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尔雅台答问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马一浮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沉者,如巨石落水,块块到底。著者,如好手发箭,箭箭中的。痛者,如吃棒受刃,透骨彻心。快者,如痼疾新除,久渴得饮。脉畅筋舒,神清气爽,如此,方形容得此四字意味。然此是效验,不是功夫。功夫乃是忠信笃敬,须是实到此田地,方能觉得效验如此真切。若言功夫,更无一毫不尽,才是忠。更无一毫不实,才是信。真积力久,无一息间断,才是笃。精严缜密,无一线走作,才是敬。忠信四字,于功夫见本体。沉著四字,于效验见功夫。--马一浮。本书收录了儒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在复性书院讲学期间答复院内、院外学者的书信,以及平时对学生的示语和批语,是先生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儒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在复性书院讲学期间答复院内、院外学者的书信,以及平时对学生的示语和批语,是先生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分为正编、续编、补编三部分,论及书院教育的性质和特色,对儒学的研习和理解,以及治学方法,从中可窥见其“因材施教,随机指点”的教育原则。学界认为“以书札论学者殆无过于朱熹、陆九渊。今日尚持此传统,而文字之美,内容之纯,先生之《尔雅台答问》可上比朱、陆诸大儒而毫无愧色者”。

目录

尔雅台答问

说明

编例

答张立民

答袁竹漪

答杨石井

答杨霞峰

答张德钧

答程泽溥

答夏眉杰

答王伯尹

答陈兆贫

答贾君

答周君

答吴君

答池君

答黄君

答云颂天 

答某上座

答郭君

答刘君

答许君

答张君

答刘君

答张君

答龚君

答罗君

答王君

答徐君

答张君

答许君

答杨君

答熊君

答赵蕃叔

答刘君

答刘君

答许君

答张君

答谢子厚

答李君

答杨君

答徐君

答鄢君

答周君

答徐君

答任君

尔雅台答问续编

说明 

弁言

编例

卷一 示语一 

示吴敬生十五则

示乌以风

示刘公纯

示王星贤二十三则

示张立民二十五则

卷二 示语二

示张德钧七十五则

示张伯衡一百一十二则

示王紫东三十九则

示王伯尹五十六则

卷三 示语三

示金晓邮三十八则

示杨硕井五十则

示杨霞峰十七则

示严康澄十则

示张知白十九则 

示陈兆平九则

卷四 示语四

示樊漱圃十六则 

示夏眉杰二十则

示张仲明七则

示徐赓陶六则

示刘媿庵四则

示王子游十四则 

示陶元用六则

示鲜季明四则

示羊宗秀

示袁竹漪十四则 

示孙伯岚五则

示邓懋休九则

示王敬身

卷五 答书

答王君

答朱君

答邵君

答马君

答张君

答杨君

答王君

答黄君

答倪君

答徐君

答吴君

答许君

答袁一洪

答吴敬生

答刘公纯

答张伯衡

答王伯尹

卷六 附录

告书院学人书一

告书院学人书二

告书院学人书三

告书院学人书四

告书院学人书五

告书院学人书六

告书院学人书七

告书院学人书八

附记

尔雅台答问补编

卷一 示语

示吴敬生三则

示袁心粲三则

示刘公纯三则

示云颂天

示王星贤

示张立民六则

示王伯尹

示杨士青

卷二 答书

答虞逸夫二则

答吴希之二则

答仇北压

答某上座

答某上座

马一浮先生年表

试读章节

览足下所为自叙,知足下才质奇,涉学广,时有神解,能见其大。然其析理未免于驳,持论恒失之易。欲以穷事物之繁变,抉心性之幽微,足下之志则大矣。而其言则有芜累,此由平日未尝用集义功夫,但凭一时之察识,乍得依似之解,不免自喜,遂以为是,故未能臻乎醇密也。夫穷神知化,乃盛德之符。开物前民,亦自然之效。圣人非有作意于其间。若待安排,便成计较。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释氏之精者,亦唯在铲除知见,潜行密证,不以义解为高。故无心于宰物而后能应物,无事于立知乃可以致知。足下胸中所蕴者至多,此皆足以为碍,不胜憧扰。一旦廓清,然后自心虚明之本体,乃可复也。

来书不以直言为怫,自陈病痛,此见贤者虚怀择善之美。但以未得来院共学,不能无憾。今为贤者释之,夫违应之情,无间于远近。悬解之遇,不责于当年。苟冥契于即言,亦何资乎请益。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特全其固有之性耳。非可从人而得之也。书院讲习之事,亦只是述其旧闻,指归自己,岂日有物能取而与人哉?来书乃以“求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譬之,此为引喻失义矣。崇德辨惑,反情合性,亦待用力之久方可豁然。来书乃谓“胸中所蕴,已一旦廓清”,何其言之易也。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躬行君子,未之有得。德虽至圣,犹示居学地,自视欲然,非故为{为谦,其心实是如此。今书院师友,但期与人共学,安敢以圣哲自居?来书称许之词,动以圣人为况,非特闻者避席不安,言者宁不蹈轻许之过?汰哉,叔氏!君子不以礼许人,而况许人以圣乎?此非小病,甚望贤者慎而勿出也。在院诸子才质,未必能过于贤者,然区区爱人之心。视在院与不在院非有殊也。否则何以不惮辞费而断断如是邪?方当阽危之时,继此枯淡之业,其心甚苦,其事甚艰。非有广厦千间,可以盛集徒侣。故云臻海会,特为幻想之言。虚往实归,亦非解人之语。非于足下独有所遗也。归而求之六经,但能反躬体认,不可横生知解,优柔自得,决定可期,慎无以急迫之心求之。凡此所言,未尝有隐。讲录一册,聊以奉览。后有续刊,亦可更寄。果能信而不疑,安必负笈相从然后为学邪?若夫思绎之功,是在贤者自己分上,亦非书札所能尽也。

P9-10

序言

今乐山县乌尤山,故有尔雅台,方志以为汉楗为舍人注《尔雅》处。在乌尤寺之北,构屋崖上,俯临绝壁。沫水西来,与岷江合流经其下。大峨诸峰远峙于前。乌尤山,一胜境也。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假寺屋设书院,会稽马先生来主讲事,憩止于此,锡嘏。等从焉。山中学人稍集时有谘决,四方士友以书来问者亦颇众。先生讲论之余,手自裁答,锡嘏。等退而录之。积两年,书盈箧。私谓,于学者有豁蒙导滞之益,因请于先生,汰存其要约者,次为一卷。其在《学记》有云“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是知至道息言于冥契,洪钟发韵于屡击。其举义之精粗,垂语之详略,皆存乎叩问之机。答者初无所措心于取舍,随器浅深,纳约自牖,因物付物,如其分而止耳。故来风深辨,瓶泻能酬,妙悟乍回,片言斯得,是乃应机曲示,非局一涂。若览之而有省者,亦可弗迷于归致也。

一九四一年六月,刘锡嘏、王培德谨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3: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