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看人先看字。一个人的字迹如何,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字体的优美尤能在竞争中突显优势。从这一目的出发,本书教你认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知识以及书法技能,并推举了一些名人名作供你欣赏。这样,即使你的书法没能练到家,有这些书法知识在为你作支撑,那你的书法修养也不回差到哪儿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通礼修文以书养德(大学生的书法修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作者 | 王世征等编 |
出版社 |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常言道,看人先看字。一个人的字迹如何,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字体的优美尤能在竞争中突显优势。从这一目的出发,本书教你认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知识以及书法技能,并推举了一些名人名作供你欣赏。这样,即使你的书法没能练到家,有这些书法知识在为你作支撑,那你的书法修养也不回差到哪儿去。 内容推荐 本书第一章着重介绍了作为书法艺术赖以形成的基础——汉字,并概括地说明了书法的艺术特质。第二、三章介绍了中国书法史的概要,以期同学们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有个总体的了解。第四章介绍了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以期同学们对书法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联系有些理解。第五章对书法史上的100幅名作作了赏析,以增加同学们对中国书法的感性认识。第六章介绍了楷书、行书的技法,以期有助于同学们实际书写能力的提高。第七章介绍了篆刻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基本技法,以使同学们对与书法密不可分的传统篆刻艺术有所了解。 目录 第一章 独特的文字奇妙的艺术——汉字与中国书法 第一节 汉字起源于图画 第二节 汉字是方块形制的表意文字 第三节 汉字的艺术素质 第四节 汉字的书写艺术 第二章 辉煌的历程——中国书法史要(上) 第一节 甲金传妙道石鼓焕奇彩——先秦书法 第二节 小篆创极则,隶变应时生——秦代书法 第三节 隶书写辉煌诸体亦骖马}乍——汉代书法 第四节 行草标风范碑刻发翰光——魏晋南北朝书法 第三章 辉煌的历程——中国书法史要(下) 第五节 真楷立轨范 狂草纵豪情——隋唐五代书法 第六节 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宋辽金书法 第七节 复古尊晋唐传薪启后来——元代书法 第八节 帖学称繁盛笔墨展风姿——明代书法 第九节 溯本追秦汉崇碑拓新境——清代书法 第四章 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从毛笔的特性到感情的溶注 第二节 从自我作古到游戏雅玩的文化心态 第三节 具有哲理特色的技法 第四节 科举取仕与书法技能 第五节 文化素养与书法造诣 第六节 时代人文影响下的书法 第七节 “中和”为美的审美观 第五章 熠熠生辉的珍品——历代书法名作欣赏 第六章 精湛的技法——楷书、行书书写实践 第一节 执笔、运笔及临写 第二节 楷书技法实践 第三节 行书技法实践 第七章 方寸中的世界——中国篆刻艺术 第一节 篆刻艺术引论 第二节 篆刻源流略述 第三节 篆刻技法介绍 试读章节 近代碑学派书家康有为认为:“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自古以来,传统书法便有“第一用笔”、“用笔为上”的观念,把用笔抬高到几乎作为书法的表征之地位,以至于在传统书法这个舞台上,如果是用笔功夫欠佳者,绝对不能成为公认的大家。这就好比在武术行当中,如刀剑枪棍之类不能运用自如、出神入化、挥之成风者,也就不会被称为高手。因为,书法的工具——毛笔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若要自如地运用它,就非得具备高超的用笔本领不可。毛笔本身是一个矛盾体:异常柔软的笔却要运用得如钢枪长矛一般——“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孙过庭《书谱》)。所以书法家在用笔时要尽一身之力而运之,其石破天惊、雷霆万钧之力,惊蛇入草、燕掠平池之势,决不亚于武术家耍刀弄枪,而更能软则柔似绕指,刚则千夫不易,这就是画家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所描述的毛笔之“刚德”与“柔德”的特性: “无前无后,不倚不因,劈空而来,天惊石破。六丁不能运,巨灵不能撼,划然现相,足骇鬼神。挟风雨雷霆之势,具神工鬼斧之奇。语其坚则干夫不易,论其锐则七札可穿。仍能出之于自然,运之于优游,无跋扈飞扬之躁率,有沉着痛快之精能。如剑绣土花,中含坚质,鼎包翠碧,外耀光华。此能尽笔之刚德也。 柔如绕指,软若兜罗,欲断还连,似轻而重。氲氤之气,含烟霏雾结之神;摇曳天风,具翔凤盘龙之势。既百出以尽致,复万变以随机。恍惚无常,似惊蛇之入春草;翩翻有态,俨舞燕之 P126掠平池。飚天外之游丝,未足方其逸;舞窗间之飞絮,不得比其轻。方拟去而忽来,乍欲行而若止。既蠕蠕而欲动,且冉冉以将飞。此能尽笔之柔德者也。” 洋洋洒洒,仪态万千,毛笔之于书法的运用,有着其他画笔无法比拟的丰富而又变幻无穷的特性。也正是这种用笔中的自由挥洒、变化多端的独特品格,为传统书法的表情达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故书法家在挥运之时如鱼得水,天马行空,容与风流,纵横牵掣,钩环盘纡,腾跃顿挫而适意,偃仰离合而得势。率情运用,如落纸云烟,乍徐还疾,忽往复收,无论顺用逆用,提按转折,皆随机而发、随情而出,外得造化之天工,内取灵台之方寸。 这种以情运笔所产生的线条,犹如一曲充满着激情的协奏曲,造就着传统书法抒情性和抽象性的艺术品格。东汉书法家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强调“情”和“性”在书法中的先导作用,认为书写之前要先孕育情感,进入境界,然后再运笔书写。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情性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家之首务也。”可见,强调以情性驾驭笔墨的认识论,在传统书法中十分突出。清人周星莲则用“画字”与“写字”的对照分析来阐明其“字为心画”的观点。他说: “后人不日‘画字’而日‘写字’。‘写’有二义,《说文》:‘写,置物也。’《韵书》:‘写,一输也。’置者,置物之形;输者,输我之心。两义并不相悖,所以‘字为心画’。若仅能置物之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之矣。无怪书道不成也。”(周星莲《临池管见》) P127 序言 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传统的高品位的一个艺术门类,二三千年来,因它的独具特色的形式以及绚烂多彩的形态、广博深邃的内涵,为中国人民所钟爱而长盛不衰,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并在世界艺术之林放射出奇异的光芒。作为有着较高文化层次的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对祖国这门传统艺术有基本的了解;中国书法艺术更有待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学子去继承与弘扬,以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书法业绩。 “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清·刘熙载《艺概》)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表征,它综合反映着每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历史演变、哲学观念与美学思潮。这既体现在历代著名的书作上,也凝结在浩瀚的书法理论著述中,因而中国书法也是一门意蕴深奥的学问。学习书法,可以带动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养。 中国书法是表现心灵的艺术。传统书论从“书为心画”、“书如其人”的基本观念出发,十分看重书家的品德修养,所谓“敬其人益爱其书”。试看中国书法史上所推崇的荦荦大家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都是人品高卓、学养富赡的人物。当代大学生学习书法史,追崇先贤,当有益于砥砺自己的道德情操。 “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曹魏·钟繇语)中国书法历来是华夏民族借以抒发美感的重要手段。书肇自然又造乎自然,那些赏心悦目的书法形态美正是宇宙自然美的笔墨体现,它蕴含着丰富的形式美规律。大学生学习书法,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这是从大处说。即使从目前大学生文字书写水平普遍偏低的严重情况考虑,只是为了把汉字写得规范、美观,学点书法也是绝对必要的。 正是基于上述看法,我们接受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委托,编著了这本书,庶望对提高大学生的书法修养有些帮助。 本书第一章着重介绍了作为书法艺术赖以形成的基础——汉字,并概括地说明了书法的艺术特质。第二、三章介绍了中国书法史的概要,以期同学们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有个总体的了解。第四章介绍了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以期同学们对书法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联系有些理解。第五章对书法史上的100幅名作作了赏析,以增加同学们对中国书法的感性认识。第六章介绍了楷书、行书的技法,以期有助于同学们实际书写能力的提高。第七章介绍了篆刻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基本技法,以使同学们对与书法密不可分的传统篆刻艺术有所了解。 第一章由王世征撰写,第二、三章分别由甘中流、叶培贵撰写,第四章由黎东明撰写,第五章由杜萌若、解小青分前后撰写,第六章由云志功撰写,第七章由赵宏撰写。其中叶培贵、解小青、黎东明、甘中流、杜萌若、赵宏等六位,分别是我校书法艺术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著名书法家,我校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书法艺术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先生审定了全书,并为本书题词,表达了他对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书法上的殷切期望。 感谢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我们的信任,也感谢该社周玉波先生的热心协助与细心筹划。 对我们来说,编撰出书的过程也是深入学习的过程,因此错误、疏漏之处难以避免,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 王世征 1998年岁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