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是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过六次。全书共有七卷构成,主要阐释的是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在该书中继承了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论思想,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论。他反对神学家用天启 来说明道德的根源,而把他认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
《道德情操论》是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过六次。全书共有七卷构成,主要阐释的是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在该书中继承了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论思想,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论。他反对神学家用天启 来说明道德的根源,而把他认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
告读者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一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相互同情的愉快
第三章 论通过别人的感情同我们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它们是否合宜方式
第四章 续前章
第五章 论和蔼可亲和令人尊获的美德
第二篇
论各不同的适宜的激情程度
第一章 论从肉体产生的各种激情
第二章 论由于想象的某种特殊颂向或习惯向或习惯而生生的那些激情
第三章 论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章 论友好的激情
第五章 论自私的激情
……
第三篇
第二卷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七卷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