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建筑、泰姬陵、布达拉宫、苏州园林……它们风韵独特,让人神往,堪称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一个个经典坐标。本书汇集了优秀的建筑师对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所思、所见、所感。他们从专业的视角对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与现代的契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思考。全书图文并茂,行云流水,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知识性,是读者了解和学习世界文化遗产知识的一本优秀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印象(建筑师眼中的世界遗产)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作者 | 金磊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玛雅建筑、泰姬陵、布达拉宫、苏州园林……它们风韵独特,让人神往,堪称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一个个经典坐标。本书汇集了优秀的建筑师对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所思、所见、所感。他们从专业的视角对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与现代的契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思考。全书图文并茂,行云流水,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知识性,是读者了解和学习世界文化遗产知识的一本优秀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中国一批优秀的建筑师对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所见,所知、所想、所为,建筑师不仅运用专业知识,从专业的角度对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了精彩的阐述,而且从建筑师的视角对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与现代的契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思考。全书分四海遗风和华夏古韵两部分,图文精美,具欣赏性,知识性及警示意义,是读者了解和学习世界文化遗产知识的一本优秀读物。 目录 第一篇 四海遗风/l 德国最古老的城市/2 玛雅建筑/10 萨那旧城/l8 意大利历史文化遗产/24 追梦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红场/36 翡冷翠到塞纳河/46 泰姬陵和胡马雍陵/58 现代主义建筑的丰碑——包豪斯设计学院/66 印象·塞纳/76 九州东瀛——苇可航——奈良/84 世界文化遗产名城海德堡——古城海德堡的城市空间解析/92 意大利托斯卡纳古都锡耶纳/102 庙·人·神——古埃及帝国“紫禁城”卢克索/112 七尖顶域——吕贝克的汉西梯克城/120 马斯特里赫特城/130 萨拉曼卡大学城/140 越南下龙湾/150 澳大利亚中东部雨林保护区/156 第二篇 华夏古韵/163 武当山古建筑群/164 苏州的城与吲/172 永恒的布达拉/182 平遥古城/188 沈阳故宫/200 避暑山庄/208 徽居/218 印象丽江/232 天上宫阙——布达拉宫/240 天坛/250 长城/260 寻找历史与现代的契合点/266 故人论道/272 附录 世界遗产名录/290 试读章节 拉宫的美学价值 从美学角度探讨布达拉宫的价值,首先在于整个建筑群,虽然它体量很大,也很高,但却像是玛布日山的延伸,依山就势,浑然一体,没有丝毫做作别扭之感。像从山上长出来一样自然,这就叫自然美,此其一。 其二,白宫外墙大面积的白色,使人们很快地联系到附近山峦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那红宫外墙的红色,在白宫和白雪的映衬中极为醒目,有特别响亮、鲜明的对比之美。这红色还与白宫部分高低不一的红色檐口和台阶栏杆红色压顶有着良好的上下呼应之美。整个建筑,红白两色,简洁明快,与湛蓝湛蓝的天幕,与黄绿相杂的山色,有宏观上的色彩对比之美。 再之,建筑群各个大小体量的比例,高低进退的穿插,外墙面峻峭挺拔和水平檐口的舒展平缓,与四周巍巍崇山走向坡势形成对比,对比得叫人不能有半点挑剔。此其三。 其四,技艺高超的白宫、红宫与金殿、金塔的质感对比,以及整个建筑群与环境的质感对比。金殿金塔是光亮而贵重的材料,白宫红宫是粗拙而朴实的材料,对比得十分爽直,十分坦白。如果拿整个建筑群从远景效果来看,它是人工的、细密的。而周围群山是粗犷的,自然的,因此又出现了宏观上的质感对比之美。 其五,布达拉宫不但有良好的三度空间之美,而且步移景异,随着时间的变化,它还有极佳的四度空间之美。绕玛布日山一周,我们会被它的四度空间效果的丰富多变、光影效果的奇幻强烈而折服。它不像当今有些建筑那样正背太分,有顾此失彼的缺憾。 其六,藏式与汉式建筑形式水乳交融般的结合之美。大家都知道,纯粹的藏族建筑特征是两点:一是用石头砌筑墙体,墙面略有收分;二是平屋顶。这两个特征可以从大量的藏族民居建筑中找到印证。布达拉宫的主体部分是藏式的,大家一目了然。在这个主体的上面,它以红宫红色为过渡,把人的视线引向最高峰,我们看到三座汉式的飞檐翘角的金殿,耸立在大平屋顶的大平台上面,像花园里的亭台楼阁,像九重云霄的玉宇琼楼,发挥于想像之外,构筑在情理之中。而在视觉上,因在大量的水平面上托出这些飞檐翘角的曲线,不仅消除了水平线、大墙面带来的呆板平淡,同时获得极为优秀的对比效果。这是我们传统建筑的罕见的型制,伟大的创举,是神来之笔。 其七,它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之美。布达拉宫为什么建在山顶?因为这是传播喇嘛教的场所,而喇嘛教是藏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信仰的丰碑,只有选在顶天立地的位置上,才能表示喇嘛教的神圣。在这里,它不但是喇嘛教行政、信仰、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喇嘛教至高无上的物化形象。因此,选址定位很在理,很准确。布达拉宫如愿以偿地表达了思想内涵,而且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是不能不让人钦佩的。 其八,布达拉宫随其自然、依靠自然又驾驭自然的能力,巨大无比。所谓“随其自然”,就是它利用山体,依山就势地建造,不是硬梆梆地劈出一个平面或填出一个平面,导致自然的破坏。所谓“依靠自然”,是以自然山体为基座,使建筑获得结构上、视觉上最为良好的稳定感、着实感、坚固感;所谓“驾驭自然”,是它利用自然山体走向、起伏凹凸等特点,巧妙地布置大小空间、大小平台、不同层次、不同体量以及建筑的进退、比例,使建筑取得最主动、最完美地与山体的结合效果。所以我觉得,这种结合之美,可以说到了鬼斧神工、天衣无缝之境地了。此为八。 其九,布达拉宫本身就等于一个城市。日常可容僧众2万余名,信徒香客难计其数。把建筑做得如此之大,就是尽情地表现宗教的至高无上,表现了它的“有容乃大”、普渡众生的宗教意义,而且还是用大空间庇护僧众抵御恶劣生存条件的一大创举。是古代中国建筑史上绝无尽有的创举。是大美! 最后一点是布达拉宫的生命之美。我说它的生命,一是表现在时间上,300多年了,风风雨雨不能摧毁它,损坏它,至今还是崭新的样子。二是表现在艺术上,我觉得它既是古典的、民族的,同时还有现代主义、后现代的神韵。这样说绝不牵强。你看那大块面(东入口大门的墙体面积为高30m、宽70余米,计220多平方米)该有多么大胆、气派,那白色调,那平屋顶和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多么随意多么潇洒自如。难道这不就是现代派的格调吗?你看那很现代的平屋顶上的飞檐翘角,那室内丰富多彩的装饰,不就是文脉、阴喻、装饰的后现代手法吗?三是表现在功能的完整性上,任凭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布达拉宫都是适用的、坚固的、美丽的。它绝不会在时光的流逝当中减色、消失。P.185-187 序言 师视野下的世界遗产 用建筑师特有的眼光看世界是《建筑创作》杂志社组织编写该书的出发点。2004年8月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前夕出版的《建筑师看奥林匹克》一书已是一个尝试,该书引起的社会反响及相关的书评文字都说明这是一个成功的策划,与一般游记及奥运会宣传册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对多个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城市与建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被读者(业内外)广泛认可。 本书稿编就于中国农历乙酉年前夕,捧着300多页已完成版式设计的清样,我该如何结尾收头呢?就作个开篇发言吧,将近年来关注并研究中外建筑文化的感触扼要地记下来。“雄鸡报晓,鸡鸣则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中国古代先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么,鸡到底是何时出现的,考古学证明,新石器时代西安半披遗址中就发现鸡骨留存,龙山文化遗址也曾发掘出陶鸡,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的甲骨文中已有了“鸡”字。《诗经·齐风》日:“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一声啼散满天星,正说明鸡的象征意义是准时、守信。谈到鸡是一种代表人们美好愿望的符号,更多的学者认为它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如白族就有鸡氏族传说:在迁徙过程中,将东西装在背篓中,上面再放一只公鸡,到达新迁地点后,一定要选择雄鸡叫的地方安家,他们认为这才是最吉利的家园。事实上,中国关于鸡的文物十分丰富,它的内涵在于透视出中国历朝文化和风韵,这里借2005年春节讲了这些鸡年的絮语,意在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根。 本书界定的世界是广义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它不像某些报刊凡以“世界”、“国际”、“全球”为名的,都不再包括中国,这种“排斥法”显然是有害的。《建筑创作》杂志一贯坚持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它是以世界文化为准则的。中国建筑师要发展,中国必须走国际化与本土化之路。外国建筑师的作品竖立在中国,也不该狭隘地要求必须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贵在看这些作品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水准,贵在看其倡导着一种什么理念。同样,作为中国人之所以愿品味春节那些难以磨灭的细节,是缘于对华夏文化的热爱。学人凡到国外只要见到唐人街便在心中对中国建筑感慨一番,因为这其中就记载着太多属于华夏建筑的文化。 自2003年起《建筑创作》杂志社在马国馨院士、张锦秋院士的指导下,在西安市规划局和红星局长的支持下,开始编研《西安》这部“大书”。一次次走近西安才发现在西安已很难见到完整的唐代建筑,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感!如果说留下建筑也就是留下历史是很艰难的事,那么,就更有必要调动一切所能留下建筑的影像。在当今中国去哪找寻唐代建筑?我以为一处是位于天津蓟县城内的独乐寺,另一处是位于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和南禅寺(南禅寺比佛光寺历史更久远些),它们都是被建筑家梁思成发现的。独乐寺主体建筑山门和观音阁始建于唐代,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至今已有1020年。其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高层木结构楼阁,1961年初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它真正为世人认知,也仅仅是几十年的事。1932年梁思成在“翻阅方志”时常见辽宋金元建造之记载,“适又传闻,阁之存在”,便带着从清华大学借的仪器与其弟思达一起对独乐寺“实地研究、登檐攀顶、逐步测量、速写摄影,以记各部特征”。其后撰写的《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载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二期“独乐寺专号”上。1962年9月,梁思成又率清华大学40余名学生,再次对独乐寺进行测绘,弥补了1932年测绘时因技术原因造成的不足。应该说在梁先生以前,“独乐寺虽为蓟县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而梁先生的考证说明,独乐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属研究中国建筑蜕变的罕见宝物。 同样,五台山佛光寺的发现经过也颇具故事性。对此著名作家冯骥才专门写过一篇有关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游记:“1936年他们先是在敦煌61号石窟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上发现了这座古朴优美的寺庙,转年他们来五台山考察时,在五台县以北的深山幽谷中竟然发现佛光寺还幸存世上。于是,这座被忘却了千年的罕世奇珍一时惊动了世界”。佛光寺建于公元857年,其大殿屋面强调了结构上的平缓坡度和深远的出檐,同样引人注目的是斗拱,它由柱子直接受力承托,并承担着重要的结构功能。大殿的檐柱微向内倾,角柱增高,其抬梁式木构造构成了建筑物舒展、优美的屋顶曲线。为了纪念梁、林二师发现佛光寺,为了重走当年的梁思成寻古建之路,2003年9月我杂志社与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首届中国建筑摄影论坛暨五台山建筑摄影大赛”,并探寻了五台山佛光寺,在那里举办了学术交流会。杨永生、楼庆西、吴德绳等专家一一回顾并讲述了在清华园、在佛光寺曾发生过的故事,与会建筑师与摄影师都感到这是佛光寺建筑的一次盛会。 面对尚存的屈指可数的中国唐风建筑,不少文物保护学者在疾呼“中华之文物,侥幸逃过千年的,却大多难逃这近百年”。 2004年秋,我借去日本东京立教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之机,专门拜访了名古屋、奈良和京都。名古屋虽很漂亮,但已失去了古建筑,只有重建后的名古屋古城还闪烁着传统的光芒。给人更多记忆的当属奈良和京都的古建筑。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本土遭到过盟军的轰炸,但为何偏偏京都与奈良古城被保留下来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有可能是当时美国人提出不要炸这两个古城,但此刻参加会议的古建专家罗哲文讲起来四十多年前是梁思成的建议保护住了奈良与京都的往事。在四川宜宾下游十几公里处有一叫李庄的古镇,无论在中国历史还是建筑史上都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自l 940~1946年,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中央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都相继迁到李庄。在李庄,梁思成在夫人林徽因的协助下,不仅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编写,还出任联合国大厦的设计顾问,并参与了大厦的建筑设计。抗战胜利前夕,他出任国民政府“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面对盟军大反攻即对日本本土实行大轰炸的计划,被接到重庆的梁思成在军用地图上划出两个圈一是奈良、一是京都。梁思成说,这两个是历史文化古城,不能轰炸!这一建议不仅保住了两座古城,更使如今奈良与京都的不少建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这里能领略到中国唐风建筑的风格,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目前,由于国际化的影响,不仅建筑本身、在相关文化领域,研究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的人颇多,而从唐代建筑留存于日本的史实,却可以看到中国建筑文化对日本持续的影响力。 说到日本京都古建筑,金阁寺尤让人记忆犹新。日本京都是千年古城,美境之都,从平安时代的桓武天皇于公元。794年定都京都,到l 869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京都为日本历史上惟一的千年古都。精巧细致的京都人文与景观,始终是日本文化的象征,在京都体味日本传统更是魅力十足。早在昭和25年(1950年),京都就被指定为日本国际文化观光都市。在这里有清水寺、西芳寺、龙安寺、京都御所、桂离宫等许多佛寺、神社和古迹,但我以为尤以“似近犹远,似亲近又高不可攀”的金阁寺最为壮观和神奇。当人们穿过两排修剪整齐的绿树之间的通道,进入金阁寺时,不仅是我,周边的游人都眼前一亮。金阁寺果然名不虚传,整个建筑看上去像用黄金打造一般,在秋天傍晚柔美的阳光下虽不太闪闪发亮,但那逼真的金色却抓住了所有游人的目光。金阁寺近在咫尺,虽只隔着一个明亮如镜的池塘,但又真的高不可攀。只有三层的建筑,部分墙面是白色的,屋顶是深灰色,正如一尊珍贵的佛塔,从池中浮起,气度恢弘。从历史上看,金阁寺原为镰乏时代西园寺公经所建山庄。后经历史更迭,又命名为鹿苑寺,l994年载人世界文化遗产。金阁寺底层为宫廷式,称作“法水院”。二楼采用木制朴素的武家式,名为“潮音洞”。三层是仿中国唐朝建筑的禅寺式。二楼与三楼墙面,贴满金箔,屋顶上还有一只金色风凰,从侧面望去那翘起的尾部犹如金鸡独立一般,十分灿烂夺目。凝望金阁寺,实在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自然联想起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1956年出版)。金阁寺在1950年一场大火灾中彻底烧毁了,当时已成为一桩世界大事,火灾如何引起?谁烧的?至今仍是个谜。而京都人速在原地重建了一模一样的金阁寺,于1955年完工,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就在次年出版。小说虽是杜撰的,但作家的想象力和文字功力却令许多人相信是一位来自乡下的小和尚,因终日看着金阁寺,痴迷得无法自拔,便放火烧了金阁寺。现在看到的金阁寺是1987年秋整个建筑又经修缮,重新上漆,镶贴金铂,2003年春重新整理规范了屋顶后的形象。 说到这里,可以归纳本书的价值与作用:(1)中外建筑历史悠久,形式繁复,用建筑师的视点去记录并整理,是加强多元文化对话的一种好方式;(2)建筑师的语言是用图形说话的,所以在该书中不仅可以读到建筑师书写的文字,还可以看到相关的图纸及他们用相机记录下的建筑,感受到他们拯救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动;(3)本书图文并茂,文字亲切可读,也很适合学生们阅读。这里有一个美国的颇有启发性的例子,即“一美分保护运动”,这是一个学生们保护文化遗产的主题活动。学生们将自己的零用钱一美分一美分地寄存起来,用于保护19世纪废奴运动领袖Harriet Tubman的故居。虽然,学生们的贡献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样的参与培养了他们对历史文化古迹的兴趣和责任感。正是为了上述数不清的理由,《建筑创作》杂志社如同承担一项浩大的工程一般,不论现在还是未来,都要做好传播中外建筑文化这一工作。愿这本凝聚了建筑师的睿智与风采的图书成为中国建筑师献给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份礼物。 金磊(文/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