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家长教子书(1综合素质篇)/母教文库
分类
作者 王东华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久病榻前母爱歌——一个被命运剥夺得只剩下负数的天津母亲,面对朝不保夕的死亡威胁,是如何在病榻上实现事业和教子双丰收的?“每月一句”将带你进入家庭教育的智慧课堂!

★写在女儿心中的爱——一个6岁前就已被抢救过多达59次、伴着病榻长大的河北小女孩,却在10岁出版个人诗集,17岁加入中国作协。“儿童诗教”将向你揭开全部秘密!

★赏识你的孩子——一个从小全聋全哑的江苏小女孩,是如何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发生奇迹般的变化,成为中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的?“赏识教育法”也许同样能改变你孩子的命运!

★为女儿擎起一片蓝天——这是一位曾备受国人瞩目的黑龙江女孩的成长经历,她多才多艺、全面发展,高三上学期就被美国著名大学录取。“第二黄金期”将为你诠释一切!……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本书为你讲述优秀父母的优质教育,让你也成为天才的父母。

内容推荐

这里的8个家教个案,是我所从全国数百篇优秀父母的教子经验中精选出来的,可以说是20多年来乃至半个多世纪来我国家庭教育经验的精华。个案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十分优秀,但我们更注重这些不平凡孩子的背后,他们平凡的父母是如何教育他们的。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认为孩子的“素质”,更多地是出自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优秀父母的成功经验,是当前我们家庭素质教育的最好读本,值得每一所家长学校、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其家长推荐,并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和参考。

目录

总序向杰出父母们学习

让孩子在困境中砺炼成长  吴章鸿

1.苦涩的婚姻从陷阱开始/004

2.孩子的诞生让我有了精神寄托/007

3.培养孩子的好品性要趁早/010

4.幼儿园老师开启的音乐之旅/014

5.学与玩.前者永远是第一位的/018

6.家校配合才能全面发展/022

7.恩师的肩膀让儿子站起/025

8.困难再大也要孩子/028

9.为了孩子,我决心不再选择婚姻/031

lO.养活孩子是我的职责/034

11.咬紧牙关尊重孩子的选择/037

12.是比花钱还是比学习/041

13.理解艰辛也是人生一课/045

14.让孩子自己学会生存/049

15.挫折是一种福分/054

16.到钢琴的故乡去学习钢琴/057

17.思念不如帮助/060

18.每周一信.用生命去感动/063

19.网络让我和孩子心连心/066

20.成长是一种痛/068

21.因为我是母亲/072

22.为更多的单亲母亲加油/074

久病榻前母爱歌  苏 杭/(077)

1.面对生命的负数/079

2.超越健康人/082

3.“每月一句”:一串引路的灯/085

4.做朋友式的妈妈/087

5.用文学名著的力量教育女儿/089

6.宽容不等于窝囊/091

7.父母不是万能的/093

8.贺卡上的警惕/096  

9.让孩子学会审美/98

10,竞争中的友爱最珍贵/100

11.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102

12.寻找沟通的切入点/104

13.恋前教育:家庭必修课/106

14.一吨言教不如一两身教/109

15.呼唤母爱的高境界/111

写在女儿心中的爱  王月朋 任彦芳

1.在母亲的怀抱里/115-

2 女儿和母亲的不幸与幸运/118

3.坏事变成了好事/120

4,“肃静”——女儿认识最早的字/123

5,美丽的歌谣和儿童诗/126

6.神奇的童话/129

7.培植爱的幼芽/132

8.大自然.孩子最好的老师/135

9.环境塑造孩子性格/137

10.孩子,上学的路上不要胆怯/140

11.有意识地引导/142

12.树理想,练毅力/145

13.我的几点体会/149

14.对年轻夫妻的建议/152

赏识你的孩子 周弘

1.残酷的诊断书/158

2.艰难的起步/161

3.功夫不负有心人/165

4.专找孩子的优点/170

5.奇迹的诞生/173

6.教育的奥秘:坚信孩子“行”/179

7不要吝啬你的“赏识”/183

8.需要一种反思/187

为女儿擎起一片蓝天  陈春江 苏英

1.是培养神童还是培养灵童/193

2.是成为专才还是成为通才/195

3.是学会他律还是学会自律/198

4.是让大家爱还是要爱大家/202

5.要精灵.更要文明/205

6.助女儿一臂之力/207

7.精选课外参考书/210

8.巧读校外辅导班/213

9.把握住学习上的“拉档期”/216

10.宽阔胸怀来自于幸福家庭/218

11.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220

12.让孩子喜欢这个家/223

13.懂得回报是做人的根本/226

与孩子一路同行  崔丽超

1.彩虹出自青山里/231

2.珍惜天真就是珍惜未来/235

3.幼学毋须拔头筹/240

4.踏入小舟才看得见沿途风景/244

5.紧要关头要说“你行”/249

6.一路同行是最大的帮助/254

7.懂得放弃才能真正拥有/258

8.抓住机遇与创造辉煌/263

鲲鹏是怎样展翅的  马秀娟/(267)

1.一个母亲的梦想/269

2.在困境中创造奇迹/272

3.蒙昧时期的智力启动/277

4.珍视孩子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281

5.学堂外的知识给养/284

6.我的超前与超常学习法/287

7.把孩子从失败推向成功/291

8.把握心境适时激励/295

9.精雕细刻塑心灵/298

10.永远的叮嘱/302

我们是这样教孩子画画的 卜维勤 王丽岩/(302)

1.走进大自然的画卷/307

2.这是小鸟.那是老牛/309

3.先要发现美.然后才能表现美/312

4.绘画日记记录孩子的金色童年/315

5.童年是培养形象记忆的最佳期/318

6.电视速写是锻炼孩子形象记忆的好方法/321

7.丰富的想像力是孩子宝贵的财富/324

8.保护好孩子的天真和拙朴/327

9.用生命去感动/330

10.画画.功夫在画外/334

11.卜镝成长的背后/337

12.成才重要,成人更重要/340

试读章节

吴章鸿母亲,1956年3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家庭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特聘“志愿辅导员”。2002年5月作为“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入选教育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并于5月18B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首场报告,反响热烈。随后奔赴全国近20个省市数十个城市巡回演讲达数百场,其发人深省而又感人至深的家教报告,深受各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好评。2005年9月被评为“让你感动的中国母亲”。著有自述体报告文学《母子同奏激扬琴声》,编著有励志类读物《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续》。

吴纯儿子,1982年8月生。著名青年钢琴家。4岁半学习钢琴,后师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原主任陈婉教授。1 6岁赴乌克兰敖德萨音乐学院留学。在留学的几年里,已获得15项国际钢琴比赛重要奖项,被誉为“来自中国的钢琴天才”,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曾亲笔写信祝贺。2003年,年仅21岁即担任了“李赫特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评委,同年被授予“最优秀留学生”称号。现师从世界著名钢琴家克莱涅夫教授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上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同志与吴章鸿、吴纯母子合影)

2001年1月12日,是我生命中最凄惨的日子——我因没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凭而被迫离开了系行政办事员的岗位,成了一名没有正式指标、不享受岗位补贴的单亲妈妈……

这突如其来的变动,犹如当头一棒。把我打蒙了!

说实话,我是一个把工作看得很重的人。30多年的工作表现大家有目共睹,2000年的年终考核评分中,许多老师都给我打了“优”,可万万没有想到-最后的聘任结果,竟是因为“没有大学本科文凭”而失掉了工作岗位……

接到通知的一刹那,我最先想到的。是此事将会给远在国外留学的儿子吴纯所带来的影响。因为多少年来。我每个月的工资都是一分不用,再加上奖金和其他收入,为的是要给儿子提供每年近3万元的学习费用!这样的费用对我这样一个单亲妈妈来讲已经是非常艰难的了。可眼前更是失去了工作了因此整整一个春节我都是在泪水中度过的。

由于心情不好,由于感到委屈和不公平,我悲愤交加,一下子病倒了——完全不能进食,吃什么吐什么,对食物望而生畏,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得了食道癌……

就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下,万般无奈的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我要一反长期低调生存的做人原则,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出来,寻求新闻媒体的帮助。实行自救并救儿子。

于是,一个从来没有写过文章、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我,开始了学习电脑操作、回忆拼音、练习敲打键盘的艰苦过程。依靠自学,依靠一本《新华字典》,我虚心地向周围的研究生请教,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练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辛苦努力,终于完成了一篇自述体的文章。

接着我又鼓足勇气,冒昧地给《知音》杂志社的胡勋璧社长写了一封十分诚恳的信,向他讲述了写作的初衷和愿望。我告诉他:我以自己的生命来保证文章的真实性,我恳求他的帮助,并附上了儿子吴纯在国外获奖的全部证书的复印件和照片……

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胡社长在收到我的信件后,马上派人与我联系并到家里采访。很快我的文章就在他们的关怀和指导下,在2001年第12期《知音》上以《孤独的孩子,母亲的心湖回响起泣血的琴声》为题发表了。接着《楚天都市报》又发表了题为《单亲妈妈造就钢琴天才》的整版文章……

一时间,我家里的电话成了热线。许多不认识的朋友都来关心我,让处在逆境中的我振奋不已。于是我在抓紧时间不断打工的同时,经常熬夜写下自己"-3单亲妈妈的感受和培养儿子的心得体会。在朋友的大力推荐下,陆续在《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楚天金报》 《知音》《年轻人》等报刊上发表出来。到这时,我不仅寻找到了一条宣泄情感的渠道,同时也换来了稿费,锻炼了自己的写作水平,我的生活也因此而丰富多彩,我又充满了活力……

回首往事,我深刻地感到:如果当初没有离婚。吴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如果没有离婚,我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本事,是否有能力把孩子抚养成人,做好一个单亲妈妈;如果没有离婚,我真的不知道像我这样一个连五线谱都认不全的乐盲,能否帮助儿4-去实现他的钢琴梦想:而如果没有2001年1月12日以后14个月的待岗经历,我永远都会只是默默无闻地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根本不会去学习电脑,学习写作,更不会去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真实的故事讲出来,写出来。……P1-3

序言

总序,向杰出父母们学习

王东华

★2001年“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评委

★2001年北京市“新世纪好妈妈”评委

★2004年“天津十大杰出母亲”评委

★2004年北京电视台“金日心源素杯我的父亲母亲”评委

★2005年中国天津母亲文化周“让你感动的中国母亲”评委

一、我们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套丛书

家庭教育是一种很特别的教育,就像企业管理一样,不仅要有原理性的理论,更要有实践性的东西。这就是哈佛企业管理看重案例教学的原因所在。

有不少人认为我们当前家教案例类的书籍太多了,因为孩子一人一个样,某一个孩子的成功经验可能并不适合另一个孩子。话虽这样说,但孩子的成长过程存在着很多共性的东西,如果连这些共性的东西都不去借鉴和探讨的话,都要靠我们的家长们一个一个地“试错”解决,家长和孩子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未免也就太大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当前的家教案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经过整理后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了,而没有案例佐证的所谓家教理论其实是没有说服力的。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这些年来我们一直着力进行这类家教个案的收集与整理。

二、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达到什么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挑选那些能够代表当代中国家教最高水准的个案,来展现中国当代家教的最新成果和发展,以为更多的家长提供帮助和借鉴。

我们希望通过那些集于一书的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家教个案。能够像镜子一样折射出我们的进步与落后,进而带给我们更多更深的思考。

我们希望数十年后,当人们面对这些能够反映和代表一个时代的家教案例时,会由衷地感谢我们保存了这么好的一段家教历史。

总之,我们希望能将这套丛书打造成当前国内最实用最系统最权威同时也是最庞大的一套成功家教方阵。

三、我们的个案选择标准是什么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们认为以下三点是重要的。

第一,个案中的孩子必须是相对成功的。这些孩子和其他同等条件下的其他孩子相比必须是成功的,这是这项研究的基本要求。而之所以说相对成功,是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男孩和女孩不一样,正常人和残疾人更不一样,因此不能以某种绝对标准,如博士、教授、作家、董事长等头衔或职务来衡量。再说这个世界上原本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成功。因此,尽管个案中的孩子有不少闪光的荣誉,但仅以此表明这种个案的值得研究之处,而不是去向社会鼓吹、炫耀或招徕什么,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和反复需要说明的。‘

第二,个案中的孩子必须是其父母精心培养出来的。不可否认,有一些孩子的成才更多地要归功于其他一些因素。而不是他们的父母,如一些从小离家的运动员,就更多地得益于教练的指导和帮助等,因此这些人的成才不在这项研究之列。我们所要选择的是那些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家庭教育专家”的教子经验。

第三,个案中所总结的经验必须是其他人可以借鉴的。就像为了提高外语水平而将孩子送到国外等等,这些方式固然有效,但却不是其他更多人所能借鉴的,因此同样不作收录和推荐。

四、我们的工作难度在哪里

目前我们的个案来源大致有三:一是国家和省级有关机构组织的优秀家庭、优秀家长的评选材料;二是有关媒体和同行提供的优秀家长的事迹;三是优秀家长的自荐。

在广泛搜集优秀家教个案的同时,我们更严格审定所要分析的个案。一般要求案主自己先将经验详细阐述,然后再由有关专家与作者一步一步地进行沟通,以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常常一个个案的最终完成要达数年之久。而本丛书中大陆家教个案的绝大多数案主都曾到过我们研究所。之所以要特别说明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想尽可能地严谨,而不愿让一些道听途说的所谓“经验’’流向社会。

在所有这些工作中,我们感到最难的是这些个案的分析、研究与整理。

很多优秀家长尽管是出色的教育实践家,但由于时代所憾,他们甚至没有读过书上过学,有的不仅不能将自己的家教实践形诸文字,甚至连口头表述都存在困难。然而他们的教育实践又实在是太出色了,如果任其埋没,不仅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损失,也是后世家庭教育研究的损失。这样,我们就必须对他们的教育经验进行再发现、再挖掘。

这是一个艰苦的“开矿”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地深入、深入、再深入,才能挖掘出他们教育的真金;这又像是一次艰难的考古,我们只能通过他们教育的碎片,一点点再现他们教育的“全息影像”,以求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

因此。对于案主那些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的家教经验,我们会特别加以推荐。由于集于一书的各家观点不一,常常会让读者以为互相矛盾。如有的家长主张跳级,有的反对跳级;有的家长主张严格,有的主张宽松;有的主张要考第一,有的主张适可而止……这些观点看似抵触。实则正是家教辩证法的引人入胜之处。我们也希望通过此举,鼓励广大家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实践中勇于创新。在不断丰富我们家庭教育宝库的同时,也给后人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研究空间。

五、我们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虽然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但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这些努力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热情肯定和支持。

当我们的第一批个案以《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书名推出后,读者的来信便如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来,他们纷纷赞扬该书既有具体方法,又有理论深度,甚至每一小节都极为精彩,让人一读就放不下:认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把这么多优秀的家教经验集中起来,省了家长们很多力气……

在得到读者肯定的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给予了该书更大的荣誉,该书先后人选全国妇联“世纪父母读书活动”用书,南京市第六届读书节tt我最喜爱的十部书”,深圳市第二届读书月推荐书目,2002年全国文教类优秀畅销书前十名,全国众多家长学校用书等等。

我们的工作还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北京晚报》等十余家报纸对该书进行了长篇连载, 《读者》等数十家杂志作了长篇选载,《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楚天都市报》《齐鲁晚报》等近百家媒体作了广泛报道。全国众多相关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的《当代教育》、北京电视台的《我的父亲母亲》、山东电视台的《天下父母》等栏目,以及一些报刊,还与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目前我们正在总结的国内外成功家教经验还有数十个,我们希望每一个经验都能给中国父母以真正的启迪,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并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经典!

2001年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评比中,我们第一辑中的作者之一苏杭老师荣获了“提名奖”,此后不久,吴章鸿、钱丽芳、顾今昔等杰出父母相继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我们相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期待和希望有更多的杰出父母,能通过这套系列丛书走向社会!

六、我们的感谢

家庭教育在我国重新受重视的时间还不长,母亲教育更是才刚刚开始。尽管如此,这项工作正在迅速而广泛地获得政府和群众的支持。

200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韦穗同志呼吁:要“把母亲教育列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2005年“两会”期间又有政协委员继续提出:抓好母亲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全国妇联一直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重视母亲素质的提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同志,更是在天津市妇联“母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上批示: “母亲教育工程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系统工程。认真搞好此项工程,于国、于民、于家都十分有益,可以讲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全国妇联的积极倡导下,各级妇联组织为提高母亲素质做了大量的工作。

广东省妇联的妇女读书活动这些年一直做得非常好,省妇联原主席林惠俗同志说:“母亲在培养下一代、推动家庭美德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东毗邻港澳。在母亲教育这个问题上也得风气之先,在倡导尊重母亲和重视家庭价值方面功不可没。

天津市的“母亲教育工程”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05年更是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母亲文化周”。将母亲教育列为政府的一项工作。天津市政府在全国带了一个好头。目前湖南、新疆等地也已启动了大规模的母亲教育工程。

南京扬子石化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员工素质很高,难能可贵的是,企业的同志非常重视母亲教育。工会领导刘国霞同志说:“现在女职工最关心的除工作外就是孩子的教育,过去是不知道要教育孩子,现在是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帮助女职工教育好孩子,就是给她们解除了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是为企业解除了最大的后顾之忧!”为此,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深得职工欢迎的活动。

有这么多的组织支持,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相信中国的母亲教育事业一定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事业,必有志同道合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