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杜甘的小说《幸福得如同上帝在法国》,叙述了一个年轻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平凡的经历,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反映了战争的荒诞和残酷,也通过战争显示了人性的美德和弱点。小说探索了人类的命运和生存的价值,表明了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法国无数反法西斯小说中的一部风格独特的杰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幸福得如同上帝在法国(精)/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
分类 |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
作者 | (法国)马尔克·杜甘著//吴岳添译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尔克·杜甘的小说《幸福得如同上帝在法国》,叙述了一个年轻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平凡的经历,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反映了战争的荒诞和残酷,也通过战争显示了人性的美德和弱点。小说探索了人类的命运和生存的价值,表明了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法国无数反法西斯小说中的一部风格独特的杰作。 内容推荐 《幸福得如同上帝在法国》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2002年度法国文学入选作品。“幸福得如同上帝在法国”是一句古老的德国习语,颂扬法国人过着神仙般快乐逍遥的生活。而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了法国。书中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时期的故事。 主人公加尔米埃是个善良的青年,但是命运却使他身不由己地介入了这场战争,成为出色的情报员,使盟军得以击沉德国的潜水艇,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的内心也深感不安,因为那些德国水兵对他都很友好,他们其实也是法西斯统治的受害者。小说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和生动感人的情节,描写了一个普通人的冒险生涯和感情经历,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反映了战争的荒诞,体现了人类对和平、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法国反战文学中一部不同凡响的杰作。 目录 出版说明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委员会 致中国读者 译者前言 正文 试读章节 我的父母住在一所用粗砂岩建造的小房子里,属于三十年代那些不值什么钱的房子。一九一四年那场战争证明了什么是毁灭,应该承认从那以后,新的建筑物似乎在向被扰乱的时代气氛表示歉意,于是郊区的小屋就千篇一律地蔓延开来,这是它们主人的骄傲,也是对高雅趣味的损害。那是一座老式的砖石建筑,房间又高又窄,里面的各种气流就像在烟囱里那样混作一团。在房子前面的一条宽敞笔直的街道那边,尚皮尼赛马场营造着一种使我着迷的气氛。后面的厨房对面是一个装扮成小资产- 者模样的工人的小花园,几步之外的花园边上有一条道路,它在其他一些小花园里穿越,一直通到马恩河畔。 父亲禁止我到赛马场去。他憎恨的就是这个地方。他认为在这里与讨厌的大富翁们混在一起的,是ZJ,群无能为力的人,他们对一头愚蠢而危险的畜生进行打赌,指望以此在金钱的赌博中拯救自己的灵魂。我非常尊重我的父亲,他是个讲原则的人,是一九一四年战争的光荣的幸存者,一个坚定不移的共产党人。他的一生都在旅行,因为他是葡萄酒业的代表。他只在一些大型的葡萄酒和烈酒公司,以及并不捍卫工人阶级的饭店老板之间来往,这就使他有了资产者的风度。 我的母亲在铁路上工作,是一个雇员。她是阿尔萨斯(法国旧省名,二战期间曾被德国占领。)人,做事很有条理,总是笑眯眯的,从来不惹我的父亲生气。 我记得自己像一个年轻人越墙而过那样结束了青少年时代。看起来会很不错的外表从未信守诺言,它让我长了一副在当时算是很高的身材,目光敏锐但身体软弱。双肩下垂,因此尽管在马恩运河上受过一些划船比赛的训练,我还是获得了圣加尔米埃(法国卢瓦尔省首府,以出产碱性的矿泉水和玻璃器皿闻名。)的绰号,意思是把我比作这种牌子的酒瓶。从此我对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都抱着一种彻底的反感,我的性格就是由不从事体育活动一的偏见造成的。在我这个设防的小世界里,信仰没有任何位置。我的小世界包括在商业学校里的课程,想闯入女性世界的种种不幸而又执着的企图,以及我不顾家里的斥责在赛马场度过的星期,因为我恰恰非常喜欢这两种人的混杂:戴大礼帽的富人与戴贝雷帽的、赌输后在红葡萄酒中寻求安慰的工人。凡是为了普天下的伟大事业而在内心产生的光荣冲动,我全都留给了我的父亲。考虑之下,由于我不是一个自我欺骗的人,我知道我并不怎么渴望着使别人幸福,我只喜欢快乐,只是随时准备为了让自己的官能好好享乐一番而奋斗。我很眷恋我的家庭,当然也眷恋我的父母,他们关切地使我既无兄弟又无姐妹。还有我的舅舅和舅母,他们和独生女儿、我钟爱的表妹生活在离此两条街的地方。我喜欢我们六个人聚在一起的星期天。 我无比钦佩我的舅舅,在一九一四年被一颗炮弹毁容之后,他穿着带条纹的、前面有双排扣的西服,带着手杖和帽子,按照规定退役了。吞咽困难并不影响他的胃口和愉快的心情,人民阵线(法国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战线,由共产党、社会党等左翼政党于一九三五年五月成立。一九三六年六月组成人民阵线的第一届政府,不久因内部件分裂而消亡。)在我们家里并未引起纠纷。我的舅舅曾是火十字团体(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的一个极右政治组织)的成员,当了很长时间,他一向嘲笑我父亲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父亲尊敬这位杰出的反动老战士,因为知道他其实比许多共产党人都要宽宏大量,但他们还是在星期天整个下午吵得不可开交,吵到吃晚饭、也就是把中午的剩饭重新热好的时候才逐渐停止。不管怎样,一种深刻的默契都会使这两个男人言归于好:勃艮第(法国东部地区)葡萄酒不如波尔多(法国城市名,纪龙德省省会)葡萄酒度数高,但是味道无疑更加醇厚。 我记得一次激烈的争吵,确实使表妹和我感到担心,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家族当中持久的不和,那是苏联人和德国人签订德苏条约(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为互不使用武力和交换情报等,该条约在西方左翼阵营中引起了思想混乱。)的时候,舅舅指责我的父亲站在叛徒那一边。 宣战的时候,父亲站在俄罗斯人一边,他参加了一次法苏友好协会组织的旅行,我们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他的消息。他们为了回国不得不绕过整个中欧,经过北欧直到挪威,舅舅就把我的母亲和我都置于他的保护之下。父亲回来后变得矮了一大截,政府开始驱逐被控与敌人同谋的左翼分子,从来不介入政治讨论的母亲,请求父亲让人家稍微忘记他。于是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和所有未被动员的法国人一样等待着,远远地躲在马其诺防线(法国从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在东北边境修筑的防御工事体系)的后面,那是法国人的天才的表现,是竖立在那里对付德国人的笨手笨脚的军队的。 序言 与所有经历了三次战争还能活到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一样,我的祖父于勒喜欢说些格言。在三十年代,我还看到他在韦兹雷(法国约纳省首府)的小农场里,目光锐利、身材矮胖,刷子般的小胡子垂在嘴唇上,像屋顶上的一把茅草,由于一支接一支不停地半吸半嚼,衔香烟的那个位置已经被熏得焦黄。有一天,在为镇上的一个死于结核病的年轻人守灵回来之后,这个沉默寡言的老人脱口说出了一句话:“一个死人的脸上是没有自尊的。”第二天送葬归来,他在村民的集会上又说了一句:“要是活着的人还是这么愚蠢的话,死了又有什么用处。” 我又想起这两句的时候,死亡正在窥视着我,却又装作对我视而不见。我没有受骗上当,也并不怎么害怕,觉得死亡就像在非洲殖民地里睡上一个长长的午觉。如果死亡真是如此可怕的话,那么早就会有一大堆人回来抱怨了,尤其是在法国,这是个发明了申诉局的国家。 几个月来,我读的书籍使我感到非常不安,因为我由此回想起那些我应该写出来的经历,那是给人留下忧伤回忆的时代。我像黑暗来临时沿墙行走的小鼠那样无声无息地穿越了那个时代,人们有时很晚才说出有关它的一切,那么现在我也来努力写一写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