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太空幸存者/当代外国科幻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季尔·布雷乔夫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宇宙飞船医生帕弗雷什,以生物学家的身份前往无名外星球参与勘探工作。他意外地发现这里有地球人活动的蛛丝马迹。原来十八年前,一艘宇宙飞船因失事迫降于此。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内容推荐

“极地号”飞船因失事迫降在蛮荒、严寒、自然环境极其严酷的无各星球上,有几十人幸存。他们并屡次不惜牺牲企图冲出隘口寻找飞船,希望能利用飞船上的通讯设备向途径的飞船发出求救信号……十八年后,孩子历经艰辛终于找到“极地号”飞船,并发现来自地球的飞行器。他们去寻找地球人的考察站,不料……宇宙飞船医生帕弗雷什随地球考察组在这里进行考察,偶然发现失踪已久的“极地号”飞船,组长克拉芙吉娅被雪蚤咬伤中毒渐深,被胡狼追踪的卡齐克逃至考察站外,克拉芙吉娅在半昏迷中误以为他是野兽或野人,竞拒绝开门救助……

目录

活跃思维充实心灵(代序)/王志冲

第一部/1

 第1章/3

 第2章/36

 第3章/74

 第4章/96

第二部/121

 第1章/123

 第2章/153

 第3章/183

 第4章/209

 第5章/248

 第6章/263

春蚕到死丝方尽——悼念异国挚友(代跋)/王志冲

试读章节

屋子里潮兮兮,蠓虫绕着油盏乱舞。早就该吹灭的,准是妈妈忘了。不过外面在下雨,一片昏暗。

奥列格刚醒来不久,一骨碌从吊床上爬起来。夜间他在值班,守护着村子,驱赶成群地朝棚屋奔来的野狼。这群野狼兽性大发,几乎自相撕咬。

他感到百无聊赖,其实他是希望自己能激动,哪怕吓一跳也好。对了,要问问独臂老师鲍利斯什么叫自行车。这名字好怪,这东西,他还没见过。

厨房里传来妈妈伊拉的咳嗽声。可见妈妈在家。

“你怎么没去?”他问。

“醒了?要喝汤吗?我热一热。”

“谁去采蘑菇?”

“玛丽雅娜和季克。”

“就两个人?”

“也许还有别的孩子跟着去。”

他在内心里埋怨母亲没有把他喊醒。他也想一起去,但母亲没有同意。

“我不想吃什么。”

“如果雨下个没完,黄瓜在上冻以前不会成熟,”妈妈说,“全都要烂掉了。”

妈妈走进房间,挥手赶掉蠓虫,吹灭了油灯。奥列格望着顶棚。黄色的霉斑在扩大、变形。昨天霉斑还宛如瓦依特库斯的侧面像,长着个蒜头鼻子,今天鼻子肿胀了,好像被黄蜂蜇过似的,额头也鼓了起来。季克在树林里会提不起精神。他喜欢在原野上打猎,这话他自己也常挂在嘴边的。

“蠓虫很多,”妈妈说,“它们嫌林子里冷。”

“何必怜悯蠓虫呵。”

屋子一隔为二。另一半住着独臂老师鲍利斯和双胞胎。当初,双胞胎的父母一死,独臂老师就收养了他们。双胞胎老是生病:一个刚好,另一个又着凉感冒了。

要不是他们整夜呻吟,奥列格决不会同意值班守夜的。听着他们此起彼伏地哼哼声,肚子也会感到阵阵饥饿。独臂老师喃喃自语着,这种听熟了的、模糊不清的、仿佛从远处传来的飒飒风声一般的低语,什么时候一停,便立刻有小板凳的嘎吱声响起。这表明独臂老师鲍利斯进了厨房,他的学生马上会在那儿喧闹起来。

“你想去哪儿?”妈妈问,“到不了的!能不缺胳膊断腿地回来就谢天谢地了!”

这会儿妈妈伊拉又哭了。如今她常常哭泣,在夜里以泪洗面。她辗转反侧,咕咕哝哝,然后开始流泪。多半是她隐约猜着了,她抽抽搭搭地哽咽着,时而嘟嘟嚷嚷,憋着气说:“我受不了,再也受不了啦!还不如死了拉倒……”奥列格即使听见也会一动不动,否则就等于在告诉妈妈他没睡着。他感到羞惭,好似窥探了不应目睹的情景。

妈妈伊拉的哭泣,奥列格是无法理解的。她会为奥列格从未经历过的事情,为眼前并不存在的某个人而哭泣。妈妈的另一种模样,奥列格已经记不得了,他只熟悉妈妈现今的样子。消瘦,青筋嶙峋,直直的花白头发在脑后盘个结,可总是松散着的,一绺绺地挂在面颊旁,妈妈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撩开。她脸庞红红,有些瘢疤,这是被叫做“风卷球”的野草种子划破而留下的,眼睛过于明亮,却似乎退去了色彩,两眼底下,眼袋发黑。

妈妈伊拉坐在桌子后边,两只青筋暴突的手向下伸去。是取照片吧?果然,她把小盒子拿到桌面上,掀开,取出一张照片。

隔板那边,独臂老师在哄着双胞胎吃东西。双胞胎哭闹着。学生们帮着老师喂孩子,七嘴八舌一片喧闹。

这是很普通的一天,好像什么事也不会发生。可季克和玛丽雅娜在林子里干什么?

时近中午,他们应该回来了。待在林子里,多么容易出意外!

妈妈凝视着照片。照片上是她和爸爸。这张照片,奥列格看过无数次,竭力想找出自己和爸爸的相似之处,但白费力气。爸爸肤色白皙,卷头发,厚嘴唇,双下巴,脸上洋溢着微笑。妈妈总是说爸爸的脸上始终面带笑容。这不,奥列格和妈妈倒更像一些,不过不是和如今的这个,而是和与爸爸合影的那个更相像。直直的黑发,薄薄的嘴唇,眉毛弯弯,又粗又浓,下面一对浅蓝色的眼睛,皮肤白皙,双颊红润。奥列格的脸也很容易发红,也是薄薄的嘴唇,一头黑发,如照片上的妈妈那样。(P3-5)

序言

布雷乔夫(1934~2003),原名伊戈尔·福谢沃洛多维奇·莫热依科,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学者型作家。他拥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和院士头衔。季尔·布雷乔夫是他在发表科幻作品时用的笔名。

他的母亲玛丽雅·布雷乔娃原为孤女,又遇婚变,在逆境中自尊自强,长期刻苦学习、进修,由一名普通女工成长为军工化学工程师。母亲的坚毅和好学,对布雷乔夫的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

布雷乔夫自幼兴趣广泛,曾向往当地质学家或考古生物学家。大学时代专攻英语,毕业后去缅甸建筑工地任译员。他迷恋于异国的旖旎风光,遐想悠远。他沉迷在东方的古老文化里孜孜不倦,钩稽研究而乐在其中。

自缅甸返国以后,布雷乔夫进入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工作。他撰写了多种有关缅甸与东南亚历史地理、文化习俗的专著。

他在东方学研究所长期主持东南亚部工作,正如他本人说的那样“四十年没有挪窝”。与此同时,他涉足好几个领域,并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年轻时他兼任记者,足迹遍及全国,在《环球》等刊物上发表大量的游记,后来分类汇编成书。他陆续出版了不少史地、科普等方面的知识读物,其中《7和37个奇迹》一书,介绍世界闻名的亚非文化遗产古迹,十分畅销。他甚至钻研徽章学,写成论著。在俄罗斯,徽章学是既冷僻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问,涉及各类证章及旗帜等的探源和演变。布雷乔夫作为专家,经常参与有关的鉴别与审定工作。他的收藏与研究范围还扩展至其他国家,比如中国的古旧奖章、纪念章……

如此繁忙的正业和副业,并未妨碍他成为公认的科幻小说大师。

无心插柳柳成荫。成大业者,刨根溯源,他们的起点往往是在不经意之间。布雷乔夫最初的科幻作品竟是为五岁的女儿所写的。

他喜得千金,由孩子的外公取名为阿丽萨。这是一个地地道道、但不常用的俄罗斯名字。俄国的末代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多罗芙娜(1872~1918),原名即阿丽萨。格森·达尔姆什塔特茨卡娅。当时布雷乔夫还是一名年轻的学者,为了给幼小的爱女讲故事,他写了一组7部短篇科幻小说,总题目为《出不了事的小女孩》,小主人公也叫阿丽萨。这些故事讲给孩子听过以后,首先发表于1965年《冒险世界》杂志,立即广受欢迎,一再被转载,并出版单行本,还被收入各种集子。至2000年,这组小说重印再版达20余次。

这组作品初次发表后,作者欲罢不能,继续创作,笔耕不辍,竞然写了40年,在数十部佳作中,逐渐形成两大系列,即“帕弗雷什系列”和“阿丽萨系列”。

先谈谈“帕弗雷什系列”。“帕弗雷什系列”所有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宇宙飞船医生帕弗雷什。这个人物1970年最初出现于长篇小说《最后的战争》中。据作者本人说:“作品原则上是反对战争的。我在书中竭力展示这样一个主题:将军们发动的战争使老百姓无辜死亡,但到头来‘胜利者’也难保命。我的主人公——宇宙飞船医生帕弗雷什首次亮相,他今后还将活跃于其他科幻作品中。”

列入这套“当代外国科幻名著”的《太空幸存者》,便是活跃着帕弗雷什身影的一部重要作品。

本书原名《寨子》,译自俄罗斯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版本。

在这部作品中,宇宙飞船医生帕弗雷什,以生物学家的身份前往无名外星球参与勘探工作。他意外地发现这里有地球人活动的蛛丝马迹。原来十八年前,一艘宇宙飞船因失事迫降于此。少数侥幸存活者建立地球村,与特别怪异、特别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并不怕艰难和牺牲,千方百计与地球取得联系重返地球。作品借助外星球的特殊背景,细致地刻画地球人的性格,突现主要人物的勇敢、顽强、好学、聪慧、坚韧、友爱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伴随着离奇而紧张的情节的,是中年人帕弗雷什和两位女同事、青年人奥列格和两个女伙伴的感情纠葛。外星球的地形地貌、虫兽花树,在布雷乔夫的笔下,显得那么奇异诡谲,却又如此逼真可信,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主人公帕弗雷什敬业、无所畏惧,敏慧、善于发现,诙谐、妙语如珠。凡此种种,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列入这套“当代外国科幻名著”的《蝙蝠龙》一书,包含长篇《外星连环案》和中篇《蝙蝠龙》、《地球女子的太空日记》。《地球女子的太空日记》,原名《半生》,是个中篇。

帕弗雷什自告奋勇,登上一艘不知何故被抛弃在太空的巨型外星飞船。他发现地球女子娜杰日达留下的太空日记,逐渐解开谜团。

原来,地球上一个20世纪的普通女子被外星飞船掳去,她毫不屈从,顽强抗争,在关键时刻为救体貌与地球人截然不同的外星战友,甘愿作出牺牲……

空间的怪异、情节的荒诞,与感情的真挚、境遇的凄美交相融合,产生奇特的魅力,使读者明知虚无却宁可信其有,心灵为之震撼。

《外星连环案》,原名《宇宙飞船大队办事处代表》,这个长篇不属于“帕弗雷什系列”,即主人公并非帕弗雷什,但创作手法同样具备着布雷乔夫的、富于个性的鲜明特点。

白乌星球三天内发生三件连环大案:考古学家失踪、飞船遭劫持和领事馆挨炸……于是人心惶惶.谣言四起。作品的主人公安德列是宇宙飞船大队办事处代表。他逐渐发现整个星球面临着为夺权而精心策划的大阴谋,形势复杂而危急。安德列处于尖锐矛盾的中心,镇定勇敢,机智敏捷,奋不顾身,终于挫败诡计,使一场血腥的大战得以避免。

就这样,作家又一次成功地设置异想天开的故事情节、投入纯真浓烈的思想感情,把反战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他分明在写地球、写当代吧?

《地球女子的太空日记》译自时光出版社的《大天神和逃亡者》;《外星连环案》译自莫斯科工人出版社的《劫持奇才》。

关于“阿丽萨系列”,该系列中的主人公均为21世纪80年代的女孩阿丽萨,与季尔·布雷乔夫的女儿同名,也就是《出不了事的小女孩》中的小主人公,不过年龄升格,成了十二至十四岁左右的女少年。作为一个未来人,阿丽萨不仅体质特强,智力超常,掌握多种外语和宇宙语,而且经历丰富,去过不少外星球……

小主人公是未来人,这为奇思遐想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时空大大延伸,相距百年之远往返不足为奇,远古的冰川期也写得怪异而热闹,煞有介事;太阳系阻挡不了作者的视线,他的想像自由驰骋,甚至跃出银河系。

这时的机器人,不仅能替代人类从事特定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而且已具有个性、自尊心乃至幽默感。布雷乔夫笔下,外星人的形貌有的与地球人大同小异,例如多眼或巨耳,三只脚或拖着尾巴,但并不局限于此,还有熊形人、鸟形人、蛇形人、虫形人乃至球形人。难怪在一个外星球的星际市场上,阿丽萨尽管具有地球人的正宗外貌,却被某外星人当作要出售的小兽。作家特异的思路与想像也有一定道理:在我们尚知之甚少的寥廓宇宙中,地球人的形貌并非正宗或典型,在外星人眼中近乎另类甚或某种兽类,也未可知。

作者甚至描述了在某星际城市有家“烧锅”旅馆,“墙壁发烫,虽然包着一百层隔热板,你还是不能触碰的。来自恒星的居民住在‘烧锅’旅馆里。他们在沸腾的岩浆中沐浴,就像我们夏日在池塘里洗澡一样。”请注意,这里提到的是“来自恒星的居民”!

“阿丽萨系列”的另一特色,是与神话、童话的巧妙结合。什么小红帽、美人鱼、骑扫帚的巫婆、阿拉伯的妖精、古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马,什么魔术、魔法。与聪明飞船、微波测听器、状如电梯的时间机等,交错出现,故事情节便愈加似真似幻,亦真亦幻,悬念不断,余味无穷。

已收入这套“当代外国科幻名著”的《独闯金三角》和《大战微型人》,便是“阿丽萨系列”中的两部重要作品。

“帕弗雷什系列”和“阿丽萨系列”,构成布雷乔夫科幻作品的两大主体、两个色彩缤纷的科幻世界。当然,游离于两大主体之外的小说也不可小觑,它们同样在发热发光,同样是作家全面展示成果的星空中的星辰。这一指认,读者只要看看长篇《外星连环案》,便可了然。

科幻小说有所谓“软科幻”与“硬科幻”之分。

布雷乔夫的作品,不以艺术地预测高深艰涩的未来高科技为目的,其成功与否,也并非取决于作品的预测和未来的真正高科技成果是不是完全或大致吻合。他的作品属于“软科幻”,即在基于幻想的未来高科技衬托下,讲述离奇的故事情节,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巧妙地融科学、幻想、历史、地理乃至童话、神话为一体,以活跃思维、激发想像、愉悦身心、滋补灵魂为己任。

布雷乔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观察细致,思考深邃,想像奇绝,加之笔耕勤勉,使他的科幻著作具有扎实丰富的内容、绚丽多姿的形式,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位。

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可读性强,读者面极广。关于布雷乔夫在前苏联时期和现在俄罗斯时代,以及世界科幻小说界的地位,笔者曾在《独闯金三角》和《大战微型人》两书的前言中提到过,这里不一一累赘。

最后必须一提的是,布雷乔夫对中国怀着友善的、亲切的感情。他不仅让主人公阿丽萨身旁出现中国同学,也不仅描写全球少年“地一月一地”飞船航天友谊赛中有上海队参赛,并获冠军,而且在《独闯金三角》中精心塑造了一位壮心不已又和蔼可亲、享誉银河系的中国百岁教授。

显然,科幻小说大师布雷乔夫是以他横溢的才华、奇妙的方式,为中俄友谊大厦添砖加瓦。

后记

翻译布雷乔夫的科幻作品已有十多种,每当为译本作序,写下作者的名字后,常常会习惯性地写下:(1934~)

但这次,我心情沉重地写下了:(1934~2003)

增添的阿拉伯数字意味着一个人生命的终结、一位异国挚友生命的终结。

早在1988年2月10日,布雷乔夫在给我的信中说:“你是一位如此坚强的上海人,得知您在翻译我的书,我感到欢悦。”

从此,书来信往不断,传递着跨国友谊的温暖。

布雷乔夫是一位多产作家,每有精彩的新书面世,总在第一时间赠送给我,甚至在成书之前寄来打印稿;我偶有拙著,也兴冲冲地寄去。

会面的愿望双方都很强烈。我年少即重残,虽借助于创作译作进灵霄殿、登灵鹫山、乘时间机、激外星球,仿佛不受时空的约束,自由潇洒得很,实际上几乎是足不出户,要远赴莫斯科更是难以实现的奢望。布雷乔夫多年前就表示要来中国登长城、去西安,更要到上海和我相见。

我和爱人郑懿商量着该请异国挚友吃些什么有中国特色、上海特色的菜点,准备些什么既有意义又携带方便的礼品……

然而,由于工作繁忙和身体欠佳,他的中国之行一再推迟。我从来信中分明感知到他访沪的愿望日益迫切,尤其是近两年。

2002年6月5日,他在来信中引用了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我理解,这是他借以表示光阴似箭人生易老,必须抓紧分秒努力工作,同时我也隐约觉察到他内心深处的焦灼。

同年10月4日,他在来信中这样提及:“中国之行依旧在我计划中,可这不那么容易。由于健康原因……”,同年12月10日他又在来信中表示:“我仍然希望前往中国。非常希望,但或是健康,或是工作关系……我不会放弃,明春再作一次努力。”转眼已到2003年。他在4月10日的来信中说:“今秋我将重新安排中国之行。”紧接着他又来信告知:“可能在10月份。”

急迫之情,跃然纸上。

我也渴望着这次神交十多年后的难得晤面。

9月14日,“当代外国科幻名著”的责任编辑李重民先生来电:“据说布雷乔夫已逝世。”我不敢相信,更不愿相信,慌忙打开电脑,查看俄罗斯的相关网站。岂料噩耗竟然得到证实——

[03—09—03]布雷乔夫专页:俄罗斯著名的幻想小说作家季尔·布雷乔夫(伊戈尔·福谢沃洛多维奇·莫热依科),已于今晨逝世。追悼会定于9月9日星期二上午11时……

一幅熟悉的肖像,不,已在右下角添加粗浓的黑色斜边,已是遗像。

我骤然惊呆,心狂跳,眼湿润。

《独闯金三角》和《大战微型人》刚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作为“当代外国科幻名著”的开首两本出版,崭新的样书正在邮寄途中,尚未到他手里、眼前……

相见欢叙的愿望化为泡影,成了永远的、无法弥补的憾事。

接连数日,我工作难以集中心思,一再取出照片凝视,耳畔响起他曾在长途电话中传来的、并不苍老的声音。

他只比我大两岁呵。

应该写一篇悼念文字,作为朋友,作为译者,都应该写。然而,几次握笔又不得不放下,心又狂跳,眼又湿润,只能服用保心丸。是因为过于哀伤,还是由于年近七旬,感情脆弱?

久久未能落笔,未能成章。

其时,我的自传体纪实文学《钢铁情缘》,已基本脱稿而尚未出版。该书几处提到布雷乔夫及其作品,称赞他“老当益壮,激情喷涌”,说“邻邦挚友的诙谐也感染着我”。原拟收入布雷乔夫的照片一帧,不料这成了遗容……文字不打算更动,那是我的真情实感,照片则增加两张——他的夫人索申斯卡娅·季拉·阿列克谢耶芙娜和他的女儿阿丽萨——与“阿丽萨系列”小主人公同名,而此时已年届不惑的阿丽萨。我愿以此特殊方式,寄托对亡友的绵绵哀思。

作家夫人从丧偶之痛中恢复过来,和我达成共识,要继续保持联系和合作,使布雷乔夫的科幻作品在中国赢得更广泛的喜爱。

季尔·布雷乔夫过于勤奋了,健康透支,积劳成疾,才早逝于创作力依然旺盛之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所定的国际标准,61至75岁不过是预备老人、年轻老人而已。

这是一位热心热肠、看重友谊的年轻老人。

他常常问我需要什么书籍。正是通过他的介绍,我和俄罗斯国立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强”中心人文博物馆馆长赫拉布罗维茨卡娅·加林娜·伊万诺芙娜得以联系,获得珍贵的三卷本《奥斯特洛夫斯基文集》。我据以译出附有3.5万字以上注释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种版本,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这是一位童心未泯、幻想奇妙的预备老人。

他曾谦和地问我中国人姓名的特点,求知欲特强。后来忽然告诉我,已经在写一部新的科幻小说:21世纪80年代的女少年阿丽萨身旁出现一个男同学,姓王名志冲,他们一起去了往昔时代,登上中国古代的航海冢郑和的大胎……

这是一位不停地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可敬老人。

他以或轻灵或凝重或诙谐的笔触,以别出心裁的故事情节,讴歌抑恶扬善的精神,谴责侵略和杀戮,主张正义与和平,反对自卑和懒散,赞美自强与进取。

季尔·布雷乔夫走了,我的一位异国挚友走了。他留下宏富精美的精神食粮,留下活跃思维、滋补灵魂的精神食粮,给俄罗斯读者,给各国读者,包括中国读者,一代又一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