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所组成,自古以来遐迩闻名,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魁首,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35个王牌景点和16条旅游专线之一。本书带你一起领略三峡的雄、奇、险、幽……
三峡之美,在于它齐集了雄、奇、险、幽,自古以来,滚滚长江东流水,那雄浑磅礴的气势,激荡着多少代人的诗情画意,千百年间令多少文人墨客、壮士武夫为之叹服折腰。本书将引领你走进三峡,感受一路上的风土人情和美妙风光。
从白帝庙下山,步行约500米就到了长江边。乘渡船渡过流入长江的小河草堂河,上岸就踏上了长度为8公里贯穿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的“瞿塘栈道”。据((奉节县志))记载,这条古栈道开凿于清同治末至光绪初午问,历时4年完成。在瞿塘峡北岸陡峭的悬崖上,仅靠古代的锤钻等原始工具施工,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我大概量了一下,栈道宽大多在1.5米左右,窄处则仅有0.4米,高有2米至3米。往下看是滔滔的长江,往上看是直入云霄的绝壁。不管是往上看还是往下看,身体好像不自主地就要晃动,只有往前看才觉舒服些。总之,走在栈道上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悬乎”。这是奉节通往下游大溪镇惟一的陆路通道,据说过去官吏们乘坐的八抬大轿都是由此而过。走出l公里多,在离栈道约10米高的岩壁上有两块摩崖石刻:一块刻着“天梯津棣”,另一块刻着“开辟奇功”,这是清代末年留下的对开凿瞿塘栈道的赞颂与纪念。
走在栈道上,不时能够看到在栈道临江的一边立有一些40厘米至80厘米高,30厘米见方的石柱,石柱内侧有一些深浅不一的槽沟。原来自清代以来,通过瞿塘峡的船只只靠人力和风力行驶,逆水而上时水流湍急,只能用纤夫将船拉过峡区。拉纤时,七八人,十来人,二十多人不等,纤夫们口中齐声喊着号子,身挎纤绳,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在拐弯处,这些石柱就成了转变纤绳方向的轴。久而久之,纤绳就楞是把这坚硬的青石磨出了一道道沟痕。现在,在瞿塘峡已经见不到拉纤的情形了,只有这些石柱在默默地给我讲述过去的故事。
这时忽然从后面赶过来一队挑担子的农民,经过我身边时,我同他们打招呼,他们放下担子边休息边同我摆起了“龙门阵”:
“老乡,你们挑的是啥子?”
“化肥。”
“有好重?”P27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现属重庆市)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个县市,全长193公里。它以雄、奇、险、美的景色,构成了万里长江最精彩的段落。每年大约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乘江轮或顺水而下,或逆水而上观赏这大自然的杰作。作为摄影记者的我曾经两次乘船采访过长江三峡,但是并不“过瘾”,总有一种没有接触到真正的三峡的感觉,于是萌动了徒步穿越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个峡谷的想法。今天,我终于开始了用脚同三峡的对话。
10年,在不经意的忙碌中一晃而过,我没有机会再去三峡。10年里,每当报纸、电视、网络上传来有关三峡的丁点儿消息,我的心都会随之而动。
我出生在四川,儿时的许多记忆都与长江有关。1988年在采访中产牛了徒步走三峡的想法,1991年,我背着几十斤重的照相器材,从奉节县的白帝城开始只身徒步采访三峡。我走的是沿长江边的古栈道,没有栈道的地方,我便乘船在峡谷挟持的江水中“走”上一段。行走在峡谷里,采访十分随意,完全靠古栈道的引领。那些日子,天坑地缝、古镇、挑夫、裸体的拉纤人和人时的村姑,滩流的惊险和神女的美丽……不由思索,就纷纷闯入了我的镜头,由不得谁来编排,我是长江的孩儿。
非常惦念古栈道,非常惦念三峡的山,非常惦念三峡的水,非常惦念三峡的人。也非常感谢浙江摄影出版社将我徒步走三峡的这些图片结集出版,使我对三峡的惦念多了一次回报的机会。
再想和读者说的是,为了真实地表述当年的徒步之旅,本书的文字及图片说明提到的地名均未作修改。不少我走过的栈道、县城和村镇,因三峡工程的百年大计,已迁移或将被淹没。因此给您阅读带来的不便,谨请鉴谅。
出版在即,感谢三峡,感谢关爱三峡的朋友们。
刘世昭
200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