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李湘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是中国道教的经典,汉唐盛世治国的至宝,也是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该著作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共三十七章;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共四十四章。全书共计八十一章,约五千字。

《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德经》说的是处世方略。《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而且它的文字简洁、辙韵强劲,因此,还被称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

本书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试图用通俗的语言,将原文翻译出来,并附有简单的注释和提示性文字,从而使《道德经》变得更加易于理解。

内容推荐

《道德经》是东方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国哲学的宝贵遗产。两千多年来,《道德经》中的闪光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血液中,《道德经》中的格言警句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行动格言。

老子是西方人最感兴趣的哲学家之一。从16世纪开始,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据西方学者统计,从1816年至今,各种西文版的《道德经》已有25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

《道德经》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提高我们的修养,开启我们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目录

前言

道经

道可道章第一

天下皆知章第二

不尚贤章第三

道冲章第四

天地不仁章第五

谷神不死章第六

天长地久章第七

上善若水章第八

持而盈之章第九

营魄抱一章第十

三十辐章第十一

五色章第十二

宠辱章第十三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致虚极章第十六

太上章第十七

大道废章第十八

绝智弃辩章第十九

唯之与阿章第二十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企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善行章第二十七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将欲章第二十九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夫兵者章第三十一

道常无名章第三十二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大道泛兮章第三十四

执大象章第三十五

将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道常无为章第三十七

德经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名与身章第四十四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以正治国章第五十七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大国章第六十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古之善为章第六十五

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善为士章第六十八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勇于敢章第七十三

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附录

楼观台《道德经》石本

结束语

试读章节

  大道废章第十八

大道废,

有仁义;

智慧出,

有大伪;

六亲不和,

有孝慈;

国家昏乱,

有忠臣。[注释]

① 大道:这里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

② 智慧:聪明,智巧,此处指诡计。

③ 大伪:虚伪。

④ 六亲:指父、母、兄、弟、妻、子。

⑤ 昏乱:政治黑暗,社会混乱。

  本章大意

大道废弃,

仁义必然自显;

诡计出现,

虚伪由此产生;

六亲不和,

才有孝慈之名;

国家昏乱,

就有忠臣涌现。[提示]

老子用辩证的思想剖析社会现象,分析了大道废弃和仁义;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不和;国家动乱与忠臣的关系。在老子的理想社会中,统治者清静无为,不应存在“仁义”、“虚伪”、“孝慈”、“忠臣”现象。统治者如能清静无为,人民自然淳朴,天下自然太平。

如失道缺德,仁义就会显现出来。人本天性淳朴.如滥用机智诡计,必怪事百出。家庭失道,六亲不和,才会有孝慈的名声。舜的父母和兄曾陷害于他,所以就有舜以孝慈感动天下。治国者失道,国家混乱时,就会涌现忠臣,杀身成仁。历史上有许多许多忠臣都产生于国家混乱之时。

          P52-P53

序言

这是一位道的追随者,面对《道德经》,面对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所进行的一种沉思。这部《道德经》解读融历史于现实,文字通俗、易懂。

不难看出,作者是怀着一种责任和使命来撰写的。

责任与使命,对于当今的中华民族来说,应不仅仅属于那些道的追随者们,而应属于我们每一位有志的中华儿女。我们从《道德经》中可以寻找到民族精神的太阳,照耀我们前进。

在《道德经)解读中,作者用极其简洁晓畅的语言,解析了《道德经}的大智慧。老子的人生观是极其崇高而适用的,希望这个大智慧能照亮中华民族的前程。所以我愿意把它推荐给每一位有使命感的炎黄子孙。

谨序

              任法融

              乙酉岁孟秋甲子日

任法融道长现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陕西道教协会会长,陕西周至楼观台监院。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博览群书,积学深厚,精研易老庄三玄,著述颇丰。

后记

天无道则不运,国无道则不治。人无道则不立,万物无道则不生,道岂能分秒离开我们。从历史的眼光看,上下五千年我中华历史,儒学得其局部,道家竟是全功。儒家教我们守成,道家教我们应变。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道德经》是继《圣经》翻译和发行数量最大的书,可见它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清代思想家魏源说:《道德经》是一部救世书。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道德经》是世界哲学的源头。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孔孟对他影响很大,老子对他影响巨大。

爱因斯坦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本德文版的《道德经》。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人们普遍痴迷于名利得失,追求近功,速效。老子的《道德经》无疑是一剂上好的镇静剂。

《道德经》教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就是说,过分追名逐利要付出重大的代价,甚至丢掉身家性命。所有的罪过、灾祸都是因为多欲、不知足、贪得无厌而造成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所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从本书中汲取的经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