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自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不但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和别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关系,而且还同其它国家进行了大量的贸易活动。本书将郑和的这段历史作了考证,并收录了唐代的《交广印度两道考》。
郑和下西洋考 /3
序 /5
引 言 /11
一 瀛涯胜览 /15
二 星槎胜览 /33
三 西洋番国志 /89
四 西洋朝贡典录 /93
附《明史·郑和传》 /159
郑和下西洋考拾遗 /161
交广印度两道考 /175
译序 /181
上卷陆道考 /183
一 唐代之地理撰述 /183
二 交广之兴替 /184
三 安南都护府治 /185
四 古时中国与交趾之交通 /186
五 獠种 /186
六 东爨及西爨 /187
七 步头之方位 /187
八 云南交趾一道之开拓 /188
九 缅甸一道 /189
十 支那名称之起源 /190
十一 建昌一道 /193
十二 南诏 /195
十三 南诏与缅甸文化之关系 /196
十四 云南之梵名 /197
十五 日东王摩诃嵯骠信诸名考 /200
十六 南诏王父子以名相属 /201
十七 丽水及骠国 /204
十八 云南入缅甸之西南一道 /206
十九 云南入缅甸之正西一道 /2所
二十 两道中之印度路程 /209
二一 罐州至环王一道 /(211
二二 林邑古都问题 /212
二三 占城 /216
二四 罐州至真腊一道 /222
下卷 海道考 /234
二五 自广州至满刺加海峡 /234
二六 昆仑国及昆仑语 /235
二七 罗越及丹眉流 /241
二八 暹及罗斛 /243
二九 元史中之暹罗斛 /(246
三十 中国载籍与暹罗纪年 /248
三一 诃陵及叶调 /249
三二 诸薄马五马礼耶婆提 /252
三三 阁婆及诃罗单 /252
三四 杜薄及阎摩那 /255
三五 婆利及丹丹 /256
三六 诃陵及僧祗 /258
三七 多摩苌及千支弗 /(259
三八 宋史阑婆传之大食 /260
三九 柴历亭没爹虾罗 昆墩卢林穆哆茶夏至马罗夜莆家龙大闺婆 /262
四十 佛逝及末罗游 /263
四一 木刺由 木来由麻里予儿没剌由马来忽没刺予 /267
四二 西籍中之末罗游 /268
四三 中国载籍中之佛逝 /270
四四 婆鲁师及郎婆露斯 /273
四五 三佛齐 巴林冯詹卑 旧港宝林邦 浡淋邦 /275
四六 自葛葛僧祗至师子国 /278
四七 师子国 /281
四八 没来及千支弗 /283
附录 /297
一 贾耽《路程》陆路 /297
二 贾耽《路程》海路 /304
三 安南府城至阳苴 城路程 /304
四 柘东城至羊苴哔城路程 /306
五 安宁镇至交趾老挝路程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