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的理论千头万绪,体系宏大繁复,思辩性极强,古来不少人将之称为最繁琐的哲学,望而生畏。虽然表面看起来,本书一如书名所示的那样,是多篇文稿的札记,收录的文章或讲记篇幅的总量也不算大,似乎难以将唯识学的全貌展现无遗;但是其中每一篇,字里行间无不昭显出作者对唯识学要旨的深刻领悟,真乃解行并举所获的心得之谈;所以才能将深邃的唯识思想借助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纲举目张,清晰明了。本书不仅对初学者开卷有益,专攻者亦可备为深入瑜伽之难得参考资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唯识札记(惟贤法师选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释惟贤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唯识学的理论千头万绪,体系宏大繁复,思辩性极强,古来不少人将之称为最繁琐的哲学,望而生畏。虽然表面看起来,本书一如书名所示的那样,是多篇文稿的札记,收录的文章或讲记篇幅的总量也不算大,似乎难以将唯识学的全貌展现无遗;但是其中每一篇,字里行间无不昭显出作者对唯识学要旨的深刻领悟,真乃解行并举所获的心得之谈;所以才能将深邃的唯识思想借助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纲举目张,清晰明了。本书不仅对初学者开卷有益,专攻者亦可备为深入瑜伽之难得参考资料。 内容推荐 本书的作者惟贤老法师早年曾先后分别在四川南充龟山书院和重庆汉藏教理院师事过在支那內学院进修过的国学和佛学大师王恩洋先生及著名佛教思想家和改革家太虚大师。王先生和太虚大师二人在唯识学等方面的精深造诣,在他们至今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的高足惟贤老法师身上得到了独到的承嗣。老法师虽已是耄耋之寿,可撰文讲说,丝毫不让当年,引经据典,思想深刻,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书中,老法师通过对唯识学话题的解说,将佛法的思想核心和修持要领也一并揭示出来,展现出佛法独具的博大和睿智、慈悲与超然,彰显出古老的佛教所高扬的理性的光芒。 目录 唯识学在佛法中的地位 唯识法相问答 唯识种子义 论转识成智 阿赖耶识浅说 因明十四相似过类略释 唯识二十论提要 唯识三十颂概说 瑜伽真实品讲义 唯识学的业报论 唯识要义 唯识答疑在读书会 玄奘法师与唯识学 ——纪念玄奘法师圆寂1335年 玄奘精神与西部文化研讨会总结提纲 玄奘精神与人间佛教 读解深密经笔记 读楞伽经笔记 缘生要义 附录:惟贤法师小传 试读章节 (二)什么叫唯识性 唯识性,有三性三无性,结归到真如性、圆成实性。三性即是把世间法、出世间法归:勾三种,即: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概括了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染、净。世出世间法虽多,总括就是三性。 为什么叫“遍计执”呢,它是虚妄的,众生执着我,执着法,认为有人我、法我,实际上没有,但是众生普遍执着,所以叫“遍计执”。 “依他起性”就是因缘生法,有两起,一种是“染污依他”,一种是“清净依他”。“染”就是妄心,由“妄心”生起的现象,有执着。“清净依他”就是从开始皈依佛教,闻熏正法,就慢慢转为清净。染污依他是有漏的道路,清净依他是无漏的道路,逐步转识成智,那么在“依他起”法上,逐步的把染污清除,转为清净,转成“圆成实”。 “圆成实”的圆,就是指真如性是普遍的,成即是其性常住不生不灭,实就是真实不虚,非如外道的神我,这个性就是真如性、法性、佛性。彻底认识这个三性,必须建立“三无性”。 三无性就是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相无性”就是在一切法上,是没实我、实法相的。生无性,就是说一切法因缘生,不是上帝生,也不是自然生。胜义无性,就是达到我空、法空,证人胜义境界,由二空显现真如,即是胜义无性。 P16-P17 序言 唯识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东方各家学说中,能与西方哲学的组织化、系统化相匹敌,从一个观念而导引出许多连锁观念、系统观念,可说唯有佛教的唯识学最具此种精神。而希腊哲学的严密,虽然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已由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推动发展,体系谨严,但由个人的身心推演到主客观、椎演到內外世界、宇宙万象,乃至生命的形上、形下各层意义,同时又由理论符合到实践意义,透露出实践的方法,可以断言,在希腊及整个西方哲学史上,绝难举出可与唯识学相媲美的一例。 唯识学在上个世纪前期中国佛教研究的三支(唯识学、佛教史和禅宗)主要路向中,又对思想界的影响最为深刻——二十世纪中国可数的几个大思想家之中,如粱启超、章太炎等,无不跟唯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时唯识学的研究领域,形成了以欧阳竟无先生领导的南京支那內学院、太虚大师创办的世界佛学苑(主要是其中的武昌佛学院和汉藏教理院)、韩清净主持的北京三时学会为中心的三股重要力量。本书的作者惟贤老法师早年曾先后分别在四川南充龟山书院和重庆汉藏教理院师事过在支那內学院进修过的国学和佛学大师王恩洋先生及著名佛教思想家和改革家太虚大师。王先生和太虚大师二人在唯识学等方面的精深造诣,在他们至今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的高足惟贤老法师身上得到了独到的承嗣。老法师虽已是耄耋之寿,可撰文讲说,丝毫不让当年,引经据典,思想深刻,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这与他早年跟随二位大德而打下的扎实的唯识学基础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分不开。 唯识学的理论千头万绪,体系宏大繁复,思辩性极强,古来不少人将之称为最繁琐的哲学,望而生畏。虽然表面看起来,本书一如书名所示的那样,是多篇文稿的札记,收录的文章或讲记篇幅的总量也不算大,似乎难以将唯识学的全貌展现无遗;但是其中每一篇,字里行间无不昭显出作者对唯识学要旨的深刻领悟,真乃解行并举所获的心得之谈;所以才能将深邃的唯识思想借助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纲举目张,清晰明了。不仅为初学者开卷有益,专攻者亦可备为深入瑜伽之难得参考资料,有心的读者若稍事浏览本书便可察知此言不虚。更为可贵的是,老法师通过对唯识学话题的解说,将佛法的思想核心和修持要领也一并揭示出来,展现出佛法独具的博大和睿智、慈悲与超然,彰显出古老的佛教所高扬的理性的光芒。 本书所收的文稿,是对老法师若干年来相关唯识学作品(包括唯识讲座录音的文字整理稿)的一次小的汇集。在內容上,举凡唯识学上具有的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在时间跨度上,其中最早的文章与最晚的文章的写作时间相隔达六十余年。六十年中的变化,不论是思想界外部,还是教界內部都已经非常巨大,但是真理的光辉不会因时间的迁流而变化,昭示真理的文字的价值也不会随着年轮的更替而被泯灭。因为生命性的信仰,是亘古不变的。包括唯识学在內的佛法,是宇宙和人生的真理,尽管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千数百年前的人如是追求,千数百年后的人仍追求如是。追求的信仰理论前后是一致的,所以,就內涵来说,前后相距数十年,俨然无所差异,有差异的只是人世的变幻而已。 佛法讲因缘,本书能够顺利出版也是众多因缘和合而成。首先感谢惟贤师父的慈悲,在百忙中抽空讲解部分內容和认真审阅全部稿件。其次还有正澄法师、滕树琴、王学胜、汤愈群,以及王瑜、杨大治、高鸿、正济、李力、正诚、正光、正观、高玉磊、关维东、郑文强等众多善士的鼎力相助,是本书面世的重要增上缘,在此一并致谢! 惟贤法师著作编辑室 www.fojiao.org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