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侨园林赓华,到民间艺术之乡沙湾,耳边是悠扬悦耳的客家山歌,抹不去眼中是那岭南的小桥流水。广东的古村镇犹如一处处藏在大山中的宝藏,以她卓越的自然风光、灿烂的文化和古朴的民俗风情,向人们展示东方文明的神秘魅力。本书精选叁拾叁座古镇,代表了广东境内古镇的不同风格,堪称经典,它们承载着正在逝去的古老生活空间和传统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广东古镇书(叁拾叁座经典古镇)/古镇自助游完全手册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王志娟编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华侨园林赓华,到民间艺术之乡沙湾,耳边是悠扬悦耳的客家山歌,抹不去眼中是那岭南的小桥流水。广东的古村镇犹如一处处藏在大山中的宝藏,以她卓越的自然风光、灿烂的文化和古朴的民俗风情,向人们展示东方文明的神秘魅力。本书精选叁拾叁座古镇,代表了广东境内古镇的不同风格,堪称经典,它们承载着正在逝去的古老生活空间和传统人生。 内容推荐 两年来我们亲身踏访了中国近二十个省四百多座古镇,实地走访和见证了古镇的现状与变迁寻觅和发现了更多不为人知的古老村落。她们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建筑特色的中国古镇典范,承载着在逝去的古老生活和传统人生。 目录 特别说明 就《古镇书》致读者 寻访手记 广东古镇概况 广东古镇主要建筑类型 因地制宜的独特家园 古镇布局的鉴赏 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 自 力 开平碉楼博物馆 赓 华 乡野田间的近代华侨园林 马降龙 百足山下 天上人间 赤 坎 充满骑楼风情的古镇 汀江圩 乡村的集市广场 石头村 洗尽凡尘石中情 长 岐 山水间见镬耳屋 大 岭 菩山下的800岁古村 大旗头 镬耳屋下文渊长 逢 简 岭南最后的小桥流水 黄 埔 一口通商的外贸大港 坑背 莲塘 律动的广府乡土风情画 钱 岗 荔枝林中的古村 大江埔 象 形风水村 南 社 莲花弄影柳枝柔 苏家围 客家山歌醉人心 沙 湾 民间艺术之乡 沟 南 有故事的家园 龙湖寨 潮汕古建筑博览 潮州古城 典雅的潮汕古城 侨 乡 走进客家人的梦想家园 桥 溪 阴那山下小桃源 白 宫 田野间盛开并蒂花 三 饶 孤独的土楼之王 程洋岗 沐浴在古风里的村庄 前 美 岭南第一侨宅 樟 林 红头船的故乡 象埔寨 潮汕楼寨之祖 乌 美 追访书香人家 卿 罡 以北斗七星布局的古村 丰 阳 南唐元戎隐居地 朱 岗 明代古堡 试读章节 五邑侨乡 这里产生过明代大儒——陈白沙,他是惟一入祭孔庙的岭南思想家;还诞生了梁启超这样叱咤近代中国政坛、学界,影响了几代知识分子的巨擘;被毛泽东称为“国宝”的学术大师陈垣也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他担任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时间之长,在中国乃至世界大学史上也是无出其右。这是一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 不过,人们对五邑侨乡的知晓,还要归功于近年来名声大振的开平碉楼和这里具有鲜明中西文化特色的乡村建筑。有一句话现在很流行,“到广东不到开平看碉楼看洋楼,等于没到过广东”。田野里的珍珠 从开(平)阳(江)高速公路的马冈出口下高速向南行驶,沿途不断有一些高高耸立在村后或田间、山冈上的碉楼扑面而来,进入人们的视线,它告诉外来的游人,您已经进入了开平碉楼分布区。大约行5公里,开阔的田野上十几座碉楼密集地矗立在村后,有的碉楼四周被茂密的竹林包围。这就是著名的自力村。 自力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最早的犁头嘴建村于清成丰年间,光绪年间分衍出合安里,民国初年又发展出新村永安里。这是3个独姓村,都姓方,现在居住着63户人家,175人,而在美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的乡亲则有248人。 碉楼集中分布在合安里,最早兴建的是龙胜楼,建于1919年,最晚的湛庐建于1948年,绝大多数建于20世纪20年代。自力村碉楼兴建的年代也是开平碉楼最兴旺的时期,是开平碉楼的缩影。侨乡风情画 进入合安里,正面是两排传统的民居,素面青砖硬山式两面坡瓦顶,正面女儿墙上的博古脊和灰雕,以及房门上方的传统壁画,透射出历史的沧桑。右边一座5层的碉楼——湛庐像一个巨人,俯视着祖先的老房子。湛庐和传统民居之间有一个宽大的晒场,是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穿过晒场,一条石板村巷引游人进入村后,豁然开朗,十几座碉楼和洋楼散布在田野问。荷花池里清水芙蓉,白的粉的,随风摇曳,送来荷花的芳香,与塘后极有西方建筑色彩的碉楼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侨乡风情画。 十几座钢筋水泥的碉楼造型各异,高低不同,最矮的有4层,最高的6层。它们的中下部装饰比较简单,而上部则争奇斗艳,尽情显示出当年主人的情趣爱好和财力的厚薄。相同的是,他们对外来建筑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以各自的喜好来取舍,表现在他们的碉楼上。每座碉楼都有西式的山花和中式的楼匾,成为碉楼正面最吸引人的部位。 流连在楼群之间,随处可以发现这样的中西合璧的创造。铭石楼旁的官生居庐的楼门,非常精致,是中西文化最完美的结合,十分协调。岭南传统的趟栊门变成了进口的钢门和钢门栏,趟栊门的门楣由石刻的“福”字和大幅的浮雕壁画组成,浮雕的造型是典型的西方洛可可艺术风格,在欧洲用于宫廷的装饰艺术走入了中国侨乡平常农民家。 三条石板路穿行在碉楼之间,大片的稻田或草地、水塘将碉楼分割开来。播种的春季,一片翠绿;收获的秋季,金黄的稻穗随风轻舞,碉楼好似一颗颗珍珠,在金色的稻海中,熠熠耀目。最高最美铭石楼 自力村的碉楼都是华侨寄钱回来兴建的,早年的开平华侨有三大心愿:建房、娶媳妇、买地,落叶归根的意识深深地浸入了他们的骨髓。铭石楼的主人方润文就是这样一位代表。方润文在晚清时作为华工,去了美国芝加哥,开餐馆经商,打拼20多年才有所积蓄。1925年在自力村后的田野上兴建了最高也是最精美的铭石楼。 铭石楼楼高6层,楼下有一个护院,进入护院,右侧是一排堆放农具、生活用品和佣人做饭的房间。上几级台阶,推开铭石楼的大门,厚厚的钢板门发出沉重的声响,伴随着游人进入充满历史气息的楼内。 一楼正中是大厅,两边是厢房,全套的酸枝家具,显示出主人当年生活的富足。二楼到四楼是方润文在家的几个儿子的住房,五楼供放着神龛,十几排祖先牌位在香火的奉敬下,透出家族“从河南到广东”历史的源远流长,镂空的烫金木雕金碧辉煌。五楼外的敞廊宽阔疏朗,古罗马的立柱和拱券精巧秀气。四角各有一个凸出悬空的圆柱体防卫构件,当地人叫“燕子窝”,它酷似欧洲古城堡的防卫设施。 登上六楼嘹望台,四周围着护拦,中间立着一个六角攒尖的绿色琉璃瓦凉亭,凉亭的六根立柱和拱券也是古罗马式样。这个凉亭使厚实庄重的铭石楼仿佛一位穿西装的中国农民头戴一顶改良的瓜皮帽,看似有些怪,实际上很符合也代表了一种中西融合的侨乡文化。P.30-33 序言 2002年春,我们策划、编辑了第一本古镇旅游的图书——《中国古镇游》,当时我们只是本能地认定,有许多和我们一样住在城市丛林里的人,也会和我们一样,有着“回归家园的古老冲动”,因此,这本《中国古镇游》的扉页上,有一旬几乎不被人注意的话——“寻找家园的地图册”。 也几乎是一个本能的认定,古镇,连同它所承载的文化理念及生活态度,构成了中国人血脉中关于家园的记忆。 于是,我们和许多摄影师一起,开始了试图留存家园记忆的艰苦历程,获得的却是一幅幅正在逝去的传统乡土画卷。我们只能想象,那些历经沧桑几近颓败的青砖、木梁间,承载过几千年中国传统的家族制度和文化理念,每一处风水、景物间,都叙述着我们祖先的居住理想和生活的尊严感。 其实,古城、古村镇连同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消逝,仅仅发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与传统家园的彻底割裂,也仅仅是我们一两代人的遭遇。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古老生态确实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显得极端无奈,但几千年来强大的文化记忆却仍然能让我们的“都市新生活”显得乏味和空虚,毕竟,滚滚红尘中肯定没有青山绿水的心平气和,也缺乏“日出而作”、“耕读传家”的生活尊严感。 因此,我们需要古镇给予我们家园般的抚慰,哪怕仅仅是一两天,或仅仅是一次纸上的阅读。 在我们发现和搜集古镇的过程中,古镇旅游热也在不断升温,一些“著名古镇”变成了游人如织的旅游热点,另一些则在加快翻新以招揽游人,而更多的古镇则在新修瓷砖“洋房”或任由岁月侵蚀,迅速沦为废墟。 “古镇永远地消失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我们两年多前的预言,其实就是现实。 而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尽快为更多的中国古镇留下最后的身影。于是,有了我们在2003年5月策划编辑的5卷本《中国古镇游/珍藏版》,以及由著名摄影家李玉祥精选拍摄、囊括101座中国经典古镇的《中国古镇图鉴》、《山西古镇书》、《湖南古镇书》、《安徽古镇书》等等,和你手上的这本《广西古镇书》。这些书侧重不同,但都集中了大量与古镇相关的历史、文化、建筑、民俗等资讯,相信它们对不同的读者备具价值。 我们衷心希望,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对旅游热的推波助澜,而是带来更多的感悟和感动,甚至带来某些关乎古镇存亡的行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