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月的哲思/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史作柽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爱,爆裂与生命的归向,是人类恒久的话题。本书是生活日记般的生命手记,高扬着爱的主旋律,阐释了作者对爱的理解,反思了“文明人的爱情病”,用文字回归着生命的“自然存在”。这是一部能唤起读者在阅读中进行反思的“爱情哲思录”,也是影响了无数读者的大众文化畅销书。

内容推荐

(1)史作柽的《三月的哲思》可以说是他所有已出版的书中,最畅销、最流行的一本生命手记。在他人生进入到不惑之年时,他说“爱、爆裂与生命归向的历程”提出他生活日记般的哲思。  

(2)关于爱(love),他说:“整个爱的过程,只是叫我们学习怎样去爱,而不是在爱。”  

(3)“爱”这个主旋律,可以说是《三月的哲思》这本书的中心,也可以说是这本书在当年出版时,就造成热卖高潮的原因。 

(4)爱或所谓的爱情,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困境。因为,如果我们人类依然停留在原始而与自然不分的乐园时,并没有所谓爱情困扰的问题。在那远古的年代里,人类乃尚未有文字书写的表达,在那时的人类,不是用回到存在根源的声音(音乐)表达,就是用象征存在整体的图像来表达。所以,也就避免了我们“文明人”所使用文字的概念与分析的割裂关系。  

(5)因此,我们“文明人”才会说:“我向往爱情,向往和谐与美丽。可是当一个人被撕裂时,两个人可以将之缝合吗?当一个人不完整时,两个人可以使之不破碎吗?”史作柽在《三月的哲思》中的这段话,也可以反思为“文明人的爱情病”。为什么呢?因为,在一个充满“文字理论”的年代里,我们很容易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被“文字理论”所异化了。因而,也就失落在人与大自然的分裂关系中,成为被“文字理论”所掌控的“概念化的人”,而不是活生生的“自然人”。这也就是当我们用“文字理论”去表达那超越“文字理论”的爱情时,会那样的不完整,以及有被撕裂的感觉存在其中的原因吧。 

(6)不过,史作柽在其《三月的哲思》中,还是必须用文字去诠释他对爱的理解:“真正彻底的爱,是一种光芒,它不但将自我穿透,同时也将对方穿透。所以只有真正的爱,才可能完成对自身与他人真正的了解。而真正了解他人的爱,既没有仇恨,也没有责骂。它只有原谅与同情,然后使自己能从自己的富足上来设法弥补对方灵魂之所迷失……”你看!史作柽这段对爱的诠释,依然是使用了我们熟悉的文字语言,但他的语言中,似乎想传达出超越“文字语言”的存在情境。史作柽在《三月的哲思》中所使用的“文字语言”,似乎不只在作“文字语言”的延伸,而是在透过“文字语言”向生命的“自然存在”去回归。所以说,这种还原或回归式的存在表达,常使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反思的治疗效果。  

(7)看来,“文明人”的文字语言的病似乎还是要透过文字语言来治疗,所以说:“爱是伟大的,但生命本身更伟大。因为爱常借人而呈现,但生命本身即属于一个超越于人身体之外的一个广大而不可知晓的世界。”  

(8)我也曾经在二十几年前《三月的哲思》出版时,成为史作柽的忠实读者,并且也曾为阅读这本《三月的哲思》,而出版了一本回应这本书的《断翼之串连》。只不过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自己也进入到所谓的不惑之年。就在今日,我们准备再版这本书时,我又逼使自己再次阅读这本《三月的哲思》。它依然打动我,但我是比二十几年前,那种青春年华更狂热、更成熟了。我也更能观照到史作柽在不惑之年的爱情观,也许就像他在《三月的哲思》一书所附录的诗歌中,所要透露的信息那样:青春啊,欢乐啊! 那奢侈的日子,幻影与美感, 一切从梦中远逸了。一切在追求中,从现实而退缩了,望宇宙,想高致。倾向于理想与广大的寻求……  

(9)总之,如果你是年轻的读者,那么《三月的哲思》是你“青春情感”的指南;如果你处于成年人的“爱情困惑”中,那么你就更需要哲学家的“爱情哲思”了!这都是我个人在这二十多年希望能分享给有缘阅读此书,或再次重读此书的读者们……

目录

1/生活琐思

  ——爱、爆裂与生命归向的历程

155/心境的描述

试读章节

8

有时我觉得生命的存在,就好像有无数条连锁在一起的水管一样,由于每次事故的经历所带来的痛苦,只要我们有能力通过它,都必有一条水管予以清除而流通了。但是每条水管和每条水管都是相通的,所以只要有一条水管没有清除并打通,那就等于是所有的水管都没有打通一样。所以说,由于忍耐与等待,我们虽然把每一次的痛苦都经历过了,但总好像并没有什么获得。其实不然,只要人活着,并且有充分忍耐与等待的能力,早晚我们会将最后一条水管子以清除并打通,到那时我们就会觉得我们是真正活在自由中了。这样一切事物,随便它由哪一条水管进来,都必从另一条水管中流出去,人只是通过者,他应当是通畅而自由的。159

很多人都说,我是一个可尊敬的人。于是我想这样也好,因为被尊敬总比被遗弃要好多了。其实也并不见得,因为如以人活在人世的标准来说,被尊敬和被遗弃,其结果本是一样的事。160

只要我们有钱,到了饭店里我们可以随便叫菜,但是吃过饭,走出饭店来,我们又要到那里去呢?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有电视机。于是我们看一看天空,总觉得虽然人已无路可走,但是到底在天上还有一块保留地吧!所以宗教、哲学,或伦理,到底还是人类最伟大的成果。161

人活在世界上,真正缺少的,只有一件事物,那就是人性尊严的高贵感。它像是一种责任,也像是一种本质,同时它也叫人离开一切人世间的相对关系,而倾向于人与宇宙间之直接的面对。有人说这叫做孤绝,有人说这叫做孤独,有人说这叫做恭敬,有人说这叫做静谧。但是我却把它叫做正视、忍耐与等待。

P146-147

序言

这次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的著作,我当然非常惊喜,尤其是称我为诗人思想者,亦令我高兴不已。因为对我而言,哲学只是一种理论,而诗歌却是生命本身,所以我视诗歌之重要性,远甚于哲学要多,甚至在我七十岁时写的一首诗歌中,有以下两句:

哲学竟是我终生之枷锁,

七十岁的悲哀。

其实说起来,所谓哲学或理论,往往只不过是人类生命存在中之一种思考性之形式派生物而已。如果说,根本没有生命的存在,又那里会有哲学或理论可言。同理,若没有彻底的生命,亦必无彻底的哲学。因之,尼采于19世纪末就主张超越苏格拉底。只是历史往前走,往往并不容我们对诗歌那样彻底原创性之生命有所执意的坚持与看顾。若就整个人类文明而言,它一直朝着追求精确表达之方向在迈进。所谓精确表达,就是一种工具性之技术操作。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明之最重之表达工具就是文字(约纪元前两千年顷)。从此之后,一种原始自然美学性之神话、诗歌或生命很快已成为过去,哲学登临(约纪元前五百年顷),人类开始其第一次伟大的人文理论之时代,如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均属此一时代之代表性人物。换言之,一种文字性人文理论或宗教已将原始自然美学性之神话、诗歌或生命代换。但曾几何时,至于文艺复兴末,一种比文字表达更形精确之纯符号表达之科学文明又将文字理论代换,而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之科学时代。至于19世纪,突飞猛进之科技发明,夹“实用”与“精确”之两大优势,几乎又将精确之“理论”科学代换,而成为我们今日所遭遇武器竞争与大卖场挂帅之工商时代之文明。至于此地,人类历史上所曾有过之自然美学性彻底理想化之诗歌与生命直可以说是一败涂地,以至于其前所未有之低潮状况中。面对此情此景,又有所知于生命存在之实质意义,几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之实际状况,果欲在生命与文明之间有所挽回、通达并有所前展之可能,毫无疑问就成为我哲学探讨之终生志愿。总其名日:

哲学人类学式之形上美学之方法探究。

我二十三岁时确定方向并有志于此,至于五十七岁时方稍有成绩,此即我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印第安纳大学研究期间所完成之以下二书:《形上美学要义》、《文字解放之真义》。

其间近四十年,所经历有关形上学、知识论、科学、方法论,乃至神话、生命、艺术、社会与宗教之探讨与折磨于此无法一一,也许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中,可稍知其详。

我回到台湾后,又写了以下二书:《哲学、美学与生命之刻痕》、《中国哲学精神溯源》。届时已年逾六十,其后十年中,为2l世纪人类理想文明之可能,又写二书:《2l世纪人类宗教与文明新探》、《自然、本体与人类生殖器的故事》。

至今我已七十二岁,经其一生之所书,惟二事而已:诗歌、哲学。

哲学是为文明而写,诗歌却为生命而书。但如前所言:若无生命,文明亦必无所痕迹;若无彻底之生命,亦必无彻底之哲学可言。今后我若再有著述,其书名必为《诗中找回自己》。

此亦无他,文明与人类存在中所必有之现象,必也求其生命果能涵盖文明而无所失,并求今后生命更有所精确性之延伸与扩大,方与21世纪理想文明之真基。

 2005年4月23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