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凝结了一个时代的青春期的情感和美丽,也呈现了一个时代少年小说作家的激情和文学创造力。这里的许多故事曾经打动过我,我希望也同样能够深深地感动你。本书以“童心论”为理论内核,培育、倡导一种天性、率真的文学基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蓝水晶紫水晶/少年文艺三卷本小说精品佳作选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周基亭等编 |
出版社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凝结了一个时代的青春期的情感和美丽,也呈现了一个时代少年小说作家的激情和文学创造力。这里的许多故事曾经打动过我,我希望也同样能够深深地感动你。本书以“童心论”为理论内核,培育、倡导一种天性、率真的文学基调。 内容推荐 本书选编了深受少年读者欢迎的著名作家叶辛、刘心武、沈石溪、张之路、张品成等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立意精巧,艺术精湛,同时又亲近生活,贴近少年心灵,多篇作品获由读者自己投票选出的”好作品奖”。 本书特别邀请著名作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撰写序言,每篇作品都配有资深编辑的提示和旁注,并在结尾处配有解密点评。 本书是从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拥有三代忠诚读者的老牌少年纯文学期刊《少年文艺》杂志最近二十年来发表的短篇小说中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宽泛,贴近少年的生活和心理,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全面展示了国内优秀儿童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 目录 青春的书写(序言) /方卫平 出门 韦伶 /2 男生寄来一封信 陈丹燕 /11 黑色的秋天 梅子涵 /20 六年级大逃亡 班马 /32 风景 朱效文 /53 姐姐比我大两岁 玉清 /61 梦幻少女的生日 任素芳 /81 合欢路口 肖复兴 /95 丑小鸭之死 崔晓勇 /107 陈一言和谭子的平常夏天 常新港 /115 月夜行船 王卫国 /126 女孩不想长大 王蔚 /139 最后的燃烧 沈石溪 /151 酷的故事 戴中明 /195 我的"爱情鸟"要飞走了 伍美珍 /209 逃学 张曼 /223 漂亮男生 雨君 /237 一错再错就对了 李治中 /252 跟阴雨有关 谢倩霓 /268 LOVE天长地久 韩青辰 /281 一千零一个愿望 饶雪漫 /291 红楼无梦 董宏猷 /304 环行跑道 安武林 /319 编后记 /330 试读章节 出门 [提示]一个十五岁少女第一次离家出门的细腻体味和动人经历。那种天真而胆怯,羞涩又骄傲的心理也许是走在成长路上的你最为熟悉的,相信你会从这样的描述中得到启示。 雾真大呀。 下车后,凌子简直看不清方向了,一年前妈妈带她到温泉来的时候,她记得这公路的左边临着嘉陵江,右边山上有许多拥挤在一起的老木房、老砖房。可是现在,雾把它们全吞没掉了。凌子眼前净是弥漫着的雾,这雾仿佛要把她吸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洞里去。 凌子实在没有料到,今天早上会有这么大的雾。在她为这次旅行做准备的时候,她是这样想像这个星期天的:四月的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她的头发,她背一个妈妈的小皮包,穿一件橘黄色的毛衣,走在去温泉公园的人流中。这次单独旅行,将使她十五岁的生日过得多有意思!这可是凌子有生以来第一次独自出门呵。 可是碰到了雾。 也许是靠着江边,雾是那样的大。走出十步远,温泉车站的站牌就看不清了。凌子头发上、睫毛上,全都被雾笼住了。 她心里有些发慌:这茫茫的一片,往哪里走才是公园的那条小道呢? 凌子紧盯着脚下那一块地面,地面只能辨认出很近的一块模模糊糊、灰白灰白的大半圆。凌子觉得仿佛梦游在雾里一般。前面朦朦胧胧的,似乎也移动着一个灰的人影儿。凌子小跑几步,辨认出那是个男的,细高个儿,穿一件风衣,她有了依靠似的朝那个人影儿奔去,叫道:"叔叔!" 那人没有理睬,凌子又叫了一声,哟,什么"叔叔"?转过来的那张脸庞是那样年轻,年轻得顶多只能把他唤做"小哥哥"。凌子为自己的误会害羞,那人仿佛更害羞,甚至有些脸红了。凌子问:"去温泉,怎么走?"那人回答:"走……那儿!我也去。" 他用手指了一下,自己先朝前走去。凌子紧跟着他,心里有些埋怨那个"小哥哥",为什么不等我呢?走那么快干吗? 真怪,到了公园门口,雾也散了。雾一散,太阳就钻出来了。一下子,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伙伙老老少少的游客,那气氛就像乡下赶集似的。凌子夹在他们中间,走进了公园。她本来以为别人会为她一个人出来旅游感到惊讶的,可是看样子游客们谁也没有特别注意她。 到温泉,最有意思的那就是游泳咯。这温泉游泳池里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暖泉水,就是四月天脱了衣服跳进水里,人也不会感到寒冷。 序言 青春的书写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方卫平 "青春期"作为一个与少年文学叙事有关的概念,大约是二十年前才出现在我们的创作语境中的。在此之前,"青春期"一直游离于中国当代少年文学的创作视域,成为被作家们集体遗忘或完全拒斥的书写内容。我们那时候所能读到的少年故事,基本上都已经把"青春期"丰富的生命和情感内容很自然地做了大幅度的简化或剥离。不管这种简化或剥离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它们都反映了特定时代普遍的意识形态对于少儿文学创作的权力控制和影响。 收集在这本集子中的第一篇作品是韦伶的短篇小说《出门》。我还清晰地记得将近二十年前《出门》的发表带给少儿文学界的那一缕清新和惊喜,也记得作品中那个第一次独自出门的小姑娘凌子的新奇感受所带给我们的心理叩击。"雾真大呀":"凌子眼前净是弥漫着的雾,这雾仿佛要把她吸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洞里去"……那种朦胧而又精致、细腻的少女情思,几乎是第一次让我们在当代少年小说艺术中领略了青春期特有的心理波澜和风景。 从《出门》以及此前不久发表的《今夜月儿明》等一批作品开始,"青春期"逐渐成了当代少年小说的一个重要叙事对象。一场围绕着青春期展开的革命性书写尝试开始了。 梅洛·庞蒂认为:"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用这句话来考察当代少年文学中对于青春期的关注和书写,无疑是十分合适的。青春期首先是一个身体蓬勃生长的时期,身体的拔节和生理的裂变,使少男少女们对自己的身体变得格外关注和敏感起来。于是,对身体的关怀和描写,也就成了真正的"青春期"书写的第一个重要特质。 有研究者曾经发现,"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当代小说在表现成长主题时,有这样一处空白:身体发育的缺失。缺失使少男少女们丧失了性别特征:男孩没有青春萌动带来的躁动不安;女孩没有初潮,换身衣服就能装成半大小子(李学武《蝶与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而近二十年来的少年小说写作,则把鲜活的性别特征和身体感觉带入了我们的阅读经验--"凌子朝镜子走去,一下子心跳起来:镜子里那个姑娘就是她吗?那纯粹是个姑娘,而不是个女娃娃!那样的身段,只有在一个长大了的姑娘身上才看得见。而且由于穿的游泳衣太贴身,那些线条显露得多明白呀。凌子的两个脚趾头在冰凉的地面上紧张地弯曲起来";"她让太阳尽情地晒在自己的脸上、腿上、手臂上,晒在自己那变化着的身体上"(《出门》)。这是一种诧异中伴随着喜悦的心情。他们也开始关心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身体形象:"我总觉得背后有一双眼睛在一直盯着我看,不由自主地想像了一下我的背影是否好看。记得有次同学们在一块闲聊时,有同学说过,我的背影看去虽然苗条可有点驼。想到这儿,我禁不住直了直背。但是当感到背后看着我的是一个陌生的男生时,又猛醒过来,自觉自愿地重新把背驼起来,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男生寄来一封信》)。自然,也开始关注异性的一切,"我是如此用心地在心里感受着他的一切:他的挺直的鼻梁,他的孩子气地向前嘟着的嘴唇,当然还有他投篮时奋力跃起的身姿……"(《跟阴雨有关》)。引用这些片断,是想说明,这些关于身体的"镜像"如此频繁地出现,至少证明了,在这场关于青春期的书写革命中,"身体"确乎成了不可缺少的艺术主角。 身体的苏醒及其细节的发掘和呈现,借用上述梅洛·庞蒂的话来说,还只是问题的"开始"。"写作中的身体绝不是纯粹物质意义上的肉体--肉体只有经过了诗学转换,走向了身体的伦理学,它才最终成为真正的文学身体。"(谢有顺《文学身体学》,见《话语的德性》,海南出版社)。当代少年小说对青春期的文学探索和表现,主要是从两个向度展开的。一是展示青春期特有的情感过程,或云锁烟埋,迷蒙无绪,或天高云淡,单纯明净。这些情感流程可以产生于几对姐弟之间(《姐姐比我大两岁》)、同学之间(《黑色的秋天》、《逃学》、《漂亮男生》、《LOVE天长地久》、《一千零一个愿望》),也可能发生在师生之间(《我的"爱情鸟"要飞走了》)或偶尔邂逅的异性之间(《六年级大逃亡》、《合欢路口》)……它们隐秘、自然、单纯、倔强,有时候显得来去无踪,难以言表,有时候又清晰无比,挥之不去。它们可能是两颗不设防的心灵的自然接近和朦胧爱恋,也可能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内心里演绎着的一场可怕的单相思"。或者。干脆是一种对于异性的虚幻的情爱想像。毫无疑问,近二十年来当代少年小说对于青春期情感心理学的文学发现和描绘,在这本《少年文艺》选编的小说集中有了相当集中的呈现。 另一个向度则主要涉及情感伦理学范畴。对于青春期情感生活的评价和判断,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一个已经完全解决了的问题,尤其是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来自各种立场尤其是某种偏执的成人立场的权力偏见仍然固执地存在着。在这些偏见的施虐之下,青春期情感生活的某些现实忌讳被无限放大,而其伴随人生成长过程的精神合法性则被彻底排斥。在《男生寄来一封信》、《陈一言和谭子的平常夏天》等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原本单纯的友谊被粗暴而无情地践踏和伤害。在深深的失望和无奈之中,作者含蓄而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吁请和价值取向。 因此,这部以"青春期"为核心概念的《少年文艺》选编的小说集所描绘和讨论的绝不仅仅只是青春期的情感生活话题。事实上在今天,任何一个关于青春期的话题都可能牵连着十分深广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实生活内容。在这部小说集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酝酿了许多青春期故事的现实生活背景和历史文化土壤的存在和力量。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本书所揭示的二十年的文学进程中,当代少年小说作家在青春期故事的叙事形式和讲述语体方面也做了多方面的尝试。换句话说,本书不仅凝结了一个时代的青春期的情感和美丽,也呈现了一个时代少年小说作家的激情和文学创造力。 这里的许多故事曾经打动过我,重新读它们,我仍然不时会被它们所感动。 我希望,它们也同样能够深深地感动你。 2005年3月14日 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 后记 经过编辑部的辛勤努力,三卷本的《少年文艺》精品佳作选终于和广大少年读者见面了。这是我们的一项酝酿了很久的计划,如今夙愿得以实现,编辑部全体人员深感欣慰。 这套三卷本小说选是从本刊最近二十年来所发表的小说中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体现了本刊小说栏目的总体水准,也可以看做当代中国儿童文学领域内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侧影,以及反映当代少年现实生活小说创作的大体趋向。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儿童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个新的繁荣期,佳作纷呈,新人辈出,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成绩格外喜人。承广大儿童文学作者的垂爱,本刊总是能收到全国各地作家们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这不仅使本刊的稿件质量得到了保证,也给本套书的编选提供了一个丰沛的选稿基础,但因篇幅有限,难免有挂一漏万的遗憾,只有请作者和少年读者朋友见谅了。 《少年文艺》坚持以纯正的文学品位引导读者,也一向尊重少年读者自己的审美趣味和阅读取向,一年一度的《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便完全是在少年读者的民主投票中产生的,选本中的不少篇目就是历年评选中少年读者自己公认的"好作品"。借用电影界的术语来说,是"金鸡奖"和"百花奖"兼而有之。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需要薪火传承,注重文学新人的发现和扶持,热情关注他们的创作是《少年文艺》一贯的传统,所以在这个选本中,读者会欣赏到不少儿童文学创作新秀的佳作。从内容看,一套三本在题材上作了大致的划分,反映了当今少年儿童生活的诸多方面。倘若今后条件许可,我们还将继续编选其他体裁的选本,以及本刊下半月刊《阅读前线》中的精品佳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套选本在编辑形式上的尝试。我们特邀国内三位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序,并由责任编辑为每篇作品撰写提示、眉批和解密式点评等导读性文字,使少年读者从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领悟到写作技巧,在愉快的阅读中受益。因此,对于广大少年读者或家长来说,能从这套书中获得的也许会比阅读其他单纯的小说选本获得的更多。 应该让文学成为一种生命的需求。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下,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精神力量,始终是一部分人追求的理想。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灵更需要文学的滋润,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正是我们编辑这套书的目的。读者是书籍最权威的评判者。作为编者,我们只能以惴惴不安的心情期待着他们的评头论足。我们也盼望老师、家长,以及儿童文学作家和批评家对这个选本提出意见,以便我们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少年文艺》编辑部 2005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