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中国式管理”,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易经、孔子、道、法、太极、孙子兵法等。在这一类由中国古代典籍推演或联系起来的“中国式管理”思想中,可以分为四类:由儒家思想引入的现代管理;从《孙子兵法》演绎出的经营谋略;中国帝王学与企业管理;禅宗与管理人员个人修炼。所有这些都是来自中国实践,来自中国人最根本的价值观。
中国式管理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如果说美国式管理和日本式管理在不同的时期都成就了两国的经济繁荣,那么,中国经济的腾飞也亟须中国式管理智慧的支撑。
本书总结了中国数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中国式管理智慧,通过对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古代管理事例的具体分析,在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这些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和智慧的同时,还选取了诸多中外现代经典案例予以辅证,使这些中国式管理智慧更加易于被人们理解和运用。
如果说美国式管理和日本式管理在不同的时期都成就了美、日的经济繁荣,那么中国经济的腾飞也期待中国式管理智慧的支撑。中国式管理只有一中国文化的哲学底蕴为本,然后合理使用西方现代管理工具才能最终形成。
本书以一个个以为隽永的历史故事或者典故讲述中国数千年来文化沉淀下来的中国式管理智慧,包括中国式用人管人、中国式人性化管理、中国式激励、中国式团队精神、中国式领导力、中国式沟通、中国式授权、中国式决策、中国式竞争、中国式危机管理几个方面。同时选取了现代管理的经典案例加以佐证和展开,使得中国式管理智慧更加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有助于管理者运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来解决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
第1章中国式用人管人
1.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
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引进人才后如何使用人才?有无发挥人才作用、满足人才需求、挖掘人才潜能的机制?这是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战国时期,齐威王、魏惠王一起出游打猎,偶然谈起国宝来。魏惠王问齐王:“齐国有国宝吗?”
齐王答道:“没有。”
魏王说:“我们魏区区小国,尚且有直径一寸,能前后照耀12辆车的大珠十颗,怎么齐堂堂大国竞没有一件宝呢?”
齐王回答:“我们衡量宝的标准与大王不一样。我有一名官吏叫檀子,让他镇守南城,楚国因此不敢来犯,泗水北面12个诸侯都来朝贺;我有一名官吏叫兮子,让他守高塘,赵国人因此不敢来河东打鱼;我有一名官吏叫黔夫,让他守徐州,燕人因此在北门祀神,赵人因此在西门祀神,搬迁到我们齐国的就有7000多家;我有一名官吏叫种首,让他防范盗贼,因此道不拾遗。这四位官吏光华万里,岂止照耀12辆车呢?”
魏王听了羞愧不已。
魏王以明珠为奇,而齐王却以人为宝。确实,对一个国家或企业来说,人才是无价之宝,是最宝贵的资产。
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为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企业的人力资产,尽管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出来,但它们是同公司的其他资产(如技术、资金、原材料等)同样重要的财富。在其他资源相同的情况下,正是因为拥有独具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的管理人员,以及勤奋向上的员工,才促成了企业的成功。
香港瑞安集团从1971年的小型建筑公司,发展成横跨建筑、投资与物业管理的大集团公司,为何瑞安集团有如此巨大的爆发力?
瑞安集团董事长罗康瑞指出,“一家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才。从我父亲给我10万元创业,到今天公司这个规模,主要就是靠我不断地引进和培训人才,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发挥所长、与公司共同成长的环境。人力资源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我们要吸引、发展和维护具有卓越才能的员工,为力求上进的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认同: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财富,任何一个企业要有显赫的成就,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勤奋努力,协力奋斗。
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只有把人才当作最重要、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去对待,只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去爱护人才,才能把各项事业建立在永续发展的根基之上,并长久地保持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对现代企业来说,“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只有用好了“人”,企业才能够无往而不胜。P1-3
一提到“中国式管理”,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易经、孔子、道、法、太极、孙子兵法等。在这一类由中国古代典籍推演或发展起来的“中国式管理”思想,可以分为四类:由儒家思想引入的现代管理;从《孙子兵法》演绎出的经营谋略;中国帝王学与企业管理i禅宗与管理人员个人修炼。所有这些都是来自中国实践,来自中国人最根本的价值观。
中国式管理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如果说美国式管理和日本式管理在不同的时期都成就了两国的经济繁荣,那么,中国经济的腾飞也亟须中国式管理智慧的支撑。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有着两个鲜明的路径,一条是学习国外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一条是从中国传统管理智慧汲取营养。
现在,世界范围内都在积极学习和探寻中华文化的精髓,伴随而生的中国式管理是以中国文化的哲学底蕴为本,然后合理地使用西方现代工具而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
早在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诺贝尔获奖者国际会议上,75位代表经过4天的讨论,提出了16条以“面向21世纪”为主题的结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无疑把东方哲学的精髓尤其是儒家思想置于了相当高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管理有了显著的进步,总结回顾中国企业管理所走过的路程,我们会蓦然发现,老祖宗几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中国式管理熠熠生辉,仍可以在当今企业管理中发挥不朽的功力。
事实上,运用中国人自己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所说:“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就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中国式管理,目的只有一个,用得有效。”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副理事长胡新欣撰文说:“管理体系应该像一棵树,哲学层面是它的根。虽然很多方法我们不具备,但将来会有一个为世界所认同的中国式管理。我认为第一是东方智慧,第二是全球视野,第三是本土方案,具备这三点就可称做中国式的管理。我们谈“中国式管理”是将管理放在中国这个共同的语境之中,研究中国人对管理的认识,中国人接受的管理方式,而这一切都不能脱离中国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能脱离中国现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另外一个层面,中国的思想与文化其实就是关于‘人’的思想与文化,其核心点始终没有离开人与人性,始终围绕着人与人性不断进行系统性的反思和实践,因此,中国式管理将最可能超越时间界限、地域界限,解决管理中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困惑与症结。”
本书总结了中国数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中国式管理智慧,通过对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古代管理事例的具体分析,在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这些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和智慧的同时,还选取了诸多中外现代经典案例予以辅证,使这些中国式管理智慧更加易于被人们接受和运用。
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学习和掌握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中国式管理融入世界经济管理浪潮的需要。追求卓越的企业管理者,以及将要成为管理者的人们,认真领悟中国式管理智慧并加以运用,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的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只看西方管理书籍,那就是无能了。
——TCL集团总裁 李东生
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就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中国式管理,目的只有一个,在用得有效。
——“中国式管理之父” 曾仕强
中国式管理将最可能超越时间界限、地域界限,解决管理中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困惑与结症。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副理事长 胡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