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出了供应链中物流供需平衡的三维结构体系,以供应链最基本的三元组: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为研究单元,分析了造成物流供需不平衡的5个主要原因:产销双方对供求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多级库存、产销目标冲突、物流途中延迟、需求的不确定性,针对每一种原因,分别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全书重点研究了物流供需平衡的三维结构体系、供应链伙伴间的信息共享、多级库存管理与控制、产销系统集成与优化、集成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制造商需求预测等方面的内容。较适用于高等院校管理工程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物流、供府链管理实务的从业人员。
在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经济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低下,市场范围狭小,供需基本平衡;在以卖方为主导力量的卖方市场,供需平衡主要通过价格调整抑制需求来实现,供需不平衡的后果是市场处于饥饿状态,社会的损失是潜在的;在以买方为主导力量的买方市场,仅通过价格调节平衡是不够的,买方更多关心的是服务(包括产品本身性能),供需不平衡的结果是市场处于饱和状态,社会的损失是物质的浪费及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因此在买方市场里,物流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供应链产品积压,造成供应链整体成本增加,降低供应链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供需不平衡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供应链中物流的供需平衡,国内外还未见到系统的研究。本书以供应链三元组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空间、数量3个测度分析了供需平衡的内涵,提出了供应链中物流供需平衡的三维结构体系和导致物流供需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各节点对于需求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各节点持有库存构成的多级库存、成本函数不同导致的产销目标冲突、供应链中的各种时间延迟、终端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重点研究了针对这些成因而采取的重要方法和措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本书在第1章绪论部分,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和本书的体系结构。第2章介绍了供应链和物流的基本概念,概述了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涉及的相关内容及二者的关系。第3章概括介绍了物流主要模式、物流信息技术、物资资源配置技术和物资配送优化方法。第4章提出了供应链中物流供需平衡的三维结构体系,系统地分析了供应链中物流供需不平衡的5个主要原因。从第5章开始,围绕在绪论中提出的理论框架,对解决物流供需不平衡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第5~9章是本书的重点。第5章针对产销双方对供求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提出新型信息交换系统的框架结构和信息共享的筛选机制及激励机制。第6章针对多级库存,讨论了改变库存结构的模式,提出了基于核心制造企业的多级库存控制策略。第7章针对产销目标冲突,建立了基于随机提前期产销集成系统优化模型,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产销集成系统参数优化算法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第8章针对物流途中延迟,讨论了如何集成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的运转效率。第9章针对需求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演化策略的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由于供应链中物流供需平衡问题涉及面广,还有许多重要的研究内容本书中没有探讨。同时由于物流供需平衡的动态性,使得研究具有较大的复杂性。本书的研究工作在许多方面尚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需要不断地充实与完善。特别是如何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先进的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技术应用到我国企业中,以供需平衡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实现供应链的良性循环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不少国内外的书籍、期刊、资料,为适应需要,我们对引用的一些资料做了一定的修改,在此对有关作者和出版社表示深切的谢意!本书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管理研究”(编号:70433003)、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支持企业集团供应链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开发”(编号:2003AA413033)、“十五”211工程项目“复杂多变环境下管理创新问题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现代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系统分析”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同时对写作过程中提供支持的清华大学出版社致以谢意。
王瑛孙林岩
2005年1月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