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平蜀乡情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启权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邓小平生于四川,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1935年长征路经四川,1949年与刘伯承、贺龙解放四川,50年代到80年代九次回川视察,他在巴山蜀水之间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凝结着浓浓的乡情。本书记录了这些感人的情节,并有相关的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让大家共同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再现伟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

内容推荐

一生使用纯正的四川话的邓小平,在他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浓浓的蜀乡情结溢于言表:我是四川人,老家在川北广安县;你们深圳悄悄从我们四川引种,我要罚你的哟;南京植物园也有我们四川蛾眉山的东西;我的家乡有个水利工程,引涪江水,是第二个都江堰嘛;在天安门看焰火,也有我们四川的原材料;邓林呀,画好雄伟的剑门关,让世人知道我们四川美景多得很;莫要把云贵川的腊肉搞失传了;我上峨眉不许封山,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不要老让人觉得我们四川人是土包子;改革有两个省走在前面,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四川是改革之乡,愿改革之乡更上一层楼;还是四川回锅肉才好吃;盖碗茶和薛涛干都是四川特产;你们要研究将川菜推向市场,让川莱的名气更响;武侯祠有些塑像对四川人太不公平了;女儿呀,你看不懂川剧,就是没有文化的表现;我不想改我的籍贯,我还做我的四川人;回到四川,我才能吃上真正的豌豆尖;回到四川,我就回到家了,以后退休了,我还是要回四川养老,我喜欢四川家乡……

目录

蜀江水碧蜀山青,孕育世纪一伟人………………………(1)

牌坊村邓家添长子

邓家老院子

父母的希冀

伟人之初

入塾启蒙

农家子弟的好伙伴

爱国思想的萌芽

制止“割肝敬母”救学友

企盼去到广安以外的世界

从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奔向狂啸的海洋………………(26)

蜀人吴玉章与留法勤工俭学

川江通海万里船

雪山草地见证浓浓乡情……………………………………(42)

西蜀雪山下,喜逢川籍老战友

水草地上精神会餐: “还是四川回锅肉才好吃”

对西蜀各族父老乡亲的真情告白

率师回川,勋业彪炳青史…………………………………(59)

毛泽东指示: “西南的重心是四川”, “小平准备入川”

“小平和我陈毅都饿了,吃的丹阳‘糊抄手’比成都‘龙抄手’还香”

运筹帷幄 决胜西南

“养子不怕娇,酉、秀、黔、彭走一遭”

小平倡议下,组建西南服务团

润育启导青年的良师问: “你们摸摸背上,有没得包袱”

蒋介石在夕阳沉树、黄叶扫阶、日暮钟声里来到重庆

刘、邓一挥手:军事的、政治的各种斗争都展开

小平有多少沉甸甸的回忆

成都战役旨在把胡宗南集团歼灭于成都地区

二野指战员虽已能望见成都城郭,刘、邓命令“二野任何人均不得入城”

布满点点星光的川江水,引起小平无限遐想

“仗打完了吗”

梁漱溟向毛泽东汇报:“小平迅速把混乱的四川变成稳定的四川”

“菩萨兵”进军世界屋脊,小平要求部队学藏语

“二呀嘛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

……

试读章节

伟人之初

幼年的邓小平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之中。由于邓小平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代都是独子单传,所以邓小平从小就很受全家的宠爱。特别是祖母和母亲,不管做什么事,哪怕家务再忙,也总是把小平带在身边,形影不离。5岁以前的邓小平是在祖母和母亲身边长大的。稍大以后,虽然与父母分开居住,也还是由祖母带着睡觉。

幼年的邓小平是一个聪明、活泼而又懂事的孩子。祖母和父母虽然十分喜欢他,’但也从不娇惯,所以在他身上从小就没有一点少爷习气。5岁以前,他主要是和姐姐在一起玩耍,打碰钱是姐弟俩玩得最多的一种游戏。每逢年节或是跟父母去走亲戚时,小平经常会得到一些压岁钱和挂挂钱,大都是几枚铜板。没事的时候,他就把这些铜板拿去和姐姐一起玩打碰钱。小平将铜板分一半给姐姐,然后与她一起打碰钱,看谁先输完这些铜板,输了的就要挨手板。姐姐往往玩不过弟弟。当姐姐输了伸出手掌让弟弟打时,小平总是一面笑一面轻轻拍打。到了过年的时候,他家的院子里总是十分热闹,除了父亲的朋友出出进进之外,就是小平的小伙伴们。周围的孩子们都爱和小平一同玩耍,当玩得高兴时,这些孩子们便拿出各自的铜板压岁钱来打碰钱。小平的手十分灵巧,每次掷出去的铜板几乎都能打中目标,其他小伙伴都玩不过小平。但如果一个小伙伴的铜钱全部输光了,小平会将铜板还给他,再一同来玩。

在家中,小平同姐妹们相处得也十分融洽,感情很深,对弟妹非常关心爱护。他小时候,有时祖母或母亲给他一些吃的或玩的东西,他从不独自占用,总是拿出来与姐妹们一同享受。他上学读书以后,每天回到家中,便把姐妹叫到一起,并让她们坐好,自己则站在他们对面学着学堂老师的样子,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不停地挥动比划着,小脑袋一边摇晃着,嘴里不停地背诵着他刚刚学会的诗文,逗得姐妹和周围的人哈哈大笑,小平由此得名“小先生”。11岁时邓小平在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每天吃住在学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母亲经常给他一点零用钱,让他在城里买点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小平从不花这些钱,总是在回家的时候,给祖母、母亲和姐妹们买点乡下不容易见到的东西。小平特别喜爱小他几岁的妹妹先珍,经常从城里买些糖果给妹妹吃,妹妹也很爱哥哥。1919年,邓小平离家去重庆报考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时,全家人都舍不得他走,母亲和姐姐、妹妹流着泪送他一程又一程,妹妹更是哭得特别伤心。小平拉着妹妹的手,流着泪说: “妹妹,你不要哭,哥哥还要回来的,你一定要等到哥哥回来才出嫁啊!”……谁知,这竟成为至爱兄妹的最后话别。……P9-10

后记

编写《小平蜀乡情》这本书,是笔者多年的愿望。在小平同志90多年的人生旅途中和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里,无论是在与83位川东弟子同乘一条船去到法兰西的岁月,还是在联合国用四川话进行演讲的时候;无论是在“三起三落”的传奇日子里,还是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浓浓的蜀乡情总是伴随着小平同志的整个一生,而且往往溢于言表。

20世纪70年代末,生在蜀乡、长在蜀乡的小平同志,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提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我们一批四川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就利用是小y-同志的家乡人、又一直在他留下过深深的足迹的四川生活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小平同志的生平入手,开始了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80年代末,笔者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理论2T-作者一道,在原省委书记、著名学者杨超和原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原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文的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四川省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研究小组” (它实际上是全国的第一个“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以后,中共四川省委正式批准了“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的成立(该“中心”的历届主任均为省委书记或副书记)。接着,有19个省市的同行前来取经,回去后都相继成立了他们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笔者自担任“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的专职副秘书长以来,不管是在该“中心”十多年的日常工作中,或是在与人合作主编《邓小平与四川》一书时;不管是从1993年起在受邀协助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拍摄12集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和另一大型电视片《丰碑》时,或是在担任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联合摄制的8集电视专题片《邓小平与四川》的两位总撰稿之一和策划人之一拍摄该片时,无时无刻不为小平同志浓浓的蜀乡情结所感动。“十年磨一剑”,根据十几年的资料积累,笔者便选择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进行写作,将拙著《小平蜀乡情》奉献给我最敬爱的小平同志,奉献给和我一样热爱小平同志的读者朋友。

拙著从酝酿到脱稿直至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小平同志的家人(女儿、妹妹、妹夫)一直鼎力相助;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原石油工业部、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等许多单位的领导和同志给予了热情的关怀与支持。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邓小平传组)的几位负责同志,或者毫无保留地提供资料,或者亲自拨冗撰写文章,或者在百忙之中挤时间审稿;四川出版集团总编辑何志勇教授、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张成行挚友、省委讲师团王素团长、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周啸天教授、《邓小平青少年时代和邓氏家谱》研究专家蔡世武学兄、原《四川党史》总编辑刘建中学兄等人给予了指导和帮助;本书责任编辑陈小梅女士和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史编辑室蒲其元主任,更是倾注心血,付出了很多辛劳,才终于使拙著得以顺利付梓面世。在此,谨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笔者占有的资料和笔者的水平局限,疏漏实属难免,衷心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斧正。

作者

2004年12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9: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