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几毫米的蚂蚁,其数量却远远超过其他昆虫和脊椎动物;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干旱的沙漠,还是寒冷的高山,所有的土壤表层都有它们的足迹。也正如此,蚂蚁是食用、药用双效功能极高的动物。本书从蚂蚁的生物学特征开始叙述,探讨了蚂蚁的食用、医用价值以及如何进行人工饲养等。全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对科研生产将发挥高效的辅助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蚂蚁科学 |
分类 | |
作者 | 刘明玉//王奉友//万冬梅 |
出版社 | 辽宁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区区几毫米的蚂蚁,其数量却远远超过其他昆虫和脊椎动物;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干旱的沙漠,还是寒冷的高山,所有的土壤表层都有它们的足迹。也正如此,蚂蚁是食用、药用双效功能极高的动物。本书从蚂蚁的生物学特征开始叙述,探讨了蚂蚁的食用、医用价值以及如何进行人工饲养等。全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对科研生产将发挥高效的辅助作用。 目录 第1章蚂蚁的生物学特征 第一节蚂蚁研究概况/1 第二节蚂蚁的形态特征与功能/10 第三节蚂蚁的系统分类/18 第四节蚂蚁的解剖与生理/92 第五节蚂蚁的社会生物学/102 第六节蚂蚁的世界之最/18l 第七节蚂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183 第2章蚂蚁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蚂蚁体内的营养成分特征/186 第二节蚂蚁的食用价值/190 第三节蚂蚁的药用价值/195 第四节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01 第五节蚂蚁在防治病虫害中的作用/203 第六节蚂蚁的危害/205 第七节蚂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14 第3章蚂蚁的人工饲养 第一节种蚁和饲养场地的选择/216 第二节蚂蚁的饲养方式/219 第三节营养与饲料配制/230 第四节饲养管理/236 第五节病虫害的分类与防治/244 第六节野外蚂蚁的采集及处理/252 第七节人工饲养蚂蚁的采收与加工/256 第4章蚂蚁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蚂蚁与免疫/260 第二节蚂蚁与抗衰老/262 第三节蚂蚁与抗疲劳/266 第四节蚂蚁与睡眠/269 第五节蚂蚁与人类性文化/271 第六节常用的蚂蚁保健食品与药品/272 第七节 蚂蚁体内第六生命要素的作用/306 参考文献/309 试读章节 节 蚂蚁体内第六生命要素的作用 在糖、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生命的五大要素被发现之后,科学家们又认识到人体还有不可缺少的第六生命要素——几丁聚糖(甲壳素)。这种物质在蚂蚁体内含量很高。 这些物质主要是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提高免疫力,增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功能,使人体不得病。排毒解毒功能。目前环境污染严重,一些毒性物质通过食物、饮水和呼吸进入人体,这种物质能解除这些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从而达到排毒解毒的功效。杀抑病原生物体的作用。这种物质能杀灭和抑制病原生物在人体内的繁殖和传播,从而控制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疾病发生。遏制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自由基在人体内经常不断产生,又不断被清除。如自由基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引起衰老或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自由基可以与蛋白质、脂肪、核酸发生反应,破坏细胞内这些生命物质的化学结构,干扰细胞功能,造成对机体的各种损害。而甲壳质(甲壳素)正是这些自由基的消除剂。改善体内酸性环境,创造一个不易生病的体质。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器,里面时刻进行着各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而这些化学反应一般都需要特殊酶系统参加才能进行下去,它们都需要有适宜的pH值。因此,人体的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都得维持一定的pH值。而体内有甲壳素的存在,则能维持人体血液的pH值达到7.4正常范围内,从而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如果体液中的pH值发生变化,则就易发各种疾病。促进伤口愈口,加强组织修复,提高脏器功能。用甲壳质制成的人工皮肤,在治疗严重伤口时,不留下丑陋的疤痕。实验证明,甲壳质这种物质有明显的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提高愈合速度,抑杀各种细菌,促进内皮生长,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的作用,因而甲壳质在外科领域如治疗外伤、烧伤等方面有广泛的使用价值。活化细胞,促进微循环。甲壳质中有一种成份叫壳糖胺,这种物质有提高血清成分的渗透性及加强血清蛋白的吸着能力。这为壳糖胺活化细胞,促进微循环作用奠定了基础。所谓微循环是小动脉与小静脉间微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它主要是由毛细血管所组成,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它们相互联系成网状,布满全身,直接覆盖组织细胞,便于血液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流,提供营养,排除废物。 因为微循环远离心脏,已经超出体循环的动力所及,所以就依靠渗透力及一些毛细现象等来完成血液循环。而壳糖胺既然可使血清渗透力增强,当然也就加强了微循环,中医叫活血化瘀。微循环加强后,细胞组织物质交流得到改善,功能也就有所加强。壳糖胺加强血清蛋白吸着力后,有助于维持胶体渗透压,在临床上出现的水肿、渗出、漏出等现象消除的就比较快。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生长。甲壳质在肠内可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壳聚寥糖,这种寥糖经研究证实,是肠内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的养分来源,可促进肠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这对长期服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甲壳质在国内用于疾病预防治疗至今已5年多,实践证明,甲壳质确实对很多疾病有着广泛的治疗效果。下面列举的就是各地积累的取得较好疗效的疾病名称。癌症:肝癌、肺癌、胃癌、子宫肌瘤、直肠癌、皮肤癌、白血病、肉状瘤、胰腺癌、膀胱癌、喉癌、乳腺癌、肾癌、鼻咽癌。循环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塞、肺心病、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症。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下垂、腹泻、便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肝硬化、肠息肉、肝炎。神经系统脑部疾病:脑出血后遗症、脑血栓、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手足麻木、失眠、癫痫。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气管炎、肺炎、肺纤维化、支气管哮喘。泌尿系统疾病:膀胱炎、急性肾炎、尿毒症、肾盂炎。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食物过敏、冷热过敏。各种皮肤病:干癣、白癣、湿疹、足癣、秃发、白癜风、牛皮癣、痤疮、腋臭。新陈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肥胖症。结缔组织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红斑性狼疮。眼科疾病:白内障、泪眼、视力减退、眼底出血后遗症。其他疾病:褥疮、阳痿、扁桃体炎、骨质疏松症、宫颈炎、外耳炎、指关节炎、肩周炎、烧伤、烫伤等。P.306-308 序言 蚂蚁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和最熟悉的动物,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动物,几乎无处不有。蚂蚁又是世界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动物。全世界约有蚂蚁9500余种,而中国目前已有记录的蚂蚁就有9个亚科、92属、411种,已定名的有373种。估计中国约有2000种蚂蚁。 蚂蚁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其他动物无法代替的作用。它们数量多,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循环,是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森林、农田防治病虫害的卫士和改良土壤的功臣,其改良土壤的作用比蚯蚓要大几倍。 蚂蚁是食用、药用双效功能极高的动物,长期以来,受到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的青睐。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有关蚂蚁的话题仍然停留在一个普通昆虫这一狭窄的领域,有关蚂蚁的知识也较为分散,人们对蚂蚁还没有完全认识和了解,因而看不到它对人类的贡献。随着食品、药品、医药科学的发展及人类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急需有一本较为全面地反映和介绍蚂蚁及其功用的书籍。基于此,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编撰了此书。相信通过此书,人们会对蚂蚁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点及它的经济意义和在开发利用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可以预见,在蚂蚁开发利用途径不断拓展的同时,蚂蚁的系列产品将会同肉、蛋、奶等普通食品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进入未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健康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为此,能保证人类健康的食品和药品将成为销路广、作用大的产品。而蚂蚁是保证人体健康最好的食品之一,它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能抗衰老、抗疲劳,促进睡眠,提高性功能,促进性生活的和谐,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蚂蚁的酒制剂、粉剂、胶囊及各种药物都是能治疗人体20多种病症的好药,疗效明显。因此,它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摆脱白血病、艾滋病、癌症等顽症的威胁,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如何阻止病原体破坏人的机体免疫功能感到束手无策。由于蚂蚁能够诱发产生干扰素,提高人体双向免疫机能,因而如果医学界能在现有的蚂蚁药用研究的基础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的话,那么人类战胜白血病、艾滋病、癌症等顽症就指日可待了。可见,蚂蚁这一小小昆虫,对人类生活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会真正成为人类不可多得的朋友。蚂蚁养殖业、蚂蚁产业也将会大规模发展,形成产业化格局,综合利用加工也会向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方面发展。 目前,许多科研单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经济实体通力合作的机构在陆续成立,专门从事蚂蚁基础理论研究的同志和从事技术开发研究的企业单位也在联合攻关。随着蚂蚁的大面积、高密度养殖,引种、运输、检疫及疾病防治等会逐步形成一套宏观调控机制,来保证各个环节的畅通,也必将带动蚂蚁系列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和市场的开拓,使其向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目前,蚂蚁被人们利用的还仅仅是一小部分,其开发的前景还非常广阔。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蚂蚁保健营养品、药品将被挖掘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新的色彩。小蚂蚁为人类做出大贡献的时代即将到来。让蚂蚁为人类的健康服务,让蚂蚁为人类造福。 蚂蚁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兴的产业,仍在发展和完善之中。希望更多有识之士继续创新、充实、完善和提高这一产业的规模效应,共同促进我国蚂蚁开发利用事业的更大发展。 本书虽经作者的努力,但由于水平所限,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各位读者指正,以便更好地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服务。 作者 2002年8月1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