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编年故事(1945-1949迎接全国解放)(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于光远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于老从1945年日本投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四年的回忆。于老经历了这个时段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或置身历史的潮流,或侧身“漩涡的边缘”,或处于“漩涡”之中。他以自己的经历,提供了许多历史史实和史料,对历史作了透彻的观察和深刻的分析。

目录

(一)1945年后三个月(1)

小引(2)

45·06山头会议(2)

45·07在延安我活动的“四至”(5)

45·08从延安到张家口(6)

(二)1946年(12)

小引(13)

46·01从张家口到北平(13)

46·02李克农和我的一次谈话(15)

46·03我在北平独立工作(18)

46·04同事们陆续到北平(23)

46·05三道栅栏四十一号和方壶斋九号(25)

46·07我们走在大街上,坐在电车里(35)

46·08报童和特务(38)

46·09四月三日清晨(42)

46·10《特务现形记》(50)

46·11特务赶跑之后(54)

46·12胜利归来(57)

46·13“四三事件”后的北平《解放》报(59)

46·14查封(63)

46·15罗瑞卿保护我们进解放区和仓夷遇害(70)

46·16桑干河上(73)

46·17快马加鞭回延安(75)

46·18清凉山上(76)

46·19一篇毛泽东修改过的不发表的社论(77)

(三)1947年(81)

小引(82)

47·01“中央土改工作团”的组成和出发(82)

47·02理发室里的收藏(85)

47·03保德新畦村(88)

47·04新畦调查(92)

47·05残疾的手指(93)

47·06我来到了滹沱河边的贾峪(96)

47·07重访贾峪村(97)

47·08全国土地会议(99)

47·09全国土地会议后贾峪的土改(100)

47·10刘少奇同志同工作团全体团员的一次谈话(102)

47·11平分土地的研究(104)

47·12刘少奇给我的一个锦囊妙计(107)

47·13如果你是列宁那时该怎么办? (109)

47·14冀中十分区土改(111)

(四)1948年(115)

小引(116)

48·01介绍一点渤海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116)

48·02我所知道的渤海土地工作会议的情况和听到的康生的言论(119)

48·02康生说刘格平这个人真怪(120)

48·03毛岸英在渤海(122)

48·04董家佛堂(126)

48·05解放了的石家庄(133)

48·06到中央宣传部的第一晚(135)

48·07工校艺术科(136)

48·08你写的是马克思还是牛克思? (138)

48·09 A“秋游”(140)

48·09 B总支学习委员(141)

48·09 C琐事(142)

(五)1949年(144)

小引(145)

49·01迎接全国解放的一年(146)

49·02党的七届二中全会(148)

49·03在“劳动大学”的时候(158)

49·04上海探亲(164)

49·05人民政协的召开和胡乔木要我做的工作(166)

49·06成立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84)

49·07 1949年的《学习》(186)

49·08大红罗厂(188)

49·09开国大典(190)

49·10政治课的今昔的见证人(195)

49·11三大系统的政治课(204)

49·12政协全国委员会学习座谈会干事会的一个材料(207)

后记(213)

试读章节

从这个表妹处得知,我还有一个表弟正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我就去了沙滩,到了后来成为中宣部的那个大院,在一个学生宿舍里见到了他。他的同学听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就纷纷跑到他宿舍来。屋子里四张双层的床上都坐满了人,还有一些人挤到宿舍里来站着。有一些学生实在挤不进来,就站在宿舍门外。那些学生们提了许多问题,我一个一个地回答了他们。这次活动既使我从他们所提的问题中知道了这些学生心里都想些什么问题,也做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宣传。

抗战期间,清华大学有一位化学系主任张子高教授,在日寇占领时期一直没有离开北平。我从张家口到北平时就准备去看他,而且记下了他城里的住址。到北平后我找到了他。我没有听过化学系的课,但他听说过有我这样一个清华学生。到他家和他寒暄了几句之后,我就问他自己和周围的人对时局的看法,并且向他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房间里闯进了一个人。这人二话不说,就对张子高说:“我最近听到一些关于共产党的消息:朱毛不和,朱要打仗,毛主张和平,互不相让。”接着他又说,“现在北京郊区就有所谓解放区。那儿的老百姓的日子很悲惨。对日子稍微好过一些的人进行斗争。逼得许多人上吊,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共产党还起了一个名词叫‘扫地出门’。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这个人讲得很起劲,讲的话远远不止我现在复述的这些。我开头听他讲,不吭声,想听听他会讲出些什么。接下来实在忍不住了,就说:“我才从解放区来,这位先生说的完全是谣言,不符合事实。不应轻信谣言、传播谣言。”这时候张子高就向他介绍我,说:“这位是清华物理系毕业的郁君,抗战后一直在延安和解放区工作。”并把他介绍给我:“这位是辅仁大学的刘教授,是数学家。”在这间房子里,有我这样的人,而且说出这样几句话,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原先以为我是北平的学生,想不到是共产党人。当时他就很尴尬,也很吃惊,只得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子高先生正在会客,我家离这儿很近,以后有机会再来。”说着,急急忙忙地走了。

他走后,我问张子高:这样的人在北平多不多?他说不多,但是从解放区来到北京的人说什么话的都有。人们有的信,有的不信。我又问这位教授是怎样的人,他告诉我这位教授同国民党似乎有点关系,曾经是加入过共产党也加入过国民党的跨党分子。并告诉我:“他的妻子还进过清华。这对夫妻政治兴趣浓厚,一般教授不像他们那样关心政治。”

我一个人在北平的时问不算长,但我接触的面还不止这些,我还接触到从事各种职业、各种觉悟程度的人。我一下子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P22-23

序言

这一卷从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写起,写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好四个年头。在这四个年头中,有这么几个阶段:1.从延安行军到张家口。2.从张家口到北平办北平《解放》报。3.报纸被北平国民党反动当局查封;我们也被赶出北平,回到张家口。在晋察冀中央局当了两个来月的“客卿”。4.骑快马回到延安,上了清凉山。在延安《解放日报》工作。这是1946年8月的事情。5.不到一年,又离开延安,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6.1948年夏天到中央宣传部工作。7.1949年进城,仍在中宣部工作,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我给大象出版社写的《我的编年故事》的最后一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我的故事,我还没有按这种体裁写的计划,只写了一本《“文革”中的我》。

后记

《我的编年故事》第四本现在写完了,算是还掉一笔旧账。我一直记得这笔账,而且一直认账。不过我这个人“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惰性特别大,很长时间老在别的地方动。《我的编年故事》的第三、四册就一直在恒静状态。去年,出版社催了我一下,有了推动力,就动起来了。今年我又下了很大的决心:在半年时间内一鼓作气,把这两册写出来,总算把它完成了。

这四本编年故事体裁不那么一样。中国的俗话说“草鞋没样,边打边像”,不过这几双草鞋没有打出一个样子。四双草鞋四个样子。我倒是有个希望,除了新出的《我的编年故事》第三、四册单独发行以外,第一册和第二册也重印少量,配上几百套。图书馆和个人可以看到全貌。我也可以送给亲戚朋友。不知道出版社愿否把一双一样的草鞋放在一起,搞一个统一的包装。我本人倒是不怕寒碜。事情是怎样,就让它怎样。你们这个出版社成立20周年,而我已经过了88岁的生日了,从头来试做统一样式的皮鞋,已经没有可能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