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写的不是自传,而是关于若干历史的片段回忆。抚今追昔,作者能够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告慰故人,实在是作者的幸事。几年前,作者偶尔应邀写过几篇回忆文章,也常常和亲友们说起一些往事,但从没想过要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这些年来,读过一些人的回忆录。其中有提到作者个人和作者所熟悉的人或事,往往使作者有些似是而非之感。亲友们鼓励作者自己写。现在,读者有幸可以读到作者的回忆,本书中大致包括作者本人几个时期的经历、接触过的人和一些事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往事琐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林利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写的不是自传,而是关于若干历史的片段回忆。抚今追昔,作者能够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告慰故人,实在是作者的幸事。几年前,作者偶尔应邀写过几篇回忆文章,也常常和亲友们说起一些往事,但从没想过要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这些年来,读过一些人的回忆录。其中有提到作者个人和作者所熟悉的人或事,往往使作者有些似是而非之感。亲友们鼓励作者自己写。现在,读者有幸可以读到作者的回忆,本书中大致包括作者本人几个时期的经历、接触过的人和一些事情。 内容推荐 几年前,我偶尔应邀写过几篇回忆文章,也常常和亲友们说起一些往事,但从没想过要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这些年来,读过一些人的回忆录。其中有提到我个人和我所熟悉的人或事,往往使我有些似是而非之感。亲友们鼓励我自己写。我想,个人虽然平凡,但经历过的时代和遇到的人物不少都值得怀念,值得如实地写下来。即使不能付印成书,我也要做到问心无愧地、真实地记述那若干历史片段。至于我本人和我的家庭及亲人,就只作简单的记述,甚至略去。我时断时续地写了好些年,也没有一个定稿。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本人已达耄耋之年,才产生了一点紧迫感。于是整理写下的东西,大致包括我本人几个时期的经历、接触过的人和一些事情。诚如我的初衷,我写的不是自传,而是关于若干历史的片段回忆。抚今追昔,我能够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告慰故人,实在是我的幸事。 目录 一、1938年之前 我的一家人 见到阔别十一年的父亲 转道新疆去苏联 二、战前的共产国际党校生活 到达莫斯科 进共产国际党校 第一次受到党内批评的洗礼 整个冬天没出楼门 在学习中开展“斯达汉诺夫运动” 和孙维世一下子成为好朋友 我所知道的“老干部” 林彪的一段小插曲 战前的最后时光 三、卫国战争时的岁月 撤离莫斯科 在乌发党校 到共产国际机关工作 战时生活 四、重返祖国 落脚哈尔滨 回延安 拆散我和维世的幕后“黑手” 两次出访苏东 五、建国后十七年里的一些片段 尤金访华 两次见到斯大林 中苏关系点滴 陪江青在苏联养病 又被江青“逮”住了 我再也不愿陪江青了 康生“凑”上来 六、劫难的十年 风暴初起 扯不清的“里通外国”案 狱中生活 我的哥哥姐姐们 带着“尾巴”出狱 我的朋友们 幸存者的责任 附录 试读章节 我的父亲林伯渠(林祖涵),于1905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1921年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此后他终生投身于我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而我的家庭命运自然也就同他的活动紧密相连了。 1938年以前,尤其是1924~1927年大革命期间,我的家随着国内局势的变化而辗转于湖南、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因此,孩子们也就跟着在这些地方生活和上学。 在我最早的记忆中,比较清晰的印象是从上海坐海船到广州。这大约是1925年末的事。我们五兄妹——大姐(林秉权)、二姐(林秉蘅,有时也称作秉衡)、哥哥(林秉益)、我、四妹(林秉琪,又名林琳),随母亲坐了几天几夜的船。在船上,我经常跑到楼上的大餐间(头等舱)找一个小朋友玩,她是程潜的三女儿,叫Baby(贝贝)。我们差不多年纪,都是四岁左右。由于两家大人们很熟,所以让我们在一起玩。我们整天在宽敞的大餐间里跑来跑去,又笑又跳。只有一次,我们目睹了一件不幸事件。我们看到一个男人坐在甲板的栏杆上喝酒,大约喝醉了,把一个女人拖到身边,接着推到海里去了。船员虽进行了打捞抢救,但救上来的女人已经死了,停放在一间舱房里。我们完全不懂这是酗酒的有钱人作践人命的悲剧,仍然在那里玩,有时还悄悄推开那间停放女尸的舱门瞄一眼——除了蒙盖着的白布,什么也瞧不见。我之所以记得这一幕,大约是因为坐海船,和小朋友玩,当时是很新鲜的事。 在广州的家,所在街道的名称我已不记得了。只记得我家住在二楼,楼下是一爿水果店。平常家里大人不让我上街,只有母亲出去做客时才偶尔带着我们。在别人家做客的也有许多大人们带去的孩子。吃饭时孩子们坐在一起。有一些女客来看我们,逗我们玩。有两位女客,当场就认了我做干女儿,其中之一是蔡畅,我称她为蔡干妈。对别的活动,像母亲说带我去过电影院等,我却毫无印象。 当时正是大革命时期,在广州应该有不少有意义的历史时刻。但我还太小,大人们也没空对我说什么。只记得有一次特别的活动,父母带着我们小孩,坐着一辆当时很稀罕的黑色小汽车去黄花岗。那里人山人海,有许多彩色的小旗。我们很兴奋、快活。但这是一个纪念什么的活动,我却不知道。后来在莫斯科遇到孙维世,她说她也记得跟着父母去过黄花岗,参加什么活动,她也不清楚。我记得清楚的是,孩子们晚上常常坐在大厅里等候父母回家。我隐隐有一种惴惴不安的心情,天越晚,我越感到紧张。加上广州夏季晚上经常雷雨交加,更加使我们莫名地为父母担心。一次,也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由于等待的焦虑心情,我竟口不择言地问了一句:“不是把他们杀了……P1-3 序言 几年前,我偶尔应邀写过几篇回忆文章,也常常和亲友们说起一些往事,但从没想过要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这些年来,读过一些人的回忆录。其中有提到我个人和我所熟悉的人或事,往往使我有些似是而非之感。亲友们鼓励我自己写。我想,个人虽然平凡,但经历过的时代和遇到的人物不少都值得怀念,值得如实地写下来。即使不能付印成书,我也要做到问心无愧地、真实地记述那若干历史片段。至于我本人和我的家庭及亲人,就只作简单的记述,甚至略去。 我时断时续地写了好些年,也没有一个定稿。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本人已达耄耋之年,才产生了一点紧迫感。于是整理写下的东西,大致包括我本人几个时期的经历、接触过的人和一些事情。诚如我的初衷,我写的不是自传,而是关于若干历史的片段回忆。 抚今追昔,我能够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告慰故人,实在是我的幸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