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企业都有“短板”,这是对手攻击的主要目标,也是企业的“死穴”。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当务之急是马上找到短板!然后,从现在开始警惕短板!该如何警惕,就看本书。书中分析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木桶效应“,这个并非出自经济学家或管理学家的经济理论,在理论上和执行中都有奇妙的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短板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彭顺海 |
出版社 | 地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每个企业都有“短板”,这是对手攻击的主要目标,也是企业的“死穴”。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当务之急是马上找到短板!然后,从现在开始警惕短板!该如何警惕,就看本书。书中分析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木桶效应“,这个并非出自经济学家或管理学家的经济理论,在理论上和执行中都有奇妙的作用。 目录 在历史中漂浮的木桶(代前言) \1 第一章 决策分析中的木桶效应 决策首先要找出“短板” \4 找到对手的短板\8 决策不要建立在自己的长板上\9 只有一招的决策不是决策\10 现实中的短板并非一目了然\11 要从不同的角度看桶板\13 赞比亚的战争\15 下围棋讲究布子\16 旧话重提\17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中的木桶效应 信息资源是决策的保证\25 人才资源出于最佳配置\27 用产品配置拓开营销通道\30 库存是资源配置的“晴雨表” \32 优化资源配置是质量保障的前提\35 以资源配置获取最佳竞争效果\36 在配置中创造资源\38 第三章 产品定位中的木桶效应 将销售作为产品的第一定位\44 在“信息流”中熔炼产品定位 \46 用竞争力拓宽产品的定位空间 \48 客户认同是产品的终极定位\51 善战者谋于势\53 最佳的产品定位来自于创新\56 把决策焦点锁定在市场上\58 利用环境资源提升产品位置\60 产品要与人力资源同步定位\62 第四章 市场营销中的木桶效应 赢得市场必须洞悉市场\66 出击需要重拳\69 用品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71 总有一个契机\74 营销的先头部队——市场预测\75 增添营销中的情感附加值\77 为营销队伍配置精兵强将\79 第五章 广告宣传中的木桶效应 广告效果源于市场决策\84 以质攻心\88 用“软”弹射出最大的“硬”性 \90 市场竞争离不开广告创意\93 言简意赅道出博大精深\96 “广而不告”的悬念\99 用名人声势制造最佳效果\101 营销成功来自新奇的广告策划\105 第六章 竞争中的木桶效应 分析准确与否决定竞争胜负 \110 奇招敢为天下先\112 竞争中用质量说话\114 有德者,得天下\117 竞争中利用库存“出奇兵” \ll9 迂回制胜\120 好钢用在“刀刃”上\122 第七章 质量管理中的木桶效应 检验决策的质量\126 讲究高质量的资源配置\128 莫让千优毁于一劣\131 提高产品外环境的质量\134 开掘出高质量的人才资源\137 效益常出现在另类质量管理\139 语言的质量\14l 第八章 人力资源中的木桶效应 从人力资源中“打捞” \144 以营销能力为人才定位\146 搭建出错落有致的人才平台 \148 争得人才就赢得市场\150 让人才刮起“头脑风暴” \152 好马配好鞍\154 人力资源配置要“合群” \155 重视人才的“库存量” \157 第九章 协调管理中的木桶效应 在协调中强化决策\160 协调有道、零和为本\162 协调出最佳资源配置\164 协调出良好的人文环境\166 用协调管理发挥人才优势\169 该“放水”时就“放水” \171 协调中的“漏桶效应” \173 协调的粘合剂\175 第十章 库存管理中的木桶效应 “库存”几个备用的高谋良策\180 让客户知道,你还有个“蓄水池” \182 把最好的仓位建在营销市场上\185 建立一个人才储备库\187 不要库存缺项的组合产品 \189 库存是竞争的“补给站” \192 给员工建一个“放”心的仓库\194 用库存去开拓市场\197 第十一章 不可小视的木桶效应 管理的枷锁\202 营销的绝路\205 质量的隐患\208 王安草率吗\210 决策的偏信陷阱\212 竞争的杀手\215 广告的毒瘤\217 协调的断崖\219 结束语\22l 试读章节 前后推出的这几种产品在花样、色泽、质地等方面完全一致,风格也一样,购全了可配成一套喝咖啡的用具。 其实,这都是他事前设计好了的,风格怎么能不一样呢! 最后,日绵公司终于大把大把地从美国人口袋里往外掏钱了。一物降一物,日本人算计美国人是一绝。 美国是咖啡消费大国,因此推出咖啡陶瓷用具是有的放矢,而且美国人对日常用品很讲究配套和特色。土桥久男运用“配置”的销售法,先以低价和馈赠吸引美国人购买,再以高价出售配套的糖罐、调羹等,就算后两种产品价格昂贵些,但美国人也不得不买。 土桥久男深谙商战用兵之道,他明明想赚美国人的钱,却故意廉价销售咖啡杯,并免费赠送4个咖啡碟子,引诱美国人上钩。待美国人上钩后,他就逐渐提高配套的糖罐、调羹等用具的价格,在美国人意料不到的地方获取大量的利润。 日本人在商战上很注重“奇招”配置的使用,屡屡以奇制胜。 狡猾的日本公司不止日棉一家。 日本的伊仓中药店,经理叫石川,原来只出售中药,经济效益不很理想。 后来,石川经理想:如果把中药和茶馆结合起来,那么,不必去努力拉生意,也一定会有很多顾客来饮用的。 就这样,在1974年,东京出现了第一个中药茶馆。为消除中药的气味,石川经理对掺有中药的饮料进行了特殊加工。壁柜里摆放着色彩迷人的各种饮料,既有含人参、鹿茸、灵芝的高档品,又有含茯苓、蜂蜜、阿胶等的中低档商品。 特制的“饮料谱”中,还告诉顾客饮料的种种功效。 茶馆内安装有瑰丽的美术灯,地上铺着绿色地毯,播放着轻松的音乐,整个茶馆使人心情舒畅。P31 序言 史中漂浮的木桶 永恒的生产和消费有如层叠的山峦向四面八方延伸。 一条小溪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缓缓穿过。 她来自于亘古的蛮荒,并马不停蹄地奔向未来的迷茫。 小溪不大,不如江河滔滔,也不如大海辽阔,所以远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更不用说随着溪水翻浮的那只木桶了。 那是一只设计考究,工艺精良的木桶。木质可能来自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也可能来自南美的亚马孙河;她的提梁镶嵌着希罕的宝石和珍贵的象牙,象征着主人出身的尊贵;就是那个桶箍也非同寻常,坚硬的青铜上面镌刻着刚劲有力的文字,即使最见多识广的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也不禁为她的设计和制造叹为观止。 那个木桶的惟一缺陷—_那些心存嫉妒的人们费尽脑汁才总结出来的,只不过是有一块木板并不与其他的那些木板一样高,她好像故意短了一截,似乎这样就能满足那些凡夫俗子们评头论足的嗜好。 而对于这一点,那些出身高贵的人们根本不屑一顾。 那只木桶一路奔波,人们丝毫看不出她有劳累的样子。 溪流里充满了希望和严谨,那只木桶就在希望和严谨的浮力下享受着历史的眷顾。 木桶,她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并不把有着短板的那一面展示给人们看,这并非是她的刻意安排,只是那块短板似乎更愿意呆在人们不经常看到她的地方。人们很愿意理解她,就像人们很愿意理解我们当中那些性格内向的人一样。 只有很少的一些人注意到了这只木桶,并且,在有激流和漩涡的时候,注意到了那只木桶有一块短板。 这也难怪,木桶似乎只在那个时候才把自己的那一面稍微地露出那么一会儿。 而注意到那块短板的人们也并没有大惊小怪,他们只是在那里就几个简单的问题争论不休。那几个问题简单至极,以至于我都不好意思把它们记录在下面的文字里。不过,最后还是有一个念头战胜了我。当时我想,这个世界还有比我更傻的人吗! 他们争论的问题是: 1.这是“神示”,还是偶然? 2.这是祭器,还是溺器? 3.这是一种疏忽,还是一种性格? 你可能不会相信,有很多被人们广泛应用的管理学或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并非来自经济学家或管理学家,而是来自那些在这些领域的实践者,“木桶效应”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 你在著名的或者不著名的那些专家教授,或者,你在大百科全书或者专门的经济学与管理学词典里都找不到它的出处。 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个重要概念在理论上或者在执行中的奇妙作用。任何人都不能忽视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否则,他的一切劳动和由之带来的辉煌业绩都将在瞬间化为乌有。 这就是“木桶效应”的魔力所在。 后记 从早期的氏族血缘经营模式到德鲁克的自我管理之道,再到罗宾斯的管理学说,各种经营管理理论不断更新、融合、发展,而“木桶效应”恰恰就是对这些模式、学说、理论的一种归结。 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企业的整体素质。成功的经营管理者善于把握机遇、预测变化、提高效益、改善不良局面。他们所获得的成功,源自于充分的自我评估,全面的分析认识。他们能够摆正“木桶效应”中“高板”、“短板”的位置,在最适应的平台上发挥出最佳能力。 中生代二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末期,长达1亿多年的时间里,恐龙曾是动物世界里不可一世的霸王。但由于它们反应迟钝,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人类现在看到的只能是变成了化石的恐龙,而生存下来的则是那些善于随机应变、能在各种环境中寻找出路的生灵。 一个正在振兴的民族,不会拒绝重新审视自我;一个成功的经营管理者,不会为自己做出失衡的评估,也不会在不适宜的环境中消磨自我。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上兵伐谋”已是经营管理中最时尚的理念。 在全球经营管理领域中,有个被公认的说法:西方高明的经营管理者,可以战胜本国的竞争对手,却无法战胜东方的日本。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人在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中,最善长的不是研究对手,而是认识自己,除了在我们非常敏感的历史问题上。当他们知道自己在竞争的“木桶”上是一块无法补足的“短板”时,首先会退避三舍,决不与人死打硬拼;如果他们有充足的理由证实自己是“高板”,他们精谋、专挚的商业战术会让人难以抵挡。 猎人狩猎,发现目标后,等待、引逗、穷追,都是为了将猎物捕获到手。最佳的狩猎程序会得到最佳的“木桶效应”,如果猎人感到自己不是猎物的对手,也决不会实施这套程序。 充分认识、接受、运用“木桶效应”,需要经营管理者有胆、有识、有才、有能,善于把握规律,善于谋划应对。 《孙子兵法》云:“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经营管理同样需要掌握“水”与“兵”的特征,让产、供、销等环节协调同步,把“木桶”打造得坚不可摧。 获取最佳的“木桶效应”,需要学识渊博、谋略在胸。 一只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蜜,要来往飞行大约30万公里,吸吮大约1200万个花朵的液汁。 提炼仁丹大小的镭需要8吨重的矿石。 那么,从实践中获得理想的“木桶效应”首先需要做什么呢? 需要的是——从现在开始警惕短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