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散文一般具有“鲁迅风”的特点,他的许多散文都是反映时代,同时也是超时代的。他的散文篇幅短小,以一小片人生的剪片来象征时代的苦闷。《雾中偶记》是作者于1941年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正时皖南事件刚刚爆发,使茅盾郁愤难抑,以如椽之笔对国民党转戈同室,煎杀同根的暴行痛加挞伐,以《雾中偶记》这样的杂记形式一抒心中积愤,并在文中最后指出“浓雾之后,朗天化日也跟着来”象征了四万万同胞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急不可待的愤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雾中偶记/感悟名家经典散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茅盾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茅盾的散文一般具有“鲁迅风”的特点,他的许多散文都是反映时代,同时也是超时代的。他的散文篇幅短小,以一小片人生的剪片来象征时代的苦闷。《雾中偶记》是作者于1941年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正时皖南事件刚刚爆发,使茅盾郁愤难抑,以如椽之笔对国民党转戈同室,煎杀同根的暴行痛加挞伐,以《雾中偶记》这样的杂记形式一抒心中积愤,并在文中最后指出“浓雾之后,朗天化日也跟着来”象征了四万万同胞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急不可待的愤怒。 目录 五月三十日的下午/1 疲倦/4 严霜下的梦/6 叩门/10 卖豆腐的哨子/12 雾/14 虹/16 红叶/18 速写一/20 速写二/22 秋的公园/24 冥屋/26 香市/28 雷雨前/30 谈月亮/33 疯子/38 黄昏/44 沙滩上的脚迹/46 天窗/49 交易所速写/51 风景谈/54 雾中偶记/59 如是我见我闻/62 白杨礼赞/100 新疆风土杂忆/102 归途杂拾/117 马达的故事/132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138 忆冼星海/143 梯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147 五十年前一个亡命客的回忆/152 佩服与崇拜/158 恋爱与贞操的关系/161 恋爱与贞洁/165 现代女子的苦闷问题/168 青年苦闷的分析/171 “自杀”与“被杀”/175 我们这文坛/177 血战后一周年/181 欢迎古物/183 时髦病/185 作家和批评家/187 “现代化”的话/190 谈迷信之类/195 冬天/198 升学与就业/200 女人与装饰/203 苍蝇/205 狂欢的解剖/207 炮火的洗礼/211 不是恐怖手段所能慑伏的/213 无题/216 大题小解/218 雨天杂写之一/221 雨天杂写之二/225 雨天杂写之三/228 谈鼠/233 “无关”与“忘了”/237 谈排队静候之类/242 闻笑有感/242 如何击退颓风?/245 森林中的绅士/251 纠正一种风气/254 文学与人生/257 从牯岭到东京/261 写在《野蔷薇》的前面/273 致文学青年/277 为《亲人们》/283 试读章节 大家都已经疲倦了。想得到,要说的,都已说过了;办得到,要做的,都已做过了;剩下来还有什么呢?只觉得前途渺茫而已。热情的高潮,已成为过去,在喘息的刹那间,便露出了疲容。 “我们想得到,要说的,都已尽量地说过了;办得到,要办的,都已尽量地办过了;而事情还不过如此!”他们说。 不错!在他们既已说完一切想得到的要说的,做过一切办得到的要做的以后,而事情还不过如此,他们觉得没有路了,没有事做了,并且明明另有路另有事又不愿意去走去办,那么除了“疲倦”,他们还有什么? 最近爱多亚路的枪声便把这普遍的疲倦状态揭开了幕。 科学的先进者是知道怎样试验的。他们故意打了个金枪针,看有什么反应。果然我们大好的华胄被他们试验出来了;金枪针打过后的反应是疲倦——低暗的呻吟与衰弱的抽搐。 打针者于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道:“如何?” 这当然是新的耻辱,然而奈此人心疲倦何! 什么新的耻辱!可不是已经成了“债多不嫌”么? 我们皇皇华胄确是老大民族,但是近来返老还童,显出格外幼稚。人家在旁边窃窃私语道:“看呀!看他高喊过狂跳过以后,就会疲倦;那时就静下来了。再一会儿,又沉沉睡着了。”不幸我们竟不出人家所料。 我确信我们这老大民族里的新生细胞在喊过跳过后并不疲倦,并不觉得无路可走,而新思想正在他们中间流布,新势力正在蓄积,可是老民族的背脊骨——那就是现在社会的中坚——却确已十二分地疲乏,要躺下去了。背脊骨不能再立若干时,一定要躺下去,新生细胞纵然勇气虎虎亦不中用。这便是目前普遍的疲倦状态的内幕。 这是脊柱衰弱症,最厉害的病症! 医生有法子治疗这凶症么?医生摇头道:“除非换一根少壮的脊柱。”个人的脊柱当然没法换一根,然而要换民族的脊柱总该有法子。 新生细胞踊跃道:“让我们来试试支撑这个弱大的躯壳。”然而他们不是脊柱骨,不在其位,不让谋其事,简直是自告了奋勇。 一个更聪明的医生来了,他提出新意见:“脊柱的灵魂是脊髓,脊柱只不过是一所房子,骨髓方是其中的主人。根本的治疗法在于换过房子里的主人,并不在于拆造房子。我们要从脊柱里取去干枯的脊髓,换进红润多血的新脊髓!” 新生细胞闻言欣然而去,努力作“换脊髓运动”。 但是这个工作决非旦夕所可告成,所以这个大躯壳一定还有多少时候是疲容满面地躺着,不死不活不动。 一群年幼的细胞也昏沉沉地感觉着疲倦,但他们名之曰烦闷。他们曾有过太美满的幻想,过分的希望;他们曾经仗借那太美满的幻想和过分的希望作兴奋剂,而热烈地活动过。譬如饮酒过度,当时果然借力,酒醒时却分外地困顿。他们实在是被自己的浪漫思想弄得疲倦了,却自谓为烦闷;烦闷到极处,可以反动,可以自杀。 这是疲倦的又一方式了。这种自造的疲倦有一个简便的治疗法,就是少饮些自醉的酒。 P4-P5 序言 中国向有斗士和隐士两类散文家,其最大区别在于斗士把散文当利剑,隐士拿散文当雕刀。斗士惯有特立独行,宁为玉碎的血性,也许他的剑术并不高明,却一定要刺中要害。“特殊的时代一定会产生特殊的文体”,鲁迅式与茅盾式散文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实在是他们当时所处的那个大时代的造物。要在他们的散文里寻觅矫情自饰的小情调、小惆怅、“小摆设”,则不免徒费无益。他们是把散文当“投枪”和“匕首”的,才不会把它变成高人逸士手里的小玩意,去“专论苍蝇之微”。正如阿英所说:“在中国的小品文活动中,为了社会的巨大目标的作家,在努力的探索着这条路的,除茅盾、鲁迅而外,似乎还没有第三个人。” 因而,正当大时代而一味地“品赏”“幽默”与“闲适”,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了。不是吗?曾几何时,“幽默”的老舍就遇到过难堪的尴尬,他怎会想到“幽默”竟会给他带来“危险”!他那篇《“幽默”的危险》既是一次辩白,也是在为一己的“幽默”正名。这自然起因于鲁迅对林语堂所办《论语》半月刊的批评,而老舍当时常给《论语》写稿。当国家身处内忧外患之际,林语堂倡导“幽默”、“性灵”、“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自然便有了专事玩弄之嫌。眼里从不糅沙子的鲁迅,批评林语堂将幽默导向“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收场大吉”,也就顺理成章。可要是单从鲁迅1934年6月18日写给台静农的那封信来看,他当时对老舍的幽默是更看不上眼的。他说:“文坛。则刊物杂出,大都属于‘小品’。此为林公语堂所提倡,盖骤见宋人语录,明人小品,所未前闻,遂以为宝,而其作品,则已远不如前矣。如此下去,恐将与老舍半农,归于一丘。其实,则真所谓‘是亦不可以已乎’者也。”这实在有点冤枉了老舍,因为即便当时来说,老舍与林语堂的幽默路数也毕竟是有区别的,“林语堂的文章是幽默而带滑稽,老舍则幽默而带严肃。” 与鲁迅相比,郁达夫要豁达许多,他认为,“清谈,闲适,与幽默,何尝也不可以追随时代而进步呢?”可见,在他眼里,一个作家是否追随时代而进步,并不在乎他的“文调”是“性灵”、“闲适”、“幽默”的,还是遒文壮节、挥戈反目的。其实,鲁迅也并不像有些人出于逆反心理想象的那样。是只会“横眉冷对”的“铁板”一块。在散文写作理念上,他还是蛮“前卫”的。他认为散文只要达到了真情实感的流露,写作上“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同时。鲁迅的深刻犀利却也是旁人所望尘莫及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散文的幻灭在于“模样装得真”。换言之,在鲁迅看来,散文最贵在“真”,尤忌“瞒”和“骗”的装腔作势。 散文写作又实在是多元的,远非“斗士”、“隐士”两类可以囊括。恰如梁实秋所说,“有一个人就有一种散文”。以鲁迅、周作人虽为血缘兄弟,却“文调”迥异,即可见事实也是如此。一个人的散文写成什么样,或他会如何来写,跟他的散文观,其实也就是性格,是血脉相连的。所以,梁实秋强调,散文的“文调就是那个人”。“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性格的流露。”他以为“散文是没有一定格式的,是最自由的”,要“美在适当”。周作人则率先提出,现代散文是“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且“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朱自清主张“意在表现自己”,崇尚写“独得的秘密”。 再比如,沈从文一味要在散文里“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并特别强调,“把文学附庸于一个政治目的下,或一种道德名义下,不会有好文学。用文学说教,根本已失去了文学的意义了。”坚持文学的纯艺术性,像他的同道何其芳、李广田、萧乾,直至他的弟子汪曾祺,均如是;章依萍则代表“海派”作家直言不讳地表示,“所谓文人的著作,在高雅之士看来,诚为不朽之大业,而在愚拙之我看来,在资本主义之下,一切的著作,无非皆是商品而已”。坚持文学的商品性。像与之归于一派的张爱玲、苏青等,也都明确地说,他们是为生活、为钱而写作。在今天看来,即便是为稻粮谋,却写得一手好文章,已无可厚非,不太再会被轻易指摘为思想格调不高或人品低下了。 正是从这个角度也说明,诚如梁遇春所说,“自从有小品文以来,就有许多小品文的定义,当然没有一个是完全对的。”可我还是最心仪他以26岁年轻生命留下的那份洒脱与率真,以及只能是天赋的灵性与悟感。他以为,散文就是“用轻松的文笔,随随便便地来谈人生”。而且,比起诗来,散文“更是洒脱,更胡闹些罢!”我颇以为然。 其实,追踪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的脚迹,无论是早期的“语丝派”,“论语派”,赞美母爱的“冰心体”,“跑野马”的徐志摩散文,还是被一度奉为新经典的杨朔、秦牧、刘白羽三家散文,直至海峡对岸立志要“剪掉散文的辫子”的余光中,甚或近来的“大文化散文”也好,“小女人散文”也罢,至少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我手写我口”。不管何种“文调”,无论向杂文倾斜的硬邦邦抨击时政的,还是抒情感怀到软绵绵无病呻吟的,或触景生情得悲歌哀怨、如泣如诉的,散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作为灵魂的避难所或精神的栖息地而存在的。艺术是独立的,散文须是个性的。 2005年5月23日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