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是最早在中国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人,他是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程度,代表了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事实上,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一回事,而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又是一回事。理解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一个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因而又是一个艰难曲折、复杂多变、漫长渐进的过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龙德成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瞿秋白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是最早在中国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人,他是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程度,代表了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事实上,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一回事,而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又是一回事。理解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一个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因而又是一个艰难曲折、复杂多变、漫长渐进的过程。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瞿秋白的人生轨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政治理论家、文艺理论家、宣传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和中国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等多种角度,论述了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方方面面的成就和贡献。它引用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大都是作者从《瞿秋白文集》、《瞿秋白文选》等书籍中潜心挖掘出来的,因此,这是一部具有一定新意和独特视角的研究瞿秋白的学术专著。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一、在中国最早介绍辩证唯物主义 二、批评东方文化派 三、参与科玄论战 四、批评胡适的实验主义哲学 五、批判戴季陶的“纯正三民主义” 六、全面评价孙中山 七、正确评价鲁迅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 一、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二、批判资产阶级文艺理论 三、提倡大众文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论述近现代中国社会 二、科学论述中国革命基本问题 三、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四、重视农民问题 五、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六、开创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 七、批判国家主义派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家 一、宣传苏维埃俄国 二、创办主编革命刊物 第五章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一、从共产国际三大到四大 二、从中共三大到国民党一大 三、从中共四大到五大 四、从南昌起义到八七会议 五、从秋收起义到广州起义 六、从中共六大到共产国际六大 七、工作在共产国际 八、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第六章 无产阶级文学家 一、报告文学家 二、散文家 三、杂文家 四、诗人 第七章 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第八章 中国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李大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初期主要是李大钊与陈独秀,他们是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主要代表。他们当时在中国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则很少涉及。唯物史观中,又主要是阶级斗争学说。 李大钊说:“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体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离了他的特有的唯物史观,去考证他的社会主义,简直是不可能。因为他根据他的史观,确定社会组织是由如何的根本原因变化而来的……预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不久必移人社会主义的组织,是必然的运命……他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所以他的唯物史观说,‘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他的《资本论》也是首尾一贯的根据那‘在今日社会组织下的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被放在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的思想立论。关于实际运动的手段,他也是主张除了诉于最后的阶级竞争,没有第二个再好的方法。” 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李大钊基本是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的经典性表述的转述。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李大钊指出,一定社会的生产力与社会组织开始是适应的,社会组织能够助长生产力的发展,但当生产力发展到与社会组织不能适应的程度,那社会组织就来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势必会导致与束缚它发展的社会组织的冲突,结果是这旧的社会组织非至崩坏不可。这就是社会革命。但是,社会革命并不是随意发生的,人们不可能随意地离开生产力去改变社会组织。李大钊说:“这个生产力,非到在他所活动的社会组织里,发展到无可再容的程度,那社会组织是万万不能打破。而这在旧社会组织内,长成他那生存条件的新社会组织,非到自然脱离母胎,有了独立生存的运命,也是万万不能发生。恰如孵卵的情形一样,人为的助长,打破卵壳的行动,是万万无效的,是万万不能的。” 李大钊还特别强调了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动因。他说过,经济要件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非经济的物质要件如人种、地理等等,本来变化很小,因此,对社会现象的影响也很小,只能被看做经济要件的“支流”。精神的构造随经济构造的变化而变化,表面构造视基础构造的转移而转移,而“基础构造的变动,乃以其内部促他自己进化的最高动因,就是生产力”。 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李大钊指出:“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结构。一切社会上政治的、法制的、伦理的、哲学的,简单的说,凡是精神上的构造,都是随着经济的构造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李大钊一再说明:“唯物史观的要领,在认识经济的构造对于其他社会学上现象,是最重要的;更认为经济现象的进路,是有不可抗性的。”P1-3 序言 2005年6月18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瞿秋白同志就义70周年。 在这个日子即将来临之际,龙德成同志怀着对瞿秋白无限崇敬的心情,经数年艰辛研究而撰写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一书即将问世。 自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牺牲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瞿秋白同志有过多次评价。1985年6月18日,在中共中央为纪念瞿秋白就义50周年而举行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尚昆代表党中央发表的讲话中对瞿秋白同志的一生给予了新的评价。杨尚昆同志说:“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秋白同志“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研究工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国情,对于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广泛地研究,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在他的论述里,虽然不免包含某些偏颇和失误,但是他无疑是我们党早期探寻中国革命理论和a-命道路的最优秀的先行者之一。”本书就是以党中央对瞿秋白的上述新的高度评价为纲对其进行展开研究的。 瞿秋白牺牲70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一直在研究他。据不完全统计,发表、出版研究瞿秋白同志的论著多达1500篇(部)。这么多的论著,大致涉及11个方面对瞿秋白的基本评价:早期思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伟大贡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几个问题;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贡献;对中国新闻出版教育事业的贡献;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所起的作用;对瞿秋白诗文、译作的探讨;瞿秋白与左翼文化运动的关系;对《多余的话》的评析;瞿秋白与共产国际的关系等。而从“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等视角去研究瞿秋白的专著,即使在1985年党中央重新评价瞿秋白以后也尚未见到。 龙德成同志撰写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一书正好是从这个视角去研究瞿秋白同志的,算是填补了这个方面的空白。 读了《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书稿后,使我们能够更深刻理解1985年6月18日杨尚昆同志代表党中央对瞿秋白同志的新的评价。 从书稿的目录中看不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这一题目,因为它已包含在本书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部分之中。1925年1月中共四大瞿秋白同志进入中央最高核心领导层——五人中央局,1927年4月下旬中共五大再次进入中共最高核心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四人常务委员会。从八七会议到1928年中共六大瞿秋白是中共临时中央的总负责人。在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遭到共产国际代表米夫、中共党内王明的打击,被逐出中央领导岗位。 作者首先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入笔来研究瞿秋白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成长历程的,因为“哲学家”是其他“家”的基础。就瞿秋白本人而言,1923年秋应是一历史的分界线。从1921年6月在莫斯科入党到1923年秋开始在上海大学讲授《社会哲学概论》和《现代社会学》之前,瞿秋白是一位具有共产主义觉悟与理想的战士,但还称不上“家”。从他讲授《社会哲学概论》和《现代社会学》到次年春正式出版这两部讲稿为书的开始,瞿秋白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面目与身份出现在中共党内和当时中国社会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尽管当时党内外都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点,直到198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在纪念瞿秋白就义50周年时才正式给了他“理论家”的评价。根据李维汉同志回忆,八七会议之所以推选瞿秋白为党的总负责人,是“由于瞿秋白同志理论水平比较高”。 作者在探讨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瞿秋白时,在吸收其他研究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瞿秋白提倡的“大众文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先导。 在探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的瞿秋白时,作者吸收了10多年瞿秋白研究的新成果,认为在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方面,瞿秋白同志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作者分别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无产阶级文学家”和“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为题,论述了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无产阶级文学、对左翼文化运动的卓越贡献,实际上论证了党中央评价瞿秋白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这一结论。 刘宗尧 2005年5月 后记 我为《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一书的出版感到欣悦。作为一个川陕苏区红军游击队员、村苏维埃代表孙子辈的我,是瞿秋白同志永远的崇敬者、同情者与研究者,当然感情的因素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理性的因素。我对瞿秋白同志的崇敬与同情之心要追溯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7年,那时我还是在校的学生,从我的一位同学的手中看到了在民间流传的瞿秋白同志的《多余的话》,是铅印本。读完《多余的话》,我当时对瞿秋白同志有三个感觉:一是崇敬;二是同情;三是可惜。我崇敬他的是他的才华横溢;同情他的是他在党内遭打击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无情的杀害;可惜的是像他这样一位有多方面造诣的正处于壮年时期还可以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做许许多多别人无法替代的事情,但他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无疑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都是重大的损失。 在“四人帮”猖獗的年代,就连在九泉之下已经30多年曾经为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瞿秋白同志也不放过,将一盆一盆的污水泼给他,给他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打成所谓“叛徒”,甚至蒙蔽一些不谙世事的年轻人,砸碎了1955年6月党中央将瞿秋白同志遗骸从福建长汀移至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时为秋白同志立的墓碑。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邓小平的亲自关怀下,中共中央纪委经过多方调查,以可靠的人证与物证,洗刷了“四人帮”强加给瞿秋白同志“叛徒”的罪名,至1980年,党中央正式为瞿秋白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985年3月,中共常州市委请邓小平为在瞿秋白故居建立瞿秋白纪念馆题写纪念馆匾额,4月,邓小平同志题写了“瞿秋白同志纪念馆”八个字,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常州市委。 1998年夏,学院派我去江苏招生,恰录取场地就设在常州,我利用招生间隙时间乘车专程前往瞻仰了瞿秋白故居,这是我在常州到的惟一一处。在这里我看到纪念馆收藏的从八宝山运回的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碎的瞿秋白墓碑的汉白玉碎片,我当时忍不住动了感情。邓小平题写馆名,意义太重大了,它是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对瞿秋白的充分肯定。 在20世纪70年代上半叶的所谓学理论、批“右倾翻案风”中,因为我读《多余的话》“中毒”而向党组织作了交待方过关。现在想来,这纯属无奈,要想在我的脑海里抹掉瞿秋白,那是永远也不可能的了。 1977年以后,我有幸进入大学学习,必修课中的中共党史课又涉及瞿秋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又讲授《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瞿秋白了解的愈来愈多了。 从1985年以后的十余年间,中央有关部门重新编辑出版了《瞿秋白文集》14卷,其中,政治理论编8卷,文学编6卷,计500多万字。 我不顾家庭经济状况的拮据,“撒遍黄金为收书”,陆续购齐了全套14卷瞿秋白文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专家学者研究瞿秋白的论著出版,我都尽量搜集。从这时开始我的业余时间都是读《瞿秋白文集》和专家学者的论著。 我开始读《瞿秋白文集》和有关论著,只是出于如前所述的“崇敬、同情、可惜”之心,并没有想到出研究瞿秋白的学术专著。1985年6月,瞿秋白就义50周年,党中央对瞿秋白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到1998年我才有了依照党中央对瞿秋白同志的新的评价去研究瞿秋白,并写出一部学术专著的想法,于是便动笔撰写。同时,这前后在四川省《文史杂志》发表《瞿秋白与中国现代文化》和《瞿秋白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两篇文章。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涉及瞿秋白文集和相关论著以外书籍,得益于四川省图书馆。同时,也请朋友在四川大学图书馆借过一些书,因此也得益于四川大学图书馆。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曾给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瞿秋白研究专家王观泉研究员写过信,请教我不明白的问题,在此,特向王观泉研究员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借鉴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有关论著,涉及哲学、文学、文艺理论、政治学、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瞿秋白研究等领域,因限于篇幅,未一一注明,敬请各位谅解,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撰写与出版得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的积极鼓励和支持,并得到了学院出版基金资助,在此表示衷心谢忱! 作者 2005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