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组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诠释,在依据学科内在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MBA教学的要求,做了大胆的创新。而且在每章后附有案例,有利于研究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组织管理学(新编MBA系列教材)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陈树文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对组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诠释,在依据学科内在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MBA教学的要求,做了大胆的创新。而且在每章后附有案例,有利于研究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目录 第1章组织管理学概论/1 l.1组织管理学的研究对象/2 1.1.1 组织的定义/2 1.1.2组织的分类/3 1.1.3 当代组织面临的挑战/5 1.1.4组织管理/6 1.2组织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7 1.2.1组织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7 1.2.2组织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8 1.2.3组织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9 1.3组织管理学的学科体系/9 1.3.1 组织内部的管理/9 1.3.2 组织与环境的管理/11 1.4当代组织管理发展的趋势/14 1.4.1组织管理理念的创新/14 1.4.2 组织管理内容的变更/15 1.4.3 组织管理模式的转变/16 思考题/18 第2章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19 2.1古典组织管理理论/20 2.1.1科学管理理论/20 2.1.2行政管理理论/22 2.1.3官僚体制理论/26 2.2新古典组织管理理论/30 2.2.1人际关系理论/30 2.2.2组织与环境相关联的理论/32 2.3组织行为理论/35 2.3.1组织人性假设理论/36 2.3.2 激励理论/38 2.4现代组织管理理论/38 2.4.1 乔治·霍曼斯的"社会系统"模型/39 2.4.2 利克特的"重叠群体"和"联接针角色"模型/40 2.4.3卡恩的"重叠角色组"模型/41 2.4.4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组织管理理论/42 2.5权变组织管理理论/44 2.5.1伯恩斯和斯托克的组织结构理论/44 2.5.2伍德沃德的有效组织设计特点研究/46 2.5.3 卢桑斯的权变组织管理理论/47 2.5.4权变理论的特点/47 2.5.5对权变理论的评价/48 思考题/50 第3章个体行为管理/51 3.1个性概述/52 3.1.1个性的概念/52 3.1.2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53 3.1.3个性的测量/55 3.2基本个性理论/58 3.2.1 静态理论/58 3.2.2 动态理论/ 60 3.2.3 定量理论/ 61 3.3个性与管理/63 3.3.1个性与认知风格类型/64 3.3.2管理者的职业风格/65 3.3.3个性的管理意义/66 3.4知觉与行为/68 3.4.1知觉的概念/ 68 3.4.2知觉的类别/68 3.4.3 影响知觉的因素/69 3.4.4避免知觉误区/ 70 3.5强化与行为改造/71 3.5.1 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71 3.5.2 强化的类型/71 3.5.3行为改造的策略/ 72 思考题/72 第4章激励理论及应用/77 4.1激励概述/ 78 4.1.1激励的概念/ 78 4.1.2激励与绩效的关系/79 4.1.3激励的重要作用/ 79 4.1.4 激励与需要/ 80 4.2内容型激励理论/82 4.2.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82 4.2.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86 4.3过程性激励理论/89 4.3.1 期望理论/90 4.3.2公平理论/92 4.4激励理论的综合与应用/ 96 4.4.1 波特一劳勒综合激励模型/ 96 4.4.2 目标设置与目标管理/ 98 4.4.3 工作设计/102 思考题/ 106 第5章群体行为管理/107 5.1群体及其动力特征/108 5.1.1群体的概念/108 5.1.2群体的分类/109 5.1.3群体的动力特征/ 112 5.2群体凝聚力与士气/11 5.2.1群体凝聚力/115 5.2.2 士气及其影响因素/ 116 5.2.3群体凝聚力、士气与生产效率的 关系/117 5.3群体决策/119 5.3.1 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119 5.3.2群体决策的效果与效率/120 5.3.3群体决策的两种心理现象/121 5.3.4群体决策的方法/ 122 5.4群体的沟通/ 124 5.4.1 沟通的概念、功能及过程/ 124 5.4.2沟通的分类/125 5.4.3 沟通网络/127 5.4.4 沟通的有效性/ 130 第6章团队管理/139 6.1团队的特征/140 6.1.1 团队的概念/140 6.1.2 团队的特征/141 6.2团队的类型及作用/142 6.3团队的形成与发展/145 6.3.1 团队形成和发展阶段/145 6.3.2成的途径/146 6.3.3团队的评估/147 6.4团队建设/ 149 6.4.1 如何建设高效的团队/149 6.4.2建设团队的策略/152 6.4.3 团队建设的有效方法/152 6.5团队管理/154 6.5.1 团队绩效/154 6.5.2 高效团队的管理方法/ 157 6.5.3虚拟团队的管理/161 思考题/164 第7章领导行为的管理/165 7.1领导与领导者的素质/166 7.1.1 什么是领导/166 7.1.2领导的本质和领导者的职责/: 7.1.3领导者的特质/171 7.2领导行为理论/173 7.2.1 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式/174 7.2.2管理方格模式/175 7.2.3领导系统模式/176 7.2.4领导风格理论/177 第7章领导行为的管理/165 7.1领导与领导者的素质/166 7.1.1 什么是领导/166 7.1.2领导的本质和领导者的职责/: 7.1.3领导者的特质/171 7.2领导行为理论/173 7.2.1 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式/174 7.2.2管理方格模式/175 7.2.3领导系统模式/176 7.2.4领导风格理论/177 7.3领导权变理论/179 7.3.1领导行为的连续带模式/179 7.3.2权变领导模型/180 7.3.3路径一目标模型/182 7.3.4 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 /184 7.3.5领导参与模型/185 思考题/188 第8章组织与环境/189 8.1组织与环境的关系/190 8.1.1 组织环境及其性质/190 8.1.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191 8.2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195 8.2.1 组织的外部环境/195 8.2.2组织的内部环境/200 8.3组织环境的管理与控制/202 8.3.1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管理/202 8.3.2组织对环境的管理与控制/204 思考题/210 第9章组织结构与设计/211 9.1组织结构/212 9.1.1组织结构概述/212 9.1.2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214 9.2组织结构和基本模式/216 9.2.1组织结构的定义/216 9.2.2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216 9.3组织设计/221 9.3.1 组织设计的概念/221 9.3.2组织设计的基本理念/222 9.3.3组织设计的维度/222 9.3.4组织设计的程序和内容/227 9.4传统组织结构面临的挑战/232 9.4.1传统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和弊端/232 9.4.2传统组织结构面临的挑战/234 9.5未来组织结构特征/235 9.5.1 未来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235 9.5.2未来组织结构的特点/236 9.5.3 网络化组织的表现形式/238 思考题/239 第10章组织变革/241 10.1组织变革概述/242 10.1.1组织与组织生命周期/242 10.1.2组织变革的意义与原因/244 10.1.3组织变革系统模型/246 10.2组织变革的过程及方式/247 10.2.1 组织变革的过程模型/248 10.2.2 组织变革的方式和措施/252 10.3组织变革的阻力/254 10.3.1 变革阻力的来源/254 10.3.2变革阻力与惯性/256 10.3.3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257 10.4组织发展/258 10.4.1组织发展的概念/258 10.4.2组织发展的方法与技术/259 思考题/265 第11章组织文化管理/267 11.1组织文化概述/268 11.1.1组织文化的兴起与发展/268 11.1.2 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实质/270 11.1.3 组织文化的主要内容/271 11.1.4组织文化的类型与特征/272 11.2组织文化与管理/275 11.2.1经典的组织文化理论/276 11.2.2组织文化的管理功能/280 11.2.3如何建设组织文化/281 11.3跨文化管理/284 11.3.1跨文化管理理论/284 11.3.2 跨文化管理与学习型组织/285 11.3.3如何提高跨文化管理能力/286 思考题/293 第12章学习型组织/295 12.1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96 12.1.1 学习型组织理论产生的背景/296 12.1.2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发展/298 12.2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内涵/300 12.2.1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300 12.2.2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303 12.2.3系统化的学习型组织模型/305 12.3学习型组织的创建/308 12.3学习型组织的创建/308 12.3.1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308 12.3.2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构架/311 12.3.3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过程/312 思考题/320 参考文献/321 试读章节 MBA制度引人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邓小平以无产阶级战略家的远见与胆识,早在1978年末访美时,就亲自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提出,由美方派遣管理教育专家来华,培训我国企业管理干部。此建议得到卡特及其继任里根与(老)布什总统的积极响应。大连理工大学有幸被双方选中为建立中美合作进行高级管理培训的单位,于1980年成立了“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并被指定为引进美国管理理论、技术及教育制度的正式窗口。在中美合作的头五年,办起了学制为八个月的“厂长/经理讲习班”。它是按照MBA教育的框架设计的,涵盖MBA教育中所有的核心课程,是MBA制度的理念与实践引入我国之始。在实行这一制度时,数以千计的高级管理者都被现代管理理论与技术武装起来,分赴全国不同岗位,为推动我国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美在大连合作进入第二个五年的1984年,国家又决定在我校引入正式的MBA制度。在两国政府支持下,办起了大连理工大学与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合作的MBA班,于八年中共办了五期三年制的MBA班,培养了216名中国最早的MBA毕业生。 也就是在这一年,我们在整理美国教授讲学记录的基础上,以“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的名义,出版了一套国内最早、也是最全面的工商管理培训教材。该套教材一共13部,涵盖了现如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规定的全部核心课程。该套教材一经推出,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畅销至今,成为企业管理与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干部培训的首选教材。 1998年,考虑到国内MBA教育的需要,我院又倾全院MBA授课教师之力,编著出版了“MBA系列教材”。这套教材推出之际,正是我国MBA教育大发展而自编教材明显滞后之时,它及时地填补了需求空缺,成为国内许多院校MBA教育的首选正式教材或辅助教材,在社会上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可以说,自编系列教材已经成为我院工商管理教育过程中继案例教学法之后形成的又一个特色。 在MBA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体会到,虽然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中有很多内容具有世界性的普适性,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不少内容具有很强的国别性和文化性。仅就教材而言,就有很大的差别。国外教材内容广泛,但是不够精炼;思维与陈述方式西方化,而不合国人之习惯;例子与案例几近都是国外公司,国人难以产生共鸣;教材太厚,价格过高·学员负担较重。因此,即使在国外教材或原版或译作已经遍布国内书市的今天,出版我们国人自己编著的MBA教材仍然是很有意义的。而且我们相信,随着我国MBA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MBA院校必将会更多地采用我们国人自编的教材。 基于这样的认识,考虑到我院原先编著出版的MBA系列教材已经上市使用了多年,并且这些年MBA的学员组成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内MBA教育体系也几经变革,日渐成熟,我们决定重新组织MBA教师编著这套“新编MBA系列教材”。 当此时下。全球化风起云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与知识低成本广泛传播,谁再说我的教材体系最好、内容最新、如此等等,恐怕都难以开口了。因此我们想还是不一一罗列出这套教材有什么特色为好。我们向读者所能够承诺的就是,我们有一个志向,要编著出一套适合广大中国MEjA学员的、适合有志于成为卓越管理者的读者的工商管理系列教材。 《组织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硕士(MBA)系列教材之一,在管理学理论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组织的管理与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管理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组织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外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迄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完整和独立的学科体系。我们对组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诠释,在依据学科内在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MBA教学的要求,对教材体例做了大胆创新。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 组织管理学基础部分。共分两章,第1章重点研究组织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使学习者对组织管理学有一个总体的、概观的认识;我们将博大精深的组织管理理论浓缩在第2章中,系统考察了组织管理理论的形成机理和演变过程,并从经济、技术和社会3个不同的层次以及心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等不同视角,对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与综合,归纳提炼出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为组织管理的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帮助MBA学员夯实知识根基,进一步理解和探索现实组织及其管理问题。 组织行为管理部分。组织管理是建立在人力、物力、财力诸要素基础上的,人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组织行为管理是组织管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篇研究的本质,是致力于人在组织内如何行为的研究与应用,以提高组织运行的有效性。第3章主要阐述基于人性理论的个体行为模式,以及有关感知、个性(气质、性格、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行为差异,提出个体行为测评与管理的相应方法;第4章着重讨论几种重要的激励理论、激励过程模式、激励的方式与应用,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制度,提升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第5章以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体的特征、群体的凝聚力与士、群体的沟通与冲突、群体行为的引导与协调的研究,阐明群体对组织所起的作用,群体与个体行为的关系、凝聚力与士气对绩效的影响,群体内与群体间的沟通与冲突、改善群体行为的方法;第6章讨论团队管理,团队是组织的一种基本形式,团队之间的冲突给组织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并具有特殊性,把握团队的特征和类型,熟悉团队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学会对团队的冲突管理和绩效管理,使团队活动组织化,就能够强化团队的凝聚力,组织也就更富于生命力和创造力;第7章重点讨论了组织生存与发展中的领导与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行为模式、有效的领导行为及其管理,帮助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去有效地发展和实践崭新的领导模式和领导行为。 组织的环境与变革部分。共分五章,第8章主要讨论环境对组织长期发展的作用,组织作为一种复杂的和追寻自己目标的社会单元,怎样与多变性的外部环境进行交流和交换中生存、组织能否经得起竞争和发展的内部环境、如何对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和条件进行管理与控制;第9章主要讨论组织设计的理论、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组织结构设计、传统组织结构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组织结构的特征,这一章可以使读者把握组织设计的新理论,较全面地了解组织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掌握新型组织结构形式的创新和发展方向;第10章重点考察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中,组织作为一个有机的社会系统是如何进行变革和完善的,具体包括组织变革的基础、组织变革的成因、组织变革的过程、组织变革的成本与阻力、组织的成长;第11章主要讨论组织文化管理,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并使组织成员普遍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价值观念,组织文化具有强大的团结凝聚、激励振奋的力量,懂得了组织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掌握了跨文化组织管理的方法与技能,就能够从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方面凋控组织成员的行为,强化组织管理,团结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第12章主要讨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和组织管理的创新,本章的主旨是告诉人们,学习型组织是组织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学习型组织是当代最前沿的组织管理方法,只有建立了学习型组织,才能打破传统等级权力控制型的组织结构,达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达到"无为而为的有机管理"的理想境界。 本书的几位作者都是多年从事MBA教学工作的教师,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本书把有关组织管理理论与组织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当代的最新组织管理研究成果结合在一起阐释和分析,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本学科的前沿问题,也为广大读者进一步研究现代组织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本书还继承了MBA案例教学的特色,在章后附有案例,有利于研究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本书由陈树文教授撰写计划、组织编写并统稿。各章执笔人分别是陈树文(前言、第1、2章)、傅永刚(第3、4、10、11章)、乔坤(第5、6、9章)、迟景明(第7、8章)、王大刚(第12章)。 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编写一部高质量的组织管理学教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尽管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作,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有待商榷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