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国际经济霸权问题的研究专著,内容涉及大萧条与美英对外经济战略之转变、矛盾重重的美英经济关系、《美英贸易条约》的达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对外经济战略之调整、租借谈判与战后国际经济原则的确立等,适合经济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研究的是1933年到1945年间的美英经济外交。20世纪20年代末A30年代初爆发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那场经济危机彻底摧毁了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作为旧体系领头羊的英国和当时早已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都出台了各自的对外经济战略:以1934年《互惠贸易法案》为标志,美国意欲在国际经济领域实施一场“新政”,旨在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与国际和平;面对危机和每况愈下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英国选择退而自保的战略:放弃自由贸易,组成以英国为核心、以英帝国为防线的“帝国特惠制”。通过大量双边的支付和贸易协议,维持和扩展英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决定了双方的必然遭遇。于是,围绕1933年的伦敦世界经济会议、1936年的英法美三方货币协定、1938年的《美英贸易条约》以及影响整个两战期间国际关系的战债和赔款等问题,双方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并且基本战成平手的外交较量。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两国在30年代的斗争模式,借助二战领导者和战略物资提供者的角色,美国重新塑造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战略卓然生成,追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国内共识和意志犹如上弓之箭,蓄势待发。英国的处境刚好相反,在军事和战略物资方面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美国。由此,围绕《大西洋宪章》第四条、 “租借补偿”谈判以及塑造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国际金融蓝图与国际贸易计划、直至1945年底的《英美财政协定》等数次交锋,英国不得不一步步地搪塞、应付、斗争、退让和默认美国的计划,并最终接受了美国主导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事实。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兴大国和一个日益没落的昔日霸主在国际经济领域演绎的一场新旧霸权相互交替的历史片段。了解这段历史,对理解现代国际经济体系、世界经济霸权与美国战略的实质,对思考和指导中国与国际经济体系及其霸权国家的关系处理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前言
第一章 大萧条与美英对外经济战略之转变
一、美国战略:互惠贸易法案
二、英国战略:帝国特惠制
三、小结
第二章 矛盾重重的美英经济关系(1933—1936年)
一、不协调的节奏:世界经济会议前的两国经济关系
二、无成果的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三、冲突与合作:战债、货币与贸易(1934—1936年)
四、小结
第三章 《美英贸易条约》的达成(1936—1938年)
一、赫尔的战线
二、艰难的交涉:确立贸易谈判的“基础”
三、一段“电影”插曲(1937年底一1938年4月)
四、贸易条约的谈判与签署(1938年2一11月)
五、小结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对外经济战略之调整(1939—1941年)
一、“第二次机会”:设计战后世界新秩序的热潮
二、战略出台:多边主义的自由国际经济秩序
三、新战略下的初期美英经济外交
四、小结
第五章 租借谈判与战后国际经济原则的确立(1940—1941年)
一、租借与租借补偿的初步交涉(1941年5—7月)
二、第一次首脑会晤的插曲(1941年8月)
三、租借补偿条款的达成(1941年9月一1942年2月)
四、小麦谈判
五、小结
第六章 走向金融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2—1944年)
一、志同道不合:《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
二、两种货币计划的斗争与合作
三、布雷顿森林会议与美国货币霸权的确立
四、小结
第七章 走向贸易霸权:久而不决的贸易对话(1942年—1945年8月)
一、英国计划
二、初步交涉与美国“多边主义”的重整
三、中东石油争夺战:美英两国未来经济外交的样板
四、伦敦非正式会谈(1944年12月一1945年8月)
五、小结
第八章 霸权确立:《英美财政协定》与美国对英经济外交总清算(1945年8—12月)
一、贷款协议谈判(I)
二、围绕战后贸易安排的谈判
三、贷款协议谈判(II)
四、小结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