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尺寸测量,形位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锥度测量,螺纹测量和齿轮测量等方面的十五个实验。编写时,针对各种典型表面,结合常用的计量器具,系统地介绍了测量的基本知识,计量器具的原理和测量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机械类各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配套教材,也可供工厂的计量测试人员参考。
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公差理论、基本的测量技术和初步熟悉某些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
本书是按照《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书中包括尺寸测量、形位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锥度测量、螺纹测量和齿轮测量等方面内容。在编写时,我们针对各种典型表面,结合常用计量器具,系统地介绍了测量的基本知识,计量器具的原理和测量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和具体的设备条件,可选做书中的部分实验,或另补充一些示范实验。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机械类各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配套教材。
本书在编写时,教研室进行了讨论,并在校内印刷试用一次。
本书由古莹巷、杨兴骏、何捷、兰远红、饶邦靖等同志执笔。最后由吉林工业大学甘永立副教授审阅。
实验一 尺寸测量
实验1—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实验1—2用内径百分表或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
实验二 形位误差测量
实验2—1用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实验2—2用外径千分尺和角尺测量位置度误差
实验三 表面粗糙度测量
实验3—1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实验3—2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实验四 锥度测量——用正弦尺测量圆锥角偏差
实验五 螺纹测量
实验5—1影象法测量螺纹主要参数
实验5—2外螺纹中径的测量
实验六 齿轮测量
实验6—1齿轮周节偏差与周节累积误差的测量
实验6—2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实验6—3齿轮径向综合误差测量
实验6—4齿轮齿形误差测量
实验6—5齿轮齿厚偏差测量
实验6—6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及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
附实验一 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轮廓度误差
附实验二 用计算机处理位置误差的测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