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对话,献给教师和家长的心灵读本。
情感聚焦于爱心,情感聚焦于交流,情感聚焦于暖心的话语。这是一套能触摸心灵的书,这是一壶清醇甘洌的茶。请走进《心灵的对话》,一起倾听教师、家长诉说教育中的快乐、感动与心得。
书中的每一位作者都用第一人称写出了自己教育或教学的真切体验,内容具体,实在。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阐发育人的道理。翻开书,你会觉得书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似曾相识,有的就好像发生在家里,发生在学校,发生在教室里。家庭里的、师生间的、同学间的、亲友间的;学习的、考试的、生活的、思想的、性格的、习惯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
本书是初中卷---爱的怀抱。
这套书共三册。高中、职校一册,初中一册,小学及幼儿园一册。每册100个教育故事,作者是来自各类学校的第一线教师和部分家长,其育人目标一致,教育风格不同,语言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文前引用的中外名言与故事内容有内在联系,供思考、品味。文尾设计的思考题,旨在与读者交流。
当小男子汉们正在长大……
初一下半学期,班上同学开始进入懵懂冲动的青春期,对似是而非的异性问题充满了好奇:女生会对着窗外打篮球的高年级男生发两节课的呆;男生除了猛长个外,变得咋咋呼呼,见什么都笑,嘴里常常带上一些从生理卫生课上批发来的敏感性专有名词,相互间的举动也比较出格。当得知有些男生出格到摸女孩子的头和脸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问题是严重的,影响是不好的,马上把他们叫过来厉声呵斥一番。”可一转念“我的过激举动会不会适得其反?青春萌动的少年更需要的是细节的引导,而非声色俱厉的斥责警戒。”
我决定召开全体男生会议,与他们来一次成长的对话。
面对有些不安、不解又愤愤不以为然的男生,我平心静气地问:“你有多高?”“一米六八。”梗着脖子满脸不耐烦的刺儿头一愣。“哦,那比沈老师高多了,是小大人了!”我先把他们定位在男子汉的高度上。接着话锋一转,让他们讨论男子汉的表现应该是怎样的——是幼儿园时期的拉着女生小辫抢玩具?还是存心在女生面前对同桌亮出拳头?是穿着有型、出手大方重要,还是学识渊博、爽朗大度更吸引人?让他们意识到长大就有维护一米六八男子汉风度的必要;意识到“语言文明,衣冠端正,举止得当,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在场女同学的尊重”;意识到所谓的男子汉气质应该是。蒙爽而不粗鲁、直率而不庸俗”……谈话一直持续到午休结束。从他们离开座位8寸特意翻好衣领、正了正红领巾的小动作,我知道这些小男子汉们多少了解了我活中的一些含义。
当天下午的语文课上,适逢一组古诗词介绍——辛弃疾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来得正是时候!我就势让全体男生起立,大声地朗读全词。男孩子们对豪放词有一种天然的向往,昂首挺胸中油然而生慷慨激越之气,读得铿锵有力、气势如虹,我与在座的女同学不禁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中,男孩子们的脸庞红得发亮,有一种说不出的神采飞扬。
第二天的体锻课是年级的篮球比赛,看着这些青春洋溢的男孩子、女孩子们齐心协力地为场上的篮球队员加油鼓劲、欢呼雀跃,我庆幸没有用生硬的做法在少年男女同学之间划下一道鸿沟!有一句教育理念。站在同一高度与学生交流”。是的,蹲下来看学生,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会觉得不再幼稚、不再可笑;蹲下来看学生,就能体谅、理解他们的想法、行为,就能真正地走近他们的青春生活。
P47-48
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培养青少年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有用之才,是社会关注的大事,是学校与家庭必须尽心尽力付诸实施的大事。
未成年人就其生理、心理、学习、生活而言,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每个儿童、每个青少年又有其独特性。如何针对他们的特点,施以良好的多样化的教育,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长足发展,是学校与家庭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对此,有些教师觉得艰难,很困惑,难以觅到良方;有些家长虽用心良苦,却又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值得欣喜的是,更多的教师与家长面对新时期教育的挑战,在这方面作了有益与有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编写的这套教师与家长的心灵读本,意在展现各自的育人经验,交流生动的育人方法,提高育人的质量与效果。
这套书中的每一位作者都用第一人称写出了自己教育或教学的真切体验,内容具体,实在。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阐发育人的道理。翻开书,你会觉得书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似曾相识,有的就好像发生在家里,发生在学校,发生在教室里。家庭里的、师生间的、同学间的、亲友间的;学习的、考试的、生活的、思想的、性格的、习惯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有的曾使您焦急;有的曾使您困惑;有的曾使您烦恼;有的曾使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一读这套书,您会产生共鸣,您会从中受到某些触动。读一读,想一想,您可能会受到启发,发现更多更佳更妙的方法来赢得学生的信赖,赢得学生的心。
教育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看起来是一件件小事或一件件繁琐的平凡事、调皮事、捣蛋事、认识糊涂的事、行为偏差的事,可关系到学生的成长,都是大事,都要悉心研究,高度重视。小事处理得当,引导得好,就能构成育人的大文章。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在许多方面与教师有共通之处,在有些问题上,应该说家长比教师了解的细枝末节更深入、更透彻。只要做有心人,坚持不懈地积极引导,长善救失,教育的实效性就更大。家长、教师做到沟通交流,互相学习,互补短长,学生成长的环境则会充满。和谐温馨、健康向上的浓郁气氛,学生身心愉悦,他们蕴含的潜能就会令人惊异地变成现实。
这套书共三册。高中、职校一册,初中一册,小学及幼儿园一册。每册100个教育故事,作者是来自各类学校的第一线教师和部分家长,其育人目标一致,教育风格不同,语言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文前引用的中外名言与故事内容有内在联系,供思考、品味。文尾设计的思考题,旨在与读者交流。
本套书编写着眼于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和提升家长培育子女的自觉性;着眼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编写过程中,受到市教师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荣华同志的关怀、指导,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资助和关心,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