安皇帝》(114) 弃医学画的 巴齐依(116) 一群寻求真理的年轻画家(117) 伦敦有颜 色的雾(118) 船上作画的莫奈(118) 表现“世界意识的 瞬间”(119) 印象主义的工业画作(119) “粗野的”皮沙 罗(120) 近二十种不同的绿色(121) “离经叛道”的德加 (121) 描绘赛马与舞蹈的大师(123) 裸体女画为他赢得 声誉(123) 明亮色彩、虹色光线(124) 印象主义的惟一 巾帼(125) 记者眼里的凶恶女人(126) 印象派的英国画 家(127) 打破“固有色”的传统(128) 暂时的印象派画家 (129) “光学语言”与“再现自然”(130) “点彩派”、“分色 派”(131) 第五章 巴比松、巴那斯与其他 枫丹白露林边的巴比松村(133) 森林语言的倾听者——“落 选大师”(134) 拾麦、晚祷与扶锄(135) 自视清高,但不 苟且偷安(136) “风景画中的贝多芬”(136) 扑朔迷离的 《牧群》(137) “为艺术而艺术”的诗人们(139) “从容沉 思与美妙形式”(140) “法兰西文学的魔术家”(141) “国 家缪斯”的抨击人(143) 《从地球至月亮》……(144) 描 绘知识阶层的作家(145) 三次落榜的雕刻巨匠(146) 栩 栩如生的《青铜时代》(147) 常进当铺 少去餐馆(148) 《卢贡一马卡尔家族》(149) 少受青睐的象征主义(150) “我仅相信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150) 追求人道而又伤感 的社会(152) 《向德拉克洛瓦致敬》(152) “我已死去,我 又复活了”(154) 第六章 政府的文化政策 文化冲突 法兰西历史的低谷(156) 神甫们“关怀”教育(157) 保证 金与印花税(158) “穷人应该沉默”(160) 惩罚报刊,禁 锢喉舌(160) 梯也尔关于自由的演说(161) 出版报刊, 无需预先批准,但是……(162) “我宁愿喜欢拿破仑二世” (163) 皇后衣裙与“帝国欢庆”(163) 欧美绘画大会师 (164) 貌似公正的官方沙龙(164) 马尼餐厅、冰镇香槟 (165) 亲王当教父,作家当教母(166) 不该接受3万法 郎馈赠(166) 皇帝曾研究制糖、征兵与挖运河(167) 内 政部长保护《茶花女》(167) 皇后刁难乔治·桑(168) 从 文化压制走向文化宽容(168) 忍受困苦,坚持真理(169) 拿破仑三世鞭打《浴女》(170) 库尔贝的“异端画展”(170) “我不想模仿和抄袭”(170) 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同上法 庭(171) “包法利夫人至今还在哭泣!”(172) “沉默如同 怯懦、迟钝”(173) 《恶之花》被砍掉6朵(173) “鲜血代 价换取而来”(174) 乔治·桑与教权派较量(174) 从窗 户嘹望法兰西(175) 至死不归的欧仁·苏(176) 《草地 上的午餐》激起冲突(176) 皇后不屑一顾世界名画(177) “落选沙龙”——“皇帝的沙龙”(177) 《奥林匹亚》引起裸体 画之争(178) 马奈将跻身卢浮宫博物馆(178) “我的观 察与思考皆属正确”(180) 第七章 官方史学浪漫主义史学 敏感的文艺,迟钝的史学(182) “陈情书”、拿破仑书信(183) 独一无二的《拿破仑三世文集》(183) 法国皇帝笔下的《恺 撒》(185) 教育总监立功受奖(185) 官方议员兼任史学 家(186) 1848年仅为“一连串的阴谋”(186) 令人肉麻 的“皇帝万岁!”(187) 种族、环境、时间决定历史(188) 建立国家不应是“空中楼阁”(189) “醉酒之人,先乱干,后清 醒”(189) “历史不是艺术,而是纯科学”(190) 上帝与勒 南的信仰危机(191) 伯爵史学家托克维尔(192) 1848 年革命的预见者(193) “考虑内阁,忘记了革命”(194) “民主的危险在于多人专制”(195) “感情实现上帝的预言” (195) 浪漫主义史学的发展(196) 拉马丁三位一体 (198) “戎马天才,不是社会天才”(199) “国王是疯子, 基佐爱虚荣”(199) 阳台上宣布共和国(200) 生动感人 的《吉伦特派史》(201) “替拿破仑擦靴子”的史学家(203) 法国叙述史的开端(204) “研究其功绩,避免其错误”(204) “丢脸比流亡更严酷”(204) 预报1830年革命的海燕(205) “普罗旺斯的两兄弟”(206) “你等我的信号再下手”(207) 史学领域的“阶级斗争之父”(208) “人民是一种危险的力 量”(209) 丹东是“人民的化身”(210) “复活完整的生 活”(211) “这个巨人就是人民”(212) 米什莱和基涅的 战斗情谊(212) 第八章 共和主义史学“社会主义”史学 史学中的共和主义与“社会主义”(214) 40—60年代的“历 史热”(215) “太子顾问”改行治史(216) 主张民族复仇 的史学(217) 关于第二帝国的第一部史著(218) 记载政 变的专家(218) 共和史学的著名女将(219) “四十五生 丁税”的实行者(220) 向拿破仑迷信发动冲击(221) 研 究对外政策危险吗?(222) 研究女工问题的专家(222) 小资产者的代言人(223) 兄弟两人分道扬镳(224) 较早 的工运史、工业史(225) 1848年的心态波澜(225) “应 该建立和平部”(226) “对饥饿人民讲解饥饿课程”(227) “共和国即自由、平等、博爱”(228) 路易·勃朗和恩格斯会 谈(229) 埃贝尔——“大革命的心脏”(230) 第九章 哲学、科学技术的进步 风行一时的实证主义(232) “爱情为原则,秩序为基础,进步 为目的”(234) 编纂法语辞典的哲学家(235) “科学不是 仆人,而是皇后”(236) 真美善与折衷主义(236) 勒努维 埃的相对主义(237) “所有权就是盗窃”(237) “人民银 行”、“不要权威”(238) 政变的含义即“民主与社会革命” (239) 工人阶级——“政治婴儿”(240) 瓦特的先行 者——帕潘(241) 太阳系起源于原始星云(242) 安培与 两股平行电流(244) 上断头台的拉瓦锡(245) 左旋酒石 酸、右旋酒石酸(248) 1830年的科学辩论(249) “圣母 显灵”,教徒朝圣(250) 电灯、电梯、显影、定影(250) 微 生物、发酵、葡萄酒(252) 马丁炉冶炼优质钢(252) 铝——金属家族的新生儿(254) 制定元素的“螺旋图”(255) 肝的葡萄糖生成功能(255) 椭圆函数与五次方程(256) 大气吸收线的发现(257) 第十章 城乡社会生活的特色 近代城乡的第二次巨变(258) 人口危机尚未威胁法兰西 (258) 热恋故土与涌入城市(259) “来到布尔戈尼,首先 应摸猫头鹰”(260) 巴黎在尘土飞扬中再造(261) 桥,塞 纳河上的桥(262) “巴尔扎克世界”的消失(262) 火车钻 山洞弓l起恐惧(264) 总统薪金,皇帝俸禄(264) 大资产 者身居要职(266) 乘机发财,任人唯亲(266) 作威作福 的“小皇帝”(267) 旧贵族的资产阶级化(268) 低收入与 黑面包(268) 中央菜市场的“残肴买卖”(269) 有钱易长 寿,无钱易夭折(270) 巴黎的断裂:富区与贫区(270) “穷人柩车”、死后的不平等(271) “巴黎如蝴蝶,外省如蜗 牛”(272) 惟一的艺术家——照相师(272) 男人——农 村的主要劳力(273) “结束生活如同步入人生”(273) 农 妇——家务活的承担者(274) 物品够用,但质地粗糙(274) 乡间小道四通八达(274) “庄稼汉”与“吹牛者”的冲突(275) 法国小农的“护界神”(275) 农民的选票,政权的命运(276) 一个村落,一座教堂(277) 政府、教会与农民(277) “土 地越小,君权越大”(278) 神甫与镇长争权夺利(278) 变 化——乡村特色(278) 第十一章 经济起飞政治演变 “第二帝国历史几乎全面修改”(280) “路易一菲立浦就是顶 好的共和国”(281) “工业政变”、“经济飞跃”(283) 形同 雨伞的中央菜市场(284) 北南西东的四大工业区(284) “蜘蛛网计划”变成现实(285) “整个欧洲无法与它匹敌” (286) 历史淘汰——轮船取代帆船(286) 新银行——资 本与生产的桥梁(287) 美丽的法兰西、优良的葡萄酒(288) “农业的黄金时节”(289) “不存在任何神圣的东西”(289) “国王对我言听计从”(290) “根除一句谎言,需要50个世 纪”(291) 宴会运动导致王朝垮台(291) 自由、平等、博 爱与秩序(292) 法兰西银行现在告急(293) “四十五生 丁税”——农民的枷锁(293) 十七次欢呼“共和国万岁!” (294) 群众追求“社会的、民主的共和国”(295) 五日血 战,一场阶级搏斗(295) 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296) 立法议会——秩序党的猎物(296) “宁要白色恐怖,不要红 色恐怖”(297) “皇帝万岁!”与沉默无语(297) “待它面 临深渊,我将割断绳索”(298) 在巴黎渡过了“卢比孔河” (298) “平安无事,这是警察局长请我……”(299) 过去 “没有进步,只有斗争”(299) 总统先生改称皇帝陛下(301) “专制帝国”——万马齐喑(301) 拿破仑三世九死一生(301) 巴黎祝捷,宣布大赦(302) “愿意议会较多参与国事”(304) 银行家及时发出警报(304) 巴黎工人的《六十人宣言》(305) 缓慢改革与迅变政局(306) 1870年——风云紧急(307) 共和女神再次迈步向前(307) 注释 后记 试读章节 1870年,变革达到高潮。1月初,拿破仑三世授权奥利维埃组建新内阁。埃米尔·奥利维埃(Ollivier,1825—1913)表示希望“没有暴力的进步和没有革命的自由”,代表议会内支持帝国又主张改革的力量。这是第二帝国历史上第一个依靠立法团多数的内阁。 在这种气氛下,制定了“新宪法”。5月8日,就“新宪法”举行公民投票,730多万票赞成,150多万人反对,180多万人弃权。“新宪法”继续坚持1789年宣布的原则,视它们如同“公共权力的基础”。皇权进一步削弱,今后立法团、元老院与皇帝一同分享立法创议权。元老院丧失独自解释宪法与暂时否决法案的权力,变成一个普通上院。大臣们从此不仅对皇帝负责,也应对议会负责。在“自由帝国”的框框内,改革达到较大限度,资产阶级议会制基本恢复。 1870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代。但是,政治巨变的火药早已不断堆积,恰恰堆放在拿破仑三世的宝座下面。1869年选举和选举后的状况,充分表明各种反对派的不满。此时,共和派在议会内外的作用迅速上升。他们公开批评官方的对外政策,如对普鲁士政策、墨西哥冒险等。共和派人士号召为阿尔方斯·博丹修建纪念碑,政府对此进行审讯,年轻共和派的律师甘必大在法庭辩护时,公开指责政变是“暴行”、“巴黎遭到了谋杀”。1870年初,皇帝的堂弟开枪打死无辜的记者努瓦尔后,十数万人上街游行,高呼“共和国万岁!”“打倒波拿巴派!”法国的国际支部虽然主要受蒲鲁东主义影响,但仍在坚持斗争。法庭的三次审讯无法使瓦尔兰(Varlin)等人屈服。1870年8月,布朗基及其同伴们曾试图发动一次武装起义。无产者有自己的利益和追求,不过此时此刻他们也在为共和国而奋斗。p307 序言 法兰西文化,中国知识界对它有一定的了解。19世纪中叶的巴尔扎克、斯汤达尔、大仲马、雨果、乔治·桑与凡尔纳的小说拥有众多读者;德拉克洛瓦、科罗、库尔贝、马奈、莫奈和米勒的绘画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奥芬巴赫、伯辽兹和比才的乐曲不乏知音。过去,在中国社会科学界、蒲鲁东的思想曾遭到严厉批判,米涅的《法国革命史》则作为世界名著翻译出版。总之,人们对法兰西文化并不陌生。 但是,“并不陌生”并不等于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在面向世界、走向未来、全中国人民正积极投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热潮的今日,必须率直承认,我们对法兰西文化还有许多不了解或不甚了解的东西。 德拉克洛瓦以其画笔展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革命;科罗作品的梦幻境界为绘画增添了诗意;雨果使尖刻的政治抨击达到登峰造极;乔治·桑在1848年革命时曾参加内政部工作;大仲马冒着生命危险为起义的巴黎运来大批弹药;巴尔扎克依靠墨水与黑咖啡创作《人间戏剧》;《红与黑》的作者曾在拿破仑的大军中热忱服役;印象派绘画的异军突起与科技界对光线的进一步认识紧密相联;凡尔纳科幻小说的脱颖而出与工业革命的到来休戚相关。蒲鲁东的思想影响了两代法国工人;拉马丁的作品是文学、史学与政治的三位一体;梯也尔与基佐则集政治家与史学家于一身;拿破仑三世一度埋头撰写《恺撒传》;朱尔·西蒙是女工问题的较早研究者;托克维尔的著述至今在西方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凡此种种,显然不是阅读几部小说、参观几次画展、欣赏数支乐曲,即能了然此中曲折的。 只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察,才能比较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学、艺术、史学、哲学、科技、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风云突变的政治斗争,都是民族文化结构中互相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的法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作品在画坛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古典主义的衰落,浪漫主义的时兴,现实主义的发展与印象主义的崛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法兰西民族文化观念的多元性与嬗变更新。19世纪中叶的法国,官方文化与非官方文化曾多次发生冲突:库尔贝“异端”的现实主义画展所引起的轰动;福楼拜因创作小说《包法利夫人》而遭到控告;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被删砍;乔治·桑与教权派的较量;雨果在流亡中从窗户眺望祖国;马奈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的问世在绘画界引起的争议,诸如此类的冲突,从又一个侧面反映出法兰西文化的强大生命力。19世纪中叶的法国,火车取代了马车,轮船取代了帆船,电灯、电报和照相机开始使用,衬衣逐渐普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小农依然迷恋土地,教堂尖顶的熠熠光彩依然辉映着蓝天,诸如此类的生活画面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法兰西文化的进取性和兼容性。 求索,不断地求索,多方面的求索,这是19世纪中叶法兰西文化的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官方的否定,法庭的判、决,沙龙的拒绝,保守势力的贬损,皆阻挡不住新的文化潮流的前进。肩上沉重的债务没有使作家停止笔耕;无钱购买颜料不能令画家放弃构思;我们的同行——秉笔直书的史学家在遭遇撤职、停课、避居外省和流亡国外的厄运时,依旧握笔著述,谈古论今。这是为什么?为的是探求真理!为的是寻求光明! 《法兰西文化的魅力》一书的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在本书中着力探讨了19世纪中叶法兰西文化的特点及其魅力之所在。在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今天,作者的这一探讨,无疑将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特色,尤其是法兰西文化的特色。 郭华榕同志在动笔撰写本书时,诚恳邀我替他写序,其实无论是学识还是资历,我都无力胜任这一工作。但是,我对他致力于法兰西文化史研究的孜孜探求精神极表赞赏。就我见闻所及,目前国内全面介绍法兰西文化的专著还不多,郭华榕同志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有鉴于此,我不揣冒昧写上几句,但愿在世界史学界众多专家的努力下,有更多的世界文化史专著问世! 孙祥秀 后记 本书199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后于1995、1996年重印。此次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领导以及张广勇先生的关照,本书经修改后再次问世。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晨朋研究员对于笔者撰写本书时的指导。书中新增插图百余幅,北京大学历史系张雄副教授给予了许多帮助,笔者对此表示谢意。 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们对本书的不足与错误给予批评指正。 郭华榕 2005年3月于北京坝河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