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字(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展望之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位浪漫主义作家。其小说隽永透彻,心理刻画尤为深刻,照耀十九世纪的美国文坛。他偏好于神秘怪诞的小说,风格从容而平和,反对清教主义。作品侧重于对是非伦理问题的探讨,主人公总是存在于现实的边缘。霍桑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而生动。其代表作《红字》出版于1850年。该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殖民地美国的三角爱情故事。这部作品使霍桑一举成名并流芳百世。

本书为该世界名著之普及读本,主要供青少年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写了一个爱情悲剧:出身英国破落家庭的白兰嫁给了一个畸形的老学者。婚后,两人准备移居波士顿,途经一地时,妻子先行独自来到波士顿,一住两年,其间丈夫杳无音信。独居生活中,与当地牧师相爱,并生下一女儿。由于违背了教义,被判终身佩戴一个红字作为惩罚。后来,丈夫到来并且知道了一切,极尽所能折磨二人。白兰用自已的勇气和智慧承受一切,牧师在临终对也终于向世人承认了一切。

作品主题思想深邃、想像力丰富、写作手法独特,是美国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目录

一 走上刑台

二 可怕的重逢

三 狱中

四 生计

五 小精灵

六 总督府

七 天性的流露

八 老学究

九 搜寻隐密

十 报复

十一 深夜团聚

十二 醒悟

十三 谴责

十四 母女俩

十五 林中相会

十六 倾诉

十七 希望

十八 淘气的珠儿

十九 内心的冲突

二十 新英格兰的节日

二十一 游行

二十二 真相大白

二十三 尾声

试读章节

一个夏天的早晨,一大群波士顿居民聚集在监狱门前的广场上。只见人头攒动,议论纷纷,人们神色严峻地紧盯着那扇即将打开的巨大的牢门,似乎将要从牢里出来受审的是一个凶恶的江洋大盗,或者是一个将要被处死的可怕的巫婆。

这里的人们笃信基督教,教规是十分严厉的。教规就是法律,谁要是违反了教规而想得到同情和宽恕是完全不可能的。

今天广场上有些反常的是,人群中一些女人显得特别活跃,对即将走出那扇狰狞而阴森的大门的人物特别感兴趣。她们有的只穿着衬裙,有的穿着龙骨裙,一个个扭动着肥胖的屁股,用结实的身躯拼命往前挤。她们要挤到靠近刑台的地方,待一会儿可以看得更清楚些。

“婆娘们!”一个满脸横肉的凶女人叫了起来。

“我要跟你们大伙说说我的想法。要是我们这些在教会里有好声誉的上了年纪的良家妇女有发言权,能够严厉地处置像海丝特·白兰这样的坏女人、贱货,倒是给大伙儿办了一件好事呢!那个骚娘们、那个破鞋,如果交给我们来审判,我们才不会让她那么容易混过去呢!你们说是吗,老姐妹们?”

“说的是呀!”有个女人接口说。

“听说她的教长,那位可敬的丁梅斯代尔牧师因为自己教区里出了这样的事而伤心透了。”

“我们这里的地方官们心肠都太软了,他们应该在海丝特·白兰的额头上烙个印记,这样那小贱人才会有所畏惧。现在只罚她在胸口贴个什么标记,这贱女人才不会在乎呢。兴许呀,她会找个胸针什么的别上,照样大摇大摆地上街呢!”

“话倒也不能这么说。”一个手里牵着孩子的年轻姐女插话了,“就是她想方设法把那记号遮起来了,她心里照样是痛苦的。大伙对她仁慈些吧!”

这时,有个最丑、也最凶狠的女人大叫起来:

“对这种女人还讲什么仁慈?她让我们女人都丢尽了脸。她该死!白作白受!要是那些当官儿的想袒护她,就让他们的老婆女儿也去干这号事!”

“你们还有完没完?都给我住嘴!瞧那儿正在开锁呢,白兰太太马上就要出来了。”有个男人喝住了她们叽叽喳喳的议论。

女人们终于停止了议论,抬头朝监狱那儿望去。那扇沉重的栎木大门已被从里向外推开了,首先出现的是一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的狱警。他身上佩着一把剑,手里握着一根木棒,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阴森森的威严。

此时,只见那狱警将握着木棒的左手向前伸着,右手抓住一个穿长裙的年轻妇女的臂膀,拽着她往外走。眼看就要被拽到门口时,那女子毅然推开狱警,大步跨了出来,好像她不是被迫,而是自己想要走出来。

那年轻女子怀里抱着一个不足三个月的婴儿。婴儿那可爱的小睑刚露到阳光下,就连连眨着眼睛。很显然,这可怜的孩子一直生活在阴暗的监狱里,还没见过阳光呢。

那婴儿的母亲刚站到大庭广众前,惨白的睑上立刻泛起一片热辣辣的红晕。她把婴儿托在自己的手臂上,以傲然的神态、从容不迫的目光扫视着在场的人们。

这时,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她的胸前,贴着一个红色的字母“A”。

这字母是用一块红色细布做的,四周用金色的丝线精心绣了边。这A字做得精巧极了,可以说巧夺天工,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是一件精美的装饰品呢。红字和那件漂亮的长裙也十分相配,使她看起来卜分高贵。

这年轻女子身材修长,体态优美,一头乌黑的长发披散在瘦削的双肩上。她面容秀丽,仪态端庄,一双大眼睛又黑又亮,楚楚动人。  那些原来认识她的人,以为她在经历了这样一场灾难后,一定会憔悴枯槁、黯然失色的。他们没有想到,她依然这样美丽优雅、光彩照人。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甚至暗暗感到吃惊。

最先作出反应的,依旧是那些女人:

“是啊,她的针线活确实做得绝。”那个女人由衷地点着头。

“可是有哪个不要脸的女人到了这时还想露一手,把自己的本事用在这上头?要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就是通奸呀!法律规定她戴上这个是为了惩罚她的灵魂呀!她这么做不是在嘲弄我们的地方长官吗?竟然把他们对她的惩罚当做卖弄自己本事的好机会呢!”

那个最凶狠的女人也嘀咕着说:

“应该把那件漂亮衣裳从小贱人风骚的肩头上扒下来!真不该用那么一块好布缝那个红字,把我那块破抹布给她倒正合适!”

“你们快别这么说她啦,”她们的一个年轻伙伴悄悄地说,“我猜想她绣那个字的时候,针针线线都扎在她心上呢!”

“闪开!快闪开!”

那面目阴沉的狱警挥舞着木棒喊着:

“让开路,让我们走过去!大家不用着急,我会让白兰太太站在男女老少都能看到的地方。她要站三个小时呢,从现在起到午后一点,保证让你们每个人都能看个够!”

那狱警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少妇说:“快走,小贱人!到广场上去展览一下你的红字!”

围观的人群自动后退了一步,让出了一条通道,狱警走在头里,海丝特怀抱婴儿紧跟在他身后。

一群来看热闹的小男孩跑到海丝特的前面,不时地转过脸来注视着她的脸,又看一眼她怀里的小婴孩,还有她胸前的那个奇特的红字。这些男孩对于眼下发生的事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学校放了半天假,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赶来凑个热闹。

从监狱大门到广场没有多少路。但是,这一段路对海丝特来说,却是十分漫长的。虽然她努力支撑着,看上去仿佛是骄傲地、无所畏惧地往前走着;实际上,在这样一种众目睽睽之下,在这么多仿佛利剑一样射来的眼光的注视下,她每迈出一步都感受着巨大的痛苦,似乎她的心在任人践踏,她的灵魂正遭受着残酷的折磨。

她终于走到了广场西端的刑台边。那刑台就竖立在波士顿教堂的屋檐下,像是教堂的附属建筑物。刑台是这个社会的整个惩罚机器的一部分,人们把它视为教育人弃恶从善的有效工具。

这刑台是一座颈手枷的平台,上面立着一副惩罚用的颈手枷,枷套能把人的头颈紧紧地夹住,使被惩罚的人只得伸长脖子抬起头供人观看,决不让罪人低下头去躲避人们谴责的目光。换句话说,这个用木与铁制造的刑具的制造目的就是要让人蒙受羞辱。

这种惩罚实际上是很残酷、很违背人性的。在这里,罪人无论怎样羞愧和悔恨,哪怕是被冤枉的,都无法隐藏自己的面孔,因而必须在精神上、心灵上承受巨大的打击。而这正是实行这一惩罚的目的。

海丝特·白兰的案子同其他的许多案例一样,她受到的裁决就是被带上这个惩罚机器,罚她在台上站立一段时间示众。值得庆幸的是,她无需把头伸进枷套,可以免受扼住头颈的苦楚。

刑台有人的肩膀那么高,海丝特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她沿着木头阶梯走上刑台,将自己全身展示在众人面前。

假如在这时候有一个不带任何成见的人走过,他一定会认为站在台上的是一位近乎完美的女性;假如是一位罗马天主教徒站在台下,看到这样一位美丽的少妇,看到她如此美丽如画的服饰和神采,以及她怀中的婴儿,他肯定会非常自然地想起圣母的形象,就是那个令无数杰出的画家竞相表现的形象——那个怀抱为世人赎罪的婴孩的圣洁清白的母亲。

目睹海丝特·白兰受辱示众的大多数人多少保留着一些善良和同情,或者说尚未完全丧失他们纯朴的天性。他们并不全都那么冷酷无情,把眼前的示众当做一种笑柄。

序言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极富个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1840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赛勤姆镇。

《红字》的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它写了一个以十七世纪北美清教控制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的人性悲剧:年轻美丽的女子海丝特-白兰被指控犯有通奸罪,由政教合一的政权判她监禁,并在刑台上示众三小时;此外,她还必须终生佩戴一个红色的字母A,因为A是“通奸”这个词的第一个字母。

海丝特出身于英国的贵族家庭,由于家道中落被迫嫁给了一个身材畸形的老学者。婚后,两人前往波士顿定居。途经荷兰时,丈夫因有事逗留,让海丝特独自一人先去波士顿。海丝特到了波士顿,一晃将近两年过去了,丈夫却音讯杳然,传言他已葬身大海。其问,海丝特暗中与年轻的牧师阿瑟·丁梅斯代尔相爱,并生下一个女孩。

海丝特的行为触犯了教规,但是她坚持不肯讲出她的同犯。当她怀抱婴儿在刑台上示众的时候,她的丈夫回来了。为了隐藏他和海丝特的夫妻关系,他改名为罗杰·齐灵渥斯,并且拼命地追查海丝特的奸夫以求报复。他费尽心机终于发现此人就是丁梅斯代尔牧师。他想尽一切办法折磨牧师,在精神和肉体上摧残他。牧师经受不住长期的折磨而行将死去,死前他向全体市民讲出了真相。

牧师去世一年之后,齐灵渥斯也忧郁而死。死前他立下遗嘱,把全部财产赠给了海丝特的女儿。海丝特将女儿送往欧州,女儿后来嫁给了一个贵族,过着优裕的生活。海丝特本人则回到波士顿,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并始终坚持行善,直至去世。死后,她和牧师合用一个墓碑,上面刻着一个鲜红的A字。

霍桑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揭露了清教的虚伪和残忍;对于海丝特追求幸福、追求爱情所遭受的苦难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红字》的寓意非常深刻,作品所要揭示的主题以及作品的社会意义,读者尽可以通过阅读自己去判断。然而本书洋溢在字里行问的充沛的激情、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对人物命运深切的关心始终深深吸引着读者,并使作品成为百读不厌的世界文学名著。

这套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在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下已走过了三个年头,为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也为了使本书更为完善,特进行重新修订,力争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希望得到更多人士的喜爱!

编者

2005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