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人与西藏“零距离”亲密接触,以精巧的构思、丰富的想像及拟人、象征等手法,表现了人与生活、人与自然、人与性的深刻主题。本书不只是一位援藏工作者的精神创造,更是千万个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西藏人,是无数个甘于奉献牺牲的灵魂,是那块庄严神圣的高原,是一曲来自圣洁高原的合唱,是一首源自纯正心灵的长诗,它让人们能够感受到那来自高原的浑厚合声,能够感受到那源自心灵的美好节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叩天问路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国云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人与西藏“零距离”亲密接触,以精巧的构思、丰富的想像及拟人、象征等手法,表现了人与生活、人与自然、人与性的深刻主题。本书不只是一位援藏工作者的精神创造,更是千万个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西藏人,是无数个甘于奉献牺牲的灵魂,是那块庄严神圣的高原,是一曲来自圣洁高原的合唱,是一首源自纯正心灵的长诗,它让人们能够感受到那来自高原的浑厚合声,能够感受到那源自心灵的美好节奏。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是当今少有的走完西藏之路者。西藏通往尼泊尔,是一条“死亡之路”;川藏公路,几乎每公里都有一个英灵在支撑;青藏公路,是挂在唐古拉山上的哈达:藏北无人区,给人的是一种荒凉和厄运。西藏,一个深藏天高地厚,带有多元人类文化因子的地方,她从苍茫远古走来,壮士出山,剑气如虹,啸傲江湖…… 穿越西藏,是一段时空的酷烈记录。作品通过人与西藏“零距离”亲密接触,以精巧的构思、丰富的想像及拟人、象征等手法,表现了人与生活、人与自然、人与性的深刻主题。 目录 第一章 川藏路纪行 1.川藏驿站 2.江南小镇 3.香巴拉并不遥远 4.最后的迷境 5.波密的春天 6. 巴塘兵站 7.康巴汉子 8.二郎山 9.康定城 10.雨城雅安 11.古老的风车 第二章 飘魂中尼路 12.荒原阳光 13.雅砻河谷 14.第一古刹 15.王朝背影 16.羊湖圣光 17.英雄城 18.夏鲁寺之谜 19.班禅驻锡地 20.第二个敦煌 21.珠峰足下 22.雪山日出 23.珠峰保护区 24.边境小镇 25.比天堂更快乐 第三章 重走青藏线 26.又来西藏 27.高原反应 28.布达拉宫 29.喝壮行酒 30.走向藏北 31.活佛转世 32.高原地热 33.纳木错 34.那曲第二故乡 35.赛马会 36.游牧生活 37.通向天堂路 39.长江源头 40.沱沱河畔 41.可可西里 42.昆仑山 43.格尔木 44.万丈盐桥 45.大漠孤烟 第四章 穿行无人区 46.走到申扎 47.制造光明 48.太阳的地方 49.特别行政区 50.到改则去 51.荒原孤城 52.古格探秘 53.神山圣湖 54.古丝绸之路 后记 试读章节 甘丹寺是藏语“甘丹囊巴杰威林”的简称,意思为“具喜尊胜洲”,这是佛教之语,令人费解。 当年的清雍正皇帝为其赐名为“永泰寺”,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我猜,莫非为方便世人好记住这座庙名。汉语“永泰”,顾名思义,永远国泰民安也! 尘封历史的甘丹寺,我用手慢慢抚摸寺的大门,就像触摸到历史的肌肤。甘丹寺建于公元15世纪初,那日,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集结僧众八千多人,在拉萨大昭寺举行规模盛大的祈愿大法会,以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从那以后,这个大型法会每年一度,被援为惯例。次年2月,甘丹寺建成,拥有僧侣五百多名,宗喀巴主持了盛大的开光大典,并出任第一任甘丹赤巴。祈愿大法会的举行和甘丹寺的建成,被认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正式形成的标志。甘丹寺与后来兴建的色拉寺、哲蚌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 位于卓日吾齐山前的甘丹寺,海拔3800米,坐西向东,依山而建,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寺内主要建筑有拉基大殿、羊八坚大殿、赤妥康、昂久康、厦孜扎仓、绛孜扎仓以及数十个康村和米村的建筑,其时已破损较严重,时不时可见到受“文革”破坏留下的痕迹,还有许多建筑是封闭着的。 我去时,独见拉基大殿是开放的,殿高三层。听介绍,此地为全寺最大的集会场所,可一次容纳三千人。主供弥勒佛像和宗喀巴像,还有据传为释迦牟尼亲自雕刻的象牙佛像、装藏宗喀巴头发的宗喀巴像等,备受敬仰。 羊八坚大殿位于拉基大殿西侧,我仅从殿门缝瞄了一眼,有护法神殿、上师殿、坛城殿和历代甘丹赤巴银制灵塔殿。紧挨着的是赤妥康,是甘丹寺的早期建筑之一,作为宗喀巴的寝宫,自他1419年在此圆寂后,此宫被易为供奉其法体的灵塔殿,存有他生前的一些遗物。甘丹赤巴一职,从首任宗喀巴至今历经九十七任,在西藏,甘丹赤巴在格鲁派内部的宗教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喇嘛。 也许,这就是上世纪50年代18军官兵之所以把甘丹寺作为修筑川藏公路的第一大坐标的根源。在我离开拉萨的那夜,我曾步行到青藏路与川藏路的接口处,只见各式经幡在风雨中飘摇,就如无数筑路勇士消逝后的灵魂在呐喊。甘丹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第一寺,无疑也是川藏线上第一寺,它除永远保存一代代大师真身外,我想它也永远会成为穿越川藏路的人们难忘的驿站。 P5-6 后记 古希腊人说:“好男儿当生于道路,长于道路,死于道路。”我能成为当今极少能走完西藏高原之路者,除掉这是一种机遇和幸运外,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缘分和执著。 记得公元2004年8月的杭州,正被创历史的高温拷问。而那时西藏却是风和日丽,凉爽宜人。这天,我在杭州突然收到署名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的约稿函,犹如烈日下得到的一片绿荫。 我作为国家组织派遣的首批援藏干部,1995年5月赴那曲地区计划经济委员会任副主任,弹指一挥间,十年岁月悄然而逝。但在这些日子里,这个深藏天高地厚,带有多元人类文化因子的地方,让我从中领教到人类文明最先迈出的几步足迹。她从苍茫远古走来,壮士出山,剑气如虹,啸傲江湖。 那里的山最高, 那里的水最美, 那里的天最蓝, 那里的故事最神秘诱人…… 你相信这些如出一辙的答案吗?如果你能轻抚她那俏秀的脸庞,她会诚挚地告诉你这一切都是真的。 我摆脱不了日思夜想的无数牵扯,便趁着一次次偶然的机遇和她相拥在一起。同样,这一次,我自然也没有能够让自己波澜不惊,不羁的心情让所有的凡念凡事都急得摸不着头脑找不着北。 这就是西藏的魅力,让我驰骋的目光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歇歇脚。 西藏这条通天之道,我看是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道”,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是通向时代巅峰之“道”。难怪德国电影导演维姆·文德斯说:在根本的意义上,一切的故事都是发生在道路上的故事,一切的小说都是“在路上”,一切的电影都是“公路片”,一切故事的主人公都有一个——那就是道路。 穿越西部,走遍西藏,是一段时空的酷烈记录。这不仅需要投入热情和力量,需要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信念,更需要匹配足够的学识和才气。 这可能不是常人能做的事,而这恰好尘封了西藏,神秘了西藏。我一直以为,“三年援藏是有期的,但把一个真正的、博大精深的西藏反映给世人,才是最大的援藏,并永远无期。”为此,我从西藏归来,几乎牺牲了全部业余时间,精心研究西藏,全力开发西藏。如今已公开出版了《走进西藏》(1998年12月杭州出版社出版),《高原手记》(2000年8月大连出版社出版),《雪域寻踪》(2001年12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穿透灵魂》(2003年3月华艺出版社出版),《一路狂奔》(2004年7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如云掠过》(2005年5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人问我,西藏,一个肤色能被烈日烤焦、脊梁能被风暴抽打出鲜血、身躯能被严寒凝成雕像的地方,一个能让心脏负担越来越沉重、血液浓度越来越黏稠、大脑的功能越来越迟钝的地方,一个充满苍凉、孤独、苦难的地方,你图什么? 我说Sorry,无可奉告。巧合的是,第二批接替我援藏的邓仲云先生(原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的孙子),名字与我最后一字相同;第三批接替援藏的张明华先生,姓与我一样;现在第四批接替援藏的戚飚先生,姓名虽与我不一,但是从我领导的部门中派出的。而援藏之前,我在一家省属大型企业任老总时,所在企业也曾派了23名职工,参与了西藏大学、拉萨体育馆等援建工程…… 大概我的命就该与西藏系在一起吧。走过西藏,我发觉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穿越。 西藏,是产生神话和传奇的地方。所有的神奇在这里出现,都不会令人惊讶的。 西藏,是神灵守护的地方。在这里,人的天性得以释放,灵魂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安详。 当你有幸步入到拉萨、那曲、山南等地的十几座烈士陵园中,你就会知道成千上万个像孔繁森一样的援藏干部安眠在雪山脚下,荒原尽头,小路两旁,城镇郊外,或许他们的名字早已被人们遗忘,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在雪域高原闪烁。 所以,这本书不只是我一位援藏工作者的精神创造,是我们千万个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西藏人,是无数个甘于奉献牺牲的灵魂,是那块庄严神圣的高原,是一曲来自圣洁高原的合唱,是一首源自纯正心灵的长诗,它让人们能够感受到那来自高原的浑厚合声,能够感受到那源自心灵的美好节奏。与此同时,我要感谢在藏期间,热地、郭金龙、封克达、杨安贵、梁学伦、多托等领导对我工作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内地派出单位,卢文舸、韩春根、刘亭、吴敏一等领导对我在藏工作真心诚意的支持;感谢时代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对文本修改和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看来西藏的美丽风景很多,再厚的书籍也描述不尽; 看来西藏的神奇故事很多,再长的时间也诉说不完。 这就是西藏,美丽的西藏,神奇的西藏,让你去无数次也难以满足欲望的西藏。 每去一次西藏,我每一次都是带着明显的高原红回来,认识我的人都说,你已经成了半个西藏人了,对此我每每都加以否认,因为我对西藏并不熟悉而且还很陌生。但是,每当他们问我是否还想去的时候,我的答案一直就是:我一定还会去的。 正如歌德所说;人如果从八十岁开始往回活的话,那么有一半的人就会是天才。这就是说,当一个人循着自己曾经走过的或者类似的路再走一次时,他就会倍加小心,把握好不知比金子还要贵多少倍的人生旅途,攀登人生的光辉顶点。也许这是我要去抒写、并尽快整理出版此书的目的。 当然,“我将穿越,但我永远不会抵达”,这是我去比利时,伊拉·那慕尔诗人告诫我的话,我时刻牢记在心间。 张国云 2005年8月于杭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