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员工最佳生存手册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林少波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懂得自我激励很必要、不断地追求优秀与卓越、木秀于林风摧不倒四个部分,针对员工在职场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结合一些小测试与生动的案例,提出了有效、实际的解决办法,希望能给千千万万在职场中打拼的人以启示。应该说它是侧重从外在因素(同事、上司)来告诉员工们如何生存的,然而做好自己最难,一个人的生存最根本的是内在因素如何体现。此书正是从内在方面指导员工如何提升自己,让自己一步步往上攀登。

内容推荐

现在,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任何理论与技能都是要不断完善与改进的。作为一名员工,只有不断地追求优秀与卓越,才能在职场中逐步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本书针对员工在职场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结合一些小测试与生动的案例,提出了有效、实际的解决办法,希望能给千千万万在职场中打拼的人以启示。

目录

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1

 自己给自己培训/3

平时多看杂志/3

读几本好书/5

利用好网络/7

多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9

 上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12

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12

选择明确的培训方向/14

认真执行培训计划/17

填写好各种培训表格/19

别忽视培训心得/21

 找个“师傅”带着入门/23

微软与明基的“师带徒”制度/23

一路有你——“师傅”/25

找个适合你的“师傅”/26

 开口叫对人/29

正确称呼上司/29

叫同级同事的职位或者名字/31

称呼应该注意的分寸/34

 掌握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36

电脑/36

电话/41

传真/43

扫描仪/46

打印机/49

懂得自我激励很必要/57

 做好本职工作/59

从小事做起/59

另一种“眼高手低”/62

做“鸡头”还是“凤尾”/64

先下山再上山/66

摆正自己的位置/68

 为“心"还是为“薪"而留/71

“面包”是必要的/71

别把金钱看得太重/72

快乐工作/74

把单调的工作变成乐趣/75

不要犯职场近视症/77

 保持自信/80

自信不是财富,但它会带给你财富/80

认识到自己的价值/83

微笑对待每一天/85

好心态对待后来者/87

让上司感到你的重要性/90

 没人为你的坏情绪“埋单”/93

掌控情绪就是掌控健康/93

情绪决定成败/96

不让“小事”影响工作情绪/98

“润湿”你干燥的心情/101

情绪温度计:记下你的情绪波动/103

 经常给自己减压/105

简单地工作/105

莫让工作追着跑/111

学会说“不”/113

自我放松/115

不断地追求优秀与卓越/119

 有实力才有魅力/121

效率第一/121

个性为王/126

发扬“野鸭”精神:坚持自我/127

养成好的工作习惯/130

专注很重要/133

 SH0W出你自己/136

被上司忽视了该怎么办/136

经常和上司沟通/138

让上司看到你的工作成绩/142

不要锋芒太露/143

 轻松搞定上司/146

紧密团结在上司周围/146

好心态对待批评/148

让上司知道你的付出/152

与上司保持距离/155

别替上司做主张/158

不要忽视第二领导/160

让上司感到你的忠诚/162

 就这样征服同事/166

融洽相处/166

别和同事走得太近/169

别把同事的隐私当把柄/172

当同事与你争功时/174

不要在同事面前过分表现自己/176

应付“卖老”同事’/177

做人不要太“精明”/179

做人不要太“厚道”/180

 行走于办公室政治的丛林中/184

小心办公室恋情/184

薪往高处走/188

趟过办公室里的是非之河/191

让自己去适应环境/193

对事不对人/195

在上下级之间游刃有余/198

适当地赞美别人/200

木秀于林,风摧不倒/205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207

莫让形象误了你的前程/207

不要损害自己的职业形象/209

几种职业形象要求/211

你要会用名片/214

 休闲一下生活/219

健身使你保持年轻的激情/219

享受天伦之乐/222

听音乐,减减压/224

旅游,放松自己的心情/226

利用好休假,让自己缓冲一下/231

轻松理财/232

 好心态才能不断进取/237

测一测你的厌职指数/237

进退自如好心态/240

保持平衡心/242

心态平稳做副手/244.

面对后来者/245

 学无止境/249

关于在职人员“充电”调查/249

经常给自己“充电”/251

别掉进“充电”的陷阱/254

别做最后的那只鸭子/256

不一定终身受雇,但要终身学习/258

 做一棵职场常青树/260

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260

用个人魅力吸引周围的人/262

坚持你的职业操守/264

授权:培养你的接班人/266

理性对待“跳槽”/268

让自己的每次跳槽都有所升值/271

参考文献/273

试读章节

任何一个员工,不管是刚刚毕业还是换新的工作,到一个新企业里,都要有个适应过程,这就需要进行培训。但是一个企业的资源毕竟有限,由于整天忙于生产经营,能够用于培训员工的时间、精力都非常有限。大部分企业所能够组织的只是管理人员的培训。甚至有些企业连这样的培训能力也不具备,更无力培训员工。

这就需要员工自己给自己培训。自己做自己的老师,自己给自己讲课,对自己进行训练,达到教与学的统一。阅读杂志、阅读图书、浏览网站、看看电视报纸等等,都是一种基本不用花钱又能达到把休息与充电结合到一起的方法。相信不想满足现状、想要有更大发展的员工都会做这样的选择。P3

序言

关于职场励志,一直就有“国际化”和“本土化”两种风格之争。

不少出版社不断引进外国大师所写的一本本好书,这使中国的员工们接受了不少新鲜的观点,让大家耳目一新。

杰克·韦尔奇来华,彼得·圣吉来华,迈克尔·波特来华,斯宾塞·约翰逊的《礼物》登陆中国这些都在中国掀起了一股股“大师热”,他们的传奇经历让人折服,他们的成功经验让人叹服。然而,在这一层层“热”的背后,似乎少了一点冷思考。

在近几年里,管理类图书市场基本是被引进版的图书充斥着,这些书也被无数读者追捧着,应该说,这个现象是正常的。可是,当我们的头脑在逐渐冷却时,回头看看,我们真正从这些书中学到了什么吗?有,学到了理念,学到了观点。然而,仅有理念和观点够吗?或许这些对企业的管理者更合适,而作为无数的员工,更多的是要懂得一些技能,因为他们渴望的是自己看了书就懂得怎么去做,属于那种真正说到自己心坎上的知识。而那些大师们的经典著作尽管经典,可是他们是针对他们所在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员工写的,和中国的国情不一样。也就是说,他们本意上更侧重于为西方社会环境下的员工写书,当这些观念引进到中国来,尽管表面上也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能,实际上却不一定能讲到中国本土员工的心理上去。

这就需要把它们真正消化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来指导中国的员工了。现在的中国正日益逼近世界经济舞台中心,适应华人传统文化的商业理论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这些商业理论大到财富源论,小到职业场上的细枝末节,都将在东西文化的交融下孕育出新的商业精华。这就是我们目前正在看到的一个可喜的现象:随着对本土经济现象和社会文化了解的逐渐透彻,本土财经管理和职场类图书在吸取了国外同类图书的精华之后悄然崛起。

目前的图书市场上,有关职场励志、企业管理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每一个有志于了解现代企业发展、想在职场中提升自己的人,都渴望从书籍里获得“真经”。然而,几乎所有的人在逛书店时都有相似的经历——难免要在名目繁多、眼花缭乱的书堆面前举棋不定。

从《谁动了我的奶酪》到《礼物》,从《没有任何借口》到《你在为谁工作》,虽然好书不少,但是,要想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还是不太容易。

笔者于2004年在现代出版社出版的《最佳员工生存手册》,以“基于本土文化背景,培养本土职业精神,专为中国职场人士量身定做”而受到广大员工和企业的欢迎。员工买来当做充电之用,企业团购当做培训之用。本书结合中国国情,从办公室智慧、做好自己、经营同事、应对上司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员工在职场中如何生存,非常务实,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迎合了员工心理真正的需求。也正是有了广大读者的厚爱,该书从2004年10月上市至今,已连续9个月荣登北京图书大厦社科类畅销书排行榜,另外,还曾登上《新京报》畅销书排行榜第3名以及开卷畅销书榜。

学无止境。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任何理论与技能都是要不断完善与改进的。《最佳员工生存手册》也存在不少瑕疵,于是笔者在多方征求了读者的意见后,对此书进行修改、完善、补充,使其更本土化、更实用。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笔者根据一般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又推出这本《员工最佳生存手册》。本书分为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懂得自我激励很必要、不断地追求优秀与卓越、木秀于林风摧不倒四个部分,针对员工在职场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结合一些小测试与生动的案例,提出了有效、实际的解决办法,希望能给千千万万在职场中打拼的人以启示。应该说《最佳员工生存手册》是侧重从外在因素(同事、上司)来告诉员工们如何生存的,然而做好自己最难,一个人的生存最根本的是内在因素如何体现。此提升版正是从内在方面指导员工如何提升自己,让自己一步步往上攀登。

学以致用,任何写得好的文字,如果不能被感悟,任何先进的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技能,那么,书就如同一堆“废纸”,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也不成立。因此,如果有一天,哪怕其中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都能对你有所启示,并用于实践中时,那么笔者的辛苦也算是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林少波

2005年9月14日晚写于听雨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