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玄奘传/插图本名人名传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慧立等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无法逾越的名人传记,一段不能忘却的真实历史!

玄奘是中国佛学界第一人,也是著名的旅行家、学者和翻译家。他的一生对中国乃至亚洲许多国家的宗教和学术界都产生了具大影响。本书原名《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一部记述玄奘生平最早也是最为详实的传记。本书以吕校支那内学院本为底本,校以日本京都研究所刊之高丽本和南宋《碃矿藏》本。只校正误,不校异同,且不出校记。为便利读者,整理者亦对难字、词及专有名词,作了简略的注释。

内容推荐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占今中外名人谱传中,“价值名推第一”(梁启超语)。比之《大唐西域记》,该传重在述玄奘游学之勤劳艰辛,《大唐西域记》则重在述西域、印度之地理历史,均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大之贡献。研究佛教史的人,没有不借重这二部书的;就是研究世界史人,也没有不把这二部书当成宝库的。

《佛国记》、《西域记》,以及慧立所著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不但佛学者奉为鸿宝,就是研究世界史者亦视为珍藏,欧洲诸国,均有译本。

目录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

卷第一 起载诞于缑氏终西届于高昌

卷第二 起阿耆尼国终羯若鞠国

卷第三 起阿逾陀国终伊烂拏国

卷第四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卷第五 起尼乾占归国终至帝城之西漕

卷第六 起十九年春正月入西京终十十二年夏六月谢御制经序并答

卷第七 起二十二年夏六月皇太子制《述圣记》终永徽五年春二月法师答书

卷第八 起永徽六年夏五月译《理门论》终显庆元年春三月百官谢示御制寺碑文

卷第九 卢显庆元年三月谢慈恩寺碑成终二年十一月法师谢敕问病表

卷第十 起显庆三年正月随车驾自洛还西京终至麟德元年二月玉华宫舍化

附录

一 进经论等表

二 请太宗文皇帝作经序并题经表

三 谢《述圣记》启

四 奘师表启补遗

五《缘起经》(玄奘译)

六《心经》(玄奘译)

七《唯识三十论颂》(玄奘译)

八《求法高僧传》[(唐)义净撰]

九 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关于玄奘年谱之研究(梁启超)

十 玄奘生平略表(华言实)

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于是装束,与少胡夜发。三更许到河,遥见玉门关。去关上流十里许,两岸可阔丈余,傍有梧桐树丛。胡人乃斩木为桥,布草填沙,驱马而过。法师既渡而喜,因解驾停憩,与胡人相去可五十余步,各下褥而眠。少时胡人乃拔刀而起,徐向法师,未到十步许又回,不知何意,疑有异心。即起诵经,念观音菩萨。胡人见已,还卧遂睡。天欲明,法师唤令起取水盥漱,解斋讫欲发,胡人曰:“弟子将前途险远,又无水草,惟五烽下有水,必须夜到偷水而过,但一处被觉,即是死人。不如归还,用为安稳。”法师确然不回。乃侥仰而进,露刀张弓,命法师前行。法师不肯居前,胡人自行数里而住,曰:“弟子不能去。家累既大而王法不可忤也。”法师知其意,遂任还。胡人曰:“师必不达。如被擒捉,相引奈何?”法师报曰:“纵使切割此身如微尘者,终不相引。”为陈重誓,其意乃止。与马一匹,劳谢而别。自是孑然孤游沙漠矣。惟望骨聚马粪等渐进。顷间,忽见有军众数百队满沙碛间,乍行乍息,皆裘褐驼马之像及旌旗稍纛之形,易貌移质,倏忽千变,遥瞻极著,渐近而微。法师初睹,谓为贼众;渐近见灭,乃知妖鬼。又闻空中声言“勿怖,勿怖”,由此稍安。

迳八十余里,见第一烽。恐候者见,乃隐伏沙沟,至夜方发。到烽西见水,下饮盥手讫,欲取皮囊盛水,有一箭飒来,几中于膝。须臾更一箭来,知为他见,乃大言曰:“我是僧,从京师来。汝莫射我!”即牵马向烽。烽上人亦开门而出,相见知是僧,将入见校尉王祥。祥命燕火令看,曰:“非我河西僧,实似京师来也。”具问行意。法师报曰:“校尉颇闻凉州人说有僧玄奘欲向婆罗门国求法不?”答曰:“闻承奘师已东还,何因到此?”法师引示马上章疏及名字,彼乃信。仍言:“西路艰远,师终不达,今亦不与师罪,弟子敦煌人,欲送师向敦煌。彼有张皎法师,钦贤尚德,见师必喜,请就之。”法师对曰:“奘桑梓洛阳,少而慕道。两京知法之匠,吴、蜀一艺之僧,无不负笈从之,穷其所解。对扬谈说,亦忝为时宗,欲养己修名,岂劣檀越敦煌耶?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阙,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檀越不相励勉,专劝退还,岂谓同厌尘劳,共树涅槃之因也?必欲拘留,任即刑罚,玄奘终不东移一步以负先心。”祥闻之,悯然曰:“弟子多幸,得逢遇师,敢不随喜。师疲倦且卧,待明自送,指示途路。”遂拂筵安置。至晓,法师食讫,祥使人盛水及缈饼,自送至十余里,云:“师从此路径向第四烽,彼人亦有善心,又是弟子宗骨,姓王名伯陇,至彼可言弟子遣师来。”泣拜而别。

既去,夜到第四烽,恐为留难,欲默取水而过。至水未下问,飞箭已至,还如前报,即急向之,彼亦下来。人烽,烽官相问,答:“欲往天竺,路由于此,第一烽王祥校尉故遣相过。”彼闻欢喜留宿,更施大皮囊及马、麦相送。云:“师不须向第五烽。彼人疏率,恐生异图。可于此去百里许,有野马泉,更取水。”

从此已去,即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日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顾影惟一,心但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初,法师在蜀,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愍将向寺施与衣服饮食之直。病者惭愧,乃授法师此《经》,因常诵习。至沙河问,逢诸恶鬼,奇状异类,绕人前后,虽念观音不得全去,即诵此《经》,发声皆散,在危获济,实所凭焉。

时行百余里,失道,觅野马泉不得。下水欲饮,袋重,失手覆之,千里之资一朝斯罄。又路盘回不知所趣,乃欲东归还第四烽。行十余里,自念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于是旋辔,专念观音,西北而进。是时四顾茫然,人鸟俱绝。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虽遇如是,心无所惧,但苦水尽,渴不能前。是时四夜五日无一滴沾喉,口腹干熄,几将殒绝,不复能进,遂卧沙中默念观音,虽困不舍。启菩萨日:“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如是告时,心心无辍。至第五夜半,忽有凉风触身,冷快如沐寒水。遂得目明,马亦能起。体既稣息,得少睡眠。即于睡中,梦一大神长数丈,执戟麾日:“何不强行,而更卧也!”法师惊寤进发,行可十里,马忽异路,制之不回。经数里,忽见青草数亩,下马恣食。去草十步欲回转,又到一池,水甘澄镜彻,下而就饮,身命重全,人马俱得稣息。计此应非旧水草,固是菩萨慈悲为生,其志诚通神,皆此类也。即就草池一日停息,后日盛水取草进发,更经两日,方出流沙到伊吾矣。此等危难,百千不能备叙。

既至伊吾,止一寺。寺有汉僧三人,中有一老者,衣不及带,跣足出迎,抱法师哭,哀号哽咽不能已已,言:“岂期今日重见乡人!”法师亦对之伤泣。自外胡僧、王悉来参谒,王请届所居,备陈供养。

P12-16

序言

恭惟释迦氏之临忍土也,始演八正、启三宝以黜群邪之典,由是佛教行焉。,方等一乘,圆宗十地,谓之大法,言真筌也。化城垢服,济鹿驰羊,谓之小学,盲权旨也。至于禅戒咒术,厥趣万途,而灭惑利生,其归一揆。是故历代英圣仰而宝之。八会之经谓之为本,根其义也;三转之法谓之为末,枝其义也。暨夫天雨四华,地现六动,解其髻宝,示以衣珠,借一以破三,摄末以归本者也。

《付法藏传》曰:圣者阿难能诵持如来所有法藏,如瓶泻水,置之异器,即谓释尊一代四十九年,应物逗机适时之教也。逮提河辍润,坚林晦景,邃旨冲宗,于焉殆绝。我先昆迦叶,属五棺已掩,千氍将焚,痛人、天跟灭,苍生莫救,故召诸圣众结集微言。考绳墨以立定门,即贯华而开律部,据优波提舍以为之论,剖析空、有,显别断、常,示之以因修,明之以果证,足以贻范当代,轨训将来,归向之徒,并遵其义。

及王、秦奉使,考日光而求佛,腾,兰应请,策练影以通经。厥后易首抽肠之宾,播美于天外,篆叶结鬟之典,译粹于区中。然至赜至神,思虑者或迷其性相;惟恍惟惚,言谈者有昧其是非。况去圣既遥,来教多阙,殊途竞轸,别路扬镳而已哉。

法师悬弭诞辰,室表空生之应,佩崩登岁,心符妙德之诚。以爱海无出要之津,觉地有栖神之宅。故削发矫翰,翔集二空,异县他山,载驰千里。每慨古贤之得本行本,鱼鲁致乖;痛先匠之闻疑传疑,豕亥斯惑。窃惟音乐树下必存金石之响,五天竺内想具百篇之义。遂发愤忘食,履险若夷,轻万死以涉葱、河,重一言而之奈苑。鹫出猿沼,仰胜迹以瞻奇;鹿野仙城,访遗编于蠹简。春秋寒暑一十七年,耳目见闻百三十国,扬我皇之盛烈,震彼后之权豪,偃异学之高辕,拔同师之巨帜。名王拜酋,胜侣摩肩,万古风猷,一人而已。

法师于彼国所获大、小二乘三藏梵本等,总六百五十七部,并载以巨象,并诸邮骏,蒙霜犯雪,自天佑以元亨,阳苦阴淫,假皇威而利涉。粤以贞观十有九祀达于上京,道俗迓之,阗城溢郭,锵锵济济,亦一期之盛也。及谒见天子,劳问殷勤,爰命有司,诏令宣译,人皆敬奉,难以具言。至如氏族簪缨,捐亲人道。游践远迩,中外赞扬,示息化以归真,同薪尽而火灭,若斯之类则备乎兹传也。

《传》本五卷,魏国西寺前沙门慧立所述。立俗姓赵,豳国公刘人,隋起居郎司隶从事毅之子,博考儒、释,雅善篇章,妙辩云飞,溢思泉涌。加以直词正色,不惮威严,赴水蹈火,无所屈挠。睹三藏之学行,瞩三藏之形仪,钻之仰之,弥坚弥远,因循撰其事,以贻终古。及削稿云毕,虑遗诸美,遂藏之地府,代莫得闻。尔后役思缠痫,气悬钟漏,乃顾命门徒,掘以启之,将出而卒。门人等哀恸荒鲠,悲不自胜,而此《传》流离分散他所,后累载搜购,近乃获全。

因命余以序之,迫余以次之。余抚己缺然,拒而不应。因又谓余日:佛法之事岂预俗徒,况乃当仁苦为辞让?余再怀惭退,沉吟久之,执纸操翰,j澜膈臆,方乃参犬羊以虎豹,糅瓦石以琳璎,错综本文,笺为十卷,庶后之览者无或嗤焉。

后记

玄奘是中国佛学界第一人,也是著名的旅行家、学者和翻译家。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13岁出家,20岁在城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后不畏艰辛,西行印度求法。贞观十九年,玄奘返抵长安。“开译场于长安之弘福寺,诏征天下晓德能文之僧襄焉”。他的一生对中国乃至亚洲许多国家的宗教和学术界都产生了具大影响。

《玄奘传》原名《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一部记述玄奘生平最早也是最为详实的传记。梁启超曾盛誉:“此书在古今所有名人谱传中,价值应推第一。”本书原为玄奘门人慧立撰。慧立本住持幽城昭仁寺,贞观十九年六月应征至玄奘门下,其后追随奘师二十年。玄奘逝世后,慧立为彰显其师功业,乃综其生平,撰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书成后并未示人,直至临终时,方公诸于世。武则天垂拱四年,玄奘的另一弟子彦惊对该书重加整理,成十卷八万余言,署名“沙门慧立本,释彦惊笺”。

本书刻本较多,流传亦广。1923年支那内学院欧阳竞无等以日本《弘教正藏》为底本,校以《高丽藏》和宋、元、明四本,并参校《大唐西域记》、可珙《音义》、慧琳《音义》等书,比较精审。后吕潋再加校订。后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又校以日本所见诸古本,并写出详细《考异》。本书以吕校支那内学院本为底本,校以日本京都研究所刊之高丽本和南宋《碃矿藏》本。只校正误,不校异同,且不出校记。为便利读者,整理者亦对难字、词及专有名词,作了简略的注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