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三百多位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众多封建帝王的楷模,在位不过二十三年,但他却建立了让后世帝王钦慕不已的丰功伟绩。本小说就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生活为主线的历史小说。流血的宫廷残杀,普通百姓的不幸遭遇,平治天下的精深道理,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错综交织出封建社会生活的恢宏画面。皇帝、后妃、将相、敌酋、布衣,众多的人物跃然纸上;礼仪、制度、建筑风俗,丰富的历史知识流溢笔端。全书内容深广而波澜起伏,笔调轻丽而文字老到,功力深厚,雅俗共赏。
该书共分五卷,本书是其中的第四卷。
李世民金戈所向,大隋朝灰飞烟灭。大唐国立,三子两派争夺继位权。秦王欲擒故纵,喋血玄武门。名帝胸怀,叛将政敌为我所用;良臣贤相鼎故革新;奸佞逆小阳奉阴违;皇亲国戚掣肘连连……新唐皇筹谋在胸,稳居极顶;后宫宠妃珠泪频弹搅心志。尹妃乱罢杨妃乱,武媚娘争宠……又是三个皇子觊觎皇位,莫非真个轮回……
大唐当初欲图东突厥的时候,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贞观三年,李世民遣使册封薛延陀酋长夷男为可汗,即为一漂亮又厉害的招数。此后不久,东突厥灭亡,于是回纥、仆骨、同罗等漠北十三部落相继来归。每年新年元日前,这些大小君长竞相遣使人长安献礼,他们集于京师,有近千人之多。那些日子,京中以鸿胪寺最为忙碌,自唐俭以下,人人忙得疲惫不堪,要竭力招待好这些四方来客。
漠北之地无罕见之物,诸部落所献多是些马、羊、驼、貂皮等物。他们返回之时,大唐朝廷又赏给他们一些丝织品、瓷器、金银器、茶、铁等物。若从价值来衡量,大唐所赐之物要高于他们朝贡之物。不过四夷来朝贡,大唐图的是四夷宾服的名声,对于钱物的多寡并不看重。
按照惯例,每年的元日大典之后,李世民要在太极殿接受他们的朝贺。贞观八年元日,因薛延陀酋长夷男、回纥酋长菩萨来京朝贺,此次会见仪式显得更加隆重。
东突厥灭亡之后,漠北诸部落以薛延陀势力最强,其占领了东突厥牙帐,俨然以诸部落首领自居。不过其势力难以与强盛时的东突厥汗国相比,尤其面对日益强盛的唐廷的时候,不敢有些许倨傲之心。夷男此来,胸怀一片尊崇之情,内心还对李世民极为感激。其原因有二,一是当他欲脱离东突厥的时候,李世民果断册封他为真珠毗伽可汗,承认其对漠北诸部落的统治权;二是李世民将东突厥余众安置在朔方和定襄周围,避免了突厥人索要原地盘的麻烦。
是日辰时,通事舍人立于太极殿前台阶上喊道:“皇上有旨,宣真珠毗伽可汗等番国君长觐见。”其话音未落,早已等候在殿前的唐俭即带领夷男、菩萨等二十余人人殿。
众人入殿后向李世民朝拜,拜礼毕,李世民让众人平身,他亲手捧着一袭袭的绯黄瑞锦及襟领袍,赐给夷男等人。夷男等人双手接过,复又拜谢。李世民将物赐毕,复归于御座中,下面已相对排好了两列椅子,夷男等人依令落座。
夷男落座后复又起身,面向李世民拜道:“皇帝陛下,臣受众人之托,现将一篇颂词诵出。”夷男不会说中土之语,其身侧站立一名通译随时转译。
李世民微笑道:“既是颂词,就不要说了。你们千里迢迢来京见朕,这番情谊,比任何华美之词都好,更令朕心存感激。”
夷男不依,坚持要念颂词,李世民遂颔首同意。夷男的这篇颂词想是动身前已经准备好了的,不似中土文辞那般佶屈聱牙,其语句朴素,更似口语。只是内容不免陈腐,无非是颂扬李世民恩德之类。
夷男读毕颂词,又躬身道:“皇帝陛下,臣等议论过了。臣等以为称呼皇帝陛下,不足以表达臣等尊崇之情,且皇帝陛下之称号在中土尚可,若波及四方,少了一些威加海内之气势,因请皇上尊号为天可汗。”
“天可汗?”李世民追问了一句。
回纥酋长菩萨立起身来,躬身道:“皇帝陛下册封四方可汗,非天可汗难为。今后,请皇帝陛下从臣等之议,以天可汗威加海内,示上天之意。”
其他部落酋长及来使纷纷起身,皆请李世民从此使用天可汗的称谓。
李世民明白了众人的意思,示意他们归座,然后摇头说道:“朕为大唐天子,足不出中土,岂能代行可汗之事?卿等美意,朕心领之,然不可越轨。”
夷男又立身道:“陛下,臣等所拟尊号,非专为颂扬陛下。请陛下设身处地为臣等想一想,臣等辖下若知皇帝陛下接受天可汗之尊号,更添亲近之意。陛下多次说过华夷一体,缘何连一个简单的尊号都不愿意接受,若如此,要大伤臣等的心情。”
这时,一直侍立在一旁的唐俭上前禀道:“陛下,臣以为真珠可汗所言甚有道理。如今唐土渐大,又有诸多的羁縻府州,更有许多属国。中土臣民熟知皇帝陛下的称号,而四方边远之地惟知可汗,不知皇帝。若陛下接受天可汗的尊号,四方臣民才知其可汗之上更有天可汗皇帝,一来知道京师为天地中央,陛下在此行天子之权;二来心悦诚服,从此华夷一家。”
李世民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也罢,朕就从卿等之议,今后对西北君长用玺,皆用天可汗皇帝字样。唐卿,你向将作监转述朕之语,让他们觅来良玉,即日刻制成玺。”
唐俭躬身领旨。那夷男、菩萨等人见李世民接受了天可汗的尊号,不禁大喜,纷纷起身复向李世民跪拜,三呼万岁。
从此,漠北诸部落皆称李世民为天可汗皇帝。到了后来,这个尊号渐渐传播开来,四方属国来京师朝拜,皆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菩萨趁热打铁,又起身向李世民奏道:“陛下既为臣等的天可汗,今后臣等来京朝拜更为频繁。只是来京路上,道路险阻也就罢了,惟越他国国界时,麻烦不少,请天可汗戒约他国,让臣等顺利人京才好。”
P12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