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几位中国天主教人士和学者创办的辅仁大学,建立于北京城的一座旧王府——贝勒府,志在“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于东西文化“舍短取长,不使偏胜”。本书为大家勾画出了辅仁大学的发展史。全书图文结合,相得益彰,让关联密切的图片成为文字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丰富,充分尊重读图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时尚。
五十多年前,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教会大学在冲国大陆即不复存在了。中国教会大学长期被看作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堡垒,曾引起众多中国人士的反感。的确,一些教会和教会大学曾与西方殖民主义及所谓“为基督教征服中国”的宗教狂热有过不同程度的联系。但是,以半个多世纪以后的眼光来看,这种反感虽不无依据,但却失之笼统与偏颇。因为它没有将教会大学作为主体的教育功能与日益疏离的宗教功能乃至政治功能区别开来,也没有将学校正常的教育工作与西方殖民主义的侵华政策区别开来。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教会大学也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它的发展变化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会大学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培养出了一批出色的专业人才,从而在中国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过颇为深刻的影响。同时,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教会大学又是一个观察、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的不大不小的窗口。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以一种冷静而审慎的态度回顾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也算是重新打开了一扇观察、了解中国近代教育史和文化交流史的不大不小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