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分类
作者 杨志坚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问题是本科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本书围绕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三要素即知识、能力和素质,对我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形成、历史演进、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案,为我国本科教育在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内容推荐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问题是本科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为指导,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1949年以来我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形成、历史演进、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案,为我国本科教育在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为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实现专业教育价值取向向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转移,实现"专门人才"基本定位向"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基本定位的转移。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Ⅲ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问题与选题……………………………………………1

一、地位与错位………………………………………………1

二、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3

三、选题的确定及其价值…………………………………7

第二节研究现状………………………………………………8

一、总体状况…………………………………………………8

二、主要问题……………………………………15

 第三节 时空限定、重点问题和逻辑框架……………16

一、时空限定…………………………………………………16

二、重点问题…………………………………………………16

三、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17

 第四节研究方法……………………………………………18

第二章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20

 第一节本科教育概念…………………………………20

一、基本内涵…………………………………………………20

二、本科教育的历史发展…………………………………24

三、本科教育的核心理念…………………………………28

 第二节本科教育培养目标……………………………34

 一、培养目标概念…………………………………………34

 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体系……………………………37

 三、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要素………………………………40

 四、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结构………………………………42

 五、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44

 第三节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46

一、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46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50

三、专才教育论和通才教育论…………………53

 第四节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60

一、人才“产品”及其商品属性…………………………60

二、国家主体…………………………………………………62

三、社会群体主体…………………………………………64

四、个体主体…………………………………………………65

第三章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形成

(1949—1961)…………………………67

 第一节 “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1949—1952)…67

一、《共同纲领》和教育的主要任务………………67

二、对“通才教育”的批判…………………………………70

三、“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74

第二节 “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1953—1956)…78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78

二、向苏联学习…………………………………………81

三、“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83

第三节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定型与定位

(1957—1961)……………………………89

一、关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论争……………………89

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定型与定位…………………92

第四章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历史演进

(1962—1998)…………………………96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1966—1976)………………………………………96

一、“文化大革命”与“教育革命”……………………96

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政治性调整……………100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1977—1984)……………………………………105

一、本科教育的恢复和发展………………………105

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承接性调整……………107

 第三节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本科教育培养

目标(1985—1992)………………………………110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110

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适应性调整……………113

 第四节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的本科教育培养

目标(1993—1998)………………………………118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118

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批判性调整……………122

第五章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问题

与挑战…………………………………127

 第一节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问题…………127

一、关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问题………127

二、关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问题………132

三、关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统一性问题…………135

 第二节变化着的本科教育宏观环境及其挑战………139

一、变化着的社会环境…………………………………139

二、变化着的中国高等教育环境………………………145

第六章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战略调整………149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49

一、道德优先和个性发展……………………………149

二、针对性、多样性和国际性……………………………153

 第二节 价值取向的战略调整……………………156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156

二、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163

 第三节 基本定位的战略调整…………………………172

一、需求与政策……………………………………………172

二、复合性应用型人才………………………………177

三、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基本定位的多样性………180

 第四节 确立现代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183

一、人才培养模式…………………………………………183

二、专业设置…………………………………187

三、课程结构……………………………………………192

四、教学方法………………………………………………196

第七章主要结论………………………………201

附录一本科教育问题调查问卷(教师)………205

附录二 本科教育问题调查问卷(学生)………209

主要参考文献……………………………………213

后记………………………………………………220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导

第一节 问题与选题

一、地位与错位

1.培养目标地位

学校教育是"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①。教育的目的性,从宏观的角度看,它的集中体现就是反映着一定社会教育价值取向主流并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教育目的。从具体的不同层次、类型教育机构的角度看,它的集中体现就是反映着教育目的要求和特定社会需求的各种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不同,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也不同。

培养目标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反映着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要求,是教育思想的结晶。培养目标在其形成和诉诸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体现为一种具体的教育预期和标准,而且也逐渐演变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成为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和方向。因此,有学者说:"我们不能简单地视教育目标为教育行为预期的标志,而应当把它看成是教育思想的体现,并将它置于教育思想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教育目标本身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教育目标的形成过程中赋予它的,又在其实现的过程中得以显现、活化与充实。"①

在诸多教育概念中,培养目标是教育中最基本和核心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育的实践活动就可能迷失方向,就很难谈得上规范、质量和评价。正是在此意义上,人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即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p1-2)

序言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中最基本和核心的概念,也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本书以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为对象,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为指导,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1949年以来我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形成、历史演进、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调整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案,为我国本科教育在21世纪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本书共分七章,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即本书的导论。主要提出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及研究的意义;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限定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确定研究的重点问题、基本思路、逻辑框架和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是第二章。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本科教育定义,本科教育的历史发展和核心理念;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要素、结构和定位;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等。

  第三部分是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是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在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和演进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存在着什么样的历史问题,又面临着什么样的现实挑战等。

第四部分是第六章。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战略调整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战略调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战略调整目标等。并有针对性地对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

第七章主要是总结、归纳研究成果,提出研究结论。

本书认为,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要素有三个,即知识、能力和素质,其逻辑结构为"倒品字"结构。新中国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其后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它适应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根据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战略调整。

关键词 本科教育 培养目标 理论 历史 战略调整

后记

1998年我有幸进入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现教育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此后五年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兴趣,在导师喻岳青教授的指导下,我比较系统地阅读了一批高等教育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并逐渐将焦点集聚在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及相关理论与历史问题上。《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是我的博士论文,也是那几年我学习研究的阶段性心得。  完成一篇过得去的博士论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因为它需要的似乎不仅是无穷无尽的知识积累、相关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还需要一天接一天、一段时间接一段时间、甚至一年接一年的殚精竭虑的思考,并按一定的文字规则和学术规范把那些自以为合适、正确、有新意的观点结成篇章,自成体系。通过这篇博士论文,我体验到了那种"学术的痛苦",但也体验到了由"学术的痛苦"积淀而成的那种"人生的快乐"。  虽然这篇博士论文写出来了,答辩也通过了,今天还正式出版了,但我深知,由于自己学识有限,研究不深,无论在文字、观点、逻辑等方面,均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本想将它沉淀一段时间,做进一步的研究、完善、补充和改正后再出版的,但经不起友人的劝说,并在那种纪念自己人生一段学术经历及其结果的冲动中,带着犹豫和惶恐还是将它交给了出版社。但愿它的出版能够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教,能够不时地引起自己愉悦的回忆,能够成为自己今后工作和研究的新起点。  感谢导师喻岳青教授五年来对我的教诲,使我对本科教育的认识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在他的热情鼓励、全力帮助和细心指导下完成了这篇博士论文;感谢汪永铨、陈学飞等老师在我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具体指点和严格要求;感谢我的领导张尧学司长、刘凤泰主任对我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支持、关心和体谅;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吴燕、李静、陈昌耀、陶金国、王建新、刘清田、王卫权等在我撰写博士论文期间的具体帮助、支持和关心;感谢责任编辑权利霞女士为本书出版付出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感谢那些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关心过我,帮助过我的朋友们。  杨志坚  2005年2月5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