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在中国佛教中流传时间很长,对中国哲学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绵延不绝。本书并非去探讨禅宗的理论,也不是分析禅宗的意义,而是通过讲述各个宗派的禅师们生活悟禅的故事,来梳理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同时,图文互补,使读者对抽象深奥的禅宗概念有一个立体形象地认识。
本书在梳理禅宗在中国发展脉络的同时,还配以禅师们画像以及精美的佛教图片,便于读者对抽象深奥的禅宗概念有一个立体形象地认识。禅是深奥的,禅也是简单的,许多看似深奥的道理,都是从生活中悟出来的。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源流图说”,讲述了禅宗的源流脉络;第二部分“禅宗六祖”,介绍禅宗历史上最著名的六位禅师悟禅之经历;第三部分至第六部分,则通过禅宗各个宗派的衣钵传承,细说著名禅师悟禅的过程。
拈花微笑
禅的宗旨是从佛教传下来的,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
禅的起源,据《大梵王问佛决疑经》里记载,一次大梵天王将一枝金色波罗花献给释迦牟尼佛祖,请佛祖为众生说法。释迦牟尼面对众生,默然不语,只手拈花,环示大众。众人皆不解其意,只有大弟子摩诃迦叶,会心地展颜一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当众宣布:“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便是禅宗的开始。
佛祖传授给迦叶尊者,乃至后来禅宗一脉所传的,就是这个“正法眼藏”。
禅宗认为,佛在灵山会上的“拈花示众”,是要弟子们领会佛教的根本精神,迦叶的“破颜微笑”则是暗示了他已得到了佛陀思想的真髓。这就是“以心传心”的无言之道,被禅宗看做“教外别传”。因此,摩诃迦叶成为禅宗的开山祖师。
二十八祖
佛祖灭度后,摩诃迦叶取得了佛界领袖的地位。摩诃迦叶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迦叶,是佛陀生前最得意的门生之一,被列为佛祖十大弟子之首。迦叶入佛门后,曾率领五百弟子在韦提河山修习头陀苦行,被称为“头陀第一”,佛祖称赞他“大行渊广”。
他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就是主持了第一次结集三藏(即经、律、论)经典的会议。
在这次会上,佛陀的另一位大弟子阿难做主诵人,背诵释迦牟尼生前所讲的佛法。阿难是“阿难陀”的简称。他是释迦牟尼的叔父斛饭王之子,也就是佛陀的堂弟。释迦牟尼觉悟得道后曾返回家乡,为亲人说法,25岁的阿难就跟从他出了家。他在佛陀身边忠心耿耿地待了二十五个年头,深得释迦真传。他博闻强记,才学渊富,被称为“多闻第一”,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阿难当时在会议上宣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处说某经教,乃至人天等作礼奉行。
阿难背完,迦叶请众比丘当场审定,大家一致认为:与佛祖所说一模一样。于是阿难的宣言也就成了现存佛经的卷首语。“如是我闻”即指这是由阿难亲耳听佛说后记忆背诵出来的。
后来阿难背诵出来的这些经文,按经、律、论分类加以整理后,就是现在我们所见的佛经的最初形式了。
三藏结集后不久,迦叶对阿难说:“我今年不久留,今将正法付嘱于汝,汝善守护。”说完,他对阿难念了一首偈语,然后就来到摩揭陀国的鸡足山,入灭逝世。于是,“正法眼藏”又传到了阿难这里。阿难也就成了西天禅宗二祖。
阿难从迦叶处得佛祖衣钵,为二祖后,尽心尽力,使佛教僧团得到了发展。他在入灭前,将“正法”传给了罗汉商那和修,即西天禅宗的第三位祖师。
就这样,在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授受“正法眼藏”。“教外别传”的禅宗,在佛教的“家乡”——古印度,辗转相传了二十八代,这就是禅宗史上著名的“西天二十八祖”之说。P2-3
弹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很长,对中国哲学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延绵不绝。
很多人都在研究禅宗,学习禅宗,然而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禅宗究竟是什么。借用“哲学就是哲学史”这句论断,我们亦可说“禅宗就是弹宗史”。本书的旨趣并非探讨禅宗的理论,也不分析禅宗的意义,而是从禅宗的起源开始,讲述各个宗派的禅师们生活悟禅的故事。
全书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源流图说”,讲述了禅宗的源流脉络;第二部分“禅宗六祖”,介绍禅宗历史上最著名的六位禅师悟禅之经历;第三部分至第六部分,则通过禅宗各个宗派的衣钵传承,细说著名禅师悟禅的过程。
本书在梳理禅宗在中国发展脉络的同时,还配以禅师们的画像以及精美的佛教图片,便于读者对抽象深奥的禅宗概念有一个立体形象的认识。
禅是深奥的,禅也是简单的,许多看似深奥的道理,都是从生活中忻出的。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历史上最著名的禅师都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感悟,而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的。阅读这些故事和弹师的妙趣对话,读者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纯净愉悦的心灵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