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讲动物小故事说人生小道理/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罗渝民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是善于学习的,人不仅善于学习同类的成功人士,更善于学习同样聪明、具有灵性的自然生物。人们向自然界和其他生物学习,因为自然同样是不断进化、生物内部与生物之间充满竞争,生物的行为讲究效率、效益。这些,不仅对成年人有益,对青少年更具有启发性。

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动物的生存智慧,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参考。

内容推荐

每一种动物都有着它自身的生存智慧,这些智慧不仅适用于动物本身,也适用于我们人类。本书通过说理、讲故事的方式,为我们揭示动物生存所蕴涵的哲理与智慧。

目录

1 鲁尼恩定律

2 鼬鼠挑战

3 老虎与牙签鸟

4 刺猬只知道一件事

5 鲶鱼兴奋剂

6 羊群效应

7 刺猬的“距离”

8 达尔文法则

9 化蛹为蝶

10 斑马的“着装”

11 寒号鸟造屋

12 格乌司原理

13 做最快的羚羊

14 狐狸的生存智慧

15 温水煮青蛙

16 乌鸦的反驳

17 兀鹰的悲哀

18 野鸭子“运气”

19 野狼磨牙

20 老鼠的技艺

21 “Hi,虫!”

22 蜘蛛的信念

23 蜗牛自我保护法

24 沙变珍珠

25 马蝇效应

26 习惯的力量

27 龙虾脱壳

28 鲨鱼效应

29 毛毛虫实验

30 快活慢死

31 互相依赖

32 老鼠战胜猫

33 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

34 像小猫一样倾听

35 向动物学习思考

36 氨基酸组合

37 争分夺秒的人

38 喜鹊搭窝

39 螃蟹因嫉妒而死

40 山羊的情绪

41 出头高梁

42 谷穗低头的启示

43 老鼠的“完美簧略”

44 十犬出一獒

45 耐心等待的蜘蛛

46 不会放手的猴子

47 蝉猴的蜕变

48 蚂蚁的精神

试读章节

老虎与牙签鸟

——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以一种互惠关系密切地生活在一起。共生法则强调互惠共生,就像老虎和牙签鸟的互惠关系一样。

有一幅漫画成功地描述了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在画中,作者分别画了两张相同的餐桌,餐桌中央各放有一桶粥。这两张餐桌一张放在天堂里,一张放在地狱里,周围均坐满了食客。有趣的是,每一名食客手中只有一把长长的勺子,长度足以伸到桌子对面人的面前,显然,用这么长的勺子是无法让自己喝到粥的。地狱的食客一个个抓耳挠腮,花样百出,仍是无法喝到粥,天堂的食客呢,则用长长的勺子去喂自己对面的人,结果,大家一个个都吃得很愉快。观念和行为的差别,合作与孤行的选择,导致了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共生关系,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绕开其他竞争者孤立生存,每个人都要和其他人进行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合作,大家彼此喂食,否则都会被饿死。

从人的生存角度看,人类社会正朝着一条不断扩大互动空间的道路进化。结合历史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界一样,一直遵循着一条规律——共生律。例如,在自然界中,老虎与牙签鸟之间有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老虎是百兽之王,处于生物链的高层,但每当老虎吃完食物后,也需要一种叫牙签鸟的小乌来清洁口腔,这样才能保持牙口健康,为进一步捕杀猎物做准备。而牙签鸟之所以敢“虎口拔牙”,也是自然地遵循了一种互惠共生的法则,它为老虎清理了牙垢,同时也可以饱餐一顿,解决吃饭问题。

人应该寻求生存成本最低、生存快乐最高的生存方式,而共生总是生存成本最低、生存愉悦度最高的生存方式。

共生法则的核心理念是双赢和多赢。很多时候,共生伙伴的消失也就意味着自身的灭亡。欧洲蓝蝶灭亡之谜或许能够解释如今“个人英雄”在今天趋于灭绝的原因。

在广袤的欧洲大陆上,生活着一种美丽异常的动物,名叫蓝蝶,由于它外形炫目,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会飞的“花朵”。然而几十年前,蓝蝶的翩翩倩影却在暖春的晴空里消失了。

昆虫学家们对蓝蝶凋谢之谜做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得出了一个很让人吃惊的结论:蓝蝶的绝种竞与两种蚂蚁的灭绝息息相关。

原来,蓝蝶是在醋酸植物上产卵繁殖的,这必须得到两种小蚂蚁的帮助才能顺利进行。蓝蝶的幼虫,腹部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于蚂蚁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香甜美食。闻到这一特殊的香味,蚂蚁就会爬到蓝蝶幼虫的腹部边尽情享受。

而蚂蚁并不是白吃。当蚂蚁在草地上发现蓝蝶卵时,会马上来照顾这些幼小的生命,生怕被其他昆虫掠去。蓝蝶的幼虫是吃树叶的,每吃完一片树叶,众工蚁就会把它抬到另一片新树叶上,让它吃个饱。蚂蚁和蓝蝶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的考验。

可是,贪婪的人类为了自私的目的,无情地侵占了这两种蚂蚁的生存空间。他们用推土机无情地把它们的栖息地毁了,小蚂蚁从此灭绝了。没有了相依为命的小蚂蚁,蓝蝶也就花陨香消了。

相信很多青少年有类似的经历,比如为了争取第一名,很多学生都是偷着学习,把自己的复习资料藏起来,不愿与人分享。即便是碰到自己不会的难题,也不愿找同学商量,生怕对方掌握了超过自己,于是不解的知识就越来越多,很多分数因自己的自私丢掉了。看了共生法则,我们青少年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生命中很多重要的时刻,往往需要与别人相互信任,团结合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度过困境,享受丰硕的成果。还有一点要提醒青少年朋友:合作本身是绝对没有错的,如果有可能出错的话,那一定是错在你或你选择的合作伙伴上。所以。无论是在动物世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选择一个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

北极熊就是一种善于合作的动物。它常常与北极鸥和北极狐一起合作捕猎海豹。开始捕猎时,北极鸥先像侦察机一样在冰原上飞行。当它发现海豹后便飞回到北极熊的上空,引导北极熊和北极狐向目标前进。来到目标附近以后,北极鸥便飞到海豹的上空吸引海豹的注意力。这时候,北极狐也跑过来在离海豹很近的地方打滚转圈子,逗引海豹。当海豹完全被眼前的表演吸引时,北极熊便悄无声息地来到它身旁。将它捕获。有趣的是,北极熊在饱餐一顿海豹肉以后,总不忘给自己的合作伙伴留上一些。食蜜獾和食蜜鸟也是一对善于合作的好搭档。食蜜鸟发现蜂巢以后,就急忙飞去找食蜜獾,然后引导着它去发现蜂巢的地方。食蜜獾善于爬树,浑身叉长满长长的毛,不怕蜂群蜇咬。当它把蜂巢破坏弄出蜂蜜来后,就开始和食蜜鸟一同分享。

动物的合作尚且如此愉快、成功,我们人类真是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先想他人,想集体,勇于牺牲,才能被信任,被接受,别人才肯与你合作。青少年应该学会合作,像故事中各种动物一样,互相借势发挥,从而获得成功。

华盛顿谈到不合作的现象时说: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这多少有点类似于“三个和尚”的故事。虽然这看起来多少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人的劣根性却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几个人合伙做生意,开始的时候大家齐心协力,可是随着生意越做越好,合伙人的私心也越来越重,最后导致公司倒闭,合作伙伴分崩离析。这种事儿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屡见不鲜。人与人的合作绝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要复杂和微妙得多。邦尼关于人力定律是这样说的:一个人1分钟可以挖一个洞,60个人1秒钟却挖不了一个洞。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个人都能出一分力,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不一定就是1O分力。如果他们都是善于合作的人,那么他们的合力就比10大得多;反之,如果他们每个人都各怀鬼胎,那他们的合力甚至比1还要小。我们都学过物理上的合力法则,如果各种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那它们的合力就是各个力的和,如果它们各自的方向不一样,那合力就应该具体分析了。人与人的合作更像不同的几个力,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上难有建树,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青少年应该看到,越是现代社会,单枪匹马越难取得成功,越需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合则共存,分则俱损。如果因为心胸狭隘,单枪匹马去干事情,放着身边的人力资源不去利用,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更糟。善于合作,各种优秀的人才才会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相映生辉,相得益彰。一个哲人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大意是:你手上有一个苹果,我手上也有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能力,我也有一种能力,两种能力交换后就不再是一种能力,而是每个人两种能力。

21世纪将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真诚合作的重要性,学校里老师们也在给学生们灌输合作意识,教育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合作。有的青少年要问了,究竟怎样合作呢?要想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首先你要有合作精神,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要一意孤行,要征求合作者的意见,要同他商量;其次,提高自己的认知力,看准要合作的人值不值得合作;再次,你的能力达没达到跟人合作的水平,是不是一路的人。具备了以上条件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与人合作了。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唯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功。青少年应该从小培养自己与人合作的能力,要知道只有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

P7-11

序言

人之所以更聪明,是因为他能学习别的生物

人是善于学习的,人不仅善于学习同类的成功人士,更善于学习同样聪明、具有灵性的自然生物。人们向自然界和其他生物学习,因为自然同样是不断进化、生物内部与生物之间充满竞争,生物的行为讲究效率、效益。这些,不仅对成年人有益,对青少年更具有启发性。

美国新泽西州著名兽医莫莉就劝告人类要向动物学习。她指出:“因为不管是家里的猫狗,还是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它们都有以下的特点:睡眠充足,肚子饿的时候才进食,永远不为昨日的事懊悔,也不为明日的事担忧。如果人类的生活态度像它们一样,必定健康长寿得多……即使最忙碌的鸟也会停下来在树枝上歌唱,当然,可能是雄鸟在求偶或雌鸟在应和。不过我相信它们大部分时间只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活着的喜悦而欢唱……这正是医生长期以来一直要求我们做的事,在这方面,动物比人类优秀得多。”确实,从健康和心态上,人类就应该向这些动物学习。

当然,生态圈和生物种群,尤其是动物界的行为和选择同样充满着启发青少年的智慧。例如,在动物界,大家可以发现,有对手才有发展,有对手发展才能迅速。太阳升起的时候,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就开始奔跑了。狮子知道如果自己赶不上最慢的羚羊,就会饿死。而对于羚羊来说,如果它们跑不过最快的狮子,就会全部被吃掉。因此,每当新的一天到来的时候,每一个动物都准备着捕获猎物和躲避别人的捕获。生命的历史是一部物种新陈代谢的历史,地球上现在的物种都是地质历史上生存过的物种的后代。过去的物种被现在的物种所代替,现在的物种又被将来的物种代替,新的不断兴起,旧的逐渐灭亡,已经演变的物种不可能恢复祖型,已经灭亡的种类不可能重新出现,这就是进化的不可逆性。不断进化发展,不发展就被淘汰更是自然界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从对化石的研究发现,生物某种器官一经演变就不可能在其后代身上恢复原状;一经退化、消失也再不会在其后代身上重现。以马为例,始新世的马前肢四趾、后足三趾,渐新世和中新世的马前肢三趾,上新世和现代马仅剩一趾,其已经退化的足趾决不会恢复原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古生代的三叶虫、笔石,中生代的恐龙,它们既然已绝灭了就绝不会再出现了。地质史上每次大灾难之后,残余的生物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绝不会返回到生命的初期重新开始的程度。专家们正是总结了生物进化中的这些实际例子,归纳出了这条定律。

人类学习其他生物,不仅仅是学习它们的智慧,更是通过生物们的失败和无奈学到教训。例如,法国科学家法伯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并使毛毛虫首尾相接,连起来就像是一个大圆圈。同时,法伯在这个花盆周围不到六英时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实验发现,所有的毛毛虫只是一只紧跟着一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没有一个会改变方向自己去寻找食物,十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就这样日复一日,毛毛虫一直不停地围绕着花盆边缘转圈儿,最后,所有毛毛虫都因为饥饿与精疲力竭而死去。还有,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放进加满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热。水开始是凉的,变温的速度很慢,青蛙觉得比较适应和舒服,并没有想到要跳出去。随着水温逐渐地升高,感受到危险的青蛙决心努力跳出热锅,但为时晚矣。最后,活蹦乱跳的青蛙被活活烫死了。与此相对照,把青蛙扔进一口沸水锅里,受到强烈刺激的青蛙奋力一跳,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实验很简单,给人的反思空间却颇大。人是一种很有韧性的动物,可以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发展,活出真我。这说明人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多是从坏到好的逐渐适应,一旦情况发生改变,结果就另当别论了。很多人,在困境中百折不挠,无比坚强,但是在一个舒服安逸的环境中,却会不战自败。这大概就是古人常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从自然界的发展、生物种群的演变,特别是与人近似的动物反观人类自身,我们可以发现,有的时候,人确实比不过其他动物。就说人类世界死伤累累的战争,敌对双方总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从而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伤害。人类似乎陷入了一种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好像根本不擅长解决争执。对比之下,动物就聪明多了。海豚具有令人惊奇的好斗本性,但它们也喜欢和解。美国研究人员在研究动物园中的宽吻海豚时发现,打斗之后,敌对双方会轻轻摩擦或称为接触式游泳,在此过程中,一只海豚拽着另一只海豚游过水池。在群居动物中,动物群体的稳定性很重要。如群体中的个体每一次在战斗中失利都逃跑,群体将不能保持长久的稳定,从而不易抵挡天灾人祸等危险。对于在争斗中失败的个体而言,不求和解,它们将可能被胜利者限制接近食物等资源;而主动和解,则会取得胜利者的谅解,得到食物。胜利者也愿意和解,是因为它们也可从和解中获得好处。

人类向其他生物学习的最普遍例子就是生态仿真。不说科技发展,就是人的自身行为,像动物学习就是提高的最佳途径。据说,100多年前的运动员起跑时都是站立着的,英国短跑健将切·希林尔在细心观察中发现,袋鼠起跑前总是将身体弯曲贴向地面,然后闪电般地向前一蹿,时速高达70公里,可见起步姿势对提高成绩大有裨益。于是希林尔拜袋鼠为师,学习屈腿弯腰的起跑姿势,果然一鸣惊人。生理学家研究发现,起跑时弯曲的身体犹如一根绷紧的弹簧,当伸展时爆发出的冲击力十分惊人。现在,这种方式已经成为赛跑时的标准起跑姿势了。

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虚心向其他动物学习是一条通向成功之路。

作者

2007年11月10日

后记

我们不奢望本书就能够满足青少年成长和走向成功的需要,也不能说自己提供的知识解决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但我们确信,自己提供的知识和阅读内容是对每个青少年有用的。这就足以让我们满足了。

当然,我们提供的内容不可能是我们自己完全创新的成果,这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更不符合我们提供权威性知识的宗旨。因此,我们研究分析了不同领域的学科研究成果,参照已有的科普性、指导性和启发性的一般读物,加入自己思考的成果、大家讨论的结晶,以及我们每个人成长、行为的感受,就形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内容。在此,我们希望有共同爱好的同行和广大读者,如果有意见、建议或者问题,请大家与作者联系。

参与本书创作、讨论、寻找素材的人员主要有:罗渝民、梁超、张发祥、吏可夫、杨茂明、陶廷德、田玲霞、陆静、张芳平、李欣丽、刘芳、罗莎、孙永明、许海玉、郭晓丽、李水平、李云、崔华芳、张冬、王飞、郑晓宁、宋犀昆、秦亦兰、何雄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