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与《憩园》和《寒夜》这三部小说,被后人称为“人间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后期小说的扛鼎之作,长篇绝唱。本套书可以说是巴金创作艺术的高峰,整体创作风格陡然一变,由早期的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冷静深刻的人生世相的揭示,其艺术水准远在成名作《家》之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第四病室(摩登文本)/巴金人间三部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巴金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与《憩园》和《寒夜》这三部小说,被后人称为“人间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后期小说的扛鼎之作,长篇绝唱。本套书可以说是巴金创作艺术的高峰,整体创作风格陡然一变,由早期的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冷静深刻的人生世相的揭示,其艺术水准远在成名作《家》之上。 内容推荐 巴金可以说是三部曲的专家,他写过“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革命三部曲》;而那部巨作《火》,因书分三册,又被称为《抗战三部曲》。现在他的《憩园》、《第四病室》、《寒夜》合称为《人间三部曲》。 《第四病室》比《憩园》篇幅略长,约十五万字,题材很别致,萧红的《呼兰河传》,写一座小城;老舍的《四世同堂》写一条胡同;巴金这部小说则写战时一间医院;以一个病人的十八天日记,体现了战时大后方的众生相。谈到黑暗惨苦,俗云:“十八层地狱”,而《第四病室》年写的可说是第十九层地狱。住院病人要自己买特效药、胶布、手纸;许多病人买不起特效药,在床上哀号着死去;有些病人付不出小费,工友不清理便器,以致被大小便憋得呼天喊地……可是在漆黑苦难之中,竟有温情和爱的萤火闪闪流光;那浓发大眼、柔情似海的杨木华医生,那为病人义务清理便器的饭馆伙计老许,遂成为枯冬里的春讯,地狱里的天使了。 目录 序 小引 一 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附录一:谈《第四病室》 附录二:关于《第四病室》 试读章节 6月1日(星期四) 下午一点钟我搬到医院里来了。一个看护拿着一块牌子引我到三等病房去。我跟着她从登记处出来,顺着一条石板铺的路,穿过两道门,拐了三个弯,走进一个小小的院子。看护是一个高身材的少女,腿长,脚步下得急,这条路不用说是她走惯了的。我却是第一次到这里来,这天上午落过一阵雨,石板还有点滑,我不惯走这种路,何况右手还提着一大包衣物,我差一点跟不上她了。看见这个小院子,我放心地吐了一口气,我想应该是这里了。那个大房间的黑漆门上挂着“第四病室”的木牌。院子里有一丛芭蕉和十多株芍药。 看护沿着石板路走进第四病室去了。我跟在她后面。 跨进那道两寸多高的门槛以后,我得到第一个印象:到处都是床和人。正对着门有一张条桌,桌上放了一堆纸件、钢笔和墨水。我跟着看护走到条桌前面,她把我介绍给坐在那里的一位穿蓝色旗袍、烫头发的中年女人,她称她做“汪小姐”,把手里的牌子交给她,就匆匆地转身走了。 汪小姐站起来,一面看牌子,一面问我:“陆先生胆囊发炎?”我答道:“是。”她又问:“陆先生自己带铺盖来吗?”我答道:“没有。”她便解释地说“这里铺盖少,病人多,洗得不勤,不大干净。自己带铺盖来,好一点。”我说:“我以前不晓得。”我心里倒想:“住在医院里,还怕什么不干净!” 她不再问什么了,就指着右边角落里一张空床铺对我说:“床已经铺好了,就是第五床,请过去休息吧。”她微微一笑,便把头掉开了。 我抱着我的一包衣物,穿过病床中间窄小的过道,走向她指给我的那张病床。第五号,一块黑底白字的洋铁号牌挂在床头白粉墙上,不会让人看错。好几双陌生的眼睛把我一直送到第五号病床。 床上铺着白布被单,是新近洗过的,不过上面还留着一块饭碗口一般大的黄色药迹。这使我想起了汪小姐的话。床壮举靠着墙,左面挨近第六号病床,右边靠近第四号,不过中间各有一条过道,各隔着一个小小的方木柜,那是靠床头白粉墙安放的。左边柜上放着两个吐痰的杯子和两把茶壶,显然是给我们两个人分用的,第六床的柜子被铁架占去了。方柜下面的门,里面分两隔,全空着,可以存放我带来的衣物。床下有一个方凳,凳上放着一把起了一点儿锈的便壶。 …… 序言 巴金先生在我的记忆中,首先是一长串的书名。我二十岁时,有个女孩是巴金的崇拜者,喜欢没完没了谈论他。巴金小说并不以故事取胜,为了讨好爱好文学的美丽女孩,我牢牢地记住一些篇目。记得有一阵自己真被搞糊涂了,譬如有两篇小说的名字差不多,一篇《秋天里的春天》,是译作,另一篇《春天里的秋天》,是创作。那个女孩常用巴金小说来为难人,动不动玩点智力测验的小游戏,我不想让她太得意,又不愿意她太失望,在回答问题时故意犯些小错误。 因为有了电影《家》,有那么一批优秀的好演员捧场,上岁数的人提起巴金如数家珍。我的父亲一生以读书多自豪。他总结巴金小说,得出的结论是:能知道几个三部曲就行了,譬如“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譬如“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譬如“抗战三部曲”(即《火》三部曲)。与前面那个坚决不肯放过巴金的女孩不一样,父亲的兴趣是外国小说,他的结论属于删繁就简,该偷懒就偷懒。父亲认为,巴金作品看过一本《家》就足够。这样的观点我后来也经常遇到,听上去十分内行,课堂上老师这么说,论文中这么写,大致意思都是,巴金的代表作是《家》,放大一点再加上《春》《秋》,其他便不重要了,起码不那么著名。曾经听到一位研究专家言之凿凿,说巴金写完《家》以后,再也没有什么重要作品。这位专家的观点是“激流三部曲”一本不如一本,巴金不过是个走下坡路的作家,《家》让他达到了荣誉顶峰,然后一蹶不振,靠吃老本过日子。很长一段时间,我也相信这样的观点,熟悉的巴金只是一些书名和一本《家》。 老实说,我不是特别欣赏《家》,或许名气太大的缘故,或许故事简单而且概念化,说出来颇有些煞风景,我只是为写研究生论文才系统地阅读巴金。要研究这一段文学史,这样的重要作家自然绕不过去。我曾经有过一段认真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经历,那是一种地道的板凳功夫,狼吞虎咽了一大堆作品。有个朋友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花功夫阅读,他拿起一本早已发黄的书籍,轻轻拍了一下说,你像一个书虫似的,在这堆旧书上爬来爬去有什么乐趣。真说不清楚乐趣在哪里,如今回想起来,只能说自己不后悔这段经历。我一向读书很杂,有机会集中读些作品也是人生的一种造化,事实上,只有经过认真阅读,通过比较鉴别,才可能纠正以往约定俗成的一些错误观点。在我的阅读印象中,整体的现代文学似乎并不怎么样。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特色不在于成熟,而在于它的不断成长。前辈业绩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么高,一个朋友曾经有过两个尖刻的谬论,他觉得现代文学所以被拔高,一是那些写小说的人,本来不怎么样,一九四九年以后普遍做了文化官僚,掌握了话语权,因此难免自吹自擂和别人抬轿的嫌疑。二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现代文学成了反动作品,于是物极必反,毒草成了香花,受虐待转为资本,很一般的东西都跟着浑水摸鱼。 把中国现代文学说得如何成熟显然不恰当,更不恰当的是忽视了它的不断成长。研究一个作家,研究一个文学时代,忽视这种进步是不对的,也不公平。评价过高或者忽视进步,都是不可取的态度。某些流行观点根本经受不起检验,譬如武断地认定巴金在《家》之后便没有成功的作品。平心而论,仅仅是“激流三部曲”的后两部《春》《秋》,无论思想还是艺术,都明显要比《家》进了一步。为此,我曾和父亲展开讨论,也和读过巴金小说的朋友进行对话,结果发现包括父亲在内的不少人,对《家》之后的很多小说其实都没有认真拜读。大家的结论不谋而合,竟然都相信作者不可能再写出比《家》更出色的作品。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个作家早期作品的成功,掩盖或损害了其他作品的光辉,因为一些想当然的简单否定而不幸中断阅读。我们自以为是下了结论,轻易相信了这个结论,大家议论某些作品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一定真正熟悉它。 沈从文先生谈起创作经验,曾说过一个人只要努力写作,越写越好很正常。这观点用来形容巴金的小说最恰当不过。巴金早期的作品中,艺术上有些粗糙之外,阶级斗争成了重要元素,社会问题是首要问题。譬如《家》是一部典型的反封建教科书,所有道理都显而易见,高老太爷象征什么,觉新和觉慧代表什么,留下的是一种标准答案。标准答案会把很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甚至庸俗化,既然根源出在封建社会和封建意识上,社会革命便可以轻松解决一切问题。长期以来,巴金越写越好的真相始终处于被忽视状态,文学成就被片面理解,艺术探索被人为割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巴金常被文学之外的话题所包围,小说家巴金代替了巴金的小说。虽然曾经拥有过广泛的读者,巴金的作品并非一直畅销,读者总是有意无意忽视他后期的努力。事实上,巴金从来没有放弃过创作上的追求,他一直在努力写作,在不断探索,而他个人的每前进一步,都与现代文学的发展轨迹相吻合。换句话说,巴金的文学道路,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进步的真实写照。纵观他的创作生涯,《家》是一个不错的起点,《秋》是进步的转折点,从《憩园》开始,他进入了一个崭新境界。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一个主题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变得越来越好看,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深刻。 为了让读者更完整更准确认识巴金,浙江文艺出版社决定重新出版《憩园》,出版《第四病室》,出版《寒夜》,并且嘱我写序。我感到非常恐慌,巴金小说如高山大海,用不着后辈跑出来胡说八道。好的艺术作品永远也不可能被埋没,巴金最后的这三部小说,不仅是个人的绝唱,也是一个文学繁荣时期骤然停止的标本,不仅代表着他的最高创作成就,也代表着整体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艺术水准。忽视它们,对后来的写作者,对年轻一代的读者,都会是个不小的损失。 2003年5月3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