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老子》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所以又称《道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一书中含有精彩的辩证法命题,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早已为学人所周知。其他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种种思考,也都耐人品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子/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卫广来译注 |
出版社 | 山西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今本《老子》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所以又称《道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一书中含有精彩的辩证法命题,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早已为学人所周知。其他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种种思考,也都耐人品味。 内容推荐 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 目录 前言 老子哲学辨微(代序)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老子》名言警句 《老子》重要研究著作 试读章节 七章 [题解] 这一章运用朴素的辩证观点,来观察自然界的天地与社会中的圣人,阐明谦退反进的弯转之用,主旨在圣人无私。事物总是向它的对立面发展,这是辩证法的一个定理。老子指出,天地不自营己之生,故能长生,圣人以其无私,反能成其私。在己为私,弃私为公,自来成大事者,皆无私,早将自身置之度外。圣人无私,是说起初并非有欲成其私之心。然其私之成,自然之道耳。深原此意,方区别于谲术。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释] ①以其不自生:指天地的生存不为自己。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 ②后其身而身先:这是说明不争之德的好处,争先逞强,结果适得其反。 ③邪:同“耶”(ye),疑问词。 [译文] 天地长久地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靠的是它不是为自己而生存,它给万物提供生存条件,而不自私以养自己,所以能够长生不老。因此圣人学习天地,遇到利益,把自身摆在后面,结果自身反而能占先;遇到危难,把自身置之度外,结果自身反得保全。这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吗?所以能成全他的私。 P12 序言 (一) 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老子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苦县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守藏室史是管理王室藏书的史官。 传述鲁国孔子赴周,问礼于老子,两位先哲进行了简练、睿智的谈话,各述其学。孔子后来创立影响深远的儒家学派。老子则见周室已衰,辞世西行,人函谷关隐居,不知所终,时约周敬王年问。在他将隐去的最后时日,应函谷关令尹喜的请求,“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今本《老子》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所以又称《道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关于道的系统。道是宇宙的本体,不依赖任何物而绝对独立,永远自行运动,“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道运行而产生天地,天地运行而产生万物。老子之道,乃“大道”,质言之,乃自然主义。 关于德的系统。因为道的性格是“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道法自然”,所以作为道的功用的圣人之“德”,其原则也就是自然无为。老子反对以智术治国。国家既制定了法律,圣人无为而治,就是对法律的尊重;若仍以智术治国,便是有为,便是以一己之私见,加于公众之法律。老子之德,乃“上德”,质言之,乃无心之德。 《老子》一书中含有精彩的辩证法命题,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早已为学人所周知。其他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种种思考,也都耐人品味。 (二) 《老子》一书自先秦流传至今,出现许多版本,元人张与材序杜道坚《道德经原旨》(《道藏》本)说:“《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余家。”过去以西汉河上公注本和魏王弼注本为最早,也最流行。1973年12月,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帛书《老子》两种写本,分别称为甲、乙本,成为更古的本子。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战国楚墓中又出土简书《老子》甲、乙、丙三组,为战国中晚以前佚籍。宋以来传世的版本有司马光《道德真经论》、苏辙《道德真经注》、王夫之《老子衍》、魏源《老子本义》、俞樾《老子平议》、严复《老子道德注评点》等。今人传世本有马叙伦《老子校诂》、高亨《老子注译》、张松如《老子校读》、朱谦之《老子校释》、卢育三《老子释义》、任继愈《老子新译》等。 本书以任继愈《老子新译》为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第2版修订本),参照河上公《老子道德经》(《四部丛刊》本)、王弼《老子道德经》(《四部备要》本)、朱谦之《老子校释》(《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华书局1984年11月第1版)、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徐梵澄《老子臆解》(中华书局1988年3月第1版)等版本,撮汇往贤精解,断以己意,进行注译。 译注者 2002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常人多说老子是厌世哲学,我读了一部《老子》,就没有看见一句厌世的语。他若是厌世,也不必著这五千言了。老子是一位最热心肠的人;说他厌世的,只看见“无为”两个字,把底下“无不为”三个字读漏了。 ——梁启超 老子的大功德,是在替中国创出一种有系统的哲学。他的哲学,虽然草创,但规模很宏大,提出许多问题供后人研究。他的人生观,是极高尚而极适用。 ——梁启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