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辑:第一辑“袁方文选”;第二辑“报刊记者访谈录”;第三辑“讣文及袁方生平”;第四辑“缅怀文选”。本书内容即:我国劳动就业问题、城市社会问题和城市社会学、新生的社会学系在茁壮成长、中老年人与家庭赡养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袁方纪念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吴宝科等编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四辑:第一辑“袁方文选”;第二辑“报刊记者访谈录”;第三辑“讣文及袁方生平”;第四辑“缅怀文选”。本书内容即:我国劳动就业问题、城市社会问题和城市社会学、新生的社会学系在茁壮成长、中老年人与家庭赡养等。 内容推荐 受社会学系和袁方先生的夫人程端生的委托,编辑出版《袁方纪念文集》。在文集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领导和同志的大力支持。文集中收录了袁方教授发表的一些论文和人们对于袁先生的纪念文章。 目录 第一辑 袁方文选 评潘光旦的《自由之路》 工业化与职业间的人口流动 城乡关系:敌乎?友乎? 论手艺人改行 我国劳动就业问题 大力开展城市社会学和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 城市社会问题和城市社会学 新生的社会学系在茁壮成长 北京市人口发展的控制问题 中国老年人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老年人与家庭赡养 老年社会学 社会工作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就业问题和劳动制度改革 在纪念陈达教授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高校的社会学现状与发展 加速发展中国人类学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转变 继续大力推进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人口、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学习《江村经济》的一些体会 第二辑 报刊记者访谈录 勤奋于书斋与社会之间 ——访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袁方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眼中的社会 ——袁方:大千世界看方圆 第三辑 讣文及袁方生平 爱与知识同在:纪念袁方教授 无私奉献时代楷模 袁方生平(1918—2000) 第四辑 缅怀文选 1957年秋的不平遭遇 为社会学事业的发展献身 怀念袁方教授 我所认识的袁老 回顾北大社会学学科重建简要经过 袁方与社会学 袁方先生逝世周年追思 学习袁方先生的办学精神 ——悼念先生逝世一周年 不朽的丰碑,永恒的纪念 ——写在袁方教授逝世一周年 悼念敬爱的袁方老师 袁方先生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 袁方先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奠基性贡献 深切怀念袁方先生 缅怀袁方教授 忆与袁方先生交往的二、三事 袁方教授和社会学系的对外合作和交流 怀念袁方先生 怀念我的导师袁方先生 袁方先生对劳动社会学发展的贡献 袁先生把我领进社会学的大门 谆谆教诲无私奉献 ——深切缅怀导师袁方先生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忆袁方老师 儒者风范师德楷模 ——忆我的第一位学术导师袁方先生 为人师表学界楷模 ——忆袁方教授 生前育人,多少俊才竞折腰/身后立人,无数后生踊相随 ——缅怀袁方教授 追思 悼念袁方先生 袁方教授纪念基金 后记 试读章节 近数年以来,民主自由的呼声,真是甚嚣尘上。民主自由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可是若一分析大家谈的民主自由,究竟是什么内容,右派有右派的论调,左派有左派的主张,“第三方面”的说法又不同了,百家争鸣,当然更可以衬托出真理的本来面目。各不相同,从民主自由的立场上说,自然是再好没有的现象。 可是不幸的是,在我们的国土上,似乎树立不起真正自由的空气,谈自由民主的人,往往是最不自由民主的人。因为有些人总把自己的货色,认为是天下惟一的真理,十全十美,没有虚心讨论的态度,没有宽容异己的雅量,没有清风明月的胸襟,唇枪舌剑,面红耳赤,非要做到你败我胜,“你死我活”,天下定于同一的局面不可。这样的结果,自由似乎成了江湖术士的辞令,“天下许多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了。 正因为这种江湖术士太多,“宣传重于教育”的恶劣现实下,潘光旦教授所著《自由之路》实在可以纠正多少人盲目的态度,可以解放役于宣传下的心理,可以澄清舆论界的混乱。 一般人谈自由也许从政府立场,也许从经济立场,当然也有人从党的立场把自由似乎分析得一干二净。誉之者有之,毁之者亦有之。可是从生活、处世、做人的观点去对自由作一解释的《自由之路》一书的作者,也许要算是开风气之先。 自由是什么?著者基本的肯定:“自由是生命的最大目的”,这个看法显然出自人本主义。自由既是生命的最大目的,没有自由,当然没有生命。换言之,就是要把人当人看待,奴己奴人,刍狗人生,都不是自由,都不是通达到自由的境界! 一个真正懂得自由的人,心地是光明正大的,精神是独立自主的。对己对人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距。用著者的话说:“消极方面,我认为我们决不能把自由与散漫混为一谈,因为散漫的人不自由,他不能随时集结;也不能与放纵混为一谈,因为放纵的人也不自由,他不能随时收敛;只会打游击战的人,只会打阵地战的人,是同样的不自由。一个拘泥的道学家,一个沉湎于声色、货利、权位的人,也是同样的不自由。”放纵散漫在著者看来都不是自由。自由实际上就是运用自如,能收能放。 在积极方面,著者又提出:“自由就是中庸,就是通达。如果我们把不偏不倚的旧解释撇开,而把中庸的概念和经学的概念联系了看,甚至当作一回事看”。可是一提到中庸,大家总以为是折中,实际上是误解的。中庸便是恰到好处,就是不有过也无不及。 一个人立身处世,人我之维系,群己之共存,团体之间的分合,消极方面,要是不能随时收放;积极方面,要是做得不能恰到好处,也就是不得体。前者不是奴己就是奴人;后者不是损人就是损己,这怎能说是生命的最大目的,怎能说是自由? 无论是那一种人,那一派,那一党,那一种主义,如果不能满足生命的最大目的,不把人当人看,奴己也罢,奴人也罢,都不是自由,都不是通达自由之路。对于自由的解释,虽然有很多,无疑的,著者对于何者才算自由,何者不是自由,要算是最为重要的一个! 在目前宣传重于教育的时代,胡说,乱说,既不根据事实,又不根据理性,在我们的舆论界,显然是乌烟瘴气一团糟,要是自由两字本身能够说话,怎能长久受着曲解?我相信它一定要把“假汝之名”者的伪招牌揭穿,使假自由在太阳光下站不住脚,那么自由一词的真谛,也许要更加显得活泼、天真、可爱。要是教育是本,宣传是末,甚至宣传根本不是教育,这句话不错,读者也许会从《自由之路》一书里得到不惧宣传,不怕暗示的信心。这是达到自由之路的初步。P3-4 后记 受社会学系和袁方先生的夫人程端生的委托,编辑出版《袁方纪念文集》。在文集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领导和同志的大力支持。文集中收录了袁方教授发表的一些论文和人们对于袁先生的纪念文章。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知袁方先生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文章有以下诸篇: 1.“论社会流动与理想社会”,《自由论坛》第一卷第一期,1943年2月。 2.“士的社会阶梯”,《自由论坛》第一卷第四期,1943年5月。 3.“民治与社会选择”,《自由论坛》第二卷第三期,1944年3月。 4.“工业化与职业间的人口流动”,《当代评论》第一卷第十六期,1941年10月。 5.“城乡关系:敌乎?友乎?”,《新路周刊》第一卷第六期,1948年6月19日。 6.“社会研究”,1947一1948年在清华大学时发表在天津《益世报》。 7.“论手艺人的改行”,40年代,《社会科学》季刊,清华大学出版。 8.《人口问题》清华大学毕业论文,1942年。 9.“我国劳动人民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956年4月号《新建设》。 10.“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与工资增长的比例关系”,1956年12月号《新建设》。 由于种种原因,本文集只收集到四篇论文,这些论文现存于清华大学图书馆。由于这些论文不能借出和复印,只能用抄录的方式使论文得以再现。在抄录的过程中,由于图书夹缝中的一些文字难以分辨,因此发表的论文可能会与原文有一定的出入,特别是图示部分,更难再现当年的原貌。编辑对此深表遗憾,特此说明。在此要特别感谢阎鹏女士,她查寻了这些材料,还要感谢常姝女士等人,她们在清华园图书馆的地下室中,一字一句地抄下袁方先生的文字。我们很遗憾地没有收集到袁方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的只言片字,希望今后读者能够提供相关信息,以使文集更加丰满。 由于时间问题,袁方先生生前尚留下一批学习和研究笔记尚未整理,还有文章没有找到。此外,还有一些先生的好友、学生欲撰写纪念文章,也来不及刊登了。所有这些,希望能够在今后继续收集出版。 由于本人能力所限,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佟新 2004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