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与作者其他小说一样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女主角范妮是个出身贫寒的少女,10岁时被姨父母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在姨父母家,除了二表哥埃德蒙处处呵护她外,受到众人的冷落,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但她始终有颗温柔善良的心肠,辨是非,明大理。她坚决抵制大表哥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大雅的情节剧,毫不动摇地顶住了纨绔子弟克劳福德的无理纠缠,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特别是在克劳福德小姐对埃德蒙“旧情复发”时,她告诫表哥不要被她的假象所迷惑,最终,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伯特伦爵士的器重和埃德蒙的爱,小说以范妮和埃德蒙喜结良缘为结局。
《曼斯菲尔德庄园》与作者其他小说一样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是,比较而言,本书情节更为复杂,突发性事件更加集中,社会讽剌意味也更加浓重。小说最后以范妮和埃德蒙的美满姻缘为结局,但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的讽刺笔锋主要指向了以富足人家为代表的英国上流社会,揭示了他们的矫揉造作和荒唐可笑。
大约三十年前,亨廷登的玛丽亚·沃德小姐交了好运,仅凭七千英镑的陪嫁,就赢得了北安普敦郡曼斯菲尔德庄园托马斯·伯特伦爵士的倾心,一跃而成了准男爵夫人,既有漂亮的宅邸,又有大笔的进项,真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亨廷登的人无不惊叹这门亲事攀得好,连她那位当律师的舅舅都说,她名下至少再加三千英镑,才配嫁给这样的人家。她富贵起来,倒有两个姊妹好跟着沾光了。亲友中但凡觉得沃德小姐和弗朗西丝小姐长得像玛丽亚小姐一样漂亮的,都毫不犹豫地预言:她们两人也会嫁给同样高贵的人家。然而天下有钱的男人,肯定没有配嫁这种男人的漂亮女人来得那么多。沃德小姐蹉跎了五六年,最后只好许身于她妹夫的一位朋友,几乎没有什么财产的诺里斯牧师,而弗朗西丝小姐的情况还要糟糕。说实在的,沃德小姐的婚事还真算不得寒碜,托马斯爵士欣然地让他的朋友做曼斯菲尔德的牧师,给他提供了一份俸禄,因此诺里斯夫妇每年有差不多一千英镑的进项,过上了甜蜜的伉俪生活。可是弗朗西丝小姐的婚事,用句俗话来说,却没让家里人称心,她居然看上一个一没文化,二没家产,三没门第的海军陆战队中尉,真让家里人寒心透顶。她随便嫁个什么人,都比嫁给这个人强。托马斯·伯特伦爵士出于自尊心和为人之道,本着从善而为的愿望,加上总希望与他沾亲带故的人境况体面些,因此很愿意利用自己的情面为伯特伦夫人的妹妹帮帮忙。但是,在他妹夫所干的这个行当里,他却无人可托。还没等他想出别的法子来帮助他们,那姊妹俩已经彻底决裂了。这是双方行为的必然结果,但凡轻率的婚事几乎总会带来这种后果。为了免得听些无益的劝戒,普莱斯太太在结婚之前从未给家里人写信谈论此事。伯特伦夫人是个心境沉静的女人,性情异常随和、异常懒散,心想索性不再理睬妹妹,不再去想这件事算了。可诺里斯太太却是个多事之人,这时心犹未甘,便给范妮写了一封气势汹汹的长信,骂她行为愚蠢,并且威吓说这种行为可能招致种种恶果。普莱斯太太给惹火了,在回信中把两个姐姐都痛骂了一顿,并出言不逊地对托马斯爵士的虚荣也奚落了一番。诺里斯太太看了这些内容,自然不会闷在心里不说,于是他们两家与普莱斯太太家多年没再有任何交往。
他们的寓所彼此相距遥远,双方的活动圈子又大不相同,因而在以后的十一年里,他们甚至连对方是死是活几乎都无法知道,至少是托马斯爵士感到非常惊讶,诺里斯太太怎么能隔不多久就气冲冲地告诉他们一次:范妮又生了一个孩子。然而,十一年过后,普莱斯太太再也不能光顾自尊,怨恨不解,白白失去一门可能对她有所助益的亲戚。家里孩子一大帮,而且还在没完没了地生,丈夫落下了残疾,已不再能冲锋陷阵,却能照样以美酒招待宾朋,一家人吃的、穿的、用的,就靠那么一点微薄的收入。因此,她急切地想与过去轻率放弃的亲戚们恢复关系。她给伯特伦夫人写了一封信,言词凄凉,满纸悔恨,说家中除了儿女成群之外,其他东西几乎样样都缺,因此只能跟诸位亲戚重修旧好。她就要生第九胎了,在诉说了一番困境之后,就恳求他们给即将降生的孩子当教父、教母,帮助抚养这个孩子。然后她又不加掩饰地说,现有的八个孩子将来也要仰仗他们。老大是个十岁的男孩,既漂亮又活泼,一心想到海外去,可她有什么办法呢?托马斯爵士在西印度群岛上的产业将来有没有可能用得上他呢?叫他干什么都行——托马斯爵士觉得伍里奇陆军军官学校怎么样?还有,怎样把一个孩子送到东方去?
信没有白写。大家重归于好,又对她关心起来。托马斯爵士向她表示关切,替她出主意,伯特伦夫人给她寄钱和婴儿穿的衣服,诺里斯夫人则负责写信。
那封信当即产生了上述效果,过了不到一年,又给普莱斯太太带来一桩更大的好处。诺里斯太太常对别人说,她对她那可怜的妹妹和那帮孩子总是放心不下,虽说大家已为她们尽了不少力,她似乎觉得还想多帮点忙。后来她终于说出,她想让普莱斯太太少负担一个孩子,从那一大群孩子当中挑出一个,完全交给他们抚养。“她的大姑娘已经九岁了,她那可怜的妈妈不可能使她得到应有的关照,我们来照管她怎么样?这肯定会给我们带来些麻烦,增加些开销,但相比起行善来,这算不了什么。”伯特伦夫人当即表示赞同。“我看这样做再好不过了,”她说,“我们把那孩子叫来吧。”
托马斯爵士可没有这么痛痛快快地立即答应。他心里犹豫不决,踌躇不定。这件事可不是闹着玩的。在他们这样的家境里长大的姑娘,可得让她一辈子丰衣足食,不然的话,让她离开自家人,那不是行善,而是残酷。他想到了自己的四个孩子——想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想到了表兄妹之间会相爱等等。但他刚审言慎语地述说起自己的意见,诺里斯太太便打断了他,对他的理由,不管是说出的还是没说出的,都一一给以反驳。P3-5
我从1983年开始翻译简·奥斯丁的小说,先后出版了《理智与情感》(1984)、《劝导》(1986)、《诺桑觉寺》(1986)、《傲慢与偏见》(1990)、《爱玛》(2000);2003年12月中旬,我又交出了《曼斯菲尔德庄园》的译稿,终于实现了上学时萌生的一个梦想——译出被人誉为“无与伦比的奥斯丁”的全部六部小说杰作。
简·奥斯丁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开始于1811年2月,亦即《傲慢与偏见》出版两年之前,完成于“1813年6月之后不久”。1811年存留下来的几封简·奥斯丁信件中,没有一封再提及这本书;而1812年则没有一封简·奥斯丁的信件存留下来。可是到了1813年初,简·奥斯丁曾多次在信中提及《曼斯菲尔德庄园》,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姐姐卡桑德拉已经颇为熟悉小说的内容。作者在1814年3月2日的信中谈到,其四哥亨利已在阅读小说(手稿)。据研究者推断,大约在1813年11、12月间,或1814年1月,作者将该书的版权再次卖给了《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的出版人埃杰顿。1814年5 月23日及27日,埃杰顿连续在《记事晨报》上发布出书告示,称该书为“《理智与情感》与《傲慢与偏见》作者著”。照此推断,《曼斯菲尔德庄园》应在1814年5 月底面世。虽然该书比《傲慢与偏见》长四分之一,但每本售价却一样:十八先令。第一版的印数很少,据查普曼考查只有一千二百五十册,而且纸张、印刷质量都不及《傲慢与偏见》;但是,这一千二百五十册在六个月内即已销售一空,销售速度快于《傲慢与偏见》。尽管如此,埃杰顿一直不肯出第二版,直至1816年,才由《爱玛》(1815)的出版人约翰·默里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有学者考查,简·奥斯丁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上获得至少三百一十英镑的酬金,这是她生前收益最高的一本书。
与作者的其他五部小说一样,《曼斯菲尔德庄园》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是,比较而言,本书情节更为复杂,突发性事件更加集中,社会讽刺意味也更加浓重。小说最后以范妮和埃德蒙的美满姻缘为结局,但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的讽刺笔锋主要指向了以几户富足人家为代表的英国上流社会,揭示了他们的矫揉造作和荒唐可笑。托马斯·伯特伦爵士是国会议员,一家人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他与伯特伦夫人在教养子女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光知道“严厉”,一个一味地“放纵”,致使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在教养上存在严重问题,为人处世全然没有责任感,缺乏道德准则。大女儿玛丽亚是个水性杨花的姑娘,一边动心于“粗大肥胖、智力平庸”,但“一年有一万二千英镑”收入的拉什沃思,一边又跟纨绔子弟克劳福德私下调情,当发现后者对她缺乏真情时,便轻率地嫁给了拉什沃思,与此同时,还继续与克劳福德发展暧昧关系,直至跟他私奔,最后遭到被遗弃的可悲下场。二小姐朱莉娅跟姐姐一样放荡不羁,差不多就在姐姐私奔的同时,也跟贵家子弟耶茨私奔。就在两起丑闻发生之前,伯特伦家的大儿子汤姆突然染病,差一点丧命。一时间,这兄妹三人几乎使伯特伦家陷入了绝境。
克劳福德兄妹是小说中的另外两个重要人物。这兄妹俩都是拥有大宗财产的年轻人。他们长年寄住在叔叔克劳福德将军家里,两人一个受叔叔宠爱,一个受婶婶溺爱,因而都给娇惯坏了。特别是将军是个“行为不端”的人,甚至想在家中豢养情妇,自然给两个年轻人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克劳福德起初想玩弄一下范妮的感情,后来居然真心爱上了她,便苦苦地追求了起来,遭到范妮拒绝后,又跟玛丽亚私奔。克劳福德小姐起先有意于埃德蒙,但是当她获悉埃德蒙要当牧师时,热情顿时冷了下来。后来,埃德蒙的哥哥处于病危之际,她马上意识到埃德蒙可能成为伯特伦爵士的继承人,旋即对他又热了起来,不想让埃德蒙看清了她的真面目,最后也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跟其他几部小说一样,《曼斯菲尔德庄园》也塑造了一对可爱的青年男女。范妮出身于贫困人家,十岁时被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来到姨父姨妈家后,虽然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众人的冷落,但她始终“有一颗温柔亲切的心,想要表现得体的强烈愿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大表哥汤姆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风化的情节剧,家里只有她一人加以反对和抵制。她早就看清了克劳福德兄妹的自私和轻浮,因而当克劳福德死死纠缠她时,她丝毫不为其所动,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当克劳福德小姐对埃德蒙“旧情复发”的时候,她告诫表哥不要上她的当。最后,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托马斯爵士的器重,也赢得了埃德蒙的爱,两位年轻人终于结成伉俪。
从出版时间来看,《曼斯菲尔德庄园》只比《傲慢与偏见》晚一年。但两部作品的笔调和氛围却大不相同。《傲慢与偏见》既轻快又明畅,《曼斯菲尔德庄园》则显得比较凝重,带有更明显的道德说教色彩。另外,奥斯丁研究者认为,《曼斯菲尔德庄园》在心理描写和叙事技巧上有重大突破,是英国小说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这些都表明,简·奥斯丁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已是个“更加成熟”的女作家。
关于奥斯丁的生平,人们迄今掌握的资料尚不充分,还有不少空白、疑点和不确定因素。笔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编写了一份“简·奥斯丁年表”,献给我国的简·奥斯丁读者和研究者。不过,我对简·奥斯丁的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紧接着就要投入已经订下合同的《奥斯丁(评传)》的撰写。
2003年12月29日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