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为蓝本,通过对王羲之和《兰亭序》史迹的考据和分析,对《兰亭序》进行了新的解读。本书作者悉心研究、考证了《兰亭序》出世的时政背景、兰亭会名单及诗、序的内容,曲折地反映了东晋时代普遍的社会心理——悲凉。西泠印社本着“百家争鸣”推出这一著作,看重的就是其新颖和独到的观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月亮(兰亭序解读)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作者 | 吴大新 |
出版社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为蓝本,通过对王羲之和《兰亭序》史迹的考据和分析,对《兰亭序》进行了新的解读。本书作者悉心研究、考证了《兰亭序》出世的时政背景、兰亭会名单及诗、序的内容,曲折地反映了东晋时代普遍的社会心理——悲凉。西泠印社本着“百家争鸣”推出这一著作,看重的就是其新颖和独到的观点。 目录 王羲之传(代序) 《兰亭序》 会稽山阴 会于兰亭 惠风和畅 游目骋怀 《兰亭序》 放浪形骸 仰观俯察 天朗气清 《兰亭序》 暮春之初 修禊事也 人之相与 不能喻之 《兰亭序》 永和九年 群贤毕至 虚诞妄作 悲夫痛哉 《兰亭序》 后之揽者 俯仰之间 录其所述 《兰亭序》 死生大矣 后之视今 临文嗟悼 附录 一个中学教师的《兰亭序》教案 桓温 殷浩传 王羲之爱鹅说 王羲之人品论 秋冬之际来绍兴 跋 后记 试读章节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绍兴自古风雅。 据周作人讲,绍兴府衙大门前,原有一副门联,不知为哪位郡守所留,清末尚存: 有能从我游乎?历宛委重岩,阳明古洞,揽鉴湖八百里,登高穷睇眄。禹之穴,舜之江,曹娥庙词,剡溪雪瀑,春秋饶景色。更南翔天姥,北控海门,西接钱塘,东临慈水。最堪夸兰亭饮禊,蕺岭衡文,师友追陪,裙履名贤传翰墨。 是以论其世也?自涂山王合,勾践霸图,溯君子六干人,累代毓耆英。谢氏诗,孙氏赋,虞公典录,逸少丹经,著作盛源凉。况昙翼诗僧,浣沙村女,秘监道士,烟波钓徒,正不独蠡种卿才,王刘理学,后先辉映,旗常勋业耀乡邦。 此联大气磅礴,甚有风力。它将风雅绍兴作了鸟瞰式的描述,非常概括;书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衙门之前,也非常贴切。 风雅是一种山水的气质,文化的底蕴。 淡淡的山水,浓浓的古韵,来到绍兴的文人墨客,诗赋文章,无一不为之陶醉。来看一首秦观的《越州怀古》: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互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岸荒台,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揽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诏,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秦观这首词作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那年秋天他自淮南经杭州来绍兴省亲。是否相见甚欢,我们不得而知,留下来的这首词倒是影响颇大。“西子同游,相与醉沧州”,此后似乎成了绍兴风雅之旅的绝妙广告。 北宋时的绍兴叫越州,但文人们却给了她一个爱称——“沧州”,大概也就是江南水乡的意思。后来陆游叹“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沧州”无疑还是老家绍兴,但读起来有沉痛之感, “沧州”之“沧”,庶几“沧桑”之“沧”矣。后人多愿以“沧州”别号绍兴,看来意味深长。 “相与醉沧州”更妙。“相与”,相交往也。那秦始皇的老师吕不韦说过:“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与何必曾相识?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但是,要深刻理解“相与醉沧州”,还得一看六朝的流觞曲水:王羲之喝完酒,仰而叹道:“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一句“相与醉沧州”,历史,哲学,人生,风雅,尽在其中! 序言 晋穆帝永和九年,癸丑之岁。暮春三月初,我们在会稽国山阴县的兰亭会集,举行祓禊活动。众多的贤能之士都来了,年轻年长的聚在起。 这地方有高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激泻的河流,萦回如带,映照两岸。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弯水道,大家列坐在水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可是一面饮酒面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拂拂,温暖舒畅。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放眼纵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享受眼见耳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度过生。有的人襟怀坦荡,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拘束而纵情游乐。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干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差异,但当他们遇到欢欣的事情,心里感到暂时的得志,就喜悦满足,竞没想到衰老暮年会很快来临。等到他们对生平所追求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着而起变化,感慨就跟着发生了从前所感到欢欣的,顷刻之间已成为往事,对这些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触,更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全凭造化,但终有穷尽的一天! 古人说:“死生也是件大事啊!”这岂不很可悲哀吗! 每次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总象符契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而叹息悲伤,不能释怀。所以,把死和生当作 回事是错误的,把长寿和短命等量齐观也是荒谬的。“后世人看现代人,正如现代人看古代人一样。—可悲啊!因此我——记下这次兰亭集会者的名字,抄录下他们吟咏的诗篇。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其基本点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我这篇文章有所感慨。(王题译) 后记 那年初夏,空气有些窒息。 一位刚刚报到、上班没几天的大学生,结伴去绍兴东大池玩水,忽然不见了。 他死了。 遗体告别仪式上,稚气未消的逝者静静安躺,远道赶来的亲人悲恸欲绝,死气沉沉的殡仪馆外鲜花怒放。 “默哀三分钟!”……年轻的同事中,有人发出了笑声。 刘灿华主任在念短得可怜的生平介绍。 我提了一把扇子,拂着那死气与人气。不经意中,发现扇面印着的,正是飘飘欲仙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修短随化,终期必尽!” “死生大矣,岂不痛哉?” 我默默地读着这文字,读着从前只是一笔一笔临摹而丝毫不注意其内容的《兰亭序》全文,一种无名的悲怆突然袭上心头,再也无以自抑,匆匆离开了“生前友好”的队列…… 兰亭宴集,曲水流觞,赋诗咏怀,不是说一件文人雅事、一段千古佳话嘛?何以《兰亭序》如此低沉、如此悲凉、如此痛断肝肠?何以王羲之如此深沉、如此严肃、如此伤人雅兴? 我翻开了《晋书》: 乱、篡、枭雄、战争、瘟疫、死亡…… 酒、药、名士、品题、清谈、书法…… 我又一次独自来到兰亭: 清流、修竹、石板路、流觞亭…… 鹅池、墨池、父子碑、文昌阁…… ——“如此江山残照下,奈何心事菊花边?” 黄宗羲的质疑,使我大受鼓舞:《兰亭序》,仅仅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会,真是一件文人雅事吗? 我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考证、分析、推断…… 年年三月,今又三月。 永和九年距今,1650年。 1650年了! 1650年以来,《兰亭序》一直书盖其文,文盖其人,人盖其事。学其书者,不读其文;读其文者,不识其人;识其人者,不明其事。 1650年以来,人们一直以书法“神品”解读《兰亭序》、以赏心乐事解读兰亭集、以文人雅事解读兰亭会。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但是,历史,真实的历史,从来不是浪漫主义的。 宋朝发现定武本《兰亭序》的薛道祖有诗日:“东晋风流胜事多,一时人物尽消磨。不因醉本《兰亭》在,世人哪得知永和?”东晋永和年间这段历史,一般人知之甚少,加以一本《世说新语》“如是我闻”,似乎东晋人皆风流、书皆飘逸、事皆胜事。 其实,东晋乃一乱世,照临永和九年中国的,是一个“红月亮”…… “红月亮”,极华丽绚烂,又极惨怖迷茫。 “红月亮”是魏晋的天空、魏晋“桌面”的大背景。只有还原到历史的天空、还原到那个时代的背景,我们才能管窥到((兰亭序》的几分真实。然而这样一来,原先的“风雅”也就被颠覆了—— 一进入兰亭,但见父子碑“池”肥“鹅”瘦,我的思绪忽然跳出了“绿肥红瘦”! 拂去兰亭会一层又一层的诗情画意,“大雅风流“的背后,珍藏着一段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故事!兰亭会并非传统所说的一件“文人雅事”,而是王羲之牵头召开的一次事关东晋命运的重要政治军事会议。 醉本《兰亭序》,飘如天上的云,矫若受惊的龙,众誉为“天下第行书”。今人只临其字不读其文,大误。《兰亭序》文思深邃幽远,又低回反复。其感事兴怀,曲折地反映了东晋时代普遍的社会心理——悲凉深刻地印证了中国文化史上一段非常痛苦的经历:在乱世之中觉醒的匡人,曾苦苦寻找生死解脱之路。作者破解《兰亭序》深一层密码,于是便有了原创性的《大新子书》…… 杨晨虎、黄飞虎先生听了我的“清谈”,怂恿我见诸文字,感谢你们兄弟般的美意; 蒋鸿运将军、商老左天先生识量高远,感谢你们父亲般的勉励; 陈梅铬先生不断督促我尽快付梓,感谢您二十年如一日的真情; 王羲之第五十四代孙家德先生认我为“王家姑爷”,感谢您出示珍藏的家谱; 高宁万、吴晓娟、樊江、姚梦先生,为我的写作处处提供便利,感谢你们团队式的帮助; 西泠印社侯辉先生及沪、杭王羲之研究诸专家专程来绍审稿,感谢你们的指点和厚爱! 王琪先生一定要我说说这本书的价值,我笑笑说:“大新子书也!”不过,因为她是搞文化旅游的,我又补充了以下一段话(按:家居闲谈,外人勿认真): 马来西亚华人冯久玲写过本《文化是好生意》。在她看来,一个“以文化为资本的新经济时代”正在到来,象绍兴这样的城市,得“用文化来经营”。这个见解十分深刻。“历史文化名城”不是一顶乌毡帽。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历史可以鲜活起来,重新时髦,“文化是好生意”。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大趋势也。绍兴的产业旦“文化化”,品位将一下子拉升起来,市场将为之一惊;绍兴的文化一旦“产业化”,“文化大市”地位便确立了。绍兴文化底蕴深厚,总有天会喷发。拿景点开发来说,有形的开发简单,无形的开发就难了。绍兴的景观,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但殊少深度挖掘,因而缺乏震撼力。就象电影,我们就缺美国大片那种大气磅礴的震撼力。人文景观的震撼力,来自于历史的沧桑、故事的悲壮、思想的伟大、影响的深远等等。兰亭景区倘是局限于书法,终难“大气”起来。这本《红月亮》,不是什么说风雅的,而是在风雅之中,寻找古人所谓的“风力”或“风骨”,在兰蕙丛中觅剑气,在“酷”里面见“残酷”,在“飘若浮云”中搜索“矫若惊龙”,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处看”大江东流“。大哉兰亭!大哉兰亭会!大哉《兰亭序》!绍兴应该拍部《王羲之在兰亭》,越剧应该演本《曲水流觞》,兰亭应该恢复天章寺,兰渚山下应该有一个越王勾践的“草兰亭”,甚至也可建一个东晋“清谈馆”,兰亭景区可以把历代皇帝的《兰亭序》临本全部刻起来,将毛泽东临《兰亭序》大书高悬,兰亭应该由文武兼备的退役军官来导游…… 诸君阅读本书,大可跳过枝枝蔓蔓的《相关链接》。 书中引用的古籍文字,原先都翻译并加出处,后来大都删去了。因为古文古诗一译,古韵全失;处处点明出处,又有一种学究气;况且我非常信服船山先生的那句话:“欲除俗气,必多读古人文字,以沐浴而膏润之”。 1203年,64岁的辛弃疾曾在绍兴做过半年的知府。与他为伴的,是会稽的历史,活在书中的绍兴人。那首《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若是题“兰亭观雨”则更佳。我曾一番窜改,并常常白吟:“亭上秋风,吹老了,多少英雄!吹不断,斜阳依旧,西月正红。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文章千古。木落江冷,眇眇愁余。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与古人为伴,穿行于历史和哲学之间——深夜里孤独地面对着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时间——除了获得经历精神炼狱之后那种淡定境界、自问自答的若愚状态,就只有元人的画才能表达了。倘有读者“自致远大”,能耐性读完本书,我很想送您一段黑格尔的话(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时代的艰苦使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东西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耗费了大部分心力,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优秀的人才却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一生一世牺牲在里面…… 但愿读者与我同悲,与右军同在,悲情不朽,文章不朽,其余区区耳! 但愿1650年之后,我的子孙也来考证一番这部“天下第一可笑书”。 但愿在宇宙新一轮循环中,咱们又在同一时点,出现在这个凄美的世界。 “余亦何为哉?畅神而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