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了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但更多的让读者在文字中感受到令人垂涎欲滴的各地美食,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雅舍谈吃(插图典藏本)/梁实秋作品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实秋 |
出版社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了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但更多的让读者在文字中感受到令人垂涎欲滴的各地美食,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 内容推荐 梁实秋的作品在国内已有众多大大小小的版本,且风行不衰。为了展示梁公散文的总体面貌,我们从他作品中遴选了有代表性的散文、小品、杂感、札记、随笔、短评,合成四卷本《雅舍文集》付梓,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应当说,这远远不是梁实秋散文的全部,尽管读者可以见仁见智,但我们深信,如果不怀偏见而抱有理解与汲取的渴念,读者不难从中感受这位名家个性独异的文心、文气、文调,领略他的积学之厚、腹笥之富和经泽之熏。梁实秋如是说:“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如此高见,真让天下老饕找到了大吃的理由;读如此文章,焉能不叫人齿颊生香? 目录 第一辑 吃在故乡 烤羊肉 烧鸭 酱菜 水晶虾饼 汤包 核桃酪 铁锅蛋 酸梅汤与糖葫芦 锅烧鸡 煎馄钝 核桃腰 豆汁儿 芙蓉鸡片 乌鱼钱 炸丸子 栗子 满汉细点 茄子 白肉 爆双脆 饺子 烧羊肉 菠菜 北平的零食小贩 酪 第二辑 吃在四方 西施舌 火腿 醋熘鱼 炝青蛤 鱼翅 豆腐 狮子头 两做鱼 生炒鳝鱼丝 瓦块鱼 溜黄菜 韭菜篓 蟹 佛跳墙 海参 菜包 糟蒸鸭肝 莲子 干贝 鲍鱼 咖喱鸡 烙饼 笋 黄鱼 八宝饭 薄饼 拌鸭掌 鱼丸 腊肉 粥 锅巴 龙须菜 鸽 面条 第三辑 吃东道西 由熊掌说起 吃 味精 炸活鱼 粽子节 大菜 读《媛珊食谱》 《饮膳正要》 千里莼羹 未下盐鼓 读《中国吃》 再谈“中国吃” 读《烹调原理》 记日本之饮食店 豆腐干风波 康乃馨牛奶 吃在美国 “麦当劳” 试读章节 锅烧鸡 北平的饭馆几乎全属烟台帮;济南帮兴起在后。烟台帮中致美斋在历史相当老。清末魏元旷《都门琐记》谈到致美斋:“致美斋以四做鱼名,盖一鱼而四做之,子名‘万鱼’,与头尾皆红烧,酱炙中段,余或炸炒,或醋溜。”致美斋的鱼是做得不错,我所最欣赏的却别有所在。锅烧鸡是其中之一。 先说致美斋这个地方。店坐落在煤市街,坐东面西,楼上相当宽敞,全是散座。因生意鼎盛,在对面一个非常细窄的尽头开辟出一个致美楼,楼上楼下全是雅座。但是厨房还是路东的致美斋的老厨房,做好了菜由小利巴提着盒子送过街。所以这个雅座非常清静。左右两个楼梯,由左梯上去正面第一个房间是我随侍先君经常占用的一间,窗户外面有一棵不知名的大树遮掩,树叶很大,风也萧萧,无风也萧萧,很有情调。我第一次吃醉酒就是在这个房间里。几杯花雕下肚之后还索酒吃,先君不许,我站在凳子上舀起一大勺汤泼将过去,泼溅在先君的两截衫上,随后我即晕倒,醒来发觉已在家里。这一件事我记忆甚清,时年六岁。 锅烧鸡要用小嫩鸡,北平俗语称之为“桶子鸡”,疑系“童子鸡”之讹。严辰忆京都词有一首: 忆京都·桶鸡出便宜
衰翁最便宜无齿, 制仿金陵突过之。 不似此间烹不热, 关西大汉方能嚼。 注云:“京都便宜坊桶子鸡,色白味嫩,嚼之可无渣滓。”他所谓便宜坊桶子鸡,指生的鸡,也可能是指熏鸡。早年一圆钱可以买四只。南京的油鸡是有名的,广东的白切鸡也很好,其细嫩并在北平的之下。严辰好像对北平桶子鸡有偏爱。 我所谓桶子鸡是指那半大不小的鸡,也就是做“炸八块”用的那样大小的鸡。整只的在酱油里略浸一下,下油锅炸,炸到皮黄而脆。同时另锅用鸡杂(即鸡肝鸡胗鸡心)做一小碗卤,连鸡一同送出去。照例这只鸡是不用刀切的,要由跑 堂的伙计站在门外用手来撕的,撕成一条条的,如果撕出来 的鸡不够多,可以在盘子里垫上一些黄瓜丝。连鸡带卤一起 送上桌,把卤浇上去,就成为爽口的下酒菜。 何以称之一锅烧鸡,我不大懂。坐平浦火车路过德州的 时候,可以听到好多老幼妇孺扯着嗓子大叫“烧鸡烧鸡!” 旅客伸手窗外就可以购买。早先大约一圆可买三只,烧得焦 黄油亮,劈开来吃,咸渍渍的,挺好吃,(夏天要当心,外 表亮光光,里面可能大蛆咕咕嚷嚷!)这种烧鸡是用火烧的, 也许馆子里的烧鸡加上一个锅字,以示区别。 P20-21 序言 这些谈吃的文字,前二十一段刊于《联合报》副刊,以后各段刊于《中华日报》副刊。随便谈谈,既无章法,亦无次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我不是烹调专家,我只是“天桥的把式一一净说不练”。游徙不广,所知有限,所以文字內容自觉十分寒伧。大概天下嘴馋的人不少,文字刊布,随时有人赐教,有一位先生问我:“您为什么对于饮食特有研究?”这一问问得我好生惶恐。我几曾有过研究?我据实回答说:“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所以孟子说:“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专恣口腹之欲,因小而失大。所以被人轻视。但是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这个“小”不是绝对不可以谈的。只是不要仅仅成为“饮食之人”就好。 《朱子语录》:“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关味,人欲也。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我的想法异于是。我以为要求荚味固是人欲,然而何曾有背于天理?如果天理不包括美味的要求在內,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么要生那么多的味蕾? 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一日甲子中秋,在台北 书评(媒体评论) 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 ——梁实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