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西方科学教育学的演进这一背景,阐明了一系列科学教育的理论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做了颇具创见的论述。本书不失为一部既有理论价值只有实践意义的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专著,为我国科学教育学的建构提供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养分。
论著从科学哲学、科学史、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的不同角度,对国际科学教育理论进行了颇有力度的阐述。对问题的论述深刻、全面、富有创见,如对科学教育学概念的界定,从多学科角度对我国科学教育问题的剖析等,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际科学教育导论(精)/中国中青年学者教育学术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丁邦平 |
出版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立足于西方科学教育学的演进这一背景,阐明了一系列科学教育的理论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做了颇具创见的论述。本书不失为一部既有理论价值只有实践意义的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专著,为我国科学教育学的建构提供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养分。 论著从科学哲学、科学史、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的不同角度,对国际科学教育理论进行了颇有力度的阐述。对问题的论述深刻、全面、富有创见,如对科学教育学概念的界定,从多学科角度对我国科学教育问题的剖析等,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国际科学教育理论专著,从比较的视角论述了科学教育前沿性理论问题。作者首先论述了国际科学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并针对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科学教育学的政策性建议;接着以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科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为背景,从跨学科的视角论述了科学观的嬗变及其对科学教育改革的意义,深刻剖析了我国科学文化观、科学教育观和科学课程观,评述了国际科学教育的若干重要理论,分析了国际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最后,作者提出了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转向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改革我国科学教育的政策性建议。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明确,富有创见。它的出版一定会促进我国科学教育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目录 序 第一章 科学教育学:一个正在崛起的教育研究领域 一、科学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二、科学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三、科学教育学的研究现状 四、我国亟待建立科学教育学 第二章 西方科学教育:历史的考察 一、早期的科学教育(1860—1900) 二、20世纪上半叶的科学教育(1900—1950) 三、科学教育改革(1950-一1980) 第三章 科学观与科学教育改革:跨学科的视角 一、科学观的演变 二、对教师和学生科学观的检讨 三、对我国科学观与科学教育观的反思 第四章 科学素养:科学教育的目标追求 一、科学素养:起源与演变 二、科学素养的定义 三、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目标 第五章 建构主义:一种新的科学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兴起 二、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 三、建构主义与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第六章 观念转变理论:科学教学的新探索 一、观念转变理论的提出 二、观念转变的理论基础 三、观念转变的机制及与建构主义的关系 四、观念转变理论与科学教学改革 五、对观念转变理论的评价 第七章 多元文化科学教育:另一种视角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嬗变 二、多元文化科学教育:一个新的分支研究领域 三、对多元文化科学教育理论的评价 第八章 国际基础科学课程改革:回顾与前瞻 一、概述 二、20世纪50—70年代的科学课程改革:过程与经验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科学课程改革:背景与趋势 第九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课程:起源、特点与发展 一、STS教育的起源 二、STS课程的特点 三、西方STS课程理论新探 四、STS教育在中国:探索与反思 第十章 “科学元勘”:对科学本质与科学精神的关注 一、科学教育史上关于科学本质的探索:经验与教训 二、当前国际科学课程改革关注:HPS的原因分析 三、HPS课程的两种模式 第十一章 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一种国际趋势 一、科学教育内涵的变化 二、技术与技术教育 三、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关系 四、科技教育的新模式 五、启示与借鉴 结语:中国需要科学教育学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