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茶文化概论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姚国坤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诸多的优良传统里,客来敬茶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礼节。无论你是身处乡野,还是跻身于都市,茶的影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并且喝法更是各有千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茶的由来,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他与茶有关的一些知识。本书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说古论今、由浅入深,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修养。

内容推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一家”。

目录

序言

绪论

第一节 茶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一、茶文化定义

二、茶文化内涵

第二节 茶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一、茶文化的性质

二、茶文化的特点

第三节 茶文化研究目的、方法和任务

一、茶文化研究目的

二、茶文化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四节 茶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一、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二、茶文化对发展经济的作用

第一编 中国茶文化概况

第一章 茶文化溯源

第一节 茶的起源与发现

第二节 茶树的进化与演变

一、茶树的演化

二、丰富多彩的茶树资源

三、广阔的茶区

第三节 众多的茶类

一、历代茶类

二、茶类的划分

第二章 饮茶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茶之为饮

第二节 饮茶方式的变更

一、唐代以前的饮茶法

二、唐代的煮茶法

三、宋代的点茶法

四、明代及明代以后的泡茶法

第三节 茶具的发生与发展

 一、茶具的发生

 二、茶具的发展

 三、现代茶具

第四节 对水的认知与选择

一、试茶鉴水

二、品茗择水

第三章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茶文化的孕育与成长

第二节 “茶”字的出现与确立

一、“荼”字的由来

二、“茶”字的确立

三、茶的异名

第三节 陆羽及其《茶经》

一、陆羽生平

二、《茶经》内容略说

三、《茶经》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 茶文化的形成

第四章 茶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宋、元茶文化

一、茶馆文化兴起

二、茶类开始变革

三、茶政更趋完臻

第二节 明、清茶文化

一、茶类纷呈

二、饮茶方法创新

三、茶叶外贸升级

四、紫砂茶具勃兴

第三节 近代茶文化

第四节 现代茶文化

一、茶为“国饮”的提倡

二、茶文化组织的建立

三、茶文化产业的形成

四、茶文化学术活动的开展

五、茶文物古迹的保护

六、茶文化活动的举办

七、茶文化著作的出版

第二编 茶与哲理

第五章 茶与儒教

第一节 茶与儒学

一、孔子与儒学

二、儒家与茶缘

第二节 茶道与儒学

第三节 茶德与儒教

第六章 茶与佛教

第一节 茶与僧人生活

第二节 茶与“和尚家风”

第三节 茶与佛家悟性

第四节 佛教对茶文化事业的贡献

第七章 茶与道教

第一节 仙道思想与对茶的认识

第二节 茶与道家的“有生于无”

第三节 茶与道人的“自然无为”

第八章 茶与文人

第一节 文人与饮茶寄情

一、尚茶激情饮茶舒怀

二、品茶之乐重在意境

三、茶酒共乐诗情墨缘

第二节 文人好茶还及竹

一、竹里品茗“双美”同占

二、竹炉煎茶情趣横生

三、竹符提水洁身自好

第三节 文人饮茶自狂颠

一、以茶入名示品行

二、亦仙亦颠自作神

第三编 茶与社会

第九章 茶与政法

第一节 茶政、茶法的形成

第二节 茶税法的兴起

一、茶税法的出现

二、茶税法的延伸

第三节 茶政、茶法的内容

一、榷茶

二、贡茶

三、茶马互市

第十章 茶与生活

第一节 饮茶与生活

一、客来敬茶

二、沏茶技艺和礼节

三、饮茶、送茶与敬客

第二节 斗茶

一、斗茶的兴起

二、斗茶的原由

三、斗茶的方式

四、斗茶的作用

第三节 点茶与分茶

一、点茶及其要领

二、分茶及其影响

第四节 茶宴和茶话会

一、茶宴

二、茶话会

第五节 茶馆与施茶会

一、茶馆

二、施茶会

第十一章 茶与风俗

第一节 茶与婚姻

一、茶与婚姻的关系

二、以茶为聘的原由

三、兄弟民族的以茶为聘

四、当今茶聘

第二节 茶与祭祀

一、用茶祭祀

二、岁时茶祭

第十二章 茶与旅游

第一节 茶与旅游的关系

一、茶文化旅游的发生与发展

二、现代茶文化旅游的特点

第二节 现存茶文化旅游资源

一、名山、名水、名寺和名茶

二、茶文化遗迹

三、茶文化基地

第三节 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历史必然性

第十三章 茶事文学艺术

第一节 茶事诗词

一、数量多题材广

二、匠心别具形式多样

三、影响深远佳作连篇

第二节 茶事小说

第三节 茶事书画

一、源远流长的茶事书画

二、茶事书画的丰富内涵

第四节 茶事戏剧

第五节 茶事歌舞

第六节 茶事楹联

第七节 茶与其他文学艺术

一、茶事传说

二、茶事谚语

三、茶事谜语

第四编 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第十四章 茶文化走向世界

第一节 世界茶文化概况

第二节 饮茶习俗向国外扩展

一、清饮法

二、调饮法

第三节 茶文化向国外传播

一、茶文化的陆路传播

二、茶文化的海路传播

三、“茶”语音的向外传播

后记

试读章节

3.明代饮系器具

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随着条形散茶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饮茶改为直接用沸水冲泡,这样唐、宋时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成了多余之物,一些新的饮茶器具品种则脱颖而出。而对明代而言,对这些新的茶具品种是一次定型,因为从明至今,人们一直采用沸水泡茶,所以使用的饮茶器具品种,基本上已无多大变化,仅仅在茶具式样、工艺或质地上有所变化罢了。明张谦德《茶经》专门写了一篇“论器”,提到当时的茶具有茶焙、茶笼、汤瓶、茶壶、茶盏、纸囊、茶洗、茶瓶、茶炉9件。现将明代几种有代表性的饮茶器具,说明如下。

贮茶器具:明时,由于人们饮的是条形散茶,比早先的团饼茶更易受潮,因此,贮茶就显得更为重要。选择贮存性能好的贮茶器具茶瓶,就成了茶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一般说来,明代贮茶,采用的是既贮又焙,贮、焙结合的方法。

洗茶器具:“洗茶”一说,始见于明代。顾元庆的《茶谱》中记有“煎茶四要”,其中之一就是茶在品饮前先要“洗茶”,即用热水涤茶,目的是去“尘垢”和去“冷气”,前者是指洗去混在茶中的灰尘和杂质,后者是指淋去渗入茶中的阴湿之气。对如何洗茶,冯可宾的《芥茶笺》有详细记载:在烹茶之前,用“热水涤茶叶”,水“不可太滚”,否则会冲淡茶味。

烧水器具:明代的烧水器具主要有炉和汤瓶,其中,炉以铜炉和竹炉最为时尚。

饮茶器具:明代,饮茶器具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小壶的出现,二是茶盏的变化。

总的说来,与前代相比,明代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和茶洗。还有改进的是茶盏,它们都由陶或瓷烧制而成。在这一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色泽和造型、品种和式样,都进入了穷极精巧的新时期。

P48-49

序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目前,全世界已有60来个国家种茶,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茶成为世界三大传统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首,成为全球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种绿色、营养、保健饮料。

如今,茶的作用还进入到精神和道德领域范畴。在“茶人精神”的激励下,茶在赋予人们淡泊、朴素、廉洁等思想的同时,还与孔孟之道、儒道佛等哲学思想交融,成为一种绿色的“和平饮料”。它融天、地、人于一体,不分你、我、他,提倡“天下茶人一家”。茶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产业,其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茶文化现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他们喜欢饮茶,崇尚茶文化,追求茶理念,渐成社会风尚。提倡茶为国饮,让茶在服务人类健康、弘扬民族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基于以上事实,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与准备,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浙江树人大学在人文学院设置了应用茶文化学专业,并已于2003年秋季招生。

应用茶文化学专业是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结合的一个新专业,它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研究其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该专业的重点是把茶文化学的科学性、制度性和艺术性等学科内容积极地运用到生产、流通、消费、休闲、旅游等活动和过程中,以此来推动茶文化事业和茶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该专业不同于一般的茶学专业,也有别于职业教育的茶艺技师教学,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茶学、中国文化学与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茶产业文化策划能力和茶的利用技能,熟悉茶业经济流通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在大专院校正式设立茶文化专业,设立以应用为主,培养既懂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复合型茶文化专业人才,这在全国高等教育办学中,浙江树人大学开了先河。

应用茶文化学专业的设置适应了当前茶文化事业和茶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社会,文化品位高,产品就能提升,茶产业更是如此。就目前而言,茶文化产业需要通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去开发、运作和指导。茶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亟需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应用茶文化学专业目前国内尚无现成可用的教材。因此充分利用和调动人才优势,编写出一套应用茶文化学专业的教材,实是当务之急。教材的编写,是茶文化学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问世将有助于保证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并为今后该专业创品牌、创特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套教材共分12本,包括《茶文化概论》、《茶文化史》、《茶艺理论与实务》、《茶业经营与管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俗学》、《茶叶外贸业务》、《茶综合利用》、《茶具与陶艺》、《茶健康学》。这套系列教学丛书,以茶文化为基点,涵盖了茶的历史、茶文化、茶经济、茶的利用知识在内的多种内容,集专业性、理论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基本满足了应用茶文化学科的教学要求。期望这套系列教材的出版,将会对茶文化人材的培养和推动茶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4年7月18日

后记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如今,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成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茶将风靡全球,主导饮料世界。所以,茶亦是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奉献!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茶文化与茶产业、茶旅游、茶经济相互联动、相互补充,使茶文化成为一种产业链,成为发展茶经济的砥柱。这表明,当今社会要发展茶经济,既要抓好茶科技,还须弘扬茶文化,只有这样茶业生产才能有大的发展。

中华茶文化是一个宏大的宝库,博大精深,蕴藏着大量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内涵,在人类文明史上承传了数千年,并经受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为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促进海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更多更好地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展示中华茶古国的形象,弘扬茶文化,研究茶文化,确立中国“茶为国饮”,已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生活的需求。特别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更有着新时期的意义和作用,是事关国人身体和道德素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展茶业经济的大事,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宗旨。

还应说明的是:在编写《茶文化概论》时,作者参考了许多前辈和同事的著述;同时得到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启坤研究员、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刘勤晋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培训部副主任张莉颖讲师的具体帮助和鼎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书中有不妥之处,还望有关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作者

2004年7月于浙江树人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