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赶考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作者 孙金全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执政党的廉政史和反腐败斗争史,一部用大事记串起来的反腐倡廉教科书!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出个好成绩。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关乎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大事,也牵动着每一个党员和每一位老百姓的心。搞得好的时候,我们党就能发展壮大,就能渡过难关,就能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奇迹。搞得不好,就有可能糊里糊涂地下台,甚至会亡党亡国。本书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个重要的尝试,用自己的研究、体会和积累,在广大读者面前交了一份答卷。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发人深思的书。当你打开它时,书中有许多真实的记录会让你感动,也会让你惊悚、悲观甚至忧心忡忡;当你合上它时,又觉得有一股暖流在胸中涌动。

这股暖流就是希望。我们的党大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大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彪炳史册的成功之举

 第一节 魂系西柏坡

 第二节 决不当李自成

 第三节 最严峻的两张考卷

 第四节 领袖率先垂范

 第五节 “兴亡周期率”和第一场廉政风暴

 第六节 新中国高官“落榜”第一案

 第七节 对建国初期遏制腐败高发势头的思考

第二章 不懈追求——“摸石头过河” 

 第一节 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整党运动

 第二节 从“亡羊补牢”至“未雨绸缪” 

 第三节 “高、饶事件是一场八级地震” 

 第四节 一场由《红楼梦》引发的大辩论

 第五节 党的八大路线和反对“个人迷信” 

 第六节 开门整风和反右斗争扩大化

 第七节 “大跃进”的悲剧和彭德怀“万言书”

 第八节 噩梦醒来是早晨

 第九节 艰辛的探索及腐败的低频变动

 第十节 榜样——共和国的脊梁

第三章 又一个伟大思想理论的诞生

 第一节 在探索中误入歧途

 第二节 转折关头:中国向何处去

 第三节 万里与十八颗鲜红的手指印

 第四节 “从这里杀出一条血路来!”

 第五节 往往是很大的“老虎”

 第六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第四章 苍蝇与蝴蝶同时破蛹

 第一节 “只有中国能够救社会主义!” 

 第二节 从“人治”到“法治” 

 第三节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四节 “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

 第五节 摘除“恶性肿瘤”决不手软

 第六节 反腐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第七节 如此惊人的相似

官商共生型腐败——干部傍“大款”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贪官

于连·索雷尔式的人生轨迹

揪出一个,牵出一串

“侯门之子”的“热门选择”

 第八节 既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

第五章 中国反腐败进入“体系反腐”新阶段

 第一节 铜臭文化和扭曲的灵魂

 第二节 信仰的缺失与道德的沦丧

 第三节 2010年之前中国高频腐败仍会继续

 第四节 永远的丰碑和时代先锋

 第五节 治理好腐败的“重灾区” 

 第六节 反腐倡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七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破题

 第八节 与国际联手布下反腐败的“天罗地网”

后 记

主要参考文献及书目

试读章节

列强企图用雅尔塔协定控制中国,美苏企图利用长江天险画线搞战略平衡的计划,均被战略天才毛泽东一个个粉碎了。正如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还不知道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以不世出的军政天才领袖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终于在鸦片战争100年后,实现了百年间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和浴血奋斗的目标——彻底争回中国的独立主权和自由,仅此一条就足以使他永远名列中国最伟大民族英雄的榜首。

是的,如果当时毛泽东屈服于斯大林的压力,同意以长江为界,与蒋介石分而治之,那中国不是像“二战”后的东西德国、南北朝鲜、南越北越等分裂国家一样,让中华民族饱受分裂的痛苦,中华民族还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吗?一个真正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会出现吗?那么,中国共产党也就成了历史的罪人,甚至留下千古遗恨。

让毛泽东进京后回答的第二张考卷是朝鲜战争。美、英、苏三巨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同样牵涉到朝鲜,那时,朝鲜已沦亡于日本30年了。

朝鲜和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史,谙熟历史的毛泽东对朝鲜有着美好的感情。

20世纪初,日本侵占朝鲜后,许多朝鲜革命者来到中国,与中国共产党人并肩战斗。“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那首唱得敌军丧魂落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就是朝鲜人郑律成在延安时谱的曲。

到了解放战争,有几万在华朝鲜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就有两个以朝鲜同志为主体的独立师,东北野战军的不少伤病员都是转到朝鲜才治好的。1946年东北战场最危急的时候,南满解放军的家属都到了朝鲜,连东北局都打算迁到朝鲜暂避风头。

毛泽东曾亲口评价:“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两国两党可说是铁打的交情,血凝的情谊!

1949年5月的北京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接待了一位远方客人。他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的密使,转交了金日成的亲笔信,介绍了朝鲜的近况:“朝鲜已被美苏两军于三八线分成两半,但朝鲜人民渴望统一,金日成也一直想摆脱雅尔塔会议强加给朝鲜的锁链,使朝鲜成为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而美国则希望把朝鲜营造成能在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军事基地,并扶植傀儡李承晚,准备大举侵犯北朝鲜,战争已是一触即发。”

毛泽东沉思片刻后问:“你们的准备呢?”

密使说道:“我们准备不足。我们没有那样的美援。李承晚有6个师,我们现在能够作战的部队只有武器装备不足的3个师”。

毛泽东急问:“斯大林的态度呢?”

密使摇摇头:“斯大林只说给予必要的军事援助,要我们用硬通货购买苏联武器(几个月后,朝鲜用9吨黄金、40吨白银和1.5万吨其他矿石换取了苏联价值1.39亿卢布可装备3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其他的没有明确答复。”

毛泽东沉默半晌之后毅然表示:“中国和你们站在一起,一旦情况需要,中国会派军队和你们一起并肩作战!就是现在,我们也会向你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人民解放军里不是有两个朝鲜师吗?我们将这两个师连同全部武器都移交给朝鲜。告诉金首相,我们一分钱也不要!”

送走了满意而归的朝鲜密使,毛泽东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作为一个真诚的共产主义者,他对朝鲜同志有着一种天然的感情;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他对和中国一样遭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残害的朝鲜有着深深的同情;作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历史学者,他对朝鲜与中国的安全关系了如指掌——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啊。

P24-25

序言

和孙金全同志相识,是在去年秋季。当时,我去我室的扶贫点——河南南召县,途经古城南阳,在这里巧遇了孙金全同志。他送了我一本他写的书,名叫《纪检监察办案策略与艺术》。我从交谈中得知,孙金全同志长期从事纪检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他又是一个有心人、用心人,他把积累的案例和经验上升为理论,写成了这本书。对纪检工作,我是外行,但这本书的实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金全同志还告诉我,他积累了许多资料,正在写一部集中反映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执政为民、加强廉政反腐建设历程的书,题名为《赶考》,想让我写个序。我极少为人作序,但拗不过他的执著,只好从命。

我自知对本书涉及的问题没有多少研究,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是为什么,还要答应写序呢?除了作者的执著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孙金全同志的一个优点所感动。他身为实际工作者,却又能把理论研究与对实际工作的总结很好地结合起来;他天天和现实打交道,却偏又想刨根问底,把对历史来龙去脉的探究同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很好地结合起来。现在的状况往往是,搞实际工作的人就只管一门心思地干,叫作多做少说;搞理论的人,也讲联系实际,也搞调查研究,但往往是浮在表面,理论与实际始终还是两张皮。这里需要大声疾呼的是,搞理论的同志,一定要多结交像孙金全这样熟悉基层、熟悉实际又善于思考的同志,这些同志才真正称得起“专门家”。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相结合,是需要有媒介的。这个媒介是什么?陈云同志有过总结。他讲不外有两种渠道,一是自己亲身做调查;一是身边要有“敢讲真话的知心朋友”,“通过他们可以经常听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他还特别谈到,后一种渠道有“真、快、广”孙金全同志的特点。“真”就是真实,“快”就是“当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能够及时发现”,“广”就是涉及面广。这可以说陈云同志是长期积累的经验之谈。孙金全同志就找到了这种媒介。读了他的书,你未必对书中的观点和分析都赞同,但这些材料和角度会引起你的思考,会使你从中受益。这就是长期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家”的好处。

当年在率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进入北平之前,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形象地把这一历程比喻为“进京赶考”。毛泽东还在著名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把中国革命胜利比喻为“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以此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始终做到“两个务必”。从此,“两个务必”的精神,以及“进京赶考”的精神,就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进取、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业绩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艰苦奋斗、永远戒骄戒躁,成为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增强执政能力的一大优良传统和精神支柱。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关乎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大事,也牵动着每一个党员和每一位老百姓的心。搞得好的时候,我们党就能发展壮大,就能渡过难关,就能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奇迹。搞得不好,就有可能糊里糊涂地下台,甚至会亡党亡国。对于这一件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注,以后的历届中央领导人都在关注。他们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也留下过值得永远汲取的教训。这些历史财富,积淀下来,摆在我们面前,犹如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开采。孙金全同志在这方面作了一个重要的尝试,用自己的研究、体会和积累,在广大读者面前交了一份答卷。这个头开得好,可喜可贺!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当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式上讲的寓言“愚公移山”。是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腐败不除,挖山不止。而我们比当年的愚公可以说更先进一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有了前辈们挖山不止积累下的丰富经验,我们开始有了新的工具,这就是主要依靠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和体系建设来加强廉政建设,来预防和惩治腐败。我们的党一定会大有希望!

最后,我还要衷心地祝愿孙金全同志能够更上一层楼,为广大读者奉献出新的佳作。我热切地期盼着这一天。

丙戊年春节于北京前毛家湾

后记

创作《赶考》一书的冲动,缘于对西柏坡的感动。

2004年年初到北京出差,返豫时专程到西柏坡去经受革命精神的洗礼。想当年,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山村,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正是在这个会议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牢记“两个务必”。1949年3月,毛泽东和党中央离开这里前往北平时,又讲了“进京赶考”、“决不当李白成”的警世之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执政党能否做到拒腐防变是一个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正如刘少奇所说:“在中国这个落后的国家,一个村长,一个县委书记,可以称王称霸。胜利后,一定会有人腐化、官僚化。”这些预见何等英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伟人们的高瞻远瞩。

回首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深深感到,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反腐败的斗争。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起,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党的领导核心成员如何更迭,党中央对政权兴亡周期率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党深刻认识到,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治理,就会失去“民心”,而“民心”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曾提到一则希腊神话故事:有一个力大无比的巨神安泰,可以贴近大地吸取能量,因而不可战胜。而当他被敌人强行悬到空中时,他就失去还手之力,终被敌人杀死。中国共产党如同巨神安泰,人民群众就是神话中的大地,共产党的力量来自人民群众,党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所以,反腐败是赢得民心、固国安邦的关键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腐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现象问题,真正的高层腐败是难以发现的,它已经渗入到最不容置疑的地方——我们的权力中心。不是吗?一些政界、金融界、司法界的风云人物,在其戴着手铐见诸媒体的前几天,还广被赞美为公仆的楷模。因而,探讨加大反腐败力度的问题,必须对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思考,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就像从大量的葡萄中榨出葡萄汁那样。《赶考》一书正是作者从大把的葡萄中榨出的一杯原汁,以此奉献给那些战斗在反腐败斗争第一线的同行们。

《赶考》一书毫不留情地将许多腐败现象暴露在读者面前,阐述了“中国腐败现象的高发多发态势在2010年前不会有明显减弱”观点,有悖于某些同行关于“中国腐败的问题在最近五年会有明显好转”的说法。那么,作者是否对中国的反腐败斗争的最后胜利失去希望了呢?作者回答是:不然。因为希望是没有期限的,是永远的。共产党人没有唉声叹气、消极厌世的理由。

透明国际大中华区主任廖燃先生,在为《我的反腐败经历》(法国埃娃·若利自传)一书所写的的导读中这样说:

也许中国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尤其是在感慨中国和外国在腐败和清廉方面的对比时更是如此。从若利的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性的贪婪是超越国界,没有黄、白、黑的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只在于有些人偷吃会抹嘴,有些人偷吃不会抹嘴,而有些人更是偷吃不愿抹嘴。西方的灯红酒绿、觥筹交错难掩刺刀见红、血雨腥风,“发展经济”、“维护和平”、“捍卫国家利益”等等高尚词藻掩盖下的不过是赤裸裸的贪欲和中饱私囊的分赃而已。若利跟贪官污吏的斗争之所以如此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西方国家各级官员都享有大大小小的豁免权,埃尔夫石油公司贪渎弊案和拉法叶舰案留给世人的最重要的启示之一就是必须取消政治官员的政治豁免权,这也正是在反腐败运动中,西方发达国家应该向中国学习借鉴的经验。

这段文字与《赶考》一书的观点发生了强烈的共鸣,中国的官员不仅不可能享受到政治豁免权,在中国政坛也绝无产生“金权政治”的可能,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中国现行政治体制所决定的。我们对中国反腐败斗争最后胜利充满希望的原因正基于此。  因《赶考》一书涉及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国方正出版社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对书稿的审定非常慎重。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同志对全书进行了统审,并亲自为本书作序,该室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审定了本书的有关章节,吴少京、张家权等同志为本书的审定和修改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国方正出版社肖建国社长、曾明子副社长、张唏海副总编以及《中国监察》前副总编罗华滨同志,不仅审阅了全书,还对许多章节进行了重要的修改。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曾与作者进行过多次有益地探讨,出版前又特意写了序,为《赶考》增添了光彩。书法家、中国宗教协会副会长沛溪(王志远)先生特为本书题字。同时,撰写本书过程中,作者也有幸借鉴了国内外同行们对一些问题探讨的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敬意。

《赶考》动笔时,房前的秋菊正在怒放,而今又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新绿季节。书中凝聚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反腐败战士的心血和精力。

掩卷反思,囿于资料,视野有限。《赶考》尚有不少缺失和遗憾,真诚希望读者和对同类问题有过研究的专家们不吝赐教。

作 者

2006年3月于郑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